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途径的探讨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Xchen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该文根据在农业院校指导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种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能力、提高学生查阅专业文献能力、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以及提高学生撰写科技论文能力。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大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2-125-02
  扬州大学农学院多年来一直重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根据学生自我申请,从大学二年级起,将部分学生安排至院内相关研究团队开展科技创新研究活动。每位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指导1~4名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科研项目选题、试验设计与实施、试验结果分析以及研究论文撰写进行全程指导。这一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的形成和合格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就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1 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在校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资源,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培养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因此,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当前,如何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4]。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侧重于系统知识的学习与传授,具有系统性、连贯性、严谨性等特点。但由于课堂教学往往偏于单调,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完全相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5]。近年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许多高校蓬勃发展[6-7]。这些活动通常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与课堂所学知识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可弥补单纯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得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巩固和消化课内知识,并能学到新的知识。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现已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6-7]。
  2 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由于社会、家长和学生对农业存在偏见或不了解,认为农业研究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导致多年来学生报考农业院校的积极性不高。有相当多的学生是通过降分录取或服从志愿方式被录取进入农业院校。因此学生学习主动性普遍偏低,科研创新兴趣淡薄。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甚至是在大学里虚度大学时光,浪费了国家、社会和家人投入的大量教育成本。以至于在大学毕业时才幡然悔悟,但为时已晚。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从提高学生对农业科研的兴趣入手,鼓励他们参与研究,使他们在大学里有所收获。
  由于每名指导老师指导学生人数较少,有充分的时间和他们交流,容易获得学生信任。指导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导和培养学生对农业科研的兴趣:一是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及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及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必将越来越重要,从事农业产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会相当丰厚。二是展示一些自己参与完成的科研产品和成果,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农业研究的意义。三是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科研实验,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让学生分享从事科研工作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3 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問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发现并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方向、价值和意义。正确的发现或提出问题可以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选择性,对持续进行有目标的思维、探索活动具有显著的激励功能。提出好的问题,对于问题的解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可能费时费力,甚至无功而返。
  农业科研的目的是克服阻碍农业生产持续高效发展的一些制约因素。要发现问题必须先参与实践。刚接触农业科研的大学生在认识上一般处于模糊状态,不了解当前农业生产的现状,不清楚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面对农业科研,他们因摸不到头绪而出现畏难和退缩情绪。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一是指导老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入农业生产实践,到田间地头实践农业生产操作。二是带领学生主动与农民以及农业相关管理部门进行交流,切实感受当前农业生产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三是在学生掌握足够多的农业生产相关信息后,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综合处理各方面信息,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具体的科学问题或假设。
  4 提高学生查阅及整理专业文献的能力
  在科学技术已相当发达的今天,我们所发现或提出未被前人研究过的科学问题可能性比较小。大多数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因此指导老师一要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科技文献,帮助他们充分了解其研究方向的历史发展和前沿动态,避免重复选题和重复研究。二要在学生阅读科技文献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模仿学习,体会别人论文的行文思路。三要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炼科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他们在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很好训练。
  指导老师具体实施的工作包括:一是指导学生掌握文献检索技巧,督促他们独立地查找文献、阅读文献和做读书笔记。二是帮助学生查找一些经典科技文献,让他们将文献内容做成PPT,在实验室学术研讨会上讲给大家听,大家就文献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三是通过定期举行研讨会,保证每位学生每月至少有一次讲解文献的机会。
