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检委办职能 努力提高检委会质量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检委会是检察机关贯彻集体领导的最高组织形式。本文从当前基层院检察委员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成员构成“领导化”、 议事范围片面性、会议召开随意性等,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对做好检察委员会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检察委员会;问题;对策;检委会改革
  
   《检察院组织法》第3条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委员会(以下简称检委会),检委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检察长的主持下,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它重要问题。由此可见,检委会是检察机关贯彻集体领导的最高组织形式。基层检察院在工作中处理绝大多数案件,因此基层检委会的任务也最重、最具体,是重要的决策机构。加强检委会的建设,对于加强基层院的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检委会的重要地位往往并没有体现出来,也并没有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根据我院检委会工作实际,拟从当前基层院检委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并提出几点对策:
  
  一、当前基层院检委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成员构成“领导化”
  基层院检委会组成结构不尽合理,委员组成一般是院领导班子人员多,主要科室负责人少、具有较高法律水平的业务骨干少。这样相对的整体年龄接近中年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检委会委员的任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把检委会委员当成一种荣誉和政治待遇,讲资历,论“辈份”,以致将一些不熟悉业务、法律水平不高的有关领导配置到检委会中,严重影响了检委会工作的整体质量。一些委员在讨论案件时,往往从行政思维方式与管理经验出发去分析案件,而不能从法律角度出发,或者是随波逐流,不善于、不敢发表个人意见,不愿承担责任。这样,检委会委员易上难下,领导型、“终身制”,缺乏竞争,没有活力,影响了检委会决议质量,也影响了司法公正与效率。这对于做好当前新形势下的检察工作无疑是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的。
  
   (二)议事范围片面性
  检委会议事范围应为重大案件和检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目前基层院检委会议事往往仅限于疑难案件,讨论决策问题和执行问题少,重案件、轻事项,对重大事项的概念和范围把握不清。一些检察业务中的重大问题由党组会或者检察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混淆了职能范围,使检委会议事范围的全面性得不到充分体现。这方面,应当严格区分开,避免越俎代庖。一般来说,党组会的议事范围应是政治性工作,检察长办公会主要是行政事务,应当让属于检委会讨论决定的事项真正放到检委会中讨论决定,真正发挥检委会的职能作用。
  
   (三)会议召开随意性
  基层检委会的召开往往具有临时性、随意性,即有关科室和个人就重大案件和事项申请检委会,经检察长批准再召开,不定期,具有被动性。而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条例》规定,检委会要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开会,确保检委会“最高决策权力”的地位,确保各项检察工作的质量。这都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努力去改革和创新。
  
  (四)议事方式“机密化”
  基层院检委会议事实际动作带有行政化色彩,议事决定大多秘密状态下做出,缺乏制约和监督,当事人无法知晓,社会公众也无从参与,其外在表现是“暗箱操作”,重实体公正而轻程序公正,一些案件先入为主,提前讨论,导致司法不公。而且对案件和事项没有督办程序,如何督促、落实无具体措施。另外,由于讨论决定是集体负责制,个人责任感不强,责任承担不好落实。
  
  二、对策建议
  
  (一)委员配备科学化
  要改变检委会委员的“领导型”和“终身制”,就要改善委员结构,体现“专家型”和“轮换制”。除正副检察长和主要业务科室负责人外,应该引进竞争机制,改变现有选任程序,通过民主推荐、考试考核等方式,吸取一定比例的、非领导职务的检察官进入检委会,突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较高的法律水平和较强的议事能力,体现公正性、民主性、代表性,打破传统的按行政职务确定委员的不科学做法。一般来说,基层院检委会委员以11—13人为宜,最好为奇数,便于表决。
  
  (二)议事范围明确化
  要统一明确“重大疑难案件和重大事项”的具体范围,根据司法实践,重大疑难案件是指: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和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案件(尤其是自侦案件),可能判处十年以上徒刑的案件,抗诉案件,存疑不起诉、相对不起诉案件,撤销或中止审理的案件,检察机关内部业务部门意见分歧较大的案件,罪与非罪界限不清的案件,公安机关对不捕不诉提出复议、复核的案件,需向上级院请示的案件,对不服本院决定的申诉经审查后可能改变原决定的案件,拟国家赔偿的案件,人民监督员不同意检察机关决定的案件等。
  重大事项是指:检察工作中贯彻国家法律政策和上级院业务工作要求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本院各业务工作的规定、制度、意见、办法、决定等,向同级人大提交的工作报告、专题报告和议案,向上级院的建议等。
  检委办工作人员要加强沟通联络,加强监督控制,保证让该属于检委会讨论和决策的案件和事项都得到检委会的决议。
  
