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暗面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时只有运动饮料才能避免低钠血症和水中毒?运动饮料不仅能帮助运动员保持良好竞技状态,还是普通人必备的健康饮品吗?来看看运动饮料背后的真相吧!
  运动饮料主要由水、糖(葡萄糖、低聚糖等)以及钠钾离子的电解质等成分组成,目的是补充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丢失的水分、电解质和能量物质。它最大的功能是针对进行密集、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设计的,对于普通人来说,运动饮料并不是健康的日常饮品,相反它还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Deborah Cohen教授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对运动饮料的调查报告,揭示了运动饮料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运动不补液=脱水?
  事实上,20世纪70年代时,马拉松运动员还拒绝在赛事过程中饮水,害怕会影响成绩。直到企业开始赞助一些科学家进行运动补液方面的研究后,其重要性才广受关注。现在,这些科学家们通过对运动医学机构施加影响向运动员和普通人传达恐惧——脱水的危险。
  运动饮料产业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动摇了人们对“口渴”的信任。口渴,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相当完善的发现及应对脱水的体内平衡机制。但受到运动饮料企业赞助的研究却指出,这个机制是不准确、不可靠的,依赖口渴机制可能让人没法完全补足丢失的体液。因此,“(运动员)即使不渴,也应该每15分钟就补充150毫升液体”。甚至于国际奥委会给运动员的营养指导手册(2003年发布,2008年更新)也只强调补充水分、预防脱水的重要性,却一次也没提到“口渴”。
  开普顿大学体育及运动学教授提姆·诺克斯说,“脱水是人体对运动的正常生理反应。水分丢失增加,人就会口渴,会喝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问题是,企业要提高销售量,因此他们只能说口渴机制的‘不能胜任’”。诺克斯教授在这点上应该很有发言权,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他曾跟南美的一家运动饮料公司一起开发了一款运动饮料。
  而且现代竞技运动赛事已经可以给运动员提供非常便利的服务,包括随时取用的水。以马拉松为例,沿途都有相应的水站,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停留进行补充,他们可不是在沙漠中要忍受全程无水的痛苦。
  运动饮料是科学之果?
  运动饮料公司在推销自己产品的时候,无不在强调产品背后的科学佐证。可《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对运动饮料的系统综述研究中发现,相关研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样本量不足、研究质量不高、数据的操纵(优先选择阳性结果)、缺乏双盲试验等。而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发表的关于补液的立场性文章中,大多数编委都在文章末尾的利益冲突申明或说明中表述了自己同某些运动饮料公司的合作或被资助的关系。
  另外,由于相关机构、著名期刊杂志的评审都与知名运动饮料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关于运动饮料负面报道的研究很难发表。
  据某知名运动饮料公司2010年的记录显示,该公司鼓励销售人员观看内部“销售科学”视频,并告知他们“确保消费者能明白产品背后的科学”。而不止一家公司有这样的做法,今年早些时候,某公司重组它的整个通信部门时说,他们主要策略是推广其产品背后的科学。其发言人说,“产品科学是我们的竞争优势。”。
  这些公司还成立了运动科学研究中心或学院,引导和发布研究,寻求与运动馆及教练的合作,并且对运动营养专家和运动员进行运动营养和运动科学培训。
  运动饮料助力良好竞技状态?