  5 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在开展一项科学研究时,研究者通常需借助实验手段解决其提出的科学问题。因此,研究者是否具有必要的实验操作技能直接决定其所从事的研究能否顺利开展。多年来,我国高校一直存在着重理论传授轻实验技能训练的问题。许多高校由于缺少必备的实验室平台,加之教师在主观上不愿训练学生实验技能,使得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机会很少,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普遍较差。   研究遗传因子和外界环境因子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一直是农业科学研究的重点。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农业研究越来越需要借助与基因表达调控、蛋白理化性质测定、植物生理指标测定等方面的实验方法。长期以来,扬州大学农学院一直重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在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经费的资助下,学院建立了一个具备多种仪器设备的公共实验室平台,并配备专门技术人员负责仪器及相关实验方法指导。该平台面向全院师生免费开放,鼓励大学生到公共实验室做实验。这一有利条件促进了大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
  6 提高学生撰写科技论文能力
  科学研究最终需要以一定的成果形式表现出来,其中最普遍的成果形式是科技论文。科技论文是科学研究创新思维的集中反映,是科学研究创新结果的表达方式。因此,每位大学生应具备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指导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学生撰写科技论文能力:一是帮助他们理清论文的逻辑思路。科技论文通常包括标题、摘要、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摘要部分是用简短的文字(一般不超过250字)概括出本研究的论题范围、研究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引言部分归纳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现状,并引出拟解决的科学问题。材料和方法部分主要阐述如何解决所提出的科学问题。结果部分描述研究中的发现。讨论部分主要用来描述研究结果所具有的科学意义。二是指导学生用严谨的科学思维理清论点论据间的关系,要求立论正确、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论证推理严密,推导计算正确。三是指导他们学会利用多种方式表达研究成果。除了较强的文字表达功底,在科技论文撰写中,还要善于采用图表等手段来表达研究成果。四是指导教师须认真评阅和修改学生论文。大学生第一次撰写科技论文,受其经验及自身水平的限制,通常颇为稚嫩,指导教师要与学生交流修改意见,督促他们将论文修改至合乎规范。
  7 结语
  综上所述,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科研興趣、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能力、提高学生查阅及整理专业文献能力、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以及提高学生科技论文撰写能力等环节入手,实现大学阶段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曹一瑜,肖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8):221-223.
  [2]张金良. 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4):125-126.
  [3]康华,王广良,张磊.以实践教学为平台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08(16):133-134.
  [4]魏天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48-51.
  [5]高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教学管理的作用[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9-142.
  [6]赵金华,宋之帅.基于“挑战杯”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129-130.
  [7]林文卿.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0(12):141-144.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杂交中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增产增收作用,是农机与农艺双适应的一项系统技术,育秧是机插推广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该项技术中的适宜机插品种选择、适宜播种量确定、秧龄弹性控制、机插秧适宜移栽密度及大田管理技术等进行研究,以期推广应用该项技术,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指导。  关键词:机插;平衡栽培;应用;推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
试验选用新疆野核桃叶为研究对象,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用抑菌圈直径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对核桃叶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核桃叶抑菌活性
采用不同剂量的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棕榈蓟马田阃试验结果:药后7d,使用制剂量lOmL/667m2处理的防效为95.79%-96.6%。使用20mL/667m。处理的防效为97.25%-98.87%,使用30mL/667m2处理的防
江汉水质清新,溶氧高,无污染,具有得天独厚的网箱养殖条件。利用江汉进行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经济效益可观。介绍了江汉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商品鱼技术,主要包括:场地选择、网箱安置
为了实现烟草病害准确预测和科学防治,提高烟草生产的质量,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及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了一个基于FP-树和GA的烟草病害神经网络预测系统。
中熟中粳宁粳4号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农艺性状优、抗性好等特点。提出了适期播种育壮秧、扩行稀植控制基本苗、测土配方精确施肥、精确湿润水分管理、
大豆喷施易农氨基酸叶面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叶面喷施易农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大豆生长茂盛,根系发达,综合抗性增强,籽粒饱满,结实率提高,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在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进行马尾松全同胞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组合苗期、3年生平均树高和一般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来自父、母本一方的遗传;初步选择速生的A13、A2、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资产属性越来越显露,城市土地经营也逐渐走上舞台。作为城市土地所有权代表和管理者的政府,在城市土地经营中居于绝对的主导
阜南县春季小麦生长存在个体弱、生长不协调、倒伏、脱肥、病虫草害基数大等问题。根据当前的小麦苗情、病虫草情及天气情况,春季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宜采取化学除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