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所小学,创办近4年,却已在成都市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磁场效应”:年年招生爆满,生源来自韩国、法国、美国等国家以及国内各省市和地区;学生、家长以她为荣;教师心向往之,甚至有几位“校长级人物”欣然前往做一名普通教师。
一支队伍,65名成员从40多所学校汇聚于此,以平均年龄27.8岁的激情与活力,推动学校跨越式飞速发展。
一名师范教师,54岁首次涉足经营小学,在西部首家推行小班化教育。国家督学、中国教师继续教育学会会长、原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马立亲临该校,由衷慨叹:“我看到了我想象中的学校。”
踏上成都平原,审视这所小学,我们见到了这所学校的校长冯淑蓉——
机遇——激活丰厚积淀
人到中年的冯校长亲切和蔼,热情乐观,她一见到我们就说,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是托成都高新区的福,托成都师范学校的福。而她自己,只是一名具体工作的实施者。
追溯学校创办的历史,2000年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建设科教新区、教育创新区、终身学习社区”的奋斗历程中,力图创办一所全面体现教育改革理念的新型学校,在多方寻找合作伙伴之后,最终决定与百年名校成都师范学校联合创办成都师范银都小学。
冯校长说,秉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争先、争优、争创一流”的高新精神的高新区给了这所学校广阔的政策空间。拥有培养小学教育师资百年积淀的成都师范学校为这所小学教育教学方向,师资培育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二者的合作,奠定了成都师范银都小学“良好起步,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所以,才有了银都小学一起步就实践国有民营的办学体制改革,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年薪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后勤服务社会化等全面改革思路,给予了学校创新开拓的广阔空间。
谈到小班化教育,在成都师范学校站了30余年讲台的冯校长说,2000年学校决定推荐她代表成都师范学校出任银都小学的首任校长,并“组阁”创办银都小学,她在反复思索的过程中,偶然从上海的一张报纸上发现关于小班化教育的报道,就有了“主心骨”。
作为教育心理学高级讲师的冯淑蓉,凭借30余年培育小教师资的丰厚经验,依据自己对小学教育改革方向关注与研究的理性判断,她认为,小班化教育这一新型的育人方式,一定能激发教师的创新欲望,能获得孩子们的喜爱,能赢得家长的认同。秉承“关注个体、阳光普照”的小班化教育理念,在办学方案中,她明确提出了“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关注鲜活的个体生命特性”的办学理念及“顺自然、强基础、重创新、促发展”的整体育人思路。
文化——彰显办学理想
走进银都小学,雅致、和谐、亲近、时尚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2003年来自15个省市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新课程研修班”的专家和教师们曾这样表达他们的感受——“走进这里,眼睛会突然一亮,一下子就觉得心与这所学校,与这里的老师贴得很近”;“在这里能听到花开的声音”;“走进西藏能感受到雪域的高度,在这里能感受到生命的高度”……
冯校长笑着注解,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营造一种积极的健康的氛围。以物质环境为基础,以制度规范为支柱,以精神引领求升华,其中,以教育教学活动为核心,辐射到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
在物质环境的营造上,学校力求“关注生命成长、生成生命内涵”。教室里拆除了传统意义的讲台,配置了各种形状及色彩丰富的课桌,布局合理,适时变化;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由绿色的植物雕塑及由天然植物组成的校徽;师生随兴而奏的钢琴曲;各个班级极具个性化的班级名片(展出所有孩子及班主任的照片和个人寄言),班级风采板。在物质的构建与生命活力的交汇中,生成一幅个性、动感、创新的“活”画卷。
学校于2001年、2002年分别引进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致力于将国际管理通用标准与教育原则相整合,构建“理性与人文互动”的现代学校管理体制。“这种整合是合理的,可行的,但有一定难度,我们正在努力”,冯校长这样说。当“制度化、文件化、程序化”的标准与师生个体存在的客观性、差异性、个性化等因素发生磨擦时,解释与引导的工作,往住要花费校长较多的时间,有时还要面对师生委屈的泪水。
站在银都小学的大门外,就能看见醒目的“健康、聪慧、高尚、快乐”8字校训;进入大厅,在“学校精神”的形象墙上,就能发现“尊重生命、彰显个性”的教育品牌,提倡的三种品格“正气、大气、争气”以及全校教师蕴涵浓郁情感和教育哲理的“知心话语”;在教师的办公桌前,随意观察桌卡,均有“我们首倡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的工作航向。从孩子的聪慧眼神与天真笑容中,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与工作状态中,我们体悟到学校在有形和无形中浮现出一种韵致、一种品位、一种上升力。
在参观校园时,冯淑蓉校长介绍说,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她一定的文化氛围,或淡或浓,风格各异而已。这种氛围就是学校的特色,它负载着校长和全体师生对教育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在获得广泛认同的基础上,以管理及教育教学服务为路径,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并向家长群体、社区环境扩散。当这种文化氛围又从学校内外的人、事、物等方面自觉不自觉地聚合并浮现出来时,就是一种力量、一种特色、一面旗帜。
话语——蕴含艰辛和勇气
“因为年轻,我们日夜兼程;因为年轻,我们风雨兼程。”冯淑蓉校长的这句话,全校教师耳熟能详。
冯校长说:“这所学校除了我老,一切都很年轻。”的确,这支平均年龄仅27.8岁的队伍是年轻的,但他们发展势头是喜人的。在48名在编教师中,就拥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特级教师后备2人,四川省学术学科带头人后备1人,四川省优秀青年教师标兵1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4人,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1人,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师7人……
这所学校也是年轻的,刚跨入第4个年头,但她的发展是成功的。2000年9月创建,2001年被团中央直属单位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授予“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2002年四川省委副书记刘鹏、原成都市委书记王荣轩、市长李春城亲临该校指导工作,学校成功承办“全国首届小班化教育研讨会”,接待了全国第三期国家级骨干教师(综合实践学科)培训班,并成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考察基地;2003年成为全国小学语文新课程国家级研修班基点学校。
英特尔考察团、摩托罗拉公司考察团、香港九龙地域校长考察团、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泰国等教育考察团均慕名前往,进行友好访问交流。
“与童心做伴,与青春同行”,冯淑蓉校长虽已到退休年龄,又拥有特级教师的称号,但在几所私立学校给出更高年薪的“利诱”下,均平和而坦然地婉言谢绝了。她怀着感恩的心情告诉记者,在50岁之后获得了第二次创业的机遇,没有高新区、没有成都师范学校、没有董事会、没有学校一批充满激情和教育理想的年轻朋友和可爱的孩子们,她享受不到这份成功的欣慰。
现在,她和她的伙伴们又开始了二次跨越的构想:成功启动分校、组建学校教育(文化)传播公司、开办幼儿教育机构。
对于学校的发展方向,冯淑蓉深情地说:“我们力求站在高新区的土地上,追求‘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办学目标;力求站在国际国内教改前沿的浪尖上,高扬‘推行小班化教育,争创素质教育精品’的教育理想;力求站在社会及家长的角度,实践‘尊重生命、彰显个性’的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