识图—析图—研图彰显思维品质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fangji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识图、析图、研图,可以帮助充分理解图形的本质,使问题得到不断分解和转化.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中,感受在变化中不变的规律,以达到梳理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促进教学的目的.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的规律一般为前建构学习,再局部深入,最后后建构巩固提升.前建构课堂主要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后建构课堂则解决知识间有怎样的实质联系、知识如何运用、知识运用的智慧在哪里这三个问题.基于初中数学后建构课堂教学的内涵分析,将其划分为主题化复习课、探究式专题课、综合性活动课三类,并指出主题化复习课以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为依托,重构知识体系;探究式专题课以系列化的问题探索为载体,重构方法体系;综合性活动课以结构化的活动经验为目标,重构素养体系.
求三角形面积是中考命题的重要题材,而教材中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面积的求法.本文以一道2021年中考题为依托,对题目进行多向解答与变式探究,让我们领略三角形面积的求解策略,如割补法、和差法、相似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共边定理等;在思想上感悟数形结合、方程思想、模型应用、转化思想等.通过积累一定的解题经验,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思维能力.
探究二次函数动态问题时,重点研究变中不变的量,抓住问题本质,尝试画示意图进行直观想象,整体感知图形变化的趋势,会从“数”“形”两个角度对函数进行探究,突出数形结合思想,形成符合学生认知的自然解法,通过理性思维减少运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