  对运动员来说,体液大量丢失的确可能对健康和运动能力造成影响,但运动饮料是否真如运动饮料企业宣称的那样,能更好地促进体液和电解质的补充现在是有争议的。
  一项来自牛津大学(Centre of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at Oxford University)的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研究指出:从目前关于运动饮料提高运动能力的相关研究文章来看,缺乏高质量的研究,且研究存在很大的偏倚,只有3篇文章能够被纳入到分析中,仅凭借现有的研究就得出结论是非常令人担心的,如果要令人信服,就应该进行更高质量的研究。
  有学者提出运动员每日三餐的营养膳食就足够补充其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电解质和能量物质耗损。从这个观点上说,用运动饮料来补充训练或比赛后的能量或电解质损耗不是必需的。而对比赛或训练间歇期间的能量补充来说,适量补充固体能量棒、糖块、香蕉等也能达到相应的目的,这点运动饮料并无突出优势。
  对于最关键的补水问题,运动饮料似乎也没有比普通水更好的效果。现代体育中,由于比赛规则的改变,运动员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液体补充。所以,在运动实践中真正能够危害运动员健康的是由于大量饮水造成的低钠血症以及高温环境导致的热病等。
  研究发现低钠血症的发生与补充的液体种类无关,而只与补充的量有关,也就是说过多的补充运动饮料也会造成低钠血症。目前认为水分的补充应该听从身体的需要,感觉到口渴,就适当的喝点水(当然你也可以喝运动饮料),这就足够了。对运动中的热病来说,核心体温的升高更多的受到外界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的影响,而与你补充何种液体无关。
  运动饮料是健康“神水”?
  在成功地让运动员们相信,运动时喝什么跟平时训练一样重要后,运动饮料产业紧跟着就扩大了目标销售人群。他们将广告投向大众媒体,他们还通过运动医学教育向学校、家长和学生传达补液的重要性及瓶装水的不足。
  他们的策略非常有效,现在非运动员已经成为运动饮料最大消费群体,很多不怎么运动的人,都将喝运动饮料视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自耶鲁大学食品政策与肥胖研究中心的一份分析指出,1/4的美国父母认为运动饮料对孩子来说是健康饮品。
  但运动饮料公司提供的研究数据中,所有研究对象都是保持密集、高强度运动习惯的人。他们似乎没有考虑过他们绝大多数的消费群体只是平均每周去健身房呆2小时的人。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一瓶500毫升的甜饮料一般含3-14汤匙糖(1汤匙约4克糖)。吃进去更多糖意味着摄入更多能量,若其他方面得不到控制,必会增加肥胖、糖尿病、龋齿、痛风等健康问题。上述那份来自耶鲁大学的分析证实,儿童消费运动饮料的增加,对他们的肥胖“贡献”不少。
  另外,运动饮料中的电解质钠也会带来一些健康问题。根据我国标准规定,运动饮料中钠含量一般在50-1200毫克/升。喜欢喝运动饮料,势必增加钠的摄入量。而过多的钠会增加高血压、中风、心血管疾病、胃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对于保持密集高强度运动习惯的人来说,只要感到口渴时就补充适量水分,避免一次大量补液,那无论喝什么,都能预防脱水、低钠血症及水中毒等问题;而巧克力、香蕉等在补充能量方面,也不输运动饮料。所以,是否选择运动饮料只是个人喜好。对业余运动爱好者或者从不运动的人来说,运动饮料绝不是健康生活常备品。
其他文献
在2015年年底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期“神经病学时间”会议上,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于生元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他的团队进行的头痛与其他疾病相关性研究的结果。  头痛是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总的来说,头痛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病因明确的头痛,如头部外伤、脑出血、肿瘤等引起的头痛,即继发性头痛;另一类头痛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即原发性头痛。目前,虽然没有找到原发性头痛的明确病
期刊
12月21日,冬至。这意味着最寒冷的天气来临。  《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这是因为节气运行到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可见,冬至前后人们开始进补是最好时间,也是“冬至阳生”说法的依据。  为此,各地都开始了冬至进补热潮,而商家也不失时机地以大动作来吸引眼球。在阿胶原产地山东东阿县,冬至日子时,一年一度的九朝贡胶开炼仪式就在这样的时节成了
