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冠平:用一片石墨烯薄膜撬动千亿版图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ng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薄膜只需很少的一點电就能发热,像很多女性穿这种石墨烯服饰真正能够实现既有温度又有风度。

  2012年,65岁已退休一年的冯冠平在一次对外访谈中表示,自己仍然有两个理想要实现,其中之一就是“为国家再引进孵化出两个能够在世界产业领域最领先的高科技项目,使它们的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尽管“总产值超过千亿”的梦想尚在路上,但孵化两款创造千亿价值的材料项目,仅仅8年,就达到了!
  “这两个梦想里面是什么条件,是国际上要领先的。”冯冠平自豪道,“两个材料”一是超材料,一是石墨烯。分别是落户于深圳的两大超级明星企业光启技术(002625.SZ)和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烯旺科技”)。
  作为中国石墨烯产业的奠基人,冯冠平还有诸多头衔:2010年深圳市“市长奖”获得者、“中国创投界十大风云人物”之一、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始院长、红外测温仪发明人……刨除光环之外,这位年过古稀的清华教授为中国学者致力于“科技救国”树立了怎样的榜样呢?就从他与石墨烯邂逅的故事娓娓道来。

“知本家”冯冠平


  坊间传闻“知本家”是冯冠平的微信名,但他本人表示,这个称号并非自己自封,而是出自8年前一位知名媒体深圳站长的手笔。按照冯冠平的解读,他认为,这位站长的过人之处在于,仅用“知本家”三个字就融合了自己致力于“知识转化为第一生产力”的理念。而这一理念正是冯冠平一生执着并孜孜不倦的追求。
  到底冯冠平为推动科研技术成果落地做了哪些贡献?翻开这位教授厚实的履历,从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可以一探究竟:
  第一个时间点是1998年,这是冯冠平担当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创始院长的年份。走马上任后,冯冠平不再是纯粹的学者教授,他身上将叠加一个“天使投资人”的身份。
  尽管冯冠平一直很抵触“投资人”的标签,他认为清华科技处处长与研究院院长两个身份所从事的工作并无二致。但客观来看,他背负起研究院院长的重担,就相当于成为一位在浩瀚的科研成果项目中慧眼识珠的伯乐,而有研究院作为后盾,“将科研成果落地”就不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从研究院历年成绩单可见一斑。据研究院官网数据统计,截至冯冠平2011年卸任院长,研究院已孵化企业1000多家,投资企业300多家,上市企业约20多家。
  第二个时间点是2009年,这是冯冠平将石墨烯引进国内的年份。历经6年研发和摸索,石墨烯在C端市场商业化终于找到了方向。2015年,冯冠平创办烯旺科技,开启了系列“石墨烯+”的B2C操作。
  这里有个小插曲,冯冠平带领一帮从国外回来的以瞿研为首的石墨烯团队,率先用石墨烯粉料在工业领域如防腐、散热方面打开了商业应用的大门。国内第一家以石墨烯生产为主营业务的新三板上市公司——第六元素诞生。但是如何触电消费端,让老百姓真正亲身享受到石墨烯的神奇之处,一直横亘冯冠平心头。出乎计划之外的是,很快他“就被逼上梁山”。

  就像去到一个无人的原始森林,你走出哪一步都是别人没有走过的,那就赶快去申报专利。世界上本没有路,你走出来了就是你的。

  2014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冯冠平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常州石墨烯产业化情况。彼时,习总书记向冯冠平抛出一个疑问:是否能用石墨烯做出一款军民两用的产品呢?
  “我都傻了。都快70岁的人,还退休那么多年,既不缺钱,也不要名。”冯冠平就这样意外地成为“梁山好汉”。虽是“被迫营业”,冯冠平心中却自有丘壑。“石墨烯的前景在于应用,推动石墨烯产业化的发展重点在于应用。你不能光写个文章,必须得批量生产,只有生产才能谈得上价格,才有经济效益。否则你光是实验室里分离出一个两个石墨烯,那价格比单克黄金还贵。”也就是说,无法规模量产根本无法实现商用价值,即便石墨烯是如何神奇的二维材料,对世人来说也只不过是一件被束之高阁的宝贝。
  从最初开始接触石墨烯,到实现石墨烯在工业领域的商业用途,冯冠平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有关石墨烯生产的科研经验。他最后意识到,与石墨烯在B端的商业化应用以粉料为主不同,薄膜状才是开启C端应用的钥匙,薄膜状能让石墨烯开启更大的消费和应用市场,更好的向toB和toC商业化。
  “如果要用石墨烯做成军民两用的产品,是不是能做到衣服里面去。因为石墨烯薄膜只要很小很少的一点电就能发热,它又是柔性的,完全可以实现军民两用。像很多女性穿这种石墨烯服饰真正能够实现既有温度又有风度。”
  至此,冯冠平的“第101次创业”开始了。由于最疯狂也是最风光的时候,冯冠平亲自担任董事长的企业高达100家,故有此称。


