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教育阶段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能力。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就属于综合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更加重视的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一旦培养起来了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对自己的解题能力就有着重要的提升。所以初中教学的教学重点也应该放在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但是就当今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所以,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在本文中简要谈一谈对学生解题分析能力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发散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97-02
引言
数学在初中的整个学习阶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可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学会做几个题,考个高分吗?显然不是,从长久来看,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解题思维。然而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很多学生看见数学就头疼,看见数学就产生畏难情绪,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学法兴趣与积极性,数学在他们眼中枯燥乏味,从而对于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便无从谈起。这与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无相关,目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一言堂”,即教师在课堂唱独角戏,学生无法融入课堂,教师便无法得到学生的课堂反馈,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迫于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他们对于学生的分数过于在乎,使得教师不敢轻易尝试课堂改革,因为一旦失败,将会承担重大的责任。在这情况之下,无论教师在课堂上付出多少,学生总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上课,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跟着教师的思维,这种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收效甚微。
一、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的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数学素养的体现,更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展现,良好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对于初中学习来说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以热情,提高课堂质量。然而在重大升学压力下以及教学体制改革尚不完善的体制下,初中数学对于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大多数初中仍然坚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并没有多大帮助。所以,采用合适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迫在眉睫。
二培养发散性解题思维的相关方法
1.时刻注重发散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教学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题目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使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及这个方法所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再者,即使会使用这种方法解题,还需要思考是否有其他更为简便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思维方法才能举一反三,从容应对各种难题。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渗透解体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例如教师再讲解题目时,应当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然后学生可以向老师提问在思考过程中不能弄懂的地方,最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题目。而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多与学生形成一种互动。在讲解过程中的关键地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讲解完题目不能就把题目丢在一旁,而是应当给学生总结解题过程中所使用的思维方式,并与其他题目相联系,这样学生掌握的才较为透彻,才能举一反三。
2.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温习总结的能力,从旧知识老题目中发掘新的思维方式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提出遗忘曲线的概念,其描述了人类的遗忘规律:一个人学习了某个东西后,遗忘便立刻开始,但是遗忘的过程却不是均匀的。一开始的以往速度较快,后来遗忘速度越来越慢。所以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对于学习过的知识定期温习,然而温习并不只是对就知识简单的记忆。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所以温习的目的在于“习”,学生应当熟悉老题目中的数学思维方式,并与其他做过的题目相联系,不断发散,这样才可以学到新的知识,也就成为了自己的老师。教师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生遇到难题时给与指导,每个人真正的老师其实是自己。所以,温故而知新,是一种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
3.通过例题讲解,完善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材教学过程中占有核心地位,虽然教材中的例题并不是很难,也不多,但是教材中的例题都是专业的教师精心挑选出来的,其具有典型性以及针对性,所以无论教师讲多少例题都不能偏离教材。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精心讲解。在这,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题目,教师可以将这些题目与教材的例题相联系在一起,并且鼓励学生多联想,从而完善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具体的例题分析
例题:杭州到宁波的铁路约为168千米,为了满足两地经济的发展需求,对列车进行相应的提速,车速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40千米/小时,使得耗时缩短了一个半小时,求列车原来的速度和现在的速度。
设列车原来的速度为x个小时,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方程式为:
168/x-168/(x+40)=1.5
若列速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Xkm/h,则列出相应的方程:
168/(x-40)-168/x=1.5
就本题而言,需要观察方程的形式,左边是两个分式的差,分式的分子是同一个常数,分母是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分母的差是一个常数。通过这种对问题的设置,來让学生亲身经历出题的过程,能够更好地去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老师也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指出其内在的本质,这样就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实际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模式也要进行不断的改进,适应当今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注重探究性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俊忠,肖宏治.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9):163-165.
[2]朱丽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7(2):34-35.
[3]赤列.浅析初中数学中进行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具体方式[C]//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
[4]卢艳霞.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17).
[5]张瑞举.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2016(10):00183-0018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发散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97-02
引言
数学在初中的整个学习阶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可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学会做几个题,考个高分吗?显然不是,从长久来看,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解题思维。然而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很多学生看见数学就头疼,看见数学就产生畏难情绪,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学法兴趣与积极性,数学在他们眼中枯燥乏味,从而对于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便无从谈起。这与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无相关,目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一言堂”,即教师在课堂唱独角戏,学生无法融入课堂,教师便无法得到学生的课堂反馈,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迫于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他们对于学生的分数过于在乎,使得教师不敢轻易尝试课堂改革,因为一旦失败,将会承担重大的责任。在这情况之下,无论教师在课堂上付出多少,学生总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上课,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跟着教师的思维,这种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收效甚微。
一、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的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数学素养的体现,更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展现,良好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对于初中学习来说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以热情,提高课堂质量。然而在重大升学压力下以及教学体制改革尚不完善的体制下,初中数学对于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大多数初中仍然坚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并没有多大帮助。所以,采用合适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迫在眉睫。
二培养发散性解题思维的相关方法
1.时刻注重发散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教学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题目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使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及这个方法所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再者,即使会使用这种方法解题,还需要思考是否有其他更为简便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思维方法才能举一反三,从容应对各种难题。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渗透解体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例如教师再讲解题目时,应当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然后学生可以向老师提问在思考过程中不能弄懂的地方,最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题目。而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多与学生形成一种互动。在讲解过程中的关键地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讲解完题目不能就把题目丢在一旁,而是应当给学生总结解题过程中所使用的思维方式,并与其他题目相联系,这样学生掌握的才较为透彻,才能举一反三。
2.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温习总结的能力,从旧知识老题目中发掘新的思维方式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提出遗忘曲线的概念,其描述了人类的遗忘规律:一个人学习了某个东西后,遗忘便立刻开始,但是遗忘的过程却不是均匀的。一开始的以往速度较快,后来遗忘速度越来越慢。所以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对于学习过的知识定期温习,然而温习并不只是对就知识简单的记忆。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所以温习的目的在于“习”,学生应当熟悉老题目中的数学思维方式,并与其他做过的题目相联系,不断发散,这样才可以学到新的知识,也就成为了自己的老师。教师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生遇到难题时给与指导,每个人真正的老师其实是自己。所以,温故而知新,是一种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
3.通过例题讲解,完善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材教学过程中占有核心地位,虽然教材中的例题并不是很难,也不多,但是教材中的例题都是专业的教师精心挑选出来的,其具有典型性以及针对性,所以无论教师讲多少例题都不能偏离教材。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精心讲解。在这,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题目,教师可以将这些题目与教材的例题相联系在一起,并且鼓励学生多联想,从而完善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具体的例题分析
例题:杭州到宁波的铁路约为168千米,为了满足两地经济的发展需求,对列车进行相应的提速,车速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40千米/小时,使得耗时缩短了一个半小时,求列车原来的速度和现在的速度。
设列车原来的速度为x个小时,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方程式为:
168/x-168/(x+40)=1.5
若列速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Xkm/h,则列出相应的方程:
168/(x-40)-168/x=1.5
就本题而言,需要观察方程的形式,左边是两个分式的差,分式的分子是同一个常数,分母是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分母的差是一个常数。通过这种对问题的设置,來让学生亲身经历出题的过程,能够更好地去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老师也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指出其内在的本质,这样就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实际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模式也要进行不断的改进,适应当今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注重探究性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俊忠,肖宏治.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9):163-165.
[2]朱丽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7(2):34-35.
[3]赤列.浅析初中数学中进行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具体方式[C]//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
[4]卢艳霞.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17).
[5]张瑞举.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2016(10):00183-0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