期刊
要让“全谷主义”落实到生活中,而不是“空喊主义”,除了要解决“怎么吃”的问题,还要解决“怎么买”的问题。上一篇文章介绍了如何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吃“全谷”,现在我们就来分享一些火眼金睛挑“全谷”的实用方法。  全谷物的种类很多,在我国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禾谷类,包括稻类(籼米、粳米、糥米);二是麦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粟、黍、荞麦等。目前我国居民选购和食用最多的全谷物是全麦粉、糙米和
期刊
因为“全谷”好处很多,在我们每天的主食当中,全谷类食品应当占到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如果是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三高”患者,应当达到一半以上。问题是,一说起“全谷食物”“粗粮”,很多人联想到的就是贫苦年月的记忆、全谷物登不上台面的“品相”和令人不敢恭维的口感。如何才能将“全谷主义”贯彻到底呢?下面就给大家支几个招。  1.让全谷物“混迹”三餐  不要试图将一天中需要摄入的全谷食物集中在一顿吃完
期刊
众所周知,时尚的特质就是喜新厌旧,但这似乎一点也不妨碍设计师们从过去的服饰中汲取灵感,也丝毫不影响人们追逐这种复古潮流的热情。说到健康,如果先人的生活方式中有一些对今人有益的元素,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拿来”一点呢?“人食五谷杂粮”,比如我们现在吃的这个“五谷”,可能就需要加入一点“复古”的元素。  慢性病的“围攻”,全谷物突围  超重者超过3亿、肥胖者超过1亿、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糖尿病患者超过90
期刊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第一句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所谓“粗细搭配”,有两层意思:一是要适当多吃一些传统上的粗粮,即小米、高粱、玉米、荞麦、燕麦、薏米、红小豆、绿豆,芸豆等;二是针对目前我国谷类消费的主体是加工精度高的精白米面的状况,要适当增加一些加工精度低的米面,如全麦面粉、糙米等。这类加工精度低的谷物,现在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全谷食物”。  与精制谷物相比,全谷食物保留了谷物中
期刊
祝您健康  ——来自心底的新年祝福  蛇酿新年酒,花开盛世春。在中国人传统的癸巳蛇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华夏大地的每一个炎黄子孙无不怀揣着对过去一年的深深眷念、新一年的浓浓祝福,翘首期盼这个阖家团圆的美好佳节。  劳累辛苦了一年的亲友团聚,杯盏觥筹交错,丰盛大餐次第,原本正常运转的身体机能在酩酊大醉之外又将演绎啥样的乾坤挪移?吞云吐雾、甘怡甜腻,接踵而至的舌尖诱惑如何抵御?  在这个专题中,本刊将针
期刊
我刚看到这则新闻时,还是当作趣闻来看的,细想一下,觉得这些公司的政策还是有不妥之处:从法律层面来考虑,对于身材超标的员工或领导“略施薄惩”,可能会涉嫌劳动歧视;从心理上说,这些员工虽然通过锻炼获得了身体健康,但心里恐怕有点不爽,因为健身是被逼出来的。时间一长,难免有心理压力,所以他们还没有达到完全的身心一体的健康。  什么是身心一体的健康呢?  人食百味,难免生病。生病的原因有很多:一种是外部细菌
期刊
替代传统医疗保健服务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用新技术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整体健康情况。在过去,只有花许多钱入住高端诊所或者接受昂贵的医疗检查才能得到具体的健康数据。然而,现在要获得这些信息的花费并不高,而且在很多地方都能得到。这些监控系统有些在独立的设备上运行,而其他则在像 iPhone 这样的流行消费电子产品上运作,还有的甚至可以在你的车上运行。  就连福特汽车公司(Ford)都已开始做出无线医疗方
期刊
近日,《南京晨报》一则“员工身上长了肉,年底要扣年终奖”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报道中介绍,在金地集团南京公司,长胖了将会直接关系到年终奖金的发放,公司将在年终奖中象征性地扣除一笔“罚金”,作为肥胖的惩罚;倘若是在万科南京公司,长胖了还会关系到总经理的年终考核——地方分公司的员工每年体能测试结果,将和分公司总经理的年终考核直接挂钩。员工长胖了,总经理则有可能因此被罚钱。受此影响,南京的一家本土房企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