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田地毯与艾德莱斯绸、和田玉并称为“和田三宝”。一直以来在国内外闻名遐迩。现北京故宫博物院中仍收藏有和田手工地毯《石榴花》《卡其曼》等多幅。以至于有这样一句民间谚语:“昆仑山有多少玉石,和田的夜空有多少星辰;天上有多少云片,和田有多少花毯。”
古兰姆地毯的传说
刚到和田,迎面而来的朋友、和田市宣传部副部长魏永龙就急不可耐地告诉我关于和田地毯的故事,这使我在数次目睹和田地毯制作后一直想知道的。
“据说在东汉时期,在和田河畔,有位叫阿克西凡的农民,那克西宛是玉龙喀什河畔一个穷苦农民,特别痴迷于织毯,屡遭失败也不灰心。庄稼荒芜他不管,父母病危他不去看,乡邻们说他是‘撒郎(傻子)’。不知过了多少年月,终于在一个圆月悬空的夜晚,那克西宛成功了。他用棉纱做经线,用毛纱桔扣栽绒,用核桃皮、石榴花、红柳花、沙枣皮、苹果叶和锈铁皮等物混合发酵后染色,使织出的地毯绚丽多彩,创造出了流传上千年的织毯法。他的发明创造,很快流传到和田、喀什等地,后来人们把阿克西凡称之为‘地毯之父’。”
听到这里,我还是忍不住插嘴:“据我所知,好像是叫古兰姆地毯嘛!”“啊,那是另一个版本。”魏永龙笑道:“等一会再说。先去作坊看看吧。”此行的目的地是洛甫县玉龙喀什镇塔玛沟买勒村,这是一个令人很感兴趣的地方。在拜访的当口,当地老人说,他们的祖先是从遥远的古代波斯(今天的伊朗)迁来的至于来了多长时间了,他们也说不清楚。实际上,这种情况毫不奇怪。作为“人种蓄水池”的古代新疆既是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汇地,也是各色人种的交融地,至今,塔吉克族就是这样一个依然拥有着古代波斯血缘的后裔。
阿不拉·居来提是村里有名的地毯制作技艺者,若是按照少数民族的文化习惯,对于那些特别擅长某一领域的艺人,可以在这个行业后加一个“其”,意思是造诣深厚的人。在我看来,阿不拉·居来提就是这样一个身怀地毯制作绝艺的人,可以称之为“古兰姆其”。
“古兰姆”源于一个传说,这就是所谓的另外的一个版本。相传,古时候于阗国王有个天资聪慧的女儿名字叫古兰姆,因故得罪了父王,父王为了惩罚她,把她嫁给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穷光蛋,并把小夫妻俩赶到了荒无人烟的荒野上。后来聪明勤劳的古兰姆用三色羊毛巧妙地编成地毯,让丈夫拿到集市上去换回盐巴和奶酪。古兰姆的地毯越织越漂亮,很快成了市场上的紧俏物品,被巴依老爷们买去装饰居室,最后卖到了王宫里。后来老国王知道地毯是被他赶出去的古兰姆织出来的,下令立即把古兰姆找回来,并让女儿向他的臣民传授织毯技术,从此地毯才在于阗全国普及开来,也从此人们把漂亮的地毯以古兰姆命名。现在虽说已经改名叫和田地毯了,但我内心却觉得还是叫古兰姆地毯更有味道。
花样年华出和田
阿不拉·居来提今年已经60多岁了,但是精神倍棒,下巴的胡子黑里夹杂着些白色胡子,却透着十足的精气神。到他家时,他刚好在纺织地毯。“我们这里的地毯是和田最好的,我们基本不用机器,全部都是手工,所以地毯卖得好得很。”阿不拉·居来提言语间很是骄傲。
说话间,阿不拉·居来提为我们展示了传统的工艺。首先,他细心地将剪下的羊毛弹松、搓成毛条,用捻线棰捻成线,再合成直径两毫米左右的毛线。这个工序结束后,他又支起大锅,指了指说:“这是我们的染料锅。”看来,这是第二步了。毛线投入染料锅中,热气腾腾,在不断搅拌使颜色均匀后,老人说:“还要漂洗晾干。”第三步是把毛线绕好挂在织毯机架顶。这些程序都是基础性工作,最重要的是织造的过程。
阿不拉·居来提坐于织毯机前,面对经线,一手持织毯刀,一行捏毛线在经线上绕结打扣,一个线扣打好,用织毯刀将毛线割断,再进行下一个线扣的绕结。老人边织边说:“工作顺序是一行一行地平铺,一行或几行线扣完成以后,用专用的毯耙把线扣砸平实。织过一段以后,用专用的长夹剪对地毯进行粗剪。待一条地毯织完,再用长夹剪进行精剪细修。”
