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小学书法教育问题研究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p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书写情境越来越少,人們接触、了解、学习和应用书法这一艺术类型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书法教育又该如何破解当前的困局,继续弘扬和传播中国语言文字和书法艺术的历史文化,让中小学书法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呢?任宪宝、吴东魁和米南阳共同编著的《小学中年级书法教学指导教师用书》(2014年1月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专业的书法教学指导用书,它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多种有效的书法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教师在丰富的参考资料辅助下完善中小学书法教学课程的设计方案,以有效提高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效果。
  一、互联网时代中小学书法教育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书法作为一个艺术性和实用性均具的独特艺术形式,它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越来越少的人会有意识地去学习和练习书法,也很难再像过去那样重视文字书写的美观性,这对弘扬书法艺术文化和民族艺术文化显然是不利的。不仅如此,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字体的发展上也迎来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字体库不断得到充盈,在书法教育中要经过数年练习才能够书写的字体,在互联网上却通常能简单地智能操作和打印出来,从而极大地打击了书法学习者的积极性。
  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给中小学书法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方面,互联网信息和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共享平台为书法教育提供了大量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源,开阔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视野,能够开放地、系统化地帮助教师和学生完善书法教学的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学策略规划,从而有效提高书法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让人们更加怀念和推崇书法艺术的人文内涵和文化气息,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家长开始积极地引领着孩子们更早地参加到书法教育的活动中,希望通过书法教育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书法艺术并没有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加速而被时代所淘汰,反而放大了书法艺术和中华文化之间的文化性价值和艺术性价值。
  二、互联网时代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
  第一,中小学书法教育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教育保障,在学校和社会中形成较好的艺术口碑和潮流。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求学都应当建立在书法教育规范化教学体系的前提之下,也就是说,在中小学教育教学阶段,书法教育应当受到学校的重视,并给予时间、空间、制度、教师人才、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也只有这样,中小学书法教育才能够在这个学习阶段中被更多的学生所接触、了解和学习。
  第二,中小学书法教育还需要不断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书法教育中,书法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答疑解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中小学的书法课堂中,师资力量的配备却不容乐观。对此,笔者认为有两大解决之道,一是加大对书法教师的培养,加快书法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二是利用互联网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加快网络化书法师资力量的共享和传播,让学生能够在网络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正确的书法培训和练习。
  第三,中小学书法教育还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增进国内外书法艺术的交流互动,吸纳多元文化,做到创新发展。互联网的优势在于能够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打开一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窗户,广泛地对比过去、现在、未来的书法艺术变迁,并在与国际化的书法交流中,重塑对书法艺术的正确认识,为书法艺术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小学中年级书法教学指导教师用书》的过程中,对互联网时代中小学书法教育问题所作的几点思考。笔者认为互联网时代给中小学书法教育所带来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带来了问题和挑战,书法艺术的实用性减弱,关注度降低;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技术升级和传播升级让书法艺术能够更广泛地吸纳多元的艺术营养,开阔了书法的艺术视野和传播影响范围。而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我们还是要把书法教育的制度保障、师资保障和教学资源保障放在首位,确保中小学书法教育能够更好地开展下去,切实提高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课题项目:渭南师范学院校级项目“渭南中小学书法师资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303516057)
  (石海彬/硕士,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发生之后,主流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纷纷参与报道和传播,由于事件本身的突发性和事故后果的极度严重性,各种媒体急于发声,在事实真相尚未确定的情况下,逐渐发展成一件由新闻报道引发的极富争议的公共事件,事故原因的“剧情”一再反转。其中,不少主流媒体以其失实的报道推波助澜,造成了恶劣影响。主流媒体在这场“闹剧”中的失职与失范,使其公信力遭受重创。其“病根”源于主流媒体内部潜藏已久
期刊
【摘要】互联网使得信息传播与分享打破了既有国家体制的桎梏,形成一个全球范围的互联网信息社区,这对国家治理体制的再建设、国家治理逻辑的重构,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一个国家广播电视新媒体法治建设的路径,要从影响其构建的政治体制、产业技术、文化传统等基础要素来思考和推进。  【关键词】政治体制;产业技术;文化传统;广播电视新媒体;法治基础要素建设  “媒介即人的延伸”,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都给人自身
期刊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新月异和激荡变化的思想文化碰撞和新媒体创新语境,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日益强调其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的针对性,具体到高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中,它要求教学者在全程体验的视野下去观察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思政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更加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走向社会。陈志勇编著的《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4年2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期刊
在新闻业界,记者常这样感叹:“‘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怎么写”考验叙述力、表达力,讲究写作方法出新、出彩;而“写什么”则考验辨别力、发现力,要一下子点到报道选题的要害,找到了新闻创新的源头。从《人民日报》的调查类报道来看,调查类新闻报道分量重、时间精力花费大,因此研究“写什么”尤为重要。  2015年1月,《人民日报》创办记者调查版,统筹资源打造深度报道专栏《人民眼》。该专栏紧紧围绕习近
期刊
新闻自诞生以来,已从最初的传递消息发展成了一种产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新媒体的发展与教育融合起来,引导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我们要意识到新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更要意识到新媒体对我们生活、工作和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校的大学生,对新思想和新观念的接受比较快,会影响自身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新闻学是关于规律和基本概念知识的
期刊
【摘要】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是对传统文化传播的一次大胆创新与有益探索。该节目带来的启示是:精神内核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传播模式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关键,受众群体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核心。该节目自始至终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赢得了大多数年轻观众的心。在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今天,产品内容创新是根本,通过技术手段的创新,借助融媒体传播渠道,将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具有正能量的作品
期刊
【摘要】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电视栏目《梨园春》受到空前挑战。电视荧屏丰富的节目类型、激烈的行业竞争与媒介传播方式的多元化都要求《梨园春》在节目内容和传播方式上与时俱进。电视节目高品质的内容是核心竞争力,成熟、多元的宣传推广也是增强节目吸引力,增加受众关注度的必要手段。《梨园春》通过对栏目自身内容和传播方式的融合创新,使得戏曲的声音没有淹没在大量的信号中,走出了一条传统媒体的创新发展之路。  【关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春晚应运而生。受众对网络春晚的关注度逐年提升。网络春晚利用其天然的互联网属性,依托高科技,以其丰富的资源、多样的形式、即时互动等特性得到了越来越多受众的关注与参与,逐步走向了常态化、正规化。  【关键词】网络春晚;央视春晚;大众文化;主流文化  大年三十,准八点,开电视,看春晚,和贴春联、吃年饭、放鞭炮一样成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毋庸置疑,中央电视
期刊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基础性课程之一,它的主要教学目标落脚于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采用相对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充分掌握英语的交际和应用技巧,但是随着大学英语素质化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学英语逐渐开始要求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技能之外,进一步深入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张业春编著的《英美文学与教学研究》(2018年1月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以英美文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专
期刊
在信息传播日渐加速和深入的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全球文化和艺术的深度交流和互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各领域开启了多元文化交融的新局面,在音乐教育及人才培养上同样也是如此。李晶编著的《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4年1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论述了多元文化视角下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理论、方法和路径探索,提出了专业性、开放式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除此之外,编者还根据不同的研究个案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