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展望2015年,国际上,悲观的声音大于乐观。西方许多学者认为,世界格局正在转换,旧的秩序分崩离析,新的秩序尚在“襁褓”之中,转换期的世界趋于“无序”,或者“混乱”。他们分析,这种平衡的打破既是“结构性”的,也有西方国家政府和领导人近年来错误决策的因素。
所谓“结构性”,指的是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的上升。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从地缘政治和力量消长看,如今世界与21世纪初确实大相径庭。代表发达国家的七国集团(G7)经济总量现已降至全球的50%以下,在全球经济治理的顶层,G7也已将“驾驶位”交给了二十国集团(G20)。而在G20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基本平等。
如果西方国家认为的“有序”就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指挥”世界,那么这种“有序”的确已经不再,现在世界大事得各国协商才能算数。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印尼、土耳其等国的声音在增大。当然,事情也不尽如人意,西方国家还是希望继续“一统天下”,常常挥起“指挥棒”,对发展中国家“指手画脚”。
继续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并不太平。中东在“阿拉伯之春”后局势不可收拾,许多地区国家出现社会治理“碎片化”的无政府状态,许多人将它比拟为欧洲17世纪初的“三十年战争”。现在看,不仅“阿拉伯之冬”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且权力真空造成的极端势力泛滥,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两国活跃的“伊斯兰国组织”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社会转型需要时间,而且应该由本国人民当家做主。但是,目前中东这种“无序”是谁造成的?是谁对“阿拉伯之春”大声喝彩、推波助澜?又是谁在“改造中东”失败后就撒手不管了?
再看欧洲和俄罗斯,乌克兰危机至今阴云密布,美国和欧盟对俄制裁升级,俄罗斯反击抗争,矛盾加深,大有“冷战”重返欧洲之势。然而,乌克兰危机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此前,俄罗斯与欧洲关系良好,经济相互依存,人们已不相信欧洲与俄还可能战火再起。难道国际社会不应该反思吗?冷战结束后,为何北约和欧盟要一再东扩,步步紧逼,直到俄罗斯家门口?是谁顽固坚持冷战思维不放?虽然我相信战争不会再度袭击欧洲,但是这种紧张不断升级的状况难道不令人担忧吗?
回到我们所在的亚洲特别是东亚。亚洲是近几十年发展最快的地区,经济总量已经与欧洲和北美三分天下,而且发展势头迅猛,在21世纪上半期将继续是最被看好的地区。2013年仅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超过27%。
现在亚洲出现了什么新情况呢?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在东亚和西太平洋也已冒头,且矛盾和问题不少。美国2010年宣布“亚洲再平衡”战略,直接介入东亚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使该地区地域政治形势趋于复杂。中日关系因为日本政府右倾严重、对历史问题缺乏正确认识持续恶化,虽然双方在APEC会议上达成一些初步共识,但扭转双边关系下滑局面尚需时日。中国最近对南海问题提出“双轨解决方案”,显示中方的高度建设性态度,但南海问题涉及主权和海洋权益以及资源能源利用,又有域外大国的插手,短期内难以解决。
在区域经济治理方面,美国极力推动“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2015年将是关键之年。在全球治理中,西方国家发现自己不能完全控制,就想修改规则。在亚太推动新的自贸区谈判排挤中国,其中的政治因素太明显了。中国与东盟等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也已接近尾声,明年同样十分关键。两者相减不如两者相加,最近在北京APEC峰会上达成的启动APEC自贸区谈判(FTAAP)的共识,如能付诸实施,将是1 1大于2的好事。希望区域各国,尤其是大国,要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改进区域治理角度出发,积极支持FTAAP尽快启动。
其实,我们的世界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发展不仅惠及中国人民,也将造福世界各国。目前中国在海外企业已超过两万家,今后十年中国的对外投资将超过一万亿美元。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是对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顶层设计的贡献,也是中国睦邻、惠邻、富邻政策的充分体现。
我们不能抱住旧的思维模式不放,非要把未来世界的发展和格局变化放在“中美竞争”的框架里。好像这个世界除了中美就没有别的什么了,似乎世界格局变化就是“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衰落”的反映。这离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世界相去真是十万八千里。中美是重要的大国,中美关系确实也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进程,但是中美毕竟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哈斯最近在《外交》杂志撰文,也批评了类似的观点。