这时,就可以清楚地看见在织毯机下,经线不断出来。“经线越细密地毯的造价越高、质量越好。经线的密度用‘道’来计算,1米的长度中有300道经线是最基本的,少于300道也可以织成地毯,但织出的地毯松松垮垮、极容易掉毛溃散,图案自然也粗糙。600道以上就可以算高档地毯了。和田地毯是纯手工工艺品,耗时费工,1条1.5米×2米的小地毯,最快也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织成。”旁边的魏永龙给我们讲解着,看到我们津津有味的样子,他也精神十足:“和田地毯之所以名声远扬,一是它精湛的工艺,二是它极受欢迎的图案,第三也是最独特的一点,是它独一无二的材料——和田羊毛。和田羊毛的独特之处是,它们的毛纤维匀称,柔软而富有弹性,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和田羊的羊毛是中空的,这在绵羊家族中是罕见的。”正是由于和田羊毛的特性,才使和田地毯有着特殊的手感、色泽、柔韧度、耐损性和高贵感,千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但是材料毕竟只是材料而已,好材料不见得能有好产品,真正使和田地毯声名远播的,还是它精细独特的工艺。
根据文献记载,自殷商时代西域就有地毯生产,而且每年还要向商王进贡,可知那时候中原地区的皇室王公贵族已经把地毯视为珍稀之物。早在2000年前,和田就有盛行地毯的记载。1959年和田专区民丰县的古精绝国故址的墓葬中,出土了一块地毯残片,经考证为东汉时期的物品。其编织工艺与现代和田地毯略有不同,但质量和档次却相差无几。说明和田地区甚或南疆地区编织地毯有着2000年以上的历史,而且自古就广泛使用地毯。这是我国历史上发现最早的地毯实物。
同时出土的一批怯卢文中简上已有 “地毯”“和田地毯”等字样。那个时候的和田地毯作为高档商品就已经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中原内地。唐代丝绸之路繁盛时,首都长安城里就有专门经营西域地毯的店铺。南宋时,曾在高昌(今吐鲁番)设互市,专门交易丝毯之物。随着新疆地毯的传入,织地毯的工艺也传到了内地。至明代,陕西、山西、河南及江浙等地就能大量生产地毯了。可是被改良后的东西总不比原汁原味的地道,要买地毯,还是新疆的好。
和田地毯的春天来了
看着作坊挂着的五颜六色的地毯,我还是身不由己被这些生动的色彩和图案打动了。和田是新疆绿洲中一个鲜明的地域代表,一面是巍峨高大的昆仑山,一面是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严酷的生存状态中,对于美的追求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无论是艾德莱丝绸还是地毯,都像是盛开在沙漠中的红花绿叶,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和田地毯按照图案内容和形式可分为八大类:阿娜古丽(石榴花)、夏姆努斯卡(蜡花式)、开力肯(波浪式)、伊朗努斯卡(波斯式)、卡斯曼(散点排列式)、艾地亚努斯卡(洋花式)、拜西其切克(五枝花式)、博古式。他们喜欢痛快淋漓地宣泄情绪,因此也就对刺激的颜色觉着过瘾,偏爱红色、黄色等醒目刺激的颜色,甚至把对比色搅和在一起才觉着够味。
和田地毯最传统、也是最受维吾尔族人士欢迎的图案是“石榴花”,这是一种以大红为主色调、用石榴花的各种变形为图案的地毯,一般为4平方米以上的大地毯,体现着火热和华贵的气质。而石榴花也正是和田绿洲的市花,代表着和田谜一样的心灵。
从和田回来后,看到了两则令人振奋的消息。
一则是和田手工羊毛地毯产业发展规划论证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据了解,刚刚完成的《规划》是自治区第一个地毯专项规划。根据规划,用5年时间,投资4亿多元,使和田手工羊毛地毯年产量从目前的60万平方米增加到120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达到14亿元,织毯户增加到5万户,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另外,“天津市对口支援新疆妇女手工编织项目”在新疆和田地区启动,该项目将利用5年时间,通过培训骨干、提供订单等系列帮扶,帮助2000名妇女实现灵活就业。项目初期,将由天津市手工编织企业提供技术、订单、销售等支持,使从事手工编织的妇女姐妹天天有活干,月月有收入。通过试点,将天津发展妇女手工编织的模式复制到新疆和田地区后,将逐步在新疆其他县市推广。
