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哀婉旖旎壮丽的遥远图景

来源 :神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懂诗词,顶多算是有过翻阅浏览。山水树木、琴棋书画的场景已经有太多的原创者和研究者涉足,数以万计的诗句可以说美到极致了,还能超越吗?这样想着,也就按下不表。唯“边塞诗”这一支引起我好奇,也许,那里的情景多少和草原、游牧、蒙古这些词汇有关联吧?
  中国是诗的海洋。即使不太识字的人,也能脱口而出几句几段。诗和歌,似乎总是形影不离,有诗有歌,即是完美的文学形式。当然,诗、歌分属不同艺术,它们本可独立自在,亦可融它而成。
  吟唱的人多了,詩歌里就分出了很多门类,而中国多民族的独特性,又使这些诗歌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和韵味乃至内容都有很大的不同甚至相反。这其中边塞诗就是一个独特的品种。中国历史上战乱多,于是就有关于战争的惨烈和伤亡的悲哀,又因为中国版图巨大,内地和边疆相距遥远,交通不便,往来路途动辄以年为时间单位。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又中国文人奇多,感慨浩瀚。于是,一边是战乱灾难,一边是诗文发达。这边流血哭泣,那边隔空点评。似乎契合了美学原理的某一条:在此是苦难,在彼是感叹。
  边塞诗很早就有,比如反映西周到春秋之间的《诗经》里就有很多,戈、矛、戟、甲、兵、师、殇、殒、要塞、关隘、生死、魂魄等词汇频繁出现。本文只选与蒙地有关的。大体指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1206—)、忽必烈建立的元(1260—)开始,到与明朝隔长城而立的北元(1636年)期间产生并被记录流传的汉语写作的、与战争和边疆有关的诗句。边疆线很长,涉及多个省份,由于区划变更多次,地区边界交叉频繁,所以只选摘现在可以明确易懂的地方。比如“阴山”,现在的阴山在呼和浩特北面,而古诗中所指却是西域阴山即天山。既然是汉语写作,作者就不限于哪个民族了,所以反而显得五彩缤纷,各抒己见。出于我摄影的欣赏习惯,我比较注意那些画面感强烈的诗句,意在欣赏求同而非研究探秘。
  耶律楚材(1109—1244)
  《西域尝新瓜》:西征军旅未还家,六月攻城汗滴沙。自愧不才还有幸,午风凉处剖新瓜。这是他随军西征的一个片段,可见西域早已盛产甜瓜,自注:土产瓜大如马首。
  《过天山周敬之席上和人韵》:憩马居延酒半醺,寂寥寒馆变春温。未能鹏翼腾溟海,不得鸿音过雁关。千里云烟青冢暗,一天风雪黑山昏。天涯幸遇知音士,子细论文共一樽。休息时喝到半醉,寒馆也有了温度。得不到家书很纠结,遇到知音谈天说地共举杯。这首诗从地名上看跨度很大:居延海在阿拉善,雁关是山西雁门关,青冢指呼和浩特昭君墓,黑山指呼和浩特附近的杀虎山,溟海代指北方、西北方的内陆湖。
  《扈从冬狩》:天皇冬狩如行兵,白旄一麾长围成。长围不知几千里,蛰龙震慄山神惊。长围布置如圆阵,方骑云屯贯鱼进。千群野马杂山羊,赤熊白鹿奔青獐。壮士弯弓殒奇兽,更驱虎豹逐贪狼。独有中书倦游客,放下毡帘诵周易。
  这首诗描写冬日狩猎的场景非常壮观,甚至可以当作史料来研究了。写作者(时任中书令,窝阔台五年即1233年)随皇帝冬猎,如同带兵布阵。白旄(mao)是用白牦牛尾制成的旗帜,当指挥旗用。方骑(士兵、猎人)组成的长围又长又圆,猎物哪里逃?野马、山羊、赤熊、白鹿、青獐、奇兽、贪狼……何等丰富!其中几处很有意思:虎豹指驯服的豹子,如同猎狗一般冲向猎物。作者自注:御闲有驯豹,纵之以搏野兽。“御闲”指皇帝的马厩。白鹿指瑞兽,出自《史记·匈奴传》:周穆王“得四白狼四白鹿”。云屯形容盛况壮观场景。像蛰伏之龙欲冲出,把山神都震慄了。
  伯颜(1237—1295)
  《奉旨收江南》:剑指青山山欲裂,马饮长江江欲竭。精兵百万下江南,干戈不染生灵血。这是描写元朝中书左丞相伯颜带兵指挥时的宏大气势。干戈指盾和矛,生灵是民众,意思是虽精兵百万但不杀普罗大众。
  马祖常(1279—1338)
  《河湟书事二首》一:阴山铁骑角弓长,闲日原头射白狼。青海无波春雁下,草生碛里见牛羊。河湟指黄河、湟水,阴山是泛指那一带大山,也有注释为现在的内蒙古阴山。闲时原野射白狼,青海湖里无浪平静,大雁飞落,草丛沙石浅滩现牛羊。一派平静恬美的风光。二: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驰(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伊朗商人穿过沙漠到元朝中国做生意,顺路采玉石卖给东国(波斯以东是中国),换回丝绸。路赊指路远。驰指骆驼,该字不同版本记载有异。
  萨都剌(约1300—约1348),另记载1272—?
