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声情并茂的演唱”是声乐教学者与学习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贯穿整个教学工作的重点。文中从熟悉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内涵。正确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演唱韵味。并注意咬字行腔等歌唱语言的训练等等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声乐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曲情感表达;声情并茂
声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动人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描绘其思想感情的艺术。它以歌声为主要手段,生动而形象地通过美好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扣动听众的心弦,引起感情共鸣。声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有歌唱基础知识讲授,呼吸、发声等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曲演唱方法及技巧练习。但是其最核心的本质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疑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对歌曲情感、意境、艺术风格的认识与把握是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的内容。也是歌唱艺术的重中之重。“声情并茂的演唱”是声乐教学者与学习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贯穿整个教学工作的重点。在这里,我谈谈自己对如何在声乐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的一些看法,与同仁们共同学习探讨,以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一、声是歌唱之本
歌唱艺术是用声的艺术,它以人声为基本表现手段,歌唱者只有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歌唱技巧,修炼出艺术化的声音,使自己具有宽广的音域、优美的音色、清晰的语言、灵活的艺术性,才能入歌而唱,才更能引起富于情感艺术的表现。演唱技巧对于歌曲演唱来说,是重要的,是基础,一切情感的表现,都是建立在演唱技巧的前提下才能存在。因此作为声乐老师就必须在平时声乐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发声、位置、共鸣、呼吸、音色、音域等方面的科学发声训练。如将我们生活中经常做到的“哈欠”“叹气” “吸气”“微笑”“哼鸣”“假声位置”“支点” “闻花”“喉下贴字”“小舌抬起” 等等一些动作和感觉恰当、合理、形象地运用到声乐的训练之中。还可运用一些假设和比喻的方法,避免就事论事,用实际效果去启发学生。比如: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声音紧而虚,气息浅,喉头不稳定吐字不统一。对这类问题,我们可使用“支点”提法去启发学生。我们可假设“支点”在中山装第二个扣子处,让学生感觉声带或嘴巴就长在那里,将所有的字和声音都在“支点”上唱,把学生注意力引到“支点”部位,假设的“支点”比实际的喉头位置要低,这样,真正的喉位就会自然下降,喉咙就会打开,喉头也会相对稳定。声带的负担和压力相对减轻,气息也就稳定在“支点”之下,并得到放松和深的呼吸状态。由于所有的字都在“支点”上转换,又可以使每个歌唱中的字在教学的唱法上统一起来等等。总之,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生动形象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一套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并达到最佳的声音。为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情是歌唱的灵魂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法国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曼什坦说过:“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只有当声音和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以被称为艺术。”声乐是歌唱者将歌曲作品呈现给听众并供听众感受的艺术,歌者的歌声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并影响和感染听众,在这一过程中情感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同样一首作品由不同的演唱者演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形象,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演唱者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声与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演唱者则过多地强调演唱技巧,忽视了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在演唱过程中缺乏情感和韵味,失去了艺术感染力,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有的歌者虽然很“投入”,但由于偏离了作品的主题,不符合歌曲的内容和情绪,对歌曲的表现不着边际甚至歪曲,这样更起不到感染听众的作用。以上种种现象都是由于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没有能够有机结合造成的。可见情感的表达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激活歌唱学习过程的情感心理,如何完美的表达歌曲的情感自然成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
三、如何完美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1.熟悉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内涵
