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天下都知,只有自己不知道的关于自己的秘密,这个说法似乎有些拗口,不过,现实的例子屡见不鲜,远不是天方夜谭。影片《投名状》中,如果剥去政治和权术的外衣,不妨将其作—个男人情场的悲哀——赵二虎在女人十几岁时将其抢了来做老婆,对女人始终如一,却并不真正了解和关心,女人数次意欲逃跑,身为老公的二虎从来不知;后来,女人与大哥有了奸情,大哥为前途也为此女,决意杀二虎,可怜二虎至死仍不知情,还以为是为救大哥而死,临死口中仍念着“大哥”;作为兄弟的老三虽然发现了这个秘密,却是不忍相告,待出手“相助”为时已晚……有人说,现实里,赵二虎这样的男人可算蠢到家了,而老三显得“不够兄弟”。
所谓“当局者迷”,有一天,若朋友的另一半不忠于他(她)了,往往都是你们这些周围的人都知道,他却是那最后一个知道秘密的人,是让他恍然大悟,还是继续蒙在鼓里?是第一天就知道的好,还是慢慢才知道的好?当你分别扮演旁观者和当事人的角色,你的回答很可能自相矛盾。
什么人易成“最后一个?
学生时代,被暗恋者经常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往往全班的人都看出某男对某女有意,只有当局者不以为意,待到发觉时,往往时过境迁。
感情是这般捉弄人。不只被爱可能迟钝,就连背叛,“受害人”亦常是最后知情的一个。对于什么样的人有可能成为最后一个得知秘密的当局者,不论男女,人们的看法惊人一致。总结起来,大致包含这三种人:
第一种是不够爱或太爱对方的人。不够爱对方,疏于观察,才会造成秘密滋生的土壤,在随机采访中,这种情况得票最多。此情况大多发生在结婚多年感情转淡的夫妻问。
结婚刚满两年的爱林告诉记者,曾听说某男在同一栋楼里包了“二奶”——大奶住三楼,二奶住八楼,二奶还给男人生了个儿子,男人每天跑上跑下,那边喝了汤,再回来这边吃饭,尽享齐人之福,不亦乐乎。当时爱林就不解——“再会做戏的人也有真情流露的时候,如果在意对方,这样欺瞒不可能不被揭穿。”
单身女孩小可则认为,之所以被蒙蔽,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太爱这个人,“以至于自己眼中的此人与其真实形象相距甚远”,爱上的是假象,所以,是怎么都不愿看清真相的。
第二种是情人或相恋不久的人。前者原本相处关系就不平衡,因而较难判断;后者则因不了解而衍生秘密。夫妻之间朝夕相处,就算瞒得了一时,也不会笨到连外人都察觉了,而自己还不知。结婚十年的美凤说: “秘密几十年不被揭穿,这是小说里才有的情节。”
第三种人是弱势者。有一个朋友转述的真实故事:女人的老公很本事,事业做得相当成功,女人逢人就夸,说老公不只能干,还很专一。“我老公不像××的老公,整日出去鬼混。”她这样说的时候,身边的人都知道,其实,女人的老公不止包了个二奶,连和二奶养的儿子都很大了,可女人为什么就不知道呢?仔细想想,男人支撑着这个家,女人要靠男人来养,这样不平等的经济地位,导致了女人不愿往坏处想,而只能相信对方,并且不断通过周边的对比,强化自己对男人的信心。很多时候,弱者是无力猜忌的。
知道的人为什么不告诉他?
《投名状》里,老三为何不在目击真相后直言告诉老二?媒体人Lee认为,从男人的角度来看,被妻子背叛是“这么屈辱的—件事”,关系越铁越不会轻易说,“男人对这方面的尊严非常敏感,尤其不能在兄弟面前丢尊严。”
即使是女人,如果不是闺中密友,一般也不会直言相告。自由职业者爱林举例说,历史上,皇帝经常被那些敢于直言的臣子激怒,愤而将其砍头,尽管之后可能后悔。朋友相处也是这个道理,万一捅破了真相,很可能导致友情破裂。同时,出于保护朋友的立场,女性一般也会根据当事人的承受力决定是否相告,“如果她很脆弱,说出来会击垮她。”
若知情者是男女双方共同的朋友,则更加不会说,免得有破坏别人家庭之嫌。就像小可说的——中国人一向奉行“劝合不劝分”,“如果我说了,说不定两个朋友都没了,既然她自己都不知道,我又何必去揭穿。”已婚者小宋认为,作为负责任的朋友,说不说要看当事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首先是心理素质和承受力,其次是夫妻二人感情的深浅度,再次是朋友本身的感情阅历,这一点对女性尤其重要。
有意思的是,人们变得越来越“八卦”,作为朋友,可能不会与当事人说,却和圈外的人说了,传来传去,最终,当事人很可能无意中从一个并非很熟的人口中知道真相。而一个真实的情况是:如果夫妻二人中女人“有问题”,通常很少有人跑去告诉男人;相反,若是男人“有问题”,女人则很容易“收到风”,这大概是因为人们都有同情弱者的本能。如果当事人是女人,小可认为应尽量告诉, “至少让她做好一些准备,比如财产、房子等等,以防事变发生后猝不及防。”
话虽如此说,换成自己是当事人,所有受访者却都表示:不能容许知情的朋友对自己隐瞒。美凤说,如果老公和别人有了感情,自己希望第一时间知道,“如果朋友知道了却不告诉我,那么朋友就是把我当猴看,根本不是真的顾及我的感受。”
同理,如果遭背叛者发现被周围人蒙蔽,首先迁怒的必然是最亲密的朋友。所以有人感叹道:“发现这样的秘密,对朋友是一个考验。”
所谓“当局者迷”,有一天,若朋友的另一半不忠于他(她)了,往往都是你们这些周围的人都知道,他却是那最后一个知道秘密的人,是让他恍然大悟,还是继续蒙在鼓里?是第一天就知道的好,还是慢慢才知道的好?当你分别扮演旁观者和当事人的角色,你的回答很可能自相矛盾。
什么人易成“最后一个?
