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散文教学是指导学生向范文学习,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写好文章,作文是让学生仿效、借鉴范文的练习,目的是要使学生化所学范文的知识为技能。如此读写结合,不断回复往返,学生的读写能力就会得到显著地提高。
散文教学是指导学生向范文学习,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写好文章,作文是让学生仿效、借鉴范文的练习,目的是要使学生化所学范文的知识为技能。如此读写结合,不断回复往返,学生的读写能力就会得到显著地提高。下面我谈谈我个人观点。
一、散文离不开一个情
1、散文阅读重在情
文学作品阅读首要的任务是要完成对作品形象的理解,重要的是要完成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散文教学的本真意图就是从形象到精神的关照,从精神到人生的体察,从人生到自我的回归。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锻炼审美情趣。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学会认识社会,思考人生,了解历史文化。散文教学也如此,教给学生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教学中要加强朗读,先读通顺,再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悟。
2、散文教学在于传情
教师的文学素养对于散文教学很重要。有的老师自己对文本解读的肤浅、标签化,教学实践中的片面强调感受,肢解文本,断章取义,不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理解体验。都可根源于对散文感悟中的“悟”、“情思”中的“思”,缺乏重视。阅读教学一定要培养习惯,习惯养成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目标真的能实现。设置语文学习情境,把学生引入了一个自主的氛围,避免课堂的无效劳动。正确的引导是有效教学的保证。老师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多数情境下是一种放任,是一种不负责任。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定先是一个哈姆雷特,如果出现一千个那一定不是哈莫雷特。
散文教学中,教师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地朗读;前后关联,知人论世,整体品读;借助互文,在文本自身的字里行间细致体会,这些是帮助较好散文,传情达意的最好方法。
3、散文学习在于悟情
肖伯纳说:“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的前方。”散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读是最重要的,这我们都深深的认可。关键是我们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出什么。我觉得,散文教学要让学生首先读出情感,其次要读出文化,然后是读出道理来。
二、散文教学的策略
1、深入剖析,挖掘情感。
理清了文章的线索、思路后,接着就要深入解剖,通过联系背景、捕捉动情点、连接感悟线,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家的情感。读《老王》这篇文章,通过对作者所写的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的细心揣摩和分析,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文革期间受迫害,在干校劳动改造),结合“我”的友善言行和愧疚的心理活动,就不难理解作者要表达“关爱弱者与不幸者”的主题。一般情况下,在归纳出散文的主题后,要顺势进行拓展,围绕“人文性”做点文章,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就比如《老王》这一课,我们要在理解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关心现实生活中像老王一样处境的“老李”、“老张”,与人为善,同情关爱身边的弱者。
2、读懂内容。
首先抓住散文特征。散文内容表现上注重情真意切,意在境中。散文一般不像小说那样以人物形象的相对完整来行文,但也并非轻视人和物的情态的传神。散文更着力于人物有时候就是作者自己所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气氛以及整体意境的形成;而这一切又都无不浸含着某种真挚的情思和意绪。这就引申到散文教学的一个问题:散文中没有主人公的问题,散文教学的关键不是抓人物,而是找到作者最想说的那句话。比如教学《白杨礼赞》时我向学生发问:文中大量描写了高原环境、生动描写了白杨树,作者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就想到:赞扬像白杨树一样处在困难环境中的敌后抗日军民!