所谓内涵,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这首歌曲所要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它是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歌曲的基础。当我们拿到一首歌曲时,首先应先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理解歌词表达的内容。把握歌词所蕴含的情感基调,是悲是喜,是痛苦还是欢乐,细细体味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及深刻的内涵。以便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把握住歌词所描绘的每一个角色的基本特点和情绪变化,才能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作品的艺术形象。其次,当我们在领略完歌词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后,我们还因从歌曲的曲调入手,准确把握演唱作品的旋律。旋律是词的深化和发展。我们在演唱之前,要结合曲调反复视唱,领悟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和声与伴奏的配置。在视唱过程中,对曲谱的每一结构、每个提示都要做全面的了解,对歌曲有一个客观完整的形象,这就好象绘画之初有个轮廓一样。演唱者必须从纸页上的曲谱中跳出来,把从文字与音符中获得的印象,经过演唱者本人思想的反复领悟,不断体验而受到感动,并激发起内心真切感情的激荡。置身其中通过自己的形体、手势、眼神、表情和饱满的歌声来感染观众,把复杂多变的心情给观众交代清楚,才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这样曲谱才能被溶化,歌词与旋律才能升华为演唱者的乐思和音乐语言,从而在歌声中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
2.正确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演唱韵味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文化、语言、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审美意识等方面的特性特性在歌曲中,便形成了歌曲的演唱风格。所谓“风格”就是“独特性”。对歌唱艺术来讲,风格就是歌唱者在音质、音色、音乐感、语言等方面的独特个性。要想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就必须正确的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气质、个性及其时代的民族的、地方的特色。每一首好的作品都有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例如,我国的民歌,由于受历史、经济、文化、风俗、自然环境以及各个民族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影响,各地的民歌其风格特征各不相同。就我国北方的民歌和南方的民歌其风格特征差别就非常大。南方地区气候温和,河流交错风景秀丽,南方人聪颖细致,其民歌风格也委婉秀丽,偏于阴柔之美。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多山地高原,自然环境也不如南方优美。北方人性格豪爽,其民歌高亢嘹亮,常使用“甩腔”。较多阳刚之美。因此,为更好的表现作品,我们一定要反复分析作品。正确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唱出作品的韵味。声乐老师在平时的授课中,一定要曲调作品艺术风格的表现,让学生唱什么像什么。切忌唱什么都一个味。一定注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和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戏曲、曲艺。在平时上课中应对学生加强训练打好基础。以便在歌唱中更好的把握歌曲的情感。
3.充分运用咬字吐字及行腔技巧表现音乐的内涵
歌唱艺术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要求演唱时声音优美动听,吐字咬字字正腔圆,还要求演唱者声情并茂,感人肺腑。如果一名歌手的演唱连词都唱不清楚,让人难以听懂,怎能使听众受到感动,产生共鸣呢?因此,正确的咬字吐字是表达作品内容和情感的工具。我们在演唱激昂有力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结实有力;演唱节奏欢快、情绪热烈的歌曲时,吐字要轻快、敏捷,又要出口分明,字字清晰、不能拖泥带水;而演唱一些委婉神情的歌曲时,咬字则应柔和、连贯;尤其在演唱地域性很强的一些民歌、山歌,要注意方言唱的是否地道、准确。我国汉语中的字,音节是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它分为“声母”和“韵母”两大类。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称为“子音”和“母音”。一个汉字可以分解成字头、字腹、字尾。字头是由声母和介母组成。字腹是韵母组成。字尾是声音和韵母组成。在歌唱中,字头要准确、简练而清楚,字腹要有明确的支点和稳定的状态。字尾要明确、清晰。字腹是最重要的,必须要有稳定的支点,字头和字尾才会有稳定的依靠。因此,声乐老师在声乐教学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母音的训练尤为重要。我在平时对学生的歌唱语言训练中,学习借鉴了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教授的科学训练法,我常常用[u][o]和[ei] [i]两组母音来对学生进行练习。这两组母音一组是宽母音,另一组是窄母音。它们各有各的特色和不同的用处。通过这两组母音的练习,逐步达到合理的发声状态后,逐步渗入其他母音,并向它们靠近,使母音之间达到和谐、连贯和一致性。总之,曲是语言与音乐的统一体。如果演唱脱离了语言,则仅仅是旋律性的曲调。要很好的表达歌曲的情感,让美妙的歌声更动人,就得加强歌唱语言的训练。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歌唱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
综上所述,歌唱艺术的表现魅力是蕴含于“声”与“情”之中的,声音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声音的灵魂。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最完美的艺术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只有通过艰苦训练才能得以实现,让我们在平时的声乐学习训练中熟悉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内涵。正确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演唱韵味。并注意咬字行腔等歌唱语言的训练,努力提高我们的艺术水准,使我们的歌唱真正达到声情并茂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金铁霖.[字]-歌唱中的语言(上)[N].音乐周报,1992(01).
[2]金铁霖.[字]-歌唱中的语言(下)[N].音乐周报,1992(01).
[3]金铁霖.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漫谈民族声乐之十[N].音乐周报,1992(03).