和田地毯的春天再次来临了。
古兰姆地毯的传说
刚到和田,迎面而来的朋友、和田市宣传部副部长魏永龙就急不可耐地告诉我关于和田地毯的故事,这使我在数次目睹和田地毯制作后一直想知道的。
“据说在东汉时期,在和田河畔,有位叫阿克西凡的农民,那克西宛是玉龙喀什河畔一个穷苦农民,特别痴迷于织毯,屡遭失败也不灰心。庄稼荒芜他不管,父母病危他不去看,乡邻们说他是‘撒郎(傻子)’。不知过了多少年月,终于在一个圆月悬空的夜晚,那克西宛成功了。他用棉纱做经线,用毛纱桔扣栽绒,用核桃皮、石榴花、红柳花、沙枣皮、苹果叶和锈铁皮等物混合发酵后染色,使织出的地毯绚丽多彩,创造出了流传上千年的织毯法。他的发明创造,很快流传到和田、喀什等地,后来人们把阿克西凡称之为‘地毯之父’。”
听到这里,我还是忍不住插嘴:“据我所知,好像是叫古兰姆地毯嘛!”“啊,那是另一个版本。”魏永龙笑道:“等一会再说。先去作坊看看吧。”此行的目的地是洛甫县玉龙喀什镇塔玛沟买勒村,这是一个令人很感兴趣的地方。在拜访的当口,当地老人说,他们的祖先是从遥远的古代波斯(今天的伊朗)迁来的至于来了多长时间了,他们也说不清楚。实际上,这种情况毫不奇怪。作为“人种蓄水池”的古代新疆既是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汇地,也是各色人种的交融地,至今,塔吉克族就是这样一个依然拥有着古代波斯血缘的后裔。
阿不拉·居来提是村里有名的地毯制作技艺者,若是按照少数民族的文化习惯,对于那些特别擅长某一领域的艺人,可以在这个行业后加一个“其”,意思是造诣深厚的人。在我看来,阿不拉·居来提就是这样一个身怀地毯制作绝艺的人,可以称之为“古兰姆其”。
“古兰姆”源于一个传说,这就是所谓的另外的一个版本。相传,古时候于阗国王有个天资聪慧的女儿名字叫古兰姆,因故得罪了父王,父王为了惩罚她,把她嫁给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穷光蛋,并把小夫妻俩赶到了荒无人烟的荒野上。后来聪明勤劳的古兰姆用三色羊毛巧妙地编成地毯,让丈夫拿到集市上去换回盐巴和奶酪。古兰姆的地毯越织越漂亮,很快成了市场上的紧俏物品,被巴依老爷们买去装饰居室,最后卖到了王宫里。后来老国王知道地毯是被他赶出去的古兰姆织出来的,下令立即把古兰姆找回来,并让女儿向他的臣民传授织毯技术,从此地毯才在于阗全国普及开来,也从此人们把漂亮的地毯以古兰姆命名。现在虽说已经改名叫和田地毯了,但我内心却觉得还是叫古兰姆地毯更有味道。
花样年华出和田
阿不拉·居来提今年已经60多岁了,但是精神倍棒,下巴的胡子黑里夹杂着些白色胡子,却透着十足的精气神。到他家时,他刚好在纺织地毯。“我们这里的地毯是和田最好的,我们基本不用机器,全部都是手工,所以地毯卖得好得很。”阿不拉·居来提言语间很是骄傲。
说话间,阿不拉·居来提为我们展示了传统的工艺。首先,他细心地将剪下的羊毛弹松、搓成毛条,用捻线棰捻成线,再合成直径两毫米左右的毛线。这个工序结束后,他又支起大锅,指了指说:“这是我们的染料锅。”看来,这是第二步了。毛线投入染料锅中,热气腾腾,在不断搅拌使颜色均匀后,老人说:“还要漂洗晾干。”第三步是把毛线绕好挂在织毯机架顶。这些程序都是基础性工作,最重要的是织造的过程。
阿不拉·居来提坐于织毯机前,面对经线,一手持织毯刀,一行捏毛线在经线上绕结打扣,一个线扣打好,用织毯刀将毛线割断,再进行下一个线扣的绕结。老人边织边说:“工作顺序是一行一行地平铺,一行或几行线扣完成以后,用专用的毯耙把线扣砸平实。织过一段以后,用专用的长夹剪对地毯进行粗剪。待一条地毯织完,再用长夹剪进行精剪细修。”
