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仅仅引导学生而不强迫,这样不仅能够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而且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引导学生学习,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探究,自由地放飞心智与心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活跃与主动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
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孔子也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能否通过生物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性教学”能否实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方法的第一步就是对学习情境进行创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高中新课改下,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比如,在讲到蒸腾作用时,可问学生: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那有谁知道在自然界中水也可以由低处流向高处?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吸引起来。当然聪明的同学猜到了老师的意图,知道是蒸腾作用,此时教师可适当加点“兴奋剂”,来加强蒸腾作用的“威力”:问:有谁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树吗?有些学生知道是桉树,但不知道具体有多高。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澳大利亚的杏仁桉树一般都高达100米,其中有一株,高达156米,树干直插云霄,有五十层楼那样高。所以,假如你住在50楼的话,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将水输送到家里,可见蒸腾作用的力量有多大。如此一来,学生带着这个好奇的心理去学习,学习的效果就出来了。所以从这节课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对课程标准中那些基本学习目标要求并不难的课题来说,不能因目标定位的简单而降低课堂效益,应该挖掘、丰富这节课的教学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课堂效益。
二、 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师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句话准确地说明了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能太笼统,要有明确、具体、能检测的教学目标。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生物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对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以及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还影响到生物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课堂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什么目的的一种具体的表述,它明确了学生通过学习后的一种学习结果。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应该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有些课堂教学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如果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会是有效的。相反,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这样的教学却是高效的。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影响着教学设计效果的体现。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能单一化,必须从教材的需要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灵活设计教学过程,让每个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真正获得益处,从而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减数分裂”这一节对高中学生来说始终都是一个学习的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演示、观察和模拟等活动为主,选择图片、flash动画、录像等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再通过学生自己尝试建构模型来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及行为变化等,因为减数分裂这个难点知识仅凭听讲,是难以掌握的,没有对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掌握,之后的解题能力也就如无根之草。所以这样的模拟实验,是有效的,而且这样的学习体验也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错误百出,但失败是成功之母,相信他们对所犯之错必定是印象深刻,今后会尽力避免。
四、注重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上课内容的有效性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的主要素材是课本。教师一定要做好上课前的备课准备,每一节生物课都可以落实一个小小的教学计划,在进行备课时,教师尽量让生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同时还要倡导学生动手的能力。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教师一定要选择新的方法、新的案例、新的情景、新的材料和新的问题进行突破和探索,要在学生的实际水平下对教法进行突破,引导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力,思想活跃,同时还要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抓住教学的重点,才能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五、多样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挂图、模型、标本、投影、幻灯、录像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多媒体系统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能够轻易地实现相互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视频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可使这些生物学过程直观明了。但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要把握好使用的时机。例如,关于必修1《有丝分裂》的教学,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出示动画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和机会。我们可以在学习新课时,用传统的板书与挂图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而在复习课时,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每种媒体都有其局限性,在教学中只有把多种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求得最佳的组合,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将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却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学生的实验也就成了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就成了一种形式。
六、激励性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写道:“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教学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环节,它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激励性评价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进步与成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从关注学生学习的差距和不足转变为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成绩和长处,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情况。比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有学生提出“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水分子不能自由通过,为什么它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呢?”。对此我没有马上作出解释,而是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这位同学很聪明,化学知识很扎实,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很了不起。但为什么教材上说它是自由扩散呢?”我作简单说明后,告诉学生课本的科学前沿“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的通道蛋白研究”,从中可以找到答案。当然,我们那位大胆提出问题的同学对于学习生物的动力、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就可想而知了。
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所以,在新课改理念下,想要不断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只有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刻认识和理解现代生物教学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不断提高。
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孔子也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能否通过生物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性教学”能否实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方法的第一步就是对学习情境进行创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高中新课改下,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比如,在讲到蒸腾作用时,可问学生: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那有谁知道在自然界中水也可以由低处流向高处?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吸引起来。当然聪明的同学猜到了老师的意图,知道是蒸腾作用,此时教师可适当加点“兴奋剂”,来加强蒸腾作用的“威力”:问:有谁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树吗?有些学生知道是桉树,但不知道具体有多高。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澳大利亚的杏仁桉树一般都高达100米,其中有一株,高达156米,树干直插云霄,有五十层楼那样高。所以,假如你住在50楼的话,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将水输送到家里,可见蒸腾作用的力量有多大。如此一来,学生带着这个好奇的心理去学习,学习的效果就出来了。所以从这节课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对课程标准中那些基本学习目标要求并不难的课题来说,不能因目标定位的简单而降低课堂效益,应该挖掘、丰富这节课的教学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课堂效益。
二、 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师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句话准确地说明了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能太笼统,要有明确、具体、能检测的教学目标。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生物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对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以及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还影响到生物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课堂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什么目的的一种具体的表述,它明确了学生通过学习后的一种学习结果。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应该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有些课堂教学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如果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会是有效的。相反,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这样的教学却是高效的。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影响着教学设计效果的体现。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能单一化,必须从教材的需要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灵活设计教学过程,让每个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真正获得益处,从而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减数分裂”这一节对高中学生来说始终都是一个学习的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演示、观察和模拟等活动为主,选择图片、flash动画、录像等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再通过学生自己尝试建构模型来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及行为变化等,因为减数分裂这个难点知识仅凭听讲,是难以掌握的,没有对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掌握,之后的解题能力也就如无根之草。所以这样的模拟实验,是有效的,而且这样的学习体验也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错误百出,但失败是成功之母,相信他们对所犯之错必定是印象深刻,今后会尽力避免。
四、注重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上课内容的有效性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的主要素材是课本。教师一定要做好上课前的备课准备,每一节生物课都可以落实一个小小的教学计划,在进行备课时,教师尽量让生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同时还要倡导学生动手的能力。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教师一定要选择新的方法、新的案例、新的情景、新的材料和新的问题进行突破和探索,要在学生的实际水平下对教法进行突破,引导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力,思想活跃,同时还要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抓住教学的重点,才能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五、多样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挂图、模型、标本、投影、幻灯、录像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多媒体系统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能够轻易地实现相互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视频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可使这些生物学过程直观明了。但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要把握好使用的时机。例如,关于必修1《有丝分裂》的教学,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出示动画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和机会。我们可以在学习新课时,用传统的板书与挂图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而在复习课时,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每种媒体都有其局限性,在教学中只有把多种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求得最佳的组合,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将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却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学生的实验也就成了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就成了一种形式。
六、激励性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写道:“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教学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环节,它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激励性评价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进步与成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从关注学生学习的差距和不足转变为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成绩和长处,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情况。比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有学生提出“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水分子不能自由通过,为什么它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呢?”。对此我没有马上作出解释,而是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这位同学很聪明,化学知识很扎实,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很了不起。但为什么教材上说它是自由扩散呢?”我作简单说明后,告诉学生课本的科学前沿“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的通道蛋白研究”,从中可以找到答案。当然,我们那位大胆提出问题的同学对于学习生物的动力、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就可想而知了。
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所以,在新课改理念下,想要不断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只有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刻认识和理解现代生物教学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