  《上京杂韵》(亦作《上京即事》)之一:一派箫韶起半空,水晶行殿玉屏风。诸生舞蹈千官贺,高捧蒲萄寿两宫。记录了元上都为皇帝皇后(两宫)举行寿宴的豪华场景,箫韶指宫廷音乐,蒲萄即葡萄,舞蹈指跪拜仪式。
  之五:祭天马酒洒平野,沙际风来草亦香。白马如云向西北,紫驼银瓮赐诸王。马酒即马奶,紫驼指赤色的骆驼,银瓮装酒。
  之六: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之七: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沙场。呼鹰腰箭归来晚,马上倒悬双白狼。紫塞指长城,王孙泛指贵族子弟们,腰箭,腰上挂着的箭筒。
  《征妇怨》:有柳切勿栽长亭,有女切勿归征人。……辚辚车马去如箭,锦衾绣枕难留恋。黄昏寂寞守长门,花落无心理针线。……锦衣绣服归故里,不思昔日别离情。别离之情几青草,镜里容貌为君老。黄金白璧买娇娥,洞房只道新人好。原诗较长,故摘录。长亭是分手别离的地方,必定折柳。好容易把夫君盼回来了,自己也老了,却发现男人已经带回新人了。
  买闾(1333年进士)
  《雪》:朔风吹破屋,曙雪下缤纭。六合浑清气,千山尽白云。老蛟深闭蛰,独雁远呼群。想像西湖路,梅花瘦几分。曙雪指黎明时下的雪,六合指天地四方,浑清气是天地间都是清新空气,白云指白雪,老蛟指蛟龙蛰伏,孤雁呼唤着集群。突然一转,跳到杭州西湖,想像即想象。   迺贤(1310—?)
  《京城杂言》:……射雕阴山北,饮马长城旁。驼羊足甘旨,貂鼠充衣裳。……
  《塞上五曲》之一:秋高沙碛地椒稀,貂帽狐裘晚出围。射得白狼悬马上,吹笳夜半月中归。晚上皮毛裹严实出去打围(打猎),满载而归,得意吹笳。
  之五:马乳新挏玉满瓶,沙羊黄鼠割来腥。蹋歌尽醉营盘晚,鞭鼓声中按海青。马乳即马奶,挏是搅拌的动作,马乳洁白如玉,沙羊即黄羊,黄鼠是否指旱獭?蹋歌即踏歌,放歌营盘中不觉天晚,海青本指东海之鹰,这里指琵琶曲名。
  张养浩(1270—1329)
  《郊饮醉归》:昨朝醉田间,欲借山为枕。青山不肯前,却枕白云寝。
  袁凯(生卒不详)
  《京师得家书》: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归乡。京师指大都、北京,第一句指遥远的家乡。
  谢榛(生卒不详)
  《漠北词》:石头敲火炙黄羊,胡女低歌劝酪浆,醉杀群胡不知夜,鹞儿岭下月如霜。漠北指今蒙古国一带,词是诗歌的一种,石头敲火,原注释为“敲击石头取火”,但蒙地至今保持着烤热鹅卵石放入容器里外炙烤羊肉的习惯,蒙古语称“好日浩克”,味道极香。胡女指游牧民族之女,酪浆指奶酒、白食,醉杀指喝醉了不分白昼,鹞儿岭不知哪里,月如霜指喝到深夜的景色。
  以上诗句引自《历代边塞诗赏析》,明天出版社,1988年版。
  杨镰著《元诗史》(精装本上、下,未出版)里写道:元朝始终没有明确具体的文化政策,所以文字狱反而远离了文坛。……可以肯定地说,元代并不存在“一官二吏……九儒十丐”的“鞑法”。……这只是时人拿儒士开玩笑的一个小品!元诗繁荣的一个实例,是诗人集咏活动成为元诗史的重要特征。……元朝的一个现象就是:当诗题在江湖传开(特别是有名家之作在前),马上和者云集。名目几乎可以是身边一切事件。蒙古诗人群出现在汉文诗坛,是元诗史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史仅有的文学现象。
  由此得知,诗界如此开明,其他领域亦可想见,元朝的开放包容是公认的。
  比起那些描写景色什物的小诗小品来,边塞诗的壮丽,苍凉,哀怨,乡情,思念,奇异等,似乎更能打动心灵的另一侧,引起我们的思索和动情。漫步在蒙古草原上,徜徉在蒙古大军行走過的地面上,再来读这些诗作,似乎又进一步地理解了什么是民族,什么是政治,什么是艺术,什么生活。
  边塞诗显然不只是蒙、元时代的作品,但大都是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今天的蒙古人聚集的地区生活有关,一些民族的称呼在汉语文献上的记载是有差异的,依据历史和民族的沿革,这些诗必定与蒙古人有关,虽然“蒙古人”的历史只有几百年,但这个民族的实际历史却远不止这点时间。
