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2-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对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出了建议和措施,为我院该专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实践教学 社会体育 改革
社会体育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综合管理的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到实践中检验、巩固、深化。因此,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实践教师思想认识高度还不够
多数教师因受多年师范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虽在思想上虽不断有所认识,但在具体实践中受到困难因素局限和影响,缺少决心,并设法加以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二)实践教学时间偏短
社会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适应性训练的过程。学生适应实践教学环境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也需要一个过程,这都需要时间来保证。时间不够,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实践能力;时间不够,同样会造成学生实践内容难以完成,或者实践能力得不到加强。
(三)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能力参差不齐
我院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往往只局限于该教师的本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指导能力不相符合,导致在指导学生教学实践中没有专业性,致使学生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运用不合理,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手段仍停留在课堂考试的形式上,且大部分实行的是终结性评价,而对过程性评价强调不够。显然,现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和评价体系的空白,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
二、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延长实践教学时间
规范的实践基地建设是良好的实践环境的前提。实践基地应该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两大类。各种社会体育组织或机构(如城市和社区的各级社会体育活动中心,群众体育俱乐部);有一定规模的国家党政机关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社会体育产业及商业性的体育设施、宾馆饭店的康乐部门;各级各类的社会体育管理部门,如各级体育局体协等,这些各级各类的单位和部门是社会体育专业实践基地很好的选择。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新闻广告设计产业开发等),二是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人才(休闲、娱乐健身等),三是体育保健与康复指导人才(矫正、治疗等)。由于社会体育人才集服务对象的广泛性、需求的多样性、参加的灵活性及管理的复杂性于一体,将在不同岗位充当管理者、组织者、指导者。不同方向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大相径庭,所以在实践教学也应该因才制宜采用普修与选修相结合模式: 在大四第一学期普修实习按计划安排学生集中实习; 大四第二学期选修实习,学生根据自我特长、爱好与就业意向,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分散实习同时,学生的毕业设计可根据自己的特长,自选指导教师,升华自己的优势
根据四年不断线,逐步提高的指导思想,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时间当中,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阶段性地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独立的实践操作能力,合理有效的设置教学实践环节。从一年级开始,安排学生到企业或相关单位进行见习,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观摩相关活动; 三、四年级安排学生进行普修实习和选修实习,以及毕业设计; 职业素质培训课程实践课程和专业见习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阶段。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应该鼓励中青年教师到体育产业部门、企业及国内友好合作院系进行培训,学习新兴运动项目,了解市场机制学习管理课程,短期内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并引进一些有专业背景的优秀教师、企业家或者专家授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逐渐向聘课制、聘任制、专职聘任制过渡。
(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校内实践教学可采用自我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评价指标包括实践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总结、出勤情况,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等;校外实践教学成绩的考评可分两个部分: 本校实习指导老师考评和基地实习指导老师考评,两方面共同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同时,构建形成实践教学评价系统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在各个实践环节进行评价。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学生整个实践过程中实践能力的综合评定,体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表现的差异性,对学生自我发展有指导作用。
三、结论
我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实践基地和实践内容狭窄、实践时间偏短、指导教师能力参差不齐、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缺陷,束缚了学生能力的提高。社会体育专业需要选择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的内容,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建会,冯贞梅.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39-40.
[2] 张兰英.论体育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4):66-100.
[3]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对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出了建议和措施,为我院该专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实践教学 社会体育 改革
社会体育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综合管理的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到实践中检验、巩固、深化。因此,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实践教师思想认识高度还不够
多数教师因受多年师范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虽在思想上虽不断有所认识,但在具体实践中受到困难因素局限和影响,缺少决心,并设法加以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二)实践教学时间偏短
社会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适应性训练的过程。学生适应实践教学环境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也需要一个过程,这都需要时间来保证。时间不够,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实践能力;时间不够,同样会造成学生实践内容难以完成,或者实践能力得不到加强。
(三)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能力参差不齐
我院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往往只局限于该教师的本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指导能力不相符合,导致在指导学生教学实践中没有专业性,致使学生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运用不合理,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手段仍停留在课堂考试的形式上,且大部分实行的是终结性评价,而对过程性评价强调不够。显然,现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和评价体系的空白,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
二、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延长实践教学时间
规范的实践基地建设是良好的实践环境的前提。实践基地应该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两大类。各种社会体育组织或机构(如城市和社区的各级社会体育活动中心,群众体育俱乐部);有一定规模的国家党政机关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社会体育产业及商业性的体育设施、宾馆饭店的康乐部门;各级各类的社会体育管理部门,如各级体育局体协等,这些各级各类的单位和部门是社会体育专业实践基地很好的选择。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新闻广告设计产业开发等),二是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人才(休闲、娱乐健身等),三是体育保健与康复指导人才(矫正、治疗等)。由于社会体育人才集服务对象的广泛性、需求的多样性、参加的灵活性及管理的复杂性于一体,将在不同岗位充当管理者、组织者、指导者。不同方向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大相径庭,所以在实践教学也应该因才制宜采用普修与选修相结合模式: 在大四第一学期普修实习按计划安排学生集中实习; 大四第二学期选修实习,学生根据自我特长、爱好与就业意向,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分散实习同时,学生的毕业设计可根据自己的特长,自选指导教师,升华自己的优势
根据四年不断线,逐步提高的指导思想,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时间当中,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阶段性地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独立的实践操作能力,合理有效的设置教学实践环节。从一年级开始,安排学生到企业或相关单位进行见习,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观摩相关活动; 三、四年级安排学生进行普修实习和选修实习,以及毕业设计; 职业素质培训课程实践课程和专业见习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阶段。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应该鼓励中青年教师到体育产业部门、企业及国内友好合作院系进行培训,学习新兴运动项目,了解市场机制学习管理课程,短期内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并引进一些有专业背景的优秀教师、企业家或者专家授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逐渐向聘课制、聘任制、专职聘任制过渡。
(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校内实践教学可采用自我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评价指标包括实践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总结、出勤情况,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等;校外实践教学成绩的考评可分两个部分: 本校实习指导老师考评和基地实习指导老师考评,两方面共同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同时,构建形成实践教学评价系统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在各个实践环节进行评价。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学生整个实践过程中实践能力的综合评定,体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表现的差异性,对学生自我发展有指导作用。
三、结论
我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实践基地和实践内容狭窄、实践时间偏短、指导教师能力参差不齐、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缺陷,束缚了学生能力的提高。社会体育专业需要选择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的内容,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建会,冯贞梅.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39-40.
[2] 张兰英.论体育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4):66-100.
[3]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