这时,就可以清楚地看见在织毯机下,经线不断出来。“经线越细密地毯的造价越高、质量越好。经线的密度用‘道’来计算,1米的长度中有300道经线是最基本的,少于300道也可以织成地毯,但织出的地毯松松垮垮、极容易掉毛溃散,图案自然也粗糙。600道以上就可以算高档地毯了。和田地毯是纯手工工艺品,耗时费工,1条1.5米×2米的小地毯,最快也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织成。”旁边的魏永龙给我们讲解着,看到我们津津有味的样子,他也精神十足:“和田地毯之所以名声远扬,一是它精湛的工艺,二是它极受欢迎的图案,第三也是最独特的一点,是它独一无二的材料——和田羊毛。和田羊毛的独特之处是,它们的毛纤维匀称,柔软而富有弹性,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和田羊的羊毛是中空的,这在绵羊家族中是罕见的。”正是由于和田羊毛的特性,才使和田地毯有着特殊的手感、色泽、柔韧度、耐损性和高贵感,千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但是材料毕竟只是材料而已,好材料不见得能有好产品,真正使和田地毯声名远播的,还是它精细独特的工艺。
根据文献记载,自殷商时代西域就有地毯生产,而且每年还要向商王进贡,可知那时候中原地区的皇室王公贵族已经把地毯视为珍稀之物。早在2000年前,和田就有盛行地毯的记载。1959年和田专区民丰县的古精绝国故址的墓葬中,出土了一块地毯残片,经考证为东汉时期的物品。其编织工艺与现代和田地毯略有不同,但质量和档次却相差无几。说明和田地区甚或南疆地区编织地毯有着2000年以上的历史,而且自古就广泛使用地毯。这是我国历史上发现最早的地毯实物。
同时出土的一批怯卢文中简上已有 “地毯”“和田地毯”等字样。那个时候的和田地毯作为高档商品就已经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中原内地。唐代丝绸之路繁盛时,首都长安城里就有专门经营西域地毯的店铺。南宋时,曾在高昌(今吐鲁番)设互市,专门交易丝毯之物。随着新疆地毯的传入,织地毯的工艺也传到了内地。至明代,陕西、山西、河南及江浙等地就能大量生产地毯了。可是被改良后的东西总不比原汁原味的地道,要买地毯,还是新疆的好。
和田地毯的春天来了
看着作坊挂着的五颜六色的地毯,我还是身不由己被这些生动的色彩和图案打动了。和田是新疆绿洲中一个鲜明的地域代表,一面是巍峨高大的昆仑山,一面是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严酷的生存状态中,对于美的追求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无论是艾德莱丝绸还是地毯,都像是盛开在沙漠中的红花绿叶,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和田地毯按照图案内容和形式可分为八大类:阿娜古丽(石榴花)、夏姆努斯卡(蜡花式)、开力肯(波浪式)、伊朗努斯卡(波斯式)、卡斯曼(散点排列式)、艾地亚努斯卡(洋花式)、拜西其切克(五枝花式)、博古式。他们喜欢痛快淋漓地宣泄情绪,因此也就对刺激的颜色觉着过瘾,偏爱红色、黄色等醒目刺激的颜色,甚至把对比色搅和在一起才觉着够味。
和田地毯最传统、也是最受维吾尔族人士欢迎的图案是“石榴花”,这是一种以大红为主色调、用石榴花的各种变形为图案的地毯,一般为4平方米以上的大地毯,体现着火热和华贵的气质。而石榴花也正是和田绿洲的市花,代表着和田谜一样的心灵。
从和田回来后,看到了两则令人振奋的消息。
一则是和田手工羊毛地毯产业发展规划论证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据了解,刚刚完成的《规划》是自治区第一个地毯专项规划。根据规划,用5年时间,投资4亿多元,使和田手工羊毛地毯年产量从目前的60万平方米增加到120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达到14亿元,织毯户增加到5万户,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另外,“天津市对口支援新疆妇女手工编织项目”在新疆和田地区启动,该项目将利用5年时间,通过培训骨干、提供订单等系列帮扶,帮助2000名妇女实现灵活就业。项目初期,将由天津市手工编织企业提供技术、订单、销售等支持,使从事手工编织的妇女姐妹天天有活干,月月有收入。通过试点,将天津发展妇女手工编织的模式复制到新疆和田地区后,将逐步在新疆其他县市推广。
和田地毯的春天再次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