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降低饮用水中塑料微粒的健康风险为出发点,溯源塑料微粒.在对塑料微粒进行定义、来源探索以及危害分析的基础上,对15年来国家颁布的多版“限塑令”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水源和饮用水中塑料微粒的检出现状,提出了净水生产中塑料微粒控制的对策与建议,并对现有净水设备进行了调研.在保证塑料微粒有效截留的前提下,提出净水器的健康用水设计新思路.
【机 构】
:
北京建筑大学水环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1000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降低饮用水中塑料微粒的健康风险为出发点,溯源塑料微粒.在对塑料微粒进行定义、来源探索以及危害分析的基础上,对15年来国家颁布的多版“限塑令”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水源和饮用水中塑料微粒的检出现状,提出了净水生产中塑料微粒控制的对策与建议,并对现有净水设备进行了调研.在保证塑料微粒有效截留的前提下,提出净水器的健康用水设计新思路.
其他文献
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路面使用寿命,对4种常用的阻热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场进行研究,包括单层排水沥青路面、全透水沥青路面、陶瓷热阻沥青路面以及煅烧铝矾石热阻沥青路面.通过构建阻热沥青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得到不同路面结构在不同时刻、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温度场,分析了阻热沥青路面结构对降低路表温度以及温度梯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各阻热沥青路面结构1d内的温度场变化均具有一致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其中13.00-14:00在路表处达到最高温度;陶瓷热阻沥青路面在10、18 cm深度处的温度值均大于其他阻热路面结构,煅
普通混凝土箱梁一般仅有两侧上翼缘,而某些桥梁为了设置较宽的人行道,会在混凝土底板附近两侧各设置1段外伸钢挑臂,从而变成“四翼箱梁”.为揭示四翼箱梁静三分力系数特征,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某矮塔斜拉桥四翼缘主梁典型断面的静三分力系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其主梁断面的优化方案.研究结论显示:四翼缘主梁成桥状态阻力系数要明显大于施工状态时的系数,阻力系数随风攻角的变化大致呈V字形变化,而升力系数与扭矩系数随风攻角的增大而逐渐增加;下翼缘人行道板镂空方案相比实腹方案的扭矩减小明显,在±15 °风攻角下扭矩分
为研究矮塔斜拉桥主梁底板两侧悬挑式人行道在自身人行荷载和主梁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振动舒适性,以某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分别计算钢挑臂人行道加载人行荷载和主梁车道加载车辆荷载2种情况下,人行道的加速度响应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对人行道的振动舒适度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按照CL1舒适度标准,人行道所有模态下人致振动产生的竖向和侧向加速度峰值均未超过舒适度标准;在8辆16t重车并行和随机车流荷载2种工况下,人行道的竖向加速度峰值远小于CL1舒适度标准给出的加速度限值;在加载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随机车流的车速越大,人行道
2021年10月20-23日,一年一度的管道工程与非开挖技术国际研讨会于重庆顺利召开.该研讨会由中山大学、重庆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郑州大学、同济大学、坝道工程医院、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与武汉中地大非开挖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来自国内外高校、政府主管部门、设计院、研究院、施工企业、材料和设备制造商等单位600多位专家、学者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综述了国内外桥梁管养技术的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了目前2种智能装备在桥梁管养中的应用:无人机技术与机器人技术.通过众多实例证明:无人机、机器人智能检测技术在桥梁检测方面较传统检测方法精度更准,检测效率更高,同时也促进了桥梁管养的标准化与智能化,保障了桥梁结构的运营安全.
混凝土刚架拱桥因其经济性较好,在20世纪80年代曾得到大力推广,但因其设计荷载等级较低,已不能满足现有的交通需要,运营多年后,病害较多.目前,国内针对该类桥型的加固改造研究成果比较多,主要采用增加拱片数量、增大拱肋截面、粘贴钢板或者碳纤维、体外预应力索、加强拱肋之间的横向联系、更换桥面结构等方法,但提载加固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以绍兴某桥为例介绍了一种外包钢板对刚架拱桥的拱肋进行加固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混凝土构件上局部包裹带剪力钉的钢板,钢板与混凝土之间填充高强灌浆料,实现共同受力;更换了微弯板,将桥梁承载
为解决目前基坑工程事故发生率高的问题,对北京地铁16号线某车站进行了研究.基于数字化建造技术探索出一种由梁、柱、底板构成的框架式地下结构,然后在框架内装配叠合或预制的板构件;提出了基坑临时内支撑与地下永久结构一体化设计与施工理念,实现了基坑开挖与地下结构的协同施作,促进了明挖法的绿色化升级,提升了施工效率.该研究结果对地下结构的智能化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依托某地铁区间的无水砂黏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工程,通过分析实际监测数据,研究了盾构掘进过程引起的横向沉降槽成槽规律;通过分析隧道轴线上方纵向地表沉降曲线,提出了盾构施工纵向沉降的模式,并分析了沉降机理;探讨了常用盾构隧道地表沉降预测公式的适用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机到达监测断面后,沉降槽开始出现;当盾构机盾壳完全穿越监测断面后,随着管片从盾尾脱出,沉降快速发展,从刀盘通过监测断面8.4 m到刀盘通过监测断面16.8 m,该阶段沉降通常占总沉降的50%;当刀盘通过监测断面33.6 m时,沉降槽已经基本稳定;
介绍了目前地铁项目建设风险管理中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风险识别程序和风险识别对象;对地铁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风险事件和致险因素进行了分类和论述;指出了地铁项目建设风险可按活动主体分为环境安全风险和自身安全风险(建设方风险、勘察方风险、设计方风险、施工方风险、监理方风险、监测方风险);并将地铁项目建设致险因素按致险因素存在的环境分为地质型因素、周围环境型因素、工程结构型因素以及组织管理型因素4类.
为探讨不同因素对地铁明挖车站主体结构内力的影响,以某地铁明挖车站为计算实例,按照平面应变假设,采用荷载-结构模型,运用MIDAS/CIVIL结构分析通用程序对其进行研究,并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各个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地层垂直基床系数、地层水平基床系数、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厚度、静止侧压力系数、地层容重、抗浮水位和荷载对称系数等.主要结论如下:在影响结构内力的因素中,抗浮水位和地层容重居首位,其中又以抗浮水位影响最大;其次是静止侧压力系数和截面厚度,其中又以静止侧压力系数更显著;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