3、分析意境,领悟主旨。
由于散文体现出了自然美、诗情美和哲理美的融合,所以,我们在品析每一篇优美的散文时,一定要发现它诗一般的意境美。朱自清的《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幅如诗如画的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还有他的《背影》,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展现的是一段令人荡气回肠,为之动容的“父爱子”“子爱父”的亲情。这篇感人的文章,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此文就像唐人孟郊的《游子吟》一样受到海内外华人的普遍喜爱,以致“背影”一词也成为父爱的代名词。
4、品读到位。
从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看,教师们存在对文本解读的肤浅(解读不到位)、标签化(解读错误)的不足。散文解读要到位,方法有知人论世;借助互文;在文本自身的字里行间细致体会;前后关联,整体把握。比如教学《春》。我设计了如下学习策略:写了什么——什么特点——怎样写的——表达何情——你的体验,学生按这样的思路一下子就把各段内容提要出来。另外,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朗读课文,高度重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高质量地培养语感。抓住作品中那些最有教学价值的语言加以咀嚼,如影响对主题理解的几个关键词:盼望、嫩嫩的、鉆、闹‘吹面不寒杨柳风’等,还包含比喻、拟人等修辞语句,熟练掌握和运用鉴赏语言的方法,通过字里行间,领悟作者情感。
散文教学是指导学生向范文学习,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写好文章,作文是让学生仿效、借鉴范文的练习,目的是要使学生化所学范文的知识为技能。如此读写结合,不断回复往返,学生的读写能力就会得到显著地提高。下面我谈谈我个人观点。
一、散文离不开一个情
1、散文阅读重在情
文学作品阅读首要的任务是要完成对作品形象的理解,重要的是要完成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散文教学的本真意图就是从形象到精神的关照,从精神到人生的体察,从人生到自我的回归。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锻炼审美情趣。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学会认识社会,思考人生,了解历史文化。散文教学也如此,教给学生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教学中要加强朗读,先读通顺,再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悟。
2、散文教学在于传情
教师的文学素养对于散文教学很重要。有的老师自己对文本解读的肤浅、标签化,教学实践中的片面强调感受,肢解文本,断章取义,不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理解体验。都可根源于对散文感悟中的“悟”、“情思”中的“思”,缺乏重视。阅读教学一定要培养习惯,习惯养成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目标真的能实现。设置语文学习情境,把学生引入了一个自主的氛围,避免课堂的无效劳动。正确的引导是有效教学的保证。老师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多数情境下是一种放任,是一种不负责任。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定先是一个哈姆雷特,如果出现一千个那一定不是哈莫雷特。
散文教学中,教师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地朗读;前后关联,知人论世,整体品读;借助互文,在文本自身的字里行间细致体会,这些是帮助较好散文,传情达意的最好方法。
3、散文学习在于悟情
肖伯纳说:“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的前方。”散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读是最重要的,这我们都深深的认可。关键是我们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出什么。我觉得,散文教学要让学生首先读出情感,其次要读出文化,然后是读出道理来。
二、散文教学的策略
1、深入剖析,挖掘情感。
理清了文章的线索、思路后,接着就要深入解剖,通过联系背景、捕捉动情点、连接感悟线,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家的情感。读《老王》这篇文章,通过对作者所写的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的细心揣摩和分析,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文革期间受迫害,在干校劳动改造),结合“我”的友善言行和愧疚的心理活动,就不难理解作者要表达“关爱弱者与不幸者”的主题。一般情况下,在归纳出散文的主题后,要顺势进行拓展,围绕“人文性”做点文章,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就比如《老王》这一课,我们要在理解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关心现实生活中像老王一样处境的“老李”、“老张”,与人为善,同情关爱身边的弱者。
2、读懂内容。
首先抓住散文特征。散文内容表现上注重情真意切,意在境中。散文一般不像小说那样以人物形象的相对完整来行文,但也并非轻视人和物的情态的传神。散文更着力于人物有时候就是作者自己所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气氛以及整体意境的形成;而这一切又都无不浸含着某种真挚的情思和意绪。这就引申到散文教学的一个问题:散文中没有主人公的问题,散文教学的关键不是抓人物,而是找到作者最想说的那句话。比如教学《白杨礼赞》时我向学生发问:文中大量描写了高原环境、生动描写了白杨树,作者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就想到:赞扬像白杨树一样处在困难环境中的敌后抗日军民!
3、分析意境,领悟主旨。
由于散文体现出了自然美、诗情美和哲理美的融合,所以,我们在品析每一篇优美的散文时,一定要发现它诗一般的意境美。朱自清的《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幅如诗如画的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还有他的《背影》,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展现的是一段令人荡气回肠,为之动容的“父爱子”“子爱父”的亲情。这篇感人的文章,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此文就像唐人孟郊的《游子吟》一样受到海内外华人的普遍喜爱,以致“背影”一词也成为父爱的代名词。
4、品读到位。
从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看,教师们存在对文本解读的肤浅(解读不到位)、标签化(解读错误)的不足。散文解读要到位,方法有知人论世;借助互文;在文本自身的字里行间细致体会;前后关联,整体把握。比如教学《春》。我设计了如下学习策略:写了什么——什么特点——怎样写的——表达何情——你的体验,学生按这样的思路一下子就把各段内容提要出来。另外,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朗读课文,高度重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高质量地培养语感。抓住作品中那些最有教学价值的语言加以咀嚼,如影响对主题理解的几个关键词:盼望、嫩嫩的、鉆、闹‘吹面不寒杨柳风’等,还包含比喻、拟人等修辞语句,熟练掌握和运用鉴赏语言的方法,通过字里行间,领悟作者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