[4]朱名燕.歌唱艺术与名曲赏析[M].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1-9.
作者简介:李冬霞(1968-),女,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曲情感表达;声情并茂
声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动人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描绘其思想感情的艺术。它以歌声为主要手段,生动而形象地通过美好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扣动听众的心弦,引起感情共鸣。声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有歌唱基础知识讲授,呼吸、发声等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曲演唱方法及技巧练习。但是其最核心的本质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疑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对歌曲情感、意境、艺术风格的认识与把握是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的内容。也是歌唱艺术的重中之重。“声情并茂的演唱”是声乐教学者与学习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贯穿整个教学工作的重点。在这里,我谈谈自己对如何在声乐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的一些看法,与同仁们共同学习探讨,以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一、声是歌唱之本
歌唱艺术是用声的艺术,它以人声为基本表现手段,歌唱者只有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歌唱技巧,修炼出艺术化的声音,使自己具有宽广的音域、优美的音色、清晰的语言、灵活的艺术性,才能入歌而唱,才更能引起富于情感艺术的表现。演唱技巧对于歌曲演唱来说,是重要的,是基础,一切情感的表现,都是建立在演唱技巧的前提下才能存在。因此作为声乐老师就必须在平时声乐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发声、位置、共鸣、呼吸、音色、音域等方面的科学发声训练。如将我们生活中经常做到的“哈欠”“叹气” “吸气”“微笑”“哼鸣”“假声位置”“支点” “闻花”“喉下贴字”“小舌抬起” 等等一些动作和感觉恰当、合理、形象地运用到声乐的训练之中。还可运用一些假设和比喻的方法,避免就事论事,用实际效果去启发学生。比如: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声音紧而虚,气息浅,喉头不稳定吐字不统一。对这类问题,我们可使用“支点”提法去启发学生。我们可假设“支点”在中山装第二个扣子处,让学生感觉声带或嘴巴就长在那里,将所有的字和声音都在“支点”上唱,把学生注意力引到“支点”部位,假设的“支点”比实际的喉头位置要低,这样,真正的喉位就会自然下降,喉咙就会打开,喉头也会相对稳定。声带的负担和压力相对减轻,气息也就稳定在“支点”之下,并得到放松和深的呼吸状态。由于所有的字都在“支点”上转换,又可以使每个歌唱中的字在教学的唱法上统一起来等等。总之,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生动形象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一套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并达到最佳的声音。为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情是歌唱的灵魂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法国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曼什坦说过:“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只有当声音和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以被称为艺术。”声乐是歌唱者将歌曲作品呈现给听众并供听众感受的艺术,歌者的歌声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并影响和感染听众,在这一过程中情感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同样一首作品由不同的演唱者演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形象,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演唱者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声与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演唱者则过多地强调演唱技巧,忽视了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在演唱过程中缺乏情感和韵味,失去了艺术感染力,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有的歌者虽然很“投入”,但由于偏离了作品的主题,不符合歌曲的内容和情绪,对歌曲的表现不着边际甚至歪曲,这样更起不到感染听众的作用。以上种种现象都是由于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没有能够有机结合造成的。可见情感的表达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激活歌唱学习过程的情感心理,如何完美的表达歌曲的情感自然成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
三、如何完美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1.熟悉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内涵