  (三)工作开展制度化、管理科技化、及时督办
  检委会工作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要形成例会制度,建立健全检委会议事规则,明确检委办主要职责,统一制定提请检委会讨论的材料格式及必备内容,完善会前通报和材料送达、会议记录制度(会后要及时交委员审阅并签名),加强文书定期归档,强化决议的执行督促制度,明确检委会决议的下发、督办、反馈的具体事项,保证决议得到执行。要加强与业务科室的联系,努力保证让属于检委会讨论和决定的案件和事项不遗漏,有质量。
  要充分利用科技强检的优势,将检委会各种文书和请求材料、委员书面发言意见、检察长签发决定等通过内部局域网络传输,主样检委会委员可在网上匿名发布对所要讨论的案件和事项的观点和看法,其他委员可以就这些观点和看法发表评论,形成共享的效果。
  要对检委会形成的决议及时进行督办。检委办工作人员要及时将会议纪要等决议意见送达到有关科室,督促办理。要跟上去,保证检委会决议件件有落实,保质保量的完成。这也是基层检委会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四)会议程序法律化、高效化
  检委会程序应该增加透明度,适当公开化,对不同类型案件或问题,可安排相对应法律职务的干警列席旁听,对一些热点案件,可邀请同级党委、人大和相关部门领导或同志列席,便于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形成执法合力。要强化个人责任意识,防止人云亦云,确保每个委员充分阐述自己的意见,集思广益,真正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对一些案件,一些检委会委员须回避的应当回避。回避应遵循法定程序。
  要革除以往检委会工作中存在的议事效率低、缺乏执行监督机制等弊端,要由业务部门报送,并将事项或案件的有关材料最迟于会议召开前一日,发到每位检委会委员手中,使每位委员在研究案件前对此作了解,可以减少检委会讨论时的盲目性,保证检委会的议事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检委会的的决策作用。此外,还要规范议事的表决程序,首先由与案件“无关”的委员先发言。检察长在委员发表意见时要认真聆听,特别是要注意听取反对意见,决策前不轻易表态。这样可以防止先入为主、诱导发言的情况发生,使检委会成为大家敢发言、愿发言、说真言的空间,使委员在平等发言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五)加强检委会委员的培训
  检委会委员大都担任领导职务,平时极少有时间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而且多不直接参与办案,讨论案件往往凭经验和感觉发表意见;且错案追究制未落实到委员个人身上,使得学习压力和动力不大,缺乏更新知识的愿望。面对新法律的出台,新形势的变化,新问题的增多,检委会委员同样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因此,要加强对委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相关综合素质,为检委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切实提高检委会决策水平,促进检察工作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科学的发展观,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不应固步自封、停滞僵化,而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与时俱进。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发现问题,倡导问题意识。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在监督方面也应倡导问题意识。目前,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监督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导致监督乏力。为此,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自侦案件的监督,从而更好地在追求司法公正、打击犯罪的同时,做到保护人权。  关键词:科
期刊
摘 要:面对刑法学界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争议所带来的司法操作困惑,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本罪中刑事证明责任分配要有正确的认识。本文在坚持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前提下,进一步论证了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倒置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在借鉴国外法律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应从证明责任倒置的适用范围、举证期限以及证明标准三方面构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倒置制度。  关键词:刑
期刊
聚众斗殴罪是一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犯罪,由于聚众斗殴的一方或双方常常成帮结伙,而且参与斗殴的一方或双方可能使用刀、枪、棍、棒等器械,极易引起参与斗殴的一方或双方,甚至无辜群众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对该罪罪状未作具体描述,亦无相关司法解释,故在司法实践中对该罪名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常常出现对类似案件处理不统一的现状。笔者现就如何正确理解、把握和认定聚众斗殴罪作一探讨。    一、关
期刊
摘 要:当前职务犯罪的发案率有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地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加强对职务犯罪的法律监督已成为当前检察机关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议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改革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同时检察机关应加强自身的法律监督能力建设,不断完善职务犯罪的侦查手段,建立专门的职务犯罪信息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切实保护举报人的权益,落实奖励举报人的政策。加强自我监督和约束。  关键词: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途径;初探
期刊
摘 要:公益诉讼的本质是民治,其需要有民主政治和独立司法的环境,需要有成熟市民社会的力量支撑。然而,我国至今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一元化政治体制又难以认同、接纳公益诉讼;传统文化更是从精神上抵制公益诉讼。在这种环境下移植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即使能遂人心愿,其结果也很可能只是一部“死法”。但是,公益诉讼是对我国目前主流社会病态很有针对性的一剂良药,所以,即使是“死法”,也值得移植,因为法能良化
期刊
摘 要:20世纪末期,从我国民法典编纂开始以来,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是建立区分民法和商法的私法体系,即在民法之外编纂专门调整商人或者某些商业行为的单独的商法典,还是取消民法与商法的区分,编纂一部包括两者的统一的民法典。前者是民商分立,后者是民商合一。从民法与商法的历史发展来看,经历了从民商分立到民商合一的发展过程。20世纪前后,大陆法系国家纷纷放弃了民商分立,而采取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置身这种法律发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某市检察机关近三年办案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现出刑事从宽在检察环节还存在执法理念落后、相关配套制度缺位、社会环境培育不够、与其它政法机关协作不力等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更新执法观念,完善配套相关制度,优化大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内外部监督制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检察环节;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刑事从宽;运用     随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宽严相济的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劳资矛盾的加剧,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多,而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在劳动争议案件中所占比例呈大幅上升趋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会同法》实施后,由群体性劳动争议引发的矛盾更加凸显,成为当劳动争议案件中的热点、焦点,更是审判实务中的难点,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特点    1、在劳动争议案件中所占比例
期刊
摘 要: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为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开拓了一个新的视野,执政理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到了宏观刑事政策的趋向以及微观刑事制度的设置。西方恢复性司法的理念被引入中国刑事和解制度也孕育而生,刑事和解那种犯罪人得以通过与被害人的和解赔偿从而得以减轻刑罚的制度与我们古已有之的“以金赎刑”又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从我国传统的以金赎刑看今日的刑事和解又能获得怎么样的启示呢?笔者意欲通过下文做一简要的
期刊
摘 要:银行商业化运作后,为了争取更多的市场储蓄份额纷纷采用揽储制度,也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因为没有相关法律规定、政策限制,揽储越来越呈现出不规范性,也引发了许多不良后果。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因银行揽储引发的职务犯罪明显增多。本文结合笔者在工作中的实践,从一则案例为思考,兼谈了银行揽储引发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预防对策等方面,对这一现象作了粗浅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案例;揽储;职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