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大地 别有“洞”天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a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钧被业界戏称为我国当代“土行孙”。作为一位隧道工程专业的知名科学家,他的一生都在与“岩土”“洞子”打交道。
   崇山峻岭、长城内外、黄土高坡、沙漠荒原、江河海底……祖国大地处处都留下了孙钧奔忙的足迹。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港珠澳大桥……这些重大工程都凝结着他的智慧和汗水。
  1.苦难童年萌生爱国信念
   “爱国奉献、科学救国。”孙钧说这是他幼年时的梦想,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追梦之路并不平坦。
   11岁时,孙钧跟随家人逃难,从南京经苏北辗转来到上海市租界,躲过了南京大屠杀的浩劫。一家七口蜗居在当年法租界内的一间陋室,孙钧回忆道:“我在大街上目睹过形形色色的人,耀武扬威的日本兵、法租界的越南兵……也见识过他们各式各样的行径。”
   “我切身感到国家落后就会受到欺辱,由此萌生了爱国图强的坚定信念。”回想当年,孙钧的内心十分痛苦。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孙钧以高分被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录取,当时的录取比为1∶30。读大学时,孙钧成为进步学生会的系科代表。刷标语、呼口号、罢课斗争、游行示威,这些“反迫害、反内战”的爱国学生运动,他都积极参加。
   “那几年的爱国学生运动培养和锻炼了我,让我逐步树立了爱祖国、爱人民的革命人生观。”多年来,这位永远“闲不住”的人,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每天无论有多忙,孙钧都要抽时间看新闻,“只要看到祖国工程建设有需要,我定毫不迟疑奔赴第一线”。
  2.数十年未敢有片刻松懈
   自称“科班出身”的孙钧,将自己的专业基础功底归功于当年诸多名师的谆谆善诱。
   1952年秋,孙钧进入同济大学任教,一干就是67年。由于俄语基础好,26岁时孙钧以讲师身份被派给一位苏联桥梁专家当翻译。工作之余,他坚持学习,完成了苏联基辅工学院副博士全部学位课程的学习任务并写出“连续钢拱桥”方面的专题学位论文。
   “文化大革命”时期,孙钧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农活繁重。但每天晚饭后,他总是雷打不动地学习。孙钧回忆说:“在一盏昏暗的油灯下,我花了两个月啃完一本‘岩石力学’方面的学术原著,为日后在该学科领域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那时造反派来“抄家”,孙钧什么都舍得让他们拿去,可就是舍不得那些英文书和俄文书。每逢夜深,他就偷偷在卧室里耕读至凌晨。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孙钧重新走进实验室,比之前更加抓紧时间搞科研。他说:“世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它一去不复返呀!自己数十年来始终未敢有片刻懈怠。”
   有一次孙钧动完手术后,被安排在疗养院休养。尚未痊愈他便又开始工作、写文章,医生忍不住“教训”道:“孙教授啊,您这是来养病还是来做学问的啊?”此后,孙钧摸清了医生9点准时查房的规律,等查房医生走后再迅速投入工作,后来次次都未“露馅”。
  3.一定要去工地现场“验明正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孙钧常挂在嘴边,他自己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我是一个工程‘医生’,我的‘病人’在施工现场。如果没见到‘病人’,怎么给它们把脉问诊,又怎能开出对诊药方?”这是孙钧坚持了多年的“行医”原则。他认为,要研究并解决好岩土问题,不能只待在学术殿堂里做“空头学问”,必须要去工地现场“验明正身”。
   在国家“大三线建设”如火如荼开展之时,孙钧远赴云贵高原、西北拉西瓦、浙江天荒坪等地,积极投身到一项项工程的勘察、设计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丰硕成果,并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大奖。
   20世紀末,年事已高的孙钧在去湖北恩施市现场察看四渡河一座特大型跨谷悬索桥隧道锚的锚峒时,一脚高、一脚低地从陡峭的坡道一步步艰难下到地下70余米深的峒底。花了一个多小时仔细察看完锚峒岩体结构产状后,在别人的搀扶下,孙钧才艰难爬出来。当他气喘吁吁地爬到峒口时足有5分钟说不出话来,事后他说,那次真是达到体力极限了。
   不止如此,孙钧曾顶着44摄氏度的高温酷暑长途跋涉,从乌鲁木齐前往新疆吐鲁番盆地开展勘察工作。他也曾冒着零下18摄氏度的严寒,为察看南水北调中线穿越黄河盾构隧洞的北岸深大竖井井口,手握冰冷扶梯艰难下到50多米深的井底……
   在终日忙碌的工程实践中,孙钧以超紧张的工作节奏和饱满的热情,度过了他的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哪怕在鲐背之年,他也未曾停下脚步。正如他所言:“做学问就是走完‘问题从实践中来,通过理论探究再转化为实践服务’这一过程。这条路既甜又苦,解决难题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扎实地付出辛勤努力,唯如此才更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惜时如命,不做虚功。孙钧始终坚持不懈追求心中理想,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着祖国的土地。“国家和我的专业都还需要我,我要注意身体健康,亲眼看看祖国那光辉璀璨的明天,圆我伟大中华的强国隧道梦。”他说。
其他文献