与石墨烯在B端的商业化应用以粉料为主不同,薄膜状才是开启C端应用的钥匙。

烯旺科技市场逻辑赏析


  创立至今五年,烯旺科技已经构筑了一个以“石墨烯+”为概念的商业集团。梳理其背后的商业逻辑,主要是通过挖掘石墨烯薄膜的技术潜力,开发C端产品融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五年间,烯旺科技的商业版图遍及医美、养护护具、智能家纺、发热服饰、医疗器械、能量房等等领域。   援引其市场部说法,业绩表现最为突出的板块集中在大健康、医疗器械。今年医疗器械将会是烯旺科技重点深耕的市场。一款“免疫功能测试仪”(暂定名,具体以官方发布为准)作为主推产品,将会大批量面世。这也获得冯冠平的印证,“从我们烯旺来说,(市场重点)还是会在医疗领域。公司现在联合国内众多医学院校、三甲医院开展石墨烯医疗试验,并已陆续拿到医疗资质批文,成为了国内首家石墨烯医疗企业。”
  可以说,“石墨烯+大健康”的模式已经是石墨烯概念股企业争相认可和模仿的商业模式。一个个概念股企业借助石墨烯股价飞涨,却迎来不少质疑之声:石墨烯与大健康如何挂钩?
  在不断挖掘石墨烯潜力的过程中,烯旺技术团队发现,石墨烯能够治疗一些大脖子病、肩颈炎等疾病,就开始与专业的医科院校合力研究。最终得出结论:99%高纯度医疗级远红外,直接贴敷在身体部位,热力更集中,渗透力强,有快速止疼、改善关节疼痛、杀菌消炎、功能恢复、护肤美容等医疗效用,非常适用于颈椎、肩周、腰肌、小腹等部位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最新对外消息显示,南京医科大学与烯旺科技合作,将研发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石墨烯柔性器件作为新的红外发射源,首次开展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基于单层石墨烯的远红外光热疗法,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带来了新的曙光。研究发现:对比碳纤维器件,石墨烯器件辐射的远红外具有更强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可以显著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恶性增殖及转移。
  本论文发表在美国《Advanced Therapeutics》杂志2020年第3期,并入选为当期封面!AdvancedTherapeutics是老牌科研杂志社Wiley①旗下推出的一本发表尖端治疗研究的高水平期刊,由众多全球生物医学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作为执行顾问,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都极高。
  单层石墨烯透明发热膜通电后,能发射具有医疗价值的远红外,让烯旺坚定地走医疗路线。拨开琳琅满目的产品线,目前来看,烯旺科技应用石墨烯开发的产品其实都是基于此。其原理是:石墨烯远红外与人体自发辐射红外线波长范围相一致,通过共振传递和非热效应,可渗透到人体皮下组织细胞深处,致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和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如右下图所示)。
  比如上述提及的免疫功能测试仪,如普通温度测试仪贴身测量手臂,只需20秒左右,与测试仪相连接的APP会实时显示出个人的身体指标,其中一项重要指数是阳气。“由于石墨烯发出的远红外波长与人体的相一致,人体会发出共振,吸收。如果你的身体比较虚,吸收就比较多,花费时间也较长。吸收的数据和时间会直接反应在APP上。如果最终阳气测试数据是30秒以下,则属于阳盛;30秒属于平和,以上比如到50秒就是阳虚了。”借由这款仪器,普通百姓能实时查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及时进行调养。
  目前,烯旺科技联合国内医疗院校也一直在探索石墨烯远红外的医疗价值边界。据冯冠平透露,未來烯旺还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那么,这五年期间,烯旺科技是如何构筑石墨烯产业链进入壁垒的?这与外界对石墨烯的质疑又有什么关系呢?
  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是管理学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指产业内既存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和刚刚进入这个产业的新企业所具有的某种优势的程度。通常而言,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通过申请技术专利是筑造进入壁垒的最常用方式。
  烯旺科技也不例外。据其官网数据,公司目前共计申请300项专利,授权专利150项,获得注册商标50件,4项国际发明专利申请。这一个个数字背后,烯旺科技筑起了一道技术护城河。
  “就像去到一个无人的原始森林,你走出哪一步都是别人没有走过的,那就赶快去申报专利。世界上本没有路,你走出来了就是你的。”冯冠平表示,对于烯旺科技来说,专利申报并非毫无意义的申请,而是以此形成了一条以石墨烯薄膜为主的产业链。“石墨烯薄膜产业链上的专利都是属于烯旺或者烯旺控股的企业,其他企业要绕开公司生产石墨烯薄膜不容易。十年前大家一窝蜂地搞,10亿、8亿投进去,但只有4家成功了,到现在只剩下2家,而这2家都是给烯旺供货,甚至是被烯旺控股的。”
  可以理解为,在烯旺科技构筑的进入壁垒内,要实现石墨烯薄膜的商业应用,其无疑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如果有企业尝试走出一条新的商业化之路,并非毫无可能,只是这面临极大的代价。这也正是进入壁垒为企业所带来的商业保护价值。2019年10月,历经6个月的评选,在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指导下,烯旺科技与华为、腾讯、大疆等企业共同荣膺“深圳创新企业70强”。
  不同材料和人体红外图谱对比



