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来源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gu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尝试优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按照循序渐进、任务驱动等原则构建了体验型、服务型、探究型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但是还必须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才能保持实践教学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4)03-0114-04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简称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一直是许多高校在教学改革中的软肋。近年来,江苏理工学院思政部的教师努力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进行有益尝试,构建并实施了参观体验式、服务行动式、探索研究式等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收获了一些体会。
  一、实事求是的设计思路
  思政课真正要想取得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的,必须树立正确有效的改革思路。2010年来,江苏理工学院思政部教师在认真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在做广泛深入调研的条件下,确立了一个明确的工作思路,即符合本校实际、以学生为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总体设计按以下原则和内容进行。
  (一)整体推进原则
  根据“05方案”[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简称“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是我国高校本专科学生必修的四门思政课。这四门课形成了高校思政课由浅入深、完整统一的课程体系。又根据教社政[2008]5号《意见》的明确规定:“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确保不流于形式”。[2]为确保中央及教育部等各方面的要求,学校教务处和思政部,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能力及教学内容逐渐递进的特点,联合制定并推出了完整、周密的思政课理论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方案,尤其把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加以设计,统一部署、整体推进。
  (二)循序渐进原则
  四门思政课之间是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即在教材的内容设计上是由浅入深的过程。事实上,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能力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教师们在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上都必须体现这种差异性。根据循序渐进原则,大一低年级安排体验、感受型的参观性的感性认识活动;大二中年级安排关爱他人、回报社会、服务大众等奉献性质的践履行动;大三以上高年级安排学会思考、善于总结、利于发展的综合性研究活动,同时教学中要考虑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性和持续性。
  (三)任务驱动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江苏理工学院是工科为主的本科院校,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重技术轻理论、重感性轻理性等实际情况,如何让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需要教师在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做到教学目的明确、任务布置具体、措施落实到位、全程跟踪指导、督促检查严格、意见反馈及时、改进措施给力。
  首先,针对刚进校的大一学生,安排参观体验活动。由于他们在中学阶段应试任务繁重、接触社会社会很少的情况,任课教师要求每个低年级学生,参观一次历史博物馆、纪念馆或烈士陵园,熟悉一段历史、了解一个人物;走进一次社区,引导学生直面基层百姓,正视现实生活;访问一家工厂或市场,感受企业生产发展,体验市场变化。通过这一系列参观和考察活动,最后让学生完成一篇参观的心得体会,这样不仅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见识,而且达到感悟理论、提高思想认识的教学目的。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第20卷
  第3期
  王雷宇:优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其次,针对大二学生,要求主动参与至少3次志愿服务。或做科普、法规等方面的义务宣传,或去敬老院、孤儿院、培智学校、困难家庭做扶贫帮困、社会救助的慈善事务,或做公共卫生、环境保护、交通协管等公益志愿者。在系列行动结束后,每个参加者必须完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总结报告,内容包括介绍活动经过、自己在活动的承担的角色及通过活动的收获与启示。通过这些身体力行的行动,使大学生在帮助他人、影响社会、教育市民的同时,更教育了学生自己、锻炼了服务社会的能力。
  再次,对大三及以上学生,安排综合性探究活动。根据学生已有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自身思想实际和当前社会实际,教师指导他们选择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向,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通过探索研究最终形成正确的学习观点,完成一篇课程论文。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摸索,教师们创建了体验感受型、服务行动型、探索研究型为主要形式的逐步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初步显现的实施效果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互动融合,激发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实践活动安排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二者同时进行,能够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例如安排学生去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馆、红色纪念地等参观学习,其实是把中国近现代史课堂延伸到教育现场,可以显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又如,让大学生走进社区,了解社情民情,感知和谐社区建设具体内容,促进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学习掌握和谐社会理论,教师巧妙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学场域设置在了社区,最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再如,组织学生开展敬老爱幼活动、进行普法、科普等宣传活动及其他各类公益志愿服务,都是自然而然地要求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课本知识和技能服务民众、回报社会。有同学在自己的实践总结报告中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参加思政课老师布置的志愿者活动,我对思政课有了更新的认识,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政课我还是乐意接受的,这样做接地气呀。”   (二)通过对当代历史与国情的认识,增强了大学生对祖国发展的信心
  每年组织大学生们走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常州“三杰”纪念地,使他们熟悉党的历史,了解党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这已然成为了思政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更是大学生“道德讲堂”的重要载体。同学们在参观“三杰”纪念馆后的心得体会中由衷写道:“我们不该忘记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应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将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富强。”在2012年11月组织部分同学考察江阴华西村时,同学们亲眼目睹了名扬全国乃至世界的“天下第一村”的变化发展,华西村作为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让大学生们看到了祖国新农村发展的前景,使他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满了信心。
  (三)奉献友爱的志愿精神,锻炼了大学生互助进步的协作能力
  近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去老年公寓、新村幼儿园和特殊学校开展敬老爱幼、扶贫帮困活动,组织学生举办“普法进社区”、 “为居民维修电器电脑”等服务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力所能及地关爱他人、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服务民众、回报社会,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一份责任。2013年9月,中国第八届花博会在常州武进西太湖边举办,在一个多月的展会期间,始终活跃着由我校上百名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他们每天七点多就到园区,晴天挨晒、雨天淋雨,但始终不变的是他们脸上的笑容。花博展园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他们热情而忙碌的身影。辛勤的付出让同学们收获了难忘的经历,他们收获了成长,真正体会了“服务别人,快乐自己”的志愿精神。
  (四)政治理论素养的提高,更加坚定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通过对思政课系统学习,有同学在自己的课程学习总结中写道:“以前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感觉距离很遥远,但在系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后,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理性认识,同时在我自己内心产生一种愿望,能在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老师们通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采取因势利导的教学活动,有效提高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度。
  三、期待完善的长效机制
  整体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我们做了初步的有益尝试,积累了一些初步经验。但要真正发挥思政课长期的理想教学效果,还必须构建一套长效保障机制。
