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积累不够,学生的“脑袋空”,导致语文教学“耕耘不见收获”,严重影响了小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也限制了小學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于永正说过:我们提倡把读、诵、背当作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去落实,把读熟到能背诵当成第一目标去完成,把小学生对文章的熟悉程度当作第一指标去考察,在此基础上再谈理解和感悟。因此,熟读成诵进行语文积累是语文教学的法宝,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手段。
那么,我们指导小学生都积累些什么呢?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重识字的积累,鼓励学生多识字,而且要记住,其次是阅读和背诵儿歌、对子、韵语、童话故事、简短的诗句。中高年级应注重词语和段落的积累,如成语、精美的词语、优秀的寓言故事、格言警句、名人名言、歇后语、现代诗文、古文。无论是哪个年级,背诵的内容要精选,对所选的内容反复朗读,以致熟读成诵,牢记于心,积累下来,增加“内存”。这个读背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是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的过程。
怎样进行阅读积累呢?
1.激发兴趣,培养读背习惯,大力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表扬和鼓励“贮存”多的孩子,创设读书氛围培养读书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读的多、背的多是荣,不背或少背是耻。培养读书兴趣,变化身心气质,使人心地向善,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使其艺术修养得以提高,可以启悟生命智能,开拓人生境界。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性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它带有感性色彩,是启迪儿童心霏的钥匙。在教学中,要使学习的知识为学生接受,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更新方式,有的放矢,善于设置悬念,联系实际,揭示矛盾,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2.情境式积累。向学生推荐文学名著,把故事或人物介绍到精彩处故意“刹车”,让学生带着“求知欲”自主地去阅读积累。例如在学完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之后,让学生感受海峡两岸真挚的情感,对不同作家不同作品中相似人物形象的积累,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他们的语文能力和创新思维打下扎实的基础。增加历史常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熟读经典,会使阅读力、理解力、思考力、想象力大大加强,再读起普通书来毫不费力,进而带动众多学科和技能(如数学、历史、艺术等)的有效学习,促进人才全面发展。诵读一部经典,不仅认识数千汉字,还能让小朋友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而语文基础好,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基石。
3.试误式积累。英国心里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学生有了错误,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教师则应该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将错就错,站在学生的角度,顺应他们的认知,掌握其错误运行的轨迹,摸清其错误的源头,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例如对学生“躁”“燥”的训练:口干舌()、急()不安、性情暴(),在试误中学生逐渐明白,两个字分别与生活常识(水火相克)、行为习惯(急得跺脚)有关,接着让学生自己举例,结果一大批常见易错的成语得到了巩固和强化。在我们的不断“试错”“识错”“思错”“纠错”过程中,新的问题不断被发现,新的资源不断生成,从而拓展了教育视野。
4.探究式积累。你不必担心儿童领悟了多少,还应当让孩子尽量少领悟一些,多感受一些,充分利用文中的语句,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肢体语言。这样,在更大的程度上积累了语言,激活了以前的表象,与眼前的表象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新的表象。这就要求学生关注自然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感悟生活的精彩和生命的灵动。正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关于名言积累,以下仅供参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多方合作,共同完成积累。例如充分利用早晨的课前自习进行读背;开展“每周一诗”活动,低年级学生背下来就可以,中高年级要求学生不仅背下来,还要解其意,悟其情;做摘记,有摘记本,或好词好句、或精彩片段、或生活小常识、或读后感想体会等;每周上一节语文活动课,进行读书读报、朗读、故事会、成语故事、成语接龙、对对子等;倡导亲子共读,定期与家长交流,形成学校和家长共同关心学生读书的氛围;建立读书小组,养成同伴互读的习惯,利用课后时间,同伴互相交流、促进、提高;可根据季节、节日或学生感兴趣的主题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电影、广播等,开拓新时代的积累空间。
总之,因为语文学科“皮厚”的特点,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慢功,所以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荀子所说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淡化学习结果,持之以恒,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阅读天地,让学生陶醉于读书的乐趣之中,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在不知不觉中,丰富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达到古诗中“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
那么,我们指导小学生都积累些什么呢?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重识字的积累,鼓励学生多识字,而且要记住,其次是阅读和背诵儿歌、对子、韵语、童话故事、简短的诗句。中高年级应注重词语和段落的积累,如成语、精美的词语、优秀的寓言故事、格言警句、名人名言、歇后语、现代诗文、古文。无论是哪个年级,背诵的内容要精选,对所选的内容反复朗读,以致熟读成诵,牢记于心,积累下来,增加“内存”。这个读背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是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的过程。
怎样进行阅读积累呢?
1.激发兴趣,培养读背习惯,大力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表扬和鼓励“贮存”多的孩子,创设读书氛围培养读书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读的多、背的多是荣,不背或少背是耻。培养读书兴趣,变化身心气质,使人心地向善,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使其艺术修养得以提高,可以启悟生命智能,开拓人生境界。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性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它带有感性色彩,是启迪儿童心霏的钥匙。在教学中,要使学习的知识为学生接受,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更新方式,有的放矢,善于设置悬念,联系实际,揭示矛盾,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2.情境式积累。向学生推荐文学名著,把故事或人物介绍到精彩处故意“刹车”,让学生带着“求知欲”自主地去阅读积累。例如在学完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之后,让学生感受海峡两岸真挚的情感,对不同作家不同作品中相似人物形象的积累,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他们的语文能力和创新思维打下扎实的基础。增加历史常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熟读经典,会使阅读力、理解力、思考力、想象力大大加强,再读起普通书来毫不费力,进而带动众多学科和技能(如数学、历史、艺术等)的有效学习,促进人才全面发展。诵读一部经典,不仅认识数千汉字,还能让小朋友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而语文基础好,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基石。
3.试误式积累。英国心里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学生有了错误,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教师则应该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将错就错,站在学生的角度,顺应他们的认知,掌握其错误运行的轨迹,摸清其错误的源头,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例如对学生“躁”“燥”的训练:口干舌()、急()不安、性情暴(),在试误中学生逐渐明白,两个字分别与生活常识(水火相克)、行为习惯(急得跺脚)有关,接着让学生自己举例,结果一大批常见易错的成语得到了巩固和强化。在我们的不断“试错”“识错”“思错”“纠错”过程中,新的问题不断被发现,新的资源不断生成,从而拓展了教育视野。
4.探究式积累。你不必担心儿童领悟了多少,还应当让孩子尽量少领悟一些,多感受一些,充分利用文中的语句,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肢体语言。这样,在更大的程度上积累了语言,激活了以前的表象,与眼前的表象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新的表象。这就要求学生关注自然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感悟生活的精彩和生命的灵动。正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关于名言积累,以下仅供参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多方合作,共同完成积累。例如充分利用早晨的课前自习进行读背;开展“每周一诗”活动,低年级学生背下来就可以,中高年级要求学生不仅背下来,还要解其意,悟其情;做摘记,有摘记本,或好词好句、或精彩片段、或生活小常识、或读后感想体会等;每周上一节语文活动课,进行读书读报、朗读、故事会、成语故事、成语接龙、对对子等;倡导亲子共读,定期与家长交流,形成学校和家长共同关心学生读书的氛围;建立读书小组,养成同伴互读的习惯,利用课后时间,同伴互相交流、促进、提高;可根据季节、节日或学生感兴趣的主题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电影、广播等,开拓新时代的积累空间。
总之,因为语文学科“皮厚”的特点,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慢功,所以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荀子所说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淡化学习结果,持之以恒,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阅读天地,让学生陶醉于读书的乐趣之中,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在不知不觉中,丰富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达到古诗中“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