  但坊间对此可并不买账,关于石墨烯的质疑之声依然不少。聚焦来看,主要有两点:一是量产成本高,难以实现商业化;一是石墨烯商业化的产品相比普通产品价格不菲。
  有关第一点,受惠于冯冠平前期投资孵化的兄弟企业,烯旺科技已经实现石墨烯量产,借由大规模C端产品应用的消化渠道,石墨烯量产成本也在逐年下降。“对于烯旺来说,量产、成本都不是大问题。”冯冠平自信地表示。
  对于第二点,这确实是很现实的问题。以一款睡眠眼罩为例,从烯旺科技京东平台获悉,其最便宜的售价定位在200元左右。与20?100元的普通版睡眠眼罩相比,烯旺的价位比之贵了一倍,但与在京东商城搜索“睡眠眼罩”列出的其他系列产品对比,烯旺的定价反而具有极大优势。这种价格迷惑一直萦绕着石墨烯商业化产品。尽管具体与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有莫大关系,但令消费者抱怨价格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类冠之“石墨烯”概念的消费品实在面临太多替代品威胁。
  按照“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烯旺科技在产品竞争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能力、应对新进入者威胁的能力以及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等三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由于替代品太多,直接影响到购买者的消费意愿,而大众对石墨烯商业价值的似懂非懂也导致他们不愿意为产品买单。这促使烯旺亟待通过营销模式来破除消费者对石墨烯的迷思。


烯旺科技与南京医科大学联合发布论文刊登在《Advanced Therapeutics》杂志2020年第3期,并入选为当期封面!

