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的学校校园文化构建研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um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在校园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应积极凸显德育功能。基于德育的学校校园文化构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利用教室资源,打造学生德育之家;利用班级走廊,营造良好德育氛围;加强校风建设,构建德育校园文化;加强班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关键词]德育;校园文化;教室;校风;班风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74-0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此要求下,学校不仅要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加强德育,在其他学科中亦要积极渗透德育。除此之外,在校园文化的构建方面也应积极发挥德育功能。目前为止,国内在基于德育的学校校园文化构建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结合具体理论研究成果及校园文化构建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基于德育的学校校园文化构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基于德育的校园文化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需积极优化校园环境,进而营造出一个更为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校园环境优化方面,学校提出“五无”要求:(1)卫生无死角;(2)门窗无积尘;(3)墙面无污渍;(4)桌椅无刻印;(5)地面无杂物。通过“五无”要求的提出与完成,让校园更为洁净,更利于学生受到良好德育熏陶。除此之外,学校在校园文化构建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爱护校园花草树木的良好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校园卫生人人有责的主人翁精神”。例如,部分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园内竖有“请爱护小草”“请不要碰我”等牌子,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二、利用教室资源,打造学生德育之家
  很多学校在构建基于德育的校园文化时,往往会忽略教室这一重要资源。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校应积极利用好教室这一重要资源,通过教室德育资源的挖掘不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可以在黑板报上呈现一些好人好事,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可以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名言,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可以在教室墙角处放置环保箱,让学生将一些垃圾废品放于其中。通过教室德育资源的挖掘,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所以说,学校在构建基于德育的校园文化时,应积极利用好教室这一重要资源,积极利用教室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三、利用班级走廊,营造良好德育氛围
  学校在构建基于德育的校园文化过程中,应积极对各种资源进行挖掘,打造更具德育功能的校园文化。在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时,学校还应积极有效地利用好班级走廊资源,营造出良好德育氛围。学校可以在每个班级的教室走廊悬挂一个班级荣誉栏,并在班级荣誉栏中张贴关于本班学生的好人好事。另外,每个班级还要每周评选出一名“道德之星”,将获得“道德之星”的学生名字写在班级荣誉栏上。“道德之星”在每周一的班会课上,由全体学生评选产生。对班级走廊的德育挖掘,亦会产生良好德育成效,引领学生的思想品德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加强校风建设,构建德育校园文化
  业内人士均明晰,校风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出更好的基于德育的校园文化,各校还应积极加强校风建设,通过校风建设对进行学生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例如,学校可以将“立德树人”作为校训,通过校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又如,学校可以紧抓教师的师德建设,通过教师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校风气。再如,学校可以构建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制度文化,对在思想品德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鼓励。通过这样蕴含德育的校风建设,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也会在无形中不断得以提升。
  五、加强班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除了校风之外,班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造成深远影响。学校在构建基于德育的校园文化过程中,应积极加强班风建设,让班风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助力。学校负责德育的副校长,应定期或不定期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倡导班主任在班级内打造出一种更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班风。例如,可以打造“助人为乐”的班风,可以打造“团结一致”的班风,可以打造“无私奉献”的班风等。通过充满德育韵味的班风打造,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亦会在无形中不断得以提升。
  对于学校而言,校园文化的构建无疑是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学校在构建校园文化时,应注重凸显德育功能,让校园文化的构建更具德育意义,更符合党中央对学校教育的相关要求,让德育成为校园文化构建的主旋律。
  (責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云南昆明作为抗战时期中国主要的文化区域中心之一,出现了以西南联大等高校为中心的外国文学译介主体.当时的外国文学译介既体现出时代主题,又具有很强的文学艺术性,对当时的
英语轭式结构的传统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修辞效果及其分类、语法结构、语义功能和交际目的等方面,而认知语言学为轭式结构修辞格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进路,尤其是Langacker的连通
延异和能指是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质疑意义和原意确定性,进而凸显译者主体性地位的两个重要概念。作者从表意汉字不随语音变化而变化的属性以及汉语文化的共时态特点出发,对能指和
[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教学管理中、在教学设计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管理;教学设计;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115-01  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具体点说,即社会并不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