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知识充分涌流的时代,我国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努力向工业化大国的方向迈进,综合国力的提升依旧取决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的大类招生更是根据时代的变化做出的教学改革,涉及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改变,有利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根据当前时代的教学特征,分析教育体制的变化,提出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关 键 词] 大类招生;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219-01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改变,无论是办学的环境、内容还是办学标准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旧的教育体制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淘汰,最终发展为现阶段的十年教育体制,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工程工业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能够在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下,积极投身于现代化的生产建设中,掌握工程需要的实际技能,能够快速适应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人才的培养中也应该加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在打牢知识根基、提高专业技能、培养道德素养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工程岗位的特点,积极从事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管理与质量监督、协调调度等工作。
二、课程模式与教学方式的选择
我国高校的工程专业设置一直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别在近几年大类招生的背景下,高校的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吸收国外的优秀教学经验,结合新时代教育创新的特点,遵循基本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
(一)课程模式的设置
为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工业工程專业的人才,让他们走向国际市场,可以学习不同国家的经验。例如,澳大利亚主张学位教育,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美国注重学生系统性与严谨性思维的培养;德国在严谨的基础上,注重应用型学生高等技术性人才的培养,让学生适应现场工程生产的需求。
我国高等院校在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根据不同工业岗位的需求,结合国家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按照学生的职业发展特点,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的内容。
(二)教学方式的选择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该秉承大类招生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与工程能力,让教学与实践合二为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根据不同的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特点,让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采用现场模拟教学、专业项目教学、课堂互动式教学、探究性教学以及系统性教学等方式,将实际操作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工业工程专业在实际的作业中,工程方式与作业方法都需要在实践中验证,让数据在操作中得到证实,并经过反复的科学分析后得出结果,所以在培养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体系与教学环境的构建
(一)教学体系的构建
大类招生的环境下,各高校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体系,力求将应用型人才的理念深入教学课程,使实践教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础,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工业工程专业构建教学体系,需要依据专业特色的课程结构,将教学环节进行划分,分为基础知识教学环境、实践模拟环节与基本素质的培养环节。
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将工程图学的实验与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等内容贯彻其中,以专业学习为基础,穿插应用能力培养,所以这一环节培养多在前期。实践模拟环节需要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这一环节包括实训、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注重让学生能够用专业能力解决工业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牢固自身掌握的知识。基本素质的培养环节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掌握多领域实用工具,如英语的听说读写、计算机的实际操作、社会实践等,这类基本素养的培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二)教学环境的构建
工业工程专业最重要的是实验室的建设,学校需要在实验室的构建上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验室教学能够提升课堂效果,例如,现在大多学校都有的沙盘操作模拟实验室、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验室、机械电子实验室等。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借用企业的实验室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或者邀请知名的企业专家给学生现场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工程工业人才的培养在世界多国受到重视,这类人才关系到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国的院校近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工程工业人才的培养中,让人才培养能与国际接轨,以优化的学科建设为国家输入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冷护基,郜振华,汪和平.工业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中国创造学会第一届国际研讨会暨三届五次理事会论文集[C].2008.
[2]庄品.创新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价值工程,2011,30(32):6-7.
[3]任海兵,段天宏,姬长生.宽口径就业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6):145-146.
[关 键 词] 大类招生;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219-01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改变,无论是办学的环境、内容还是办学标准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旧的教育体制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淘汰,最终发展为现阶段的十年教育体制,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工程工业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能够在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下,积极投身于现代化的生产建设中,掌握工程需要的实际技能,能够快速适应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人才的培养中也应该加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在打牢知识根基、提高专业技能、培养道德素养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工程岗位的特点,积极从事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管理与质量监督、协调调度等工作。
二、课程模式与教学方式的选择
我国高校的工程专业设置一直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别在近几年大类招生的背景下,高校的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吸收国外的优秀教学经验,结合新时代教育创新的特点,遵循基本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
(一)课程模式的设置
为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工业工程專业的人才,让他们走向国际市场,可以学习不同国家的经验。例如,澳大利亚主张学位教育,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美国注重学生系统性与严谨性思维的培养;德国在严谨的基础上,注重应用型学生高等技术性人才的培养,让学生适应现场工程生产的需求。
我国高等院校在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根据不同工业岗位的需求,结合国家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按照学生的职业发展特点,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的内容。
(二)教学方式的选择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该秉承大类招生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与工程能力,让教学与实践合二为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根据不同的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特点,让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采用现场模拟教学、专业项目教学、课堂互动式教学、探究性教学以及系统性教学等方式,将实际操作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工业工程专业在实际的作业中,工程方式与作业方法都需要在实践中验证,让数据在操作中得到证实,并经过反复的科学分析后得出结果,所以在培养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体系与教学环境的构建
(一)教学体系的构建
大类招生的环境下,各高校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体系,力求将应用型人才的理念深入教学课程,使实践教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础,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工业工程专业构建教学体系,需要依据专业特色的课程结构,将教学环节进行划分,分为基础知识教学环境、实践模拟环节与基本素质的培养环节。
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将工程图学的实验与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等内容贯彻其中,以专业学习为基础,穿插应用能力培养,所以这一环节培养多在前期。实践模拟环节需要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这一环节包括实训、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注重让学生能够用专业能力解决工业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牢固自身掌握的知识。基本素质的培养环节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掌握多领域实用工具,如英语的听说读写、计算机的实际操作、社会实践等,这类基本素养的培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二)教学环境的构建
工业工程专业最重要的是实验室的建设,学校需要在实验室的构建上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验室教学能够提升课堂效果,例如,现在大多学校都有的沙盘操作模拟实验室、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验室、机械电子实验室等。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借用企业的实验室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或者邀请知名的企业专家给学生现场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工程工业人才的培养在世界多国受到重视,这类人才关系到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国的院校近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工程工业人才的培养中,让人才培养能与国际接轨,以优化的学科建设为国家输入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冷护基,郜振华,汪和平.工业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中国创造学会第一届国际研讨会暨三届五次理事会论文集[C].2008.
[2]庄品.创新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价值工程,2011,30(32):6-7.
[3]任海兵,段天宏,姬长生.宽口径就业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6):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