  (一)完善组织制度,夯实基础保障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首先须有完整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基础保障,建议进一步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管理机构,形成一套由校级领导主抓、由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后勤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主要领导分工负责的实践教学机制,目标一致,统一规划,分工协作,责任明确,信息畅通,统筹实施,确实解决目前现实中师资不足、经费短缺、分配不科学等问题。
  (二)规范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力度
  强有力的监管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序进行的保障。围绕实践活动目的和意义,前期做好科学论证、周密策划;中期做好每次活动过程的引导与监管,采取“管”“放”结合的办法,“管”就是管得住,即让实践教学活动按照预设的程序展开,确保活动“不走样”、“不放羊”;“放”就是放得开,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敢于发动学生参与管理活动,让学生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后期组织做好及时考评,认真评阅学生调研报告、心得体会、案例作业、课程论文等,侧重考察学生的思想理论素养和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核总结的全面性和客观公正性。
  (三)建立激励机制,健全评价体系
  思政实践教学缺乏激励机制,容易陷入“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境地。实践证明,实践活动形成良性发展,必须建立相应完备的评价激励机制。[4]首先,要有自上而下的评价激励机制,从学校到各部门领导,再到各位老师,层层重视,愿意有所作为,进而形成上下激励、左右呼应的局面。其次,完善教师实践教学工作评价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规章制度,充分调动教师落实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再次,建立学生评价激励机制,将学生社会实践成绩和思政课总成绩挂钩、把社会实践成绩与学生评优评先结合。
  (四)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充分挖掘、有效运用校内外各种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育人体系,力争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全覆盖。为此,一要把既独立又关联的四门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起来,编写统一规范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实施方案,避免四门实践课内容的简单重复。二要努力整合学校各部门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把思政实践教学与团委、学工、各院系专业等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专业技术实习、就业创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力争一次实践活动,完成多项任务,收获多重效果。三要整合社会其他各方力量,包括地方政府的力量、家庭的力量,支持实践教学活动。总之,通过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为一体的大系统,实现实践育人效果的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05-03-0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 /moe_991/200507/10140.html.
  [2]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8-10-08(01).
  [3]中宣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10-18(01).
  [4]张健,郭华茹.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88-90.
其他文献
摘 要:网络教学具有灵活、便捷、连通的特点,其高度的互动性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在充分分析ActRes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模块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制图课程设计了电子课件、在线自测题库等网络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实践的反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优势,为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互动式教学;研究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期刊
摘 要:以含有一定浓度硼酸的含镍电镀废水作为阴极液,2%的NaOH水溶液为阳极液,阴离子交换膜为隔膜材料组成隔膜电解装置,对含镍电镀废水进行了回收工艺研究。考察了电解时间、电流密度、pH值、温度及硼酸浓度对镍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提高电解温度、增加硼酸浓度有利于提高回收率。在电流密度为300 A/m2,pH=4,温度为35℃,硼酸浓度为25 g/L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电解6 h,镍的回
期刊
摘 要:电子工艺实习课程是高校工科各专业的以工艺性和实践性为主的一门基础实习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我校非电类专业学生在该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特点,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种种弊端,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以及人才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改革研究,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学生对该课程的积极性、自主性明显增强,教学效果也得到显著提升。  关
期刊
摘 要: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小说《追风筝的人》将风筝这一承载阿富汗历史和血脉的文化隐喻贯穿文本始末,以阿米尔成长中的“背叛—救赎”这一经典主题,揭示其对哈桑的背叛不仅造成个体的心灵创伤,也预示阿富汗文化、民族和历史所造成的集体创伤。从人文主义书写的视角探讨了阿米尔成长的“私人事件”与民族灾难的“公共事件”间的相关性,揭示了个人的心灵成长史也是民族的灵魂史和国家的苦难史。阿米尔逃亡美国及其返
期刊
摘 要: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以忠实为前提,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观对其翻译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该翻译观对他所译的莫言代表作《丰乳肥臀》之人物称谓的影响体现在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中。归化策略中,注释含文学意义的人物称谓,意译绰号和泛化亲属称谓,增加原文中不存在的“人物表”,旨在以读者为依归。异化策略中,音译直名称谓,意译中国民族文化特征的亲属称谓,旨在保留中国称谓文化。葛浩文的翻译观影响着人物称谓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社区工作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尤其是自我效能感不高的社区工作人员,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成为职业倦怠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对江苏省社区工作人员的抽样调查,结果证实:社区工作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收入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区工作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工作地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区工作人员在玩世不恭和情绪衰竭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社区工作人员的一般自我效能感
期刊
摘 要: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有效对接,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基础。常州高职园区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有效对接的策略,包括政府应加大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投入,建立公共信息平台,联合行业企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高职院校加强自身专业建设。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产业结构;对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6)03-01
期刊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是构建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提升和巩固国家软实力的重大举措。区域人文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条件。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培育“新江苏精神”,能够为推动江苏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新格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4)03-0132-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正能量。汇聚正能量原本是物理学中的一种现象,把它运用到意识形态建设和研究的时间不是很长。将汇聚正能量当作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价值诉求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李丽、葛彦东二位教授的《汇聚正能量:当代中国意
期刊
摘要:多模态话语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在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会徽为例,旨在分析图像和语言作为社会符号如何共同作用并建构意义,以达到宣传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意义建构;会徽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4)03-0079-03  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多种符号参与人类交际的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