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探索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6852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政治课是初中德语教育的重要学科,它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面对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本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其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政治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不仅要有新理念,更要有新突破。面对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接下来谈谈我的观点。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而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要发生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作为政治课一定要坚决改变以往满堂灌,教师主宰课堂的教法,努力创造充满个性、自由轻松、弥漫着创造意识的课堂气氛,教学不仅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且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因此,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课程、学生之间应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关系。例如,在教学第二单元《青春自画像》这个单元时,先让学生收集自己在学习中,与同学交往中有哪些青春的烦恼,与同学一起交流探讨,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而走出青春的烦恼,畅想青春,珍惜青春。学生在这种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无拘无束地交流,畅所欲言。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同时,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得到了共同提高,实现了互动双赢。可见,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差异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地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获得的方式。
  三、课堂教学要形似,更要神似
  新课程倡导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有的课堂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可是,当你仔细品味一下的时候,总是觉得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新课程给教师创造了活动的舞台,同时,也把各种问题暴露和显现出来了。为了追求课堂“活”,大量的形式活动充斥了课堂。在“形似”和“神似”的较量中,教师们不自觉的选择了“形似”,没有很好地领会新课程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即如何让学生有效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来讲,那就是既要形动,还要神动;既要外化,还要内化;既要物化,还要活化;既要知识的传承,还要有人文的积淀。一句话,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此外,不能将新课程改革理解为教学形式的改革,从而将改革的中心放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上,为了上一节公开课,大包装、大容量、形式多而杂,恨不得把各种教学方法都展示一遍,究其实质,是对新课程改革的肤浅认识。
  四、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
  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地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励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的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上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新课改深入人心,势在必行。那就让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吧!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张二庄镇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是学习英语打基础的阶段,如果只重视语法、结构等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势必会影响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本文着重阐述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 跨文化意识  长期以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轻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一直忽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教师把重点只放在语言知识的传
期刊
摘要: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体现智育、德育和美育的统一,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目的和任务之一。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初中语文 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既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也不同于专门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不同于崇奉虚幻的宗教教育。它是
期刊
有些人认为教育新闻很枯燥,觉得无非就是教育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或者是某个学校组织了哪些教育教学活动等等。在写稿子时,只要“五要素”齐备,再加上某位领导、某位校长的一段访谈实录,一条教育新闻就可以完成了。  然而,作为一名教育记者,每当面对一个个为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教师时;每当面对一个个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时,我总会被他们的热情深深地吸引、感动。因此,主观上也会加倍用心,希望能够把稿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德育渗透的原则和、中学地理教学独特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地理 德育 渗透 重要性 原则 功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体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但是纵观历届高考,书面表达得分率总是偏低,学生也普遍反映英文书面表达难,常常觉得无话可说。  关键词:综合能力 英语写作  那么写作到底难在哪里?通过平常与学生交谈和教学观察实践,笔者发现大致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词汇量
期刊
摘要:初中生物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有大量的实验,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中学的生物实验课是既新鲜又陌生的,而我们的实验又需要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对实验原理和现象等的进一步理解。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实验课的不重视或是难掌握的现象。其实,教师只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该如何来上好实验课呢?  关键词:实验教学计划 课堂管理 实验过程 问题意识
期刊
摘要: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其特殊的地位。听、说、读、写能力对处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学对这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这几项基本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听说读写  语文是人类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期刊
摘要:随着新世纪里Web2.0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众多变化。本文针对Web2.0这一新兴概念、特性、社会影响以及Web2.0未来发展方向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Web2.0 特性 影响 发展趋势  Web2.0是2003年之后互联网的热门概念之一,不过目前对什么是Web2.0并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说Web2.0(或称互联网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
期刊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旋律。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和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综合 素质 想象思考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
期刊
摘要:如何使高中语文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亟须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师 素养 提高方法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对教材、教学模式的探讨,往往忽视了“人”这一最根本要素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作用。事实上,在新课程背景下,相当多的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