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扁平化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以小米公司为例

来源 :经营管理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445670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企业的组织架构发生了显著转变:由传统的多层级组织管理不断向扁平化组织结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当前的经营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本文立足于小米公司当前扁平化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其组织管理结构模式,以其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管理模式为出发点探讨选择扁平化模式管理的优势和必要性。由此得出不同企业在选择组织结构时需重点关注的部分,并根据企业发展的特征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方式,为扁平化模式的深入推行提供参考经验。
其他文献
以镁离子(Mg2+)为金属中心、富氮多羧基2,4,6-三[(对羧基苯基)氨基]-1,3,5-三嗪(H3TATAB)配体为连接器,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多级孔金属有机框架 (MOFs)Mg-TATAB,并利用XRD、SEM、XPS、FT-IR和BET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在常压、无助催化剂和无溶剂的温和条件下有效进行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结果表明,Mg-TATAB对环加成反应具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于2017—2020年沪深两市21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探讨政府补贴、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企业普遍面临较高的融资约束,制约了其创新投入;政府补贴能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且间接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政府补贴在新能源汽车企业融资约束与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明显的调节作用。
塔河炼化20 000 Nm~3/h水蒸汽烃类转化及变压吸附净化工艺(PSA)制氢装置每小时产生11 055 Nm~3的解吸气进入转化炉作为燃料,解吸气中含有50%以上的CO2不参与燃烧,与燃烧完的烟气混合排入大气造成碳排放。2020年在制氢装置内增设CO2回收装置,通过新型羟乙基乙二胺液回收CO2。回收的CO2经过压缩液化,可用于油田驱油,余气则继续回转化炉燃烧。重点对CO2回收装置、回收CO2对
纳米多孔金属作为电催化剂使用时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我们报道了一种利用共熔镓铟合金和铜基底制备而成的自支撑铜铟双金属多孔异质结构材料.该多孔铜铟异质结构电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合成气的性能.通过调整工作电压,可以使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比例控制在0.47–2.0之间.且该催化剂非常稳定,经过70小时连续测试后还可以保持96%的电流密度.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得益于这种铜铟异质结构的存在,铜表面电荷
期刊
以“碳中和”为例运用项目化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碳中和以及实现碳中和的四种主要途径:碳捕集、碳循环、碳替代、碳封存。探讨碳循环及二氧化碳为核心的物质转化过程以及气候、环境和碳循环的关系。引导学生从个人做起,制定低碳行动方案;了解碳中和的技术展望,提高认识化学学科价值,培育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担当。
双积分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激励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上下游企业)财务绩效的协同与均衡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关注财务绩效的四个方面: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抗风险能力,运用间断时间序列法分析了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发现:1)双积分政策更能提升新能源车企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而对偿债能力的提升作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需要有一个深入学科本质的教学模式。“四重四步”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四步教学”和学生的基础性认知、本质性认知、结构性认知、价值性认知的“四重认知”实现了由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到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的转变,达成学科育人的要求。
将能源植物用作矿区生态修复物种,对矿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能源植物柳枝稷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其在对照、轻度、中度以及重度干旱胁迫下柳枝稷幼苗在矿区土壤基质和非矿区土壤基质下的生长特性,并结合不同干旱胁迫下矿区土壤基质中种子萌发特征,揭示柳枝稷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和对矿区土壤的生态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1)柳枝稷种子发芽总数、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发芽指数在轻度胁迫下达到最大
近几十年来,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寻求更高的功率转换形式成为当务之急。在燃煤发电厂中引入太阳能进行互补发电不仅可以实现太阳能依靠大功率机组稳定发电,还能够减少煤炭的消耗量。除此之外,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本文基于S-CO2布雷顿循环,在EBSILON软件上搭建太阳能-燃煤互补发电(SCCP)系统及其改进模型并进
阿伯丁大学的科学家们将着手开展一项耗资25万英镑的非热等离子体电催化储能研究项目,旨在通过等离子体电解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氢化合物以作为能源使用。如果该项目成功,将成为世界首创;除了可以实现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外,还可以彻底改变重工业脱碳的方法——这是能源转型的主要挑战之一。该项目由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资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