所谓内涵,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这首歌曲所要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它是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歌曲的基础。当我们拿到一首歌曲时,首先应先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理解歌词表达的内容。把握歌词所蕴含的情感基调,是悲是喜,是痛苦还是欢乐,细细体味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及深刻的内涵。以便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把握住歌词所描绘的每一个角色的基本特点和情绪变化,才能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作品的艺术形象。其次,当我们在领略完歌词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后,我们还因从歌曲的曲调入手,准确把握演唱作品的旋律。旋律是词的深化和发展。我们在演唱之前,要结合曲调反复视唱,领悟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和声与伴奏的配置。在视唱过程中,对曲谱的每一结构、每个提示都要做全面的了解,对歌曲有一个客观完整的形象,这就好象绘画之初有个轮廓一样。演唱者必须从纸页上的曲谱中跳出来,把从文字与音符中获得的印象,经过演唱者本人思想的反复领悟,不断体验而受到感动,并激发起内心真切感情的激荡。置身其中通过自己的形体、手势、眼神、表情和饱满的歌声来感染观众,把复杂多变的心情给观众交代清楚,才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这样曲谱才能被溶化,歌词与旋律才能升华为演唱者的乐思和音乐语言,从而在歌声中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
2.正确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演唱韵味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文化、语言、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审美意识等方面的特性特性在歌曲中,便形成了歌曲的演唱风格。所谓“风格”就是“独特性”。对歌唱艺术来讲,风格就是歌唱者在音质、音色、音乐感、语言等方面的独特个性。要想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就必须正确的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气质、个性及其时代的民族的、地方的特色。每一首好的作品都有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例如,我国的民歌,由于受历史、经济、文化、风俗、自然环境以及各个民族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影响,各地的民歌其风格特征各不相同。就我国北方的民歌和南方的民歌其风格特征差别就非常大。南方地区气候温和,河流交错风景秀丽,南方人聪颖细致,其民歌风格也委婉秀丽,偏于阴柔之美。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多山地高原,自然环境也不如南方优美。北方人性格豪爽,其民歌高亢嘹亮,常使用“甩腔”。较多阳刚之美。因此,为更好的表现作品,我们一定要反复分析作品。正确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唱出作品的韵味。声乐老师在平时的授课中,一定要曲调作品艺术风格的表现,让学生唱什么像什么。切忌唱什么都一个味。一定注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和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戏曲、曲艺。在平时上课中应对学生加强训练打好基础。以便在歌唱中更好的把握歌曲的情感。
3.充分运用咬字吐字及行腔技巧表现音乐的内涵
歌唱艺术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要求演唱时声音优美动听,吐字咬字字正腔圆,还要求演唱者声情并茂,感人肺腑。如果一名歌手的演唱连词都唱不清楚,让人难以听懂,怎能使听众受到感动,产生共鸣呢?因此,正确的咬字吐字是表达作品内容和情感的工具。我们在演唱激昂有力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结实有力;演唱节奏欢快、情绪热烈的歌曲时,吐字要轻快、敏捷,又要出口分明,字字清晰、不能拖泥带水;而演唱一些委婉神情的歌曲时,咬字则应柔和、连贯;尤其在演唱地域性很强的一些民歌、山歌,要注意方言唱的是否地道、准确。我国汉语中的字,音节是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它分为“声母”和“韵母”两大类。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称为“子音”和“母音”。一个汉字可以分解成字头、字腹、字尾。字头是由声母和介母组成。字腹是韵母组成。字尾是声音和韵母组成。在歌唱中,字头要准确、简练而清楚,字腹要有明确的支点和稳定的状态。字尾要明确、清晰。字腹是最重要的,必须要有稳定的支点,字头和字尾才会有稳定的依靠。因此,声乐老师在声乐教学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母音的训练尤为重要。我在平时对学生的歌唱语言训练中,学习借鉴了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教授的科学训练法,我常常用[u][o]和[ei] [i]两组母音来对学生进行练习。这两组母音一组是宽母音,另一组是窄母音。它们各有各的特色和不同的用处。通过这两组母音的练习,逐步达到合理的发声状态后,逐步渗入其他母音,并向它们靠近,使母音之间达到和谐、连贯和一致性。总之,曲是语言与音乐的统一体。如果演唱脱离了语言,则仅仅是旋律性的曲调。要很好的表达歌曲的情感,让美妙的歌声更动人,就得加强歌唱语言的训练。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歌唱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
综上所述,歌唱艺术的表现魅力是蕴含于“声”与“情”之中的,声音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声音的灵魂。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最完美的艺术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只有通过艰苦训练才能得以实现,让我们在平时的声乐学习训练中熟悉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内涵。正确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演唱韵味。并注意咬字行腔等歌唱语言的训练,努力提高我们的艺术水准,使我们的歌唱真正达到声情并茂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金铁霖.[字]-歌唱中的语言(上)[N].音乐周报,1992(01).
[2]金铁霖.[字]-歌唱中的语言(下)[N].音乐周报,1992(01).
[3]金铁霖.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漫谈民族声乐之十[N].音乐周报,1992(03).
[4]朱名燕.歌唱艺术与名曲赏析[M].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1-9.
作者简介:李冬霞(1968-),女,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