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显得分外重要,学生既需要通过阅读活动积累语言材料,也需内化文本内涵,丰富精神食粮,更要通过阅读探究活动去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退居二线,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让学生及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准备。本文则将从引导学生预读课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享心得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指导方法
阅读习惯,即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惯性。在教师担当阅读课“主角”的教学状态下,小学生总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分享阅读心得、剖析文本内容,虽然确实可以通过这一学习活动积累语言素材,但是却很难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无法使其主动分析文本内涵。这也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本身的阅读能力,不利于保护学生的阅读心态。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调整与学生相处、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成为阅读课上的“主角”,以便顺利引导学生实现自主阅读、深度阅读,使其尽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一、引导学生预读课文
预读,是专门针对阅读课所展开的预习活动,让小学生自觉预读课文的基本目的便是要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使其初步产生阅读印象,以便让学生带着思考、记忆参加阅读讨论活动。因此,面对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师便要监督学生自主预读课文内容,以便让学生顺利生成文本认识。其中,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自觉性较差,有可能会应付差事,所以教师也要专门整理一些趣味读本,而且还可尝试通过开设预读课的方式监督学生自觉预习,使其初步形成预习习惯。
就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课文阅读活动中,为了保证本班小学生可以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自主预读课文内容,笔者就选择了同名绘本,让学生阅读绘本,由此达到预读目的。本班学生虽然还未形成阅读自觉性,但是却普遍非常喜欢绘本,原因是他们的形象思维发育情况良好,喜欢看图说话,而且也能利用自己现在所积累的生字词知识阅读绘本中的少量文字,既不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负担,还能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优势。因此,当笔者提出阅读《小蝌蚪找妈妈》同名绘本时,本班学生也展现出了高涨的阅读热情,承诺自己会独立阅读绘本,总结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的主要线索。
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阅读中,思考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是小学生摄入文本信息、解构文本内容的脑力过程,也是引导小学生产生个性化阅读理解的关键环节,必须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且能自觉阅读文本内容,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便可通过提问活动唤起学生的思考意识,再以问题为媒介组织学生参与阅读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析文本内容,使其真正实现自主阅读。
就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阅读课上,笔者就围绕文本内容设计了如下问题:孩子长大之后都会离开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也讲了几位植物妈妈送走孩子的方式方法,请问一共描写了几位植物妈妈,分别是谁?蒲公英妈妈是如何让孩子旅行的?苍耳妈妈呢,她是如何帮助孩子走向世界的?豌豆是如何离开自己的妈妈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呢?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分段概括课文内容,能够让学生提炼关键语句,驱使学生自主分析课文内容,可以真正让学生实现有效阅读,让学生将阅读、思考活动结合起来。
三、引导学生分享心得
新课改已经明确指出,听、说、读、写活动是无法分割的,小学生也需要通过表达活动阐述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结论,并在表达过程中汲取其他同伴所得出的阅读观点,共享阅读智慧,进一步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在阅读课上实现有效成长。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便要引导学生自主分享阅读心得,让学生尽早养成分享、表达的好习惯,使其能够形成开放、包容的阅读态度,能够谦虚、客观地接纳其他人所总结出来的阅读结论。
在《曹冲称象》课文阅读活动中,待学生读了课文之后,笔者就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阅读心得,希望学生可以真诚交流。比如,有的学生表示自己非常崇拜曹冲,因为曹冲非常聪明,能够解决大人都无法解决的难题;有的学生则表示曹冲非常机智、勇敢,因为即便自己有时会产生一些想法,但是會害怕失败,不敢说出来。这时,笔者就鼓励学生,告诉学生要向曹冲学习,努力成为一个勇敢、机智的少年。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前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行为表现,监督学生、指引学生,让学生及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自主阅读、边读边思、边读边说等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作准备。
参考文献:
[1]李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行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2]丁冬梅.新媒体时代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第二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指导方法
阅读习惯,即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惯性。在教师担当阅读课“主角”的教学状态下,小学生总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分享阅读心得、剖析文本内容,虽然确实可以通过这一学习活动积累语言素材,但是却很难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无法使其主动分析文本内涵。这也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本身的阅读能力,不利于保护学生的阅读心态。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调整与学生相处、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成为阅读课上的“主角”,以便顺利引导学生实现自主阅读、深度阅读,使其尽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一、引导学生预读课文
预读,是专门针对阅读课所展开的预习活动,让小学生自觉预读课文的基本目的便是要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使其初步产生阅读印象,以便让学生带着思考、记忆参加阅读讨论活动。因此,面对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师便要监督学生自主预读课文内容,以便让学生顺利生成文本认识。其中,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自觉性较差,有可能会应付差事,所以教师也要专门整理一些趣味读本,而且还可尝试通过开设预读课的方式监督学生自觉预习,使其初步形成预习习惯。
就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课文阅读活动中,为了保证本班小学生可以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自主预读课文内容,笔者就选择了同名绘本,让学生阅读绘本,由此达到预读目的。本班学生虽然还未形成阅读自觉性,但是却普遍非常喜欢绘本,原因是他们的形象思维发育情况良好,喜欢看图说话,而且也能利用自己现在所积累的生字词知识阅读绘本中的少量文字,既不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负担,还能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优势。因此,当笔者提出阅读《小蝌蚪找妈妈》同名绘本时,本班学生也展现出了高涨的阅读热情,承诺自己会独立阅读绘本,总结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的主要线索。
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阅读中,思考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是小学生摄入文本信息、解构文本内容的脑力过程,也是引导小学生产生个性化阅读理解的关键环节,必须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且能自觉阅读文本内容,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便可通过提问活动唤起学生的思考意识,再以问题为媒介组织学生参与阅读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析文本内容,使其真正实现自主阅读。
就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阅读课上,笔者就围绕文本内容设计了如下问题:孩子长大之后都会离开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也讲了几位植物妈妈送走孩子的方式方法,请问一共描写了几位植物妈妈,分别是谁?蒲公英妈妈是如何让孩子旅行的?苍耳妈妈呢,她是如何帮助孩子走向世界的?豌豆是如何离开自己的妈妈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呢?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分段概括课文内容,能够让学生提炼关键语句,驱使学生自主分析课文内容,可以真正让学生实现有效阅读,让学生将阅读、思考活动结合起来。
三、引导学生分享心得
新课改已经明确指出,听、说、读、写活动是无法分割的,小学生也需要通过表达活动阐述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结论,并在表达过程中汲取其他同伴所得出的阅读观点,共享阅读智慧,进一步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在阅读课上实现有效成长。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便要引导学生自主分享阅读心得,让学生尽早养成分享、表达的好习惯,使其能够形成开放、包容的阅读态度,能够谦虚、客观地接纳其他人所总结出来的阅读结论。
在《曹冲称象》课文阅读活动中,待学生读了课文之后,笔者就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阅读心得,希望学生可以真诚交流。比如,有的学生表示自己非常崇拜曹冲,因为曹冲非常聪明,能够解决大人都无法解决的难题;有的学生则表示曹冲非常机智、勇敢,因为即便自己有时会产生一些想法,但是會害怕失败,不敢说出来。这时,笔者就鼓励学生,告诉学生要向曹冲学习,努力成为一个勇敢、机智的少年。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前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行为表现,监督学生、指引学生,让学生及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自主阅读、边读边思、边读边说等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作准备。
参考文献:
[1]李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行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2]丁冬梅.新媒体时代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