开启花式营销模式


  烯旺科技的主要商业模式,是通过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核心输出,与C端制造商战略合作或控股,联合生产和销售石墨烯+的系列产品。这有些类似小米生态链,而烯旺科技的营销模式也一直在创新:电商自营,经销商加盟合作,共享新零售,提供石墨烯行业综合解决方案服务等等。
  2019年8月8日,烯旺科技“共享新零售模式”招商大会举办。简而言之,该公司期望借助“共享经济”的理念,挑选出“纯石墨烯面部美容仪”“远红外能量房”两款产品作为代表,走近消费者的生活。以远红外能量房为例,这款产品类似于一个小型桑拿房,可容纳1?3人。通过二维码扫码进入,单次消费99元即可享受40分钟的汗蒸服务(具体以官方数据为准)。目前,共享新零售模式仅推广了一年,效果如何有待长期观察。
  但无法否认的是,烯旺科技不断探索石墨烯商业化的每一次尝试,都应该成为冯冠平这位产业奠基人的一枚勋章。没有研究院这一科创成果的孵化平台,没有冯冠平的慧光如炬,石墨烯商业化的道路在中国可能至今仍是一片空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他本人带领研究院走出的一套“四不像”②模式“为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财富化探索出了一条道路,为我国大学如何为国民经济服务做出了一个示范性的样本。”
其他文献
在估算近两千亿规模的电动自行车充换电市场中,服务链的每个环节,都会出现1-3家优势企业、品牌。那么,谁会胜出呢?这首先取决于技术竞争,其次是基础市场竞争,最后是资本竞争——这是该行业市场竞争的基本逻辑,且排序无法颠倒。  当我们坐在家里,享受着淘宝、天猫、京东购物平台,以及美团、饿了么等餐饮平台的快递抑或外卖服务的时候,是否了解,这些货物到底经过了多少的“人手交替环节”?  根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
期刊
在我的《智慧未来》书里,收录了我写给青年学生的七封信,以及我对成长、工作与生活的半生思考。整理和修订这些文字的过程让我有机会回顾过去,重新审视自己一步步走来留下的脚印。  刚进大学时,我曾坚定地选择了法律系,后又决定放弃法律,转向自己更加热爱、为之激情燃烧的计算机领域。我也曾经踌躇满志,要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走上学术道路,但最终选择了可以直接改变世界的科技商业工作。之后的二十年间,我从苹果公司到SG
期刊
现代商业家族不仅仅是同一血源的集聚,也是血淡于水的最好验证。每个人物都被撕扯成一个独立的矛盾体。但其中的主题总归只有一个:让变革的魔方在创新的动力中,推动家族事业发展。主线也只有一条,即围绕接班人计划而展开的。  2020年8月1日,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的小儿子詹姆斯(James Murdoch)  宣布辞职,彻底离开了新闻集团,为新闻集团进一步右倾的立场铺平道路,也为默
期刊
由于消费行为的变化,企业正面临着更谨慎且挑剔的消费者,及与之相对应的更长培育转化周期。而发展了将近二十余年的线上电商渠道,也面临着流量红利终结的窘境。企业的获客成本增高、难度增大。越来越多企业为之所困,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横跨各行业,消费者行为线上化势不可挡,疫情助推了消费者对企業自控渠道近乎无条件的接受,从而加速了线上渠道的多元化发展。能够扭转不利、逆势增长的企业,往往对用户生命周期的理解
期刊
如果不是在今年的6月28日,被媒体曝出“美邦服饰及公司法定代表人胡佳佳被法院下发限制消费令”,美邦这个昔日的时尚服装品牌和它的创始人周成建几乎被大众淡忘。胡佳佳系美邦创始人周成建的女儿,也是如今公司的董事长、法人代表。  这宗案件的曝光,逼着周成建重新走到公众面前。第二天凌晨,周成建发布了《致各界关心美邦服饰朋友的一封信》,信中称,限高令已解除,并且承认在限高令所针对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一案,有不可
期刊
在零售领域,国内模仿全家的便利店数不胜数,但却一直没有出现能超越它存在的本土品牌。但在生活家居品类里,背负“伪日货”形象的名创优品却完成了这样的“反超”。其不仅在全球的开店规模碾压无印良品,甚至营收净利也是一骑绝尘。  名创优品自诞生之初就被套上了“山寨日货”的标签,对其品牌形象,舆论褒贬不一。  深究来看,其实,名创优品经营逻辑依然是一般中国企业的思维主导。  名创优品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地告诉国
期刊
今年,98%的企业高管计划重新划分部门、减少层级,以及采用矩阵式结构。因为大多数企业(85%)都希望技术转型能继续成为业务变革的首要推动力,与此同时,不断提升的客户期望值(87%)和行业整合(80%)也占到很大的比重。  如果宏观经济条件继续向不利的方向发展,企业将大胆通过寻求外部战略合作(40%)、使用可变性更强的人才库(39%)以及加强在科技与自动化领域的投资(34%)(见图1)等手段进行积极
期刊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变的世界》。很多人都在担心,这个世界到底会怎么样?我相信,我们不会是再一次的1918年。原因很简单,这一百年来,我们的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让我们能更好地应对疫情带来的危机。  为什么这一百年来的人类的科技进步能够超过过去的5000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全球化的加速。原来的文化交流很少,我们很难集聚人类共同的智慧,但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人类之间的交流与
期刊
作为德国电动汽车的优等生e.GO从今年7月开始,正式停止生产和研发。这个五年前进入电动汽车的德国初创明星企业,目前正在进入破产程序。无独有偶,这也正是中国造车新势力拜腾陷入僵局的时刻。6月底拜腾宣布,中国内地业务从7月1日起暂停运营。  坏消息传自2019年10月份,e.GO Mobile AG就已经面临资金耗尽的局面,好在股东如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巨头采埃孚ZF等及时注资1亿欧元。而2020年,
期刊
针对电动自行车的“新国标”,以及地方相关的管理规范,对各电动自行车企业在消化库存、改进生产、产品调整、调整技术、配套供应链、研发资金、经销商合作等等带来了连锁影响。因此,看似受政策影响,其实考验的是各企业的综合能力。  对比天津、无锡两大国内最大的电动自行车产业链及生产基地,深圳的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和环境,不仅极具特色,而且还开辟出了一种新城市管理模式。  深圳,其实也是国内电动自行车最早的发祥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