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内涵已不再单一。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外,更要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本文基于如何挖掘语文传统文化元素,来实现素质化教育目标展开论述,望给广大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文化氛围;文学修养;自主学习
语文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上,这样的教学形式既可以提升语文课堂的艺术性,又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传统礼仪、风俗的渗透,能让学生规范基本言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 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树立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核心进行思考与学习,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课堂环境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此种氛围中感同身受,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还能促使学生增强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但是,要想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只是采用单纯讲解的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教师需要对所教学的课文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巧用多元化的教学元素和方法来浓厚文化气氛,让学生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建立良好的传统文化意识。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程门立雪》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尊师重道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将相关挂图张贴在墙壁上,让学生在挂图中受到启发与熏染,也可以组织学生绘制与尊师重道相关的黑板报,这样学生既能在动手操作中真正体会到尊师重道的文化内涵,又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上课时,教师根据挂图内容或黑板报内容,请学生自由发挥讲一讲自己在课外读物中学习到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此时学生大多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所看所闻的传统故事经过加工整理表达出来。在语文课堂上,为了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问题,使设计的问题能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与热情。
传统文化的融入,并不是让教师通过书面语言直接表达,而是以张贴传统诗歌、传统人物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构思、自己制作、自己粘贴、进行个性化布置教室。渲染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也可以将教材中优秀的诗歌以及寓言故事等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燃起小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次的探究。
二、 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古诗词的教学是许多学生在学习初期很头疼的一部分,古诗词语言言简意赅,短短的几句话就能将作者所处环境、人物形象、心情、写作背景交代清楚,这是白话文所不能达到的,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枫桥夜泊》时,主要采用朗读法,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体会诗人忧国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传统思想观念文化。这首诗中有寺庙敲钟的传统习俗,学生可能不是很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解释古代寺庙敲钟的时间、寓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认同感,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古诗中所出现的“姑苏”,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其中还有一个典故,虽然课本中并没有讲解,但是教师应做出相应的拓展。对于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词语,学生在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古诗词教学中还可以融入图画法,通过画出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利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体会古诗词所传达的意义。多种教学方式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教学重点,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是用有趣的方式去教学,带领学生体会古诗词中包含的传统文化,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三、 摘录文化笔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课堂上的知识讲解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发展需求,也难以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基于此,教师需要多维度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优化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在课下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摘记录到相应笔记中,做好收录笔记,并不定时的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的意蕴。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掩耳盜铃》时,请学生搜集与本篇寓言故事相近的传统寓言故事,在上课时,先请学生根据对本篇寓言故事的理解进行复述,并将自己找到的相关资料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复述、整理的资料做出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挥学习小主人的身份,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为了在课堂上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办报、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摘录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笔记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在交流中,拓宽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能力提升。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一味的进行知识背诵,而不进行实操是得不到能力提升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定时将学生所总结、摘录的传统文化进行综合讲解,或是带领学生开展“读书比赛”,引导学生将所积累的内容在自己理解加工的基础上表达出来。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意识,从小就拥有良好的民族精神。当然,传统文化的渗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而,教师要不断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每一环,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积淀起深厚的传统文化,从而充盈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培养下一代优秀的人才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尚冬梅.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11.
[2]匡菊凤.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J].教育观察,2018(2):15.
[3]于新亭.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才智,2018(27):23.
作者简介:
蓝煜,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民安小学。
关键词:文化氛围;文学修养;自主学习
语文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上,这样的教学形式既可以提升语文课堂的艺术性,又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传统礼仪、风俗的渗透,能让学生规范基本言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 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树立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核心进行思考与学习,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课堂环境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此种氛围中感同身受,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还能促使学生增强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但是,要想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只是采用单纯讲解的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教师需要对所教学的课文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巧用多元化的教学元素和方法来浓厚文化气氛,让学生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建立良好的传统文化意识。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程门立雪》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尊师重道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将相关挂图张贴在墙壁上,让学生在挂图中受到启发与熏染,也可以组织学生绘制与尊师重道相关的黑板报,这样学生既能在动手操作中真正体会到尊师重道的文化内涵,又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上课时,教师根据挂图内容或黑板报内容,请学生自由发挥讲一讲自己在课外读物中学习到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此时学生大多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所看所闻的传统故事经过加工整理表达出来。在语文课堂上,为了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问题,使设计的问题能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与热情。
传统文化的融入,并不是让教师通过书面语言直接表达,而是以张贴传统诗歌、传统人物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构思、自己制作、自己粘贴、进行个性化布置教室。渲染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也可以将教材中优秀的诗歌以及寓言故事等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燃起小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次的探究。
二、 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古诗词的教学是许多学生在学习初期很头疼的一部分,古诗词语言言简意赅,短短的几句话就能将作者所处环境、人物形象、心情、写作背景交代清楚,这是白话文所不能达到的,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枫桥夜泊》时,主要采用朗读法,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体会诗人忧国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传统思想观念文化。这首诗中有寺庙敲钟的传统习俗,学生可能不是很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解释古代寺庙敲钟的时间、寓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认同感,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古诗中所出现的“姑苏”,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其中还有一个典故,虽然课本中并没有讲解,但是教师应做出相应的拓展。对于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词语,学生在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古诗词教学中还可以融入图画法,通过画出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利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体会古诗词所传达的意义。多种教学方式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教学重点,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是用有趣的方式去教学,带领学生体会古诗词中包含的传统文化,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三、 摘录文化笔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课堂上的知识讲解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发展需求,也难以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基于此,教师需要多维度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优化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在课下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摘记录到相应笔记中,做好收录笔记,并不定时的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的意蕴。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掩耳盜铃》时,请学生搜集与本篇寓言故事相近的传统寓言故事,在上课时,先请学生根据对本篇寓言故事的理解进行复述,并将自己找到的相关资料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复述、整理的资料做出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挥学习小主人的身份,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为了在课堂上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办报、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摘录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笔记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在交流中,拓宽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能力提升。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一味的进行知识背诵,而不进行实操是得不到能力提升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定时将学生所总结、摘录的传统文化进行综合讲解,或是带领学生开展“读书比赛”,引导学生将所积累的内容在自己理解加工的基础上表达出来。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意识,从小就拥有良好的民族精神。当然,传统文化的渗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而,教师要不断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每一环,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积淀起深厚的传统文化,从而充盈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培养下一代优秀的人才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尚冬梅.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11.
[2]匡菊凤.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J].教育观察,2018(2):15.
[3]于新亭.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才智,2018(27):23.
作者简介:
蓝煜,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民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