今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革命、技术革命正在迅速改变着我们这个世界的面貌和结构,改变着国家与国家、人与人打交道的方式和途径。我们看到,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化机器等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以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气势扑面而来,我们的地球正在变小,我们的世界已经是扁平和立体交叉的复合体。只有发挥“同舟共济”的精神,举全球之力,我们人类才能解决全球性问题。世界永远是从“无序”走向“有序”,在经历“无序”后再到达“有序”的彼岸,周而复始。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所谓“结构性”,指的是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的上升。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从地缘政治和力量消长看,如今世界与21世纪初确实大相径庭。代表发达国家的七国集团(G7)经济总量现已降至全球的50%以下,在全球经济治理的顶层,G7也已将“驾驶位”交给了二十国集团(G20)。而在G20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基本平等。
如果西方国家认为的“有序”就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指挥”世界,那么这种“有序”的确已经不再,现在世界大事得各国协商才能算数。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印尼、土耳其等国的声音在增大。当然,事情也不尽如人意,西方国家还是希望继续“一统天下”,常常挥起“指挥棒”,对发展中国家“指手画脚”。
继续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并不太平。中东在“阿拉伯之春”后局势不可收拾,许多地区国家出现社会治理“碎片化”的无政府状态,许多人将它比拟为欧洲17世纪初的“三十年战争”。现在看,不仅“阿拉伯之冬”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且权力真空造成的极端势力泛滥,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两国活跃的“伊斯兰国组织”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社会转型需要时间,而且应该由本国人民当家做主。但是,目前中东这种“无序”是谁造成的?是谁对“阿拉伯之春”大声喝彩、推波助澜?又是谁在“改造中东”失败后就撒手不管了?
再看欧洲和俄罗斯,乌克兰危机至今阴云密布,美国和欧盟对俄制裁升级,俄罗斯反击抗争,矛盾加深,大有“冷战”重返欧洲之势。然而,乌克兰危机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此前,俄罗斯与欧洲关系良好,经济相互依存,人们已不相信欧洲与俄还可能战火再起。难道国际社会不应该反思吗?冷战结束后,为何北约和欧盟要一再东扩,步步紧逼,直到俄罗斯家门口?是谁顽固坚持冷战思维不放?虽然我相信战争不会再度袭击欧洲,但是这种紧张不断升级的状况难道不令人担忧吗?
回到我们所在的亚洲特别是东亚。亚洲是近几十年发展最快的地区,经济总量已经与欧洲和北美三分天下,而且发展势头迅猛,在21世纪上半期将继续是最被看好的地区。2013年仅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超过27%。
现在亚洲出现了什么新情况呢?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在东亚和西太平洋也已冒头,且矛盾和问题不少。美国2010年宣布“亚洲再平衡”战略,直接介入东亚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使该地区地域政治形势趋于复杂。中日关系因为日本政府右倾严重、对历史问题缺乏正确认识持续恶化,虽然双方在APEC会议上达成一些初步共识,但扭转双边关系下滑局面尚需时日。中国最近对南海问题提出“双轨解决方案”,显示中方的高度建设性态度,但南海问题涉及主权和海洋权益以及资源能源利用,又有域外大国的插手,短期内难以解决。
在区域经济治理方面,美国极力推动“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2015年将是关键之年。在全球治理中,西方国家发现自己不能完全控制,就想修改规则。在亚太推动新的自贸区谈判排挤中国,其中的政治因素太明显了。中国与东盟等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也已接近尾声,明年同样十分关键。两者相减不如两者相加,最近在北京APEC峰会上达成的启动APEC自贸区谈判(FTAAP)的共识,如能付诸实施,将是1 1大于2的好事。希望区域各国,尤其是大国,要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改进区域治理角度出发,积极支持FTAAP尽快启动。
其实,我们的世界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发展不仅惠及中国人民,也将造福世界各国。目前中国在海外企业已超过两万家,今后十年中国的对外投资将超过一万亿美元。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是对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顶层设计的贡献,也是中国睦邻、惠邻、富邻政策的充分体现。
我们不能抱住旧的思维模式不放,非要把未来世界的发展和格局变化放在“中美竞争”的框架里。好像这个世界除了中美就没有别的什么了,似乎世界格局变化就是“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衰落”的反映。这离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世界相去真是十万八千里。中美是重要的大国,中美关系确实也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进程,但是中美毕竟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哈斯最近在《外交》杂志撰文,也批评了类似的观点。
今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革命、技术革命正在迅速改变着我们这个世界的面貌和结构,改变着国家与国家、人与人打交道的方式和途径。我们看到,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化机器等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以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气势扑面而来,我们的地球正在变小,我们的世界已经是扁平和立体交叉的复合体。只有发挥“同舟共济”的精神,举全球之力,我们人类才能解决全球性问题。世界永远是从“无序”走向“有序”,在经历“无序”后再到达“有序”的彼岸,周而复始。我们不必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