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合作探究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与态度,同时还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可见,如何更好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我们教师研究的主题。
关键词:合作探究;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课程改革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要将学生定位为发展中的人,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交流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勇于创新的主体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就此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思考,并有一些设想和具体做法。
一、 更新观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为现实的心理因素,我们如果能点燃起学生心中这把学习动力之火,就能让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更新观念,营造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反之,就只会按照教师的指令机械地被动参与学习活动,甚至不参与。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主动参与的欲望主要来自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成功。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是这样引进新课的先让学生每人写出任意的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各一个,并分别除以3,计算出商和余数,然后让学生任意的报个数,我马上说出能否整除或者余数是几。不管学生报出什么数我都能很快地猜出来,这时学生非常惊奇,这就激发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奥秘的愿望。我这样的设计成为学生的自身学习的需要。在教学中,我经常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新旧知识的链接点上创设情境,制造疑问,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 搭建平台,改革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不放心,講得多;教师不放手,牵得多。教师固定了学生获取知识思维过程的展开,替代学生自己的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才能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学习知识。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克制自己尽量做到:学生能做的,应该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能想的,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想,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新知识的认识只能是学生本人。人的思维是其他人不可代替的,教师的作用仅是引导学生构建得快一点、好一点。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积极探求的实践活动。我在平时的教学,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我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规律,我决不暗示。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好习惯。
例如,教学“倒数”时,在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后,我一改以往的由教师出题让学生求倒数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出题,第一个学生出,大家很快说出它的倒数。当第二个学生说时,我说:能出有新意的题目吗?我这一说,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出的数有假分数、小数,甚至有特殊的数“1”“0”等,我看到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这堂课的教学效果特好。每当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遇到障碍时,我也不端“现成饭”给学生,而是设计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给予思考性的指导。
三、 转换角色,互相激励,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将学生定位为发展中的人,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基础,充分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交流方式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我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例如:教学“周长”时,备课时原本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后来,考虑到这样提问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于是我做了调整。问:“看到这个课题,想学些什么?”孩子们纷纷说:“我想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通过长期训练,会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理解,让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内相互指一指,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然后派一名代表指给全班同学看。在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后。我说假如要知道你所喜欢图形的周长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办法来吗?想好以后告诉小组成员。这样的设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从事数学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总之,要让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创建实施,关键就是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教学观念上,要将以往重“教”轻“学”的教学,逐步改变为重“学”轻“教”的教学。在备课方式上,要逐步改变只强调教师“教路”的教案为强调学生“学路”的学案。
关键词:合作探究;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课程改革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要将学生定位为发展中的人,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交流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勇于创新的主体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就此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思考,并有一些设想和具体做法。
一、 更新观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为现实的心理因素,我们如果能点燃起学生心中这把学习动力之火,就能让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更新观念,营造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反之,就只会按照教师的指令机械地被动参与学习活动,甚至不参与。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主动参与的欲望主要来自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成功。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是这样引进新课的先让学生每人写出任意的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各一个,并分别除以3,计算出商和余数,然后让学生任意的报个数,我马上说出能否整除或者余数是几。不管学生报出什么数我都能很快地猜出来,这时学生非常惊奇,这就激发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奥秘的愿望。我这样的设计成为学生的自身学习的需要。在教学中,我经常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新旧知识的链接点上创设情境,制造疑问,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 搭建平台,改革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不放心,講得多;教师不放手,牵得多。教师固定了学生获取知识思维过程的展开,替代学生自己的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才能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学习知识。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克制自己尽量做到:学生能做的,应该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能想的,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想,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新知识的认识只能是学生本人。人的思维是其他人不可代替的,教师的作用仅是引导学生构建得快一点、好一点。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积极探求的实践活动。我在平时的教学,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我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规律,我决不暗示。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好习惯。
例如,教学“倒数”时,在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后,我一改以往的由教师出题让学生求倒数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出题,第一个学生出,大家很快说出它的倒数。当第二个学生说时,我说:能出有新意的题目吗?我这一说,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出的数有假分数、小数,甚至有特殊的数“1”“0”等,我看到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这堂课的教学效果特好。每当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遇到障碍时,我也不端“现成饭”给学生,而是设计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给予思考性的指导。
三、 转换角色,互相激励,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将学生定位为发展中的人,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基础,充分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交流方式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我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例如:教学“周长”时,备课时原本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后来,考虑到这样提问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于是我做了调整。问:“看到这个课题,想学些什么?”孩子们纷纷说:“我想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通过长期训练,会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理解,让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内相互指一指,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然后派一名代表指给全班同学看。在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后。我说假如要知道你所喜欢图形的周长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办法来吗?想好以后告诉小组成员。这样的设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从事数学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总之,要让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创建实施,关键就是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教学观念上,要将以往重“教”轻“学”的教学,逐步改变为重“学”轻“教”的教学。在备课方式上,要逐步改变只强调教师“教路”的教案为强调学生“学路”的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