韩国研究小组近日研发了一套基于AI的医疗影像判讀系统,可以通过胸部X射线筛查肺癌等肺部疾病,诊断准确率比人类医生高近20%。   在一场AI系统同一组包括影像医学专业的专职医生在内的15名医生的比较评价中,参与评价的内科医生的诊断准确率为81.4%,定位准确率为78.1%;而AI系统的成绩分别为98.3%和98.5%,表现优于人类医生。   研究小组表示,医生在得到AI系统的辅助后,判读肺部图像的
期刊
面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缺陷和漏洞,黑客们找准机会实施攻击,白帽黑客则利用黑客技术来测试网络和系统的性能以判定它们能够承受入侵的强弱程度。短短几年时间,人工智能已进驻多个行业,落地无数场景。其中一些行业和场景已为大家所熟知,还有一些正在进入我们的视野,在网络安全领域,AI“白帽”正成为网络安全工程师的得力助手。   据报道,近日美国市场调研公司CB Insights发布报告预测了2019年人工智能行
期刊
据报道,在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下,西藏拉萨市高新区近年来积极吸引企业投资创业,有力拓宽了本地大学生的返乡就业和创业渠道。相比过去,如今当地大学生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日渐增多。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讲,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趋势。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越来越普遍,这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市场要素双向流动更加活跃的重要表现,有利于把新知识、新技能带到农村,推进现代管理技术和现代经营模式的普及,促进当地群众转变
期刊
据报道,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决定,自2019年起将每年的9月26日设立为“工匠日”。这是全国首个经地方人大审议通过设立的“工匠日”。   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工匠”,是具有较高技术技能水平、丰富实践经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及核心带动作用的技能人才。设立“工匠日”,就是為了弘扬扎实严谨、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倡导善于创新、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工匠品质”,乃至
期刊
“焊工手里有团火,四季炙热无法躲。十个焊工九个黑,全身上下都是灰。蹲低登高很平常,干的就是这一行。身上烫痕何其多,默默无语对谁说。”   焊工,骄阳下黝黑的脸庞与煤炭媲美,寒风中微颤的身躯与设备齐驱。当他们手持面罩引燃电弧后,脸庞被面罩悄然隐藏,面罩前面便是他们的整个世界。   四月的天,淡阳、微风,温暖的光滋养着万物。龙城的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或着薄衫、或着长袖,从容自若地穿梭在春夏之间。而
期刊
在佛山,美的集团生活电器事业部电热经营体首席产品经理黄兵有一个特殊的称号——“大城工匠”。   从2004年进入美的,黄兵煮了13年饭,共经手了60多个产品。为了研究出迎合消费市场升级需求的电饭煲,13年来,黄兵及其团队平均每年要用1吨米去做研发,平均每年要出11万份测试报告。   作为来自企业创新一线的省党代表,黄兵深刻感觉到广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他表示,
期刊
“一季度的情况看,‘肆只猫’生产、销售、盈利数据都良好,一切在掌控之中。今年我不求量的增长,但求质的提升。”在昆明经开区一个电子商务园区,肆只猫咖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莎稳坐在宽大的办公室茶台前,边泡茶边跟笔者聊着。短发的她,显出有几分果敢、几分帅气。   这样的聊天已是第二次,为了探访这个85后女孩缘何在短短几年内就创出一个咖啡“大牌”,笔者第二次来到这家企业。  1.商界小花,初识市场规律奥妙  
期刊
沈阳自贸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基地4月11日正式启动。据了解,该孵化基地建有600多个孵化工位和多个培训教室、多功能会议厅、企业服务中心等功能模块。孵化基地引进联盟外贸专家团队和专业跨境电商平台公司,面向自贸试验区初創企业以及传统外贸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运营培训。
期刊
4月13日,南海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在海南三亞成立。据介绍,南海渔业科技创新联盟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海南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以及企业共56个成员单位组成,将聚焦南海渔业科技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转化推广等突出瓶颈,构建协同攻关与产业应用的创新机制与模式。
期刊
4月8日,“青海省青年农牧业创业金融扶持专项计划”启动仪式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举行。据了解,该计划以团中央扶助10万名有志青年扎根深度贫困地区创业项目为依托,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工具为抓手,将更多金融资源引入农业农村发展领域,培育和支持广大青年扎根农村、专注农业开展创业及帶动就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