学生时代,被暗恋者经常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往往全班的人都看出某男对某女有意,只有当局者不以为意,待到发觉时,往往时过境迁。
感情是这般捉弄人。不只被爱可能迟钝,就连背叛,“受害人”亦常是最后知情的一个。对于什么样的人有可能成为最后一个得知秘密的当局者,不论男女,人们的看法惊人一致。总结起来,大致包含这三种人:
第一种是不够爱或太爱对方的人。不够爱对方,疏于观察,才会造成秘密滋生的土壤,在随机采访中,这种情况得票最多。此情况大多发生在结婚多年感情转淡的夫妻问。
结婚刚满两年的爱林告诉记者,曾听说某男在同一栋楼里包了“二奶”——大奶住三楼,二奶住八楼,二奶还给男人生了个儿子,男人每天跑上跑下,那边喝了汤,再回来这边吃饭,尽享齐人之福,不亦乐乎。当时爱林就不解——“再会做戏的人也有真情流露的时候,如果在意对方,这样欺瞒不可能不被揭穿。”
单身女孩小可则认为,之所以被蒙蔽,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太爱这个人,“以至于自己眼中的此人与其真实形象相距甚远”,爱上的是假象,所以,是怎么都不愿看清真相的。
第二种是情人或相恋不久的人。前者原本相处关系就不平衡,因而较难判断;后者则因不了解而衍生秘密。夫妻之间朝夕相处,就算瞒得了一时,也不会笨到连外人都察觉了,而自己还不知。结婚十年的美凤说: “秘密几十年不被揭穿,这是小说里才有的情节。”
第三种人是弱势者。有一个朋友转述的真实故事:女人的老公很本事,事业做得相当成功,女人逢人就夸,说老公不只能干,还很专一。“我老公不像××的老公,整日出去鬼混。”她这样说的时候,身边的人都知道,其实,女人的老公不止包了个二奶,连和二奶养的儿子都很大了,可女人为什么就不知道呢?仔细想想,男人支撑着这个家,女人要靠男人来养,这样不平等的经济地位,导致了女人不愿往坏处想,而只能相信对方,并且不断通过周边的对比,强化自己对男人的信心。很多时候,弱者是无力猜忌的。
知道的人为什么不告诉他?
《投名状》里,老三为何不在目击真相后直言告诉老二?媒体人Lee认为,从男人的角度来看,被妻子背叛是“这么屈辱的—件事”,关系越铁越不会轻易说,“男人对这方面的尊严非常敏感,尤其不能在兄弟面前丢尊严。”
即使是女人,如果不是闺中密友,一般也不会直言相告。自由职业者爱林举例说,历史上,皇帝经常被那些敢于直言的臣子激怒,愤而将其砍头,尽管之后可能后悔。朋友相处也是这个道理,万一捅破了真相,很可能导致友情破裂。同时,出于保护朋友的立场,女性一般也会根据当事人的承受力决定是否相告,“如果她很脆弱,说出来会击垮她。”
若知情者是男女双方共同的朋友,则更加不会说,免得有破坏别人家庭之嫌。就像小可说的——中国人一向奉行“劝合不劝分”,“如果我说了,说不定两个朋友都没了,既然她自己都不知道,我又何必去揭穿。”已婚者小宋认为,作为负责任的朋友,说不说要看当事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首先是心理素质和承受力,其次是夫妻二人感情的深浅度,再次是朋友本身的感情阅历,这一点对女性尤其重要。
有意思的是,人们变得越来越“八卦”,作为朋友,可能不会与当事人说,却和圈外的人说了,传来传去,最终,当事人很可能无意中从一个并非很熟的人口中知道真相。而一个真实的情况是:如果夫妻二人中女人“有问题”,通常很少有人跑去告诉男人;相反,若是男人“有问题”,女人则很容易“收到风”,这大概是因为人们都有同情弱者的本能。如果当事人是女人,小可认为应尽量告诉, “至少让她做好一些准备,比如财产、房子等等,以防事变发生后猝不及防。”
话虽如此说,换成自己是当事人,所有受访者却都表示:不能容许知情的朋友对自己隐瞒。美凤说,如果老公和别人有了感情,自己希望第一时间知道,“如果朋友知道了却不告诉我,那么朋友就是把我当猴看,根本不是真的顾及我的感受。”
同理,如果遭背叛者发现被周围人蒙蔽,首先迁怒的必然是最亲密的朋友。所以有人感叹道:“发现这样的秘密,对朋友是一个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