  借助方家们的研究成果,我们从这些古诗中读出了更多的信息,还有美感。而这些感受是阅读其他作品所得不到的。欣赏这些诗句,让我们能够看到一点先前的蒙古人和蒙古地区是怎样的,蒙古人以外的民族又是怎样看待游牧民族的。这对我们认识自身、研究历史、学习先辈、弘扬文明是有好处的。
  还要说一句,本文的主题是“汉语诗里的边塞诗”。蒙古民族的诗歌极为发达,它们过去被口头传播着,现在又被记录着、研究着、创新着。与汉语诗大不同的是,蒙古语诗押头韵,或者叫作“句首同元音”,比如《敖包相会》的蒙古语版:阿日本-塔本乃-萨日(十五的月亮)……阿嘎日-德日(升上了天空)……两句的第一个词都是“阿”打头,以此类推。汉语诗则押尾韵。所以人们讲“诗不可译”,但是不译又怎么交流呢?只好以损失内容和韵味甚至隐喻为代价了。关于蒙古语创作的诗,已经有很多大家研究出大成果了。如同从城市到草原,进到蒙古语境里,无论诗或歌,那就是另一个世界了。
  为了“整合资源”,同时展示诗的境界和摄影图片的直观,我曾经尝试在2012年第7期《民族画报》做了一个大型专题《诗意的草原》。由诗人宝音贺希格寻找(选取)与摄影作品内涵意境相近的诗句与数十幅草原内容的图片融合,发挥各自的信息(优势),形成一个独特的表达形式,在业内是个首创。当然,过去在美术界是有诗书画合璧的先例。在当今各种形式都可以尝试混搭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边塞诗的环境已经消失,和平带来幸福和繁荣,当然也会面临新的挑战。前一段写作关于草原的散文、出版摄影画册时,突然蹦出“辽阔”一词,看上去很美,非诗非词,姑且记下献给草原。
  让我辽阔着吧
  四季有分明
  风雪也成景
  我的温和让生灵驻停
  我的包容与人类同行
  美丽又脆弱
  坚强也困惑
  我的舒缓让万物矍铄
  我的心愿是继续辽阔
  我的名字是草原,我只要辽阔,大地肥沃,草尖婀娜,不被开拓,别无求索。
  如果可以,就让我辽阔着吧!辽阔,辽阔……
其他文献
一提起"东方红",耳畔总会响起那熟悉的旋律,忆起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及从太空传回的电子乐音……它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深深镌刻在每一位中国人心中。作为"东方红一号"发射的"点火"口令下达者,张积华心中对"东方红"的记忆,比别人更加深刻。第一次见到张积华,是2016年首个国家"航天日"。因为"航天日"是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的日子——4月24日作为纪念日,所
期刊
2013年的12个月,《摄影之友》的摄影师们带大家走过无数美景,覆盖全球,但有限的篇幅始终会让人遗憾,今天让我们来盘点2013年摄影师最推荐的地方,分享今年最满意的照片和最动人的拍摄故事。  12月 色达  寻找层叠寺庙中的最美构图  吕强 风光、婚礼摄影师  2013年带领摄影团队深入色达五次,拍摄色达照片5201张,探索出独一无二的色达行摄技巧。  参与2013年《摄影之友》11月刊“博卡拉极
期刊
PS很忙  编辑:王娟 文:一零三  在这个PS越来越热的年代,PS的照片层出不穷。在这里,我们盘点了2013年5组最热门的PS照片,你跟上时代了吗?  名人“住”进画里  作者:Steve Payne 亮点:PS将画与照片完美结合w 热度:★★★★☆  这组作品是英国艺术家Steve Payne以George Dawe所画的329幅俄罗斯军官画像为基础,经过电脑后期制作将社会名人完美地“住”进了
期刊
一个黄昏,我启程去了比远更远的地方。那个地方叫拉萨。  对耸立在拉萨西北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长久不变的美好向往,使它成了我心中一座神圣的丰碑。那座可以与天宫媲美的宫殿下有条环形街道叫八廓街,早早晚晚都旋转、涌动着朝圣的人流;斜对着布达拉宫就是西藏最大的寺庙大昭寺,殿堂里点亮的千盏佛灯如银河一般浩渺;大昭寺前面有当年文成公主亲手栽下的唐柳,柳絮上深藏浅露着公主那绿度母般的笑容。  布达拉宫提升了雅鲁
期刊
“封”存的故事  编辑:岳圆 文:熙雯  在过去的一年中《摄影之友》每一期封面的诞生经历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013年的封面,带你走进它们背后的故事。  2013年1月刊  最影友封面  封面难度:★★★★ 封面好评度:★★★★  1月刊封面被评为参与度最高的封面。我们果断放弃了曼妙身姿的美女,反而关注到与读者更多形式的互动。我们在摄影之友官方微博上发起活动征选封面头像,最终以高
期刊
一  瞳瞳的学校放假早一点,他娘俩提前几天已回武胜。  腊月二十八下午,我终于向着老家荣县出发。因驾照还没到手,为我带车开路的是同在成都工作的一位沾亲带故的女院长。多年没回出生地过年,这回总算如愿以偿。想必八十多岁的老父老母一定在村口盼我,尽管他们在电话里从不过多表达情感,但他们懂得我有妻儿,有自己家的事。  孩子都是父母的股份。但父母不是股东,他们只是家的遗址。我知道有一天,他们还将成为故乡的坟
期刊
边防是文学的富矿带。然而,再富的矿藏也是埋在地下,它静躺着、沉默着,等待执着而虔诚的文学家去勘探、开采。  我的朋友吕政保算得上是一位这样的开采者。  这位湖南汉子,机智,灵敏,豁达,时时喷涌着三两句幽默,无论走到哪,都能给人带来欢声笑语,标准的乐天派。  边防成就了吕政保——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他用诗歌铸造的红哨楼和用小说打造的老鼠河边防连,成为新边防文学的一个有亮度的标记。  一座高耸的哨楼  
期刊
今年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恰逢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刚刚度过91岁人生,这位航天战略科学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改革开放先锋称号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共和国把一个个国家最高荣誉授予孙家栋,是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以中国航
期刊
一  年屆九旬的徐怀中先生创作出长篇小说《牵风记》,令人惊叹。2019年金秋时节,这部作品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更可喜可贺。  一位评委回忆评奖过程时说,《牵风记》一开始就受到评委的广泛关注。徐老不仅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多闻所未闻的新的战争体验,而且这种体验是那么深入人心,那么美好。他似乎很早就找到了军事文学创作的另一扇奥秘之门,另辟蹊径,别有洞天,打破了军事文学创作的诸多惯性思维。讨论时有评委说,《
期刊
在高速发展的数码时代,分享与创新成了摄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在数码时代里你不太熟悉的7个新技法。  1.将Instagram变成现实!  Instagram的照片应用程序已经是如火如荼了,斯坦福的2名学生Olivia Vegelos,Martin Bush把他们带到了现实世界。它们是实实在在可以装在单反上的滤镜。  售价:30美元/个  地址:www.kickstarte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