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老转儿的“单出头儿”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shan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东北二人转在全国已是家喻户晓了,在俺们东北这地方,无论男女老少都特喜欢;然而在辽宁省昌图县,有一个人却偏偏喜欢“单出头”。听到这儿,你也许会纳闷了,啥叫“单出头儿”?这“单出头儿”嘛,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表演二人转”,用“单出头”只是为了形容他总“一个人转来转去”。这个喜欢“单出头儿”的人,名叫佟玉民,是昌图县远程办主任,就因为他总喜欢一个人可哪儿转,所以大家才半开玩笑地叫他“佟老转儿”。不过,虽说是“单出头儿”,但人家可不是“瞎转”,而是转出了成绩,转出了事业,转出了昌图远教的大好河山。下面就给你们好好说说这佟老转儿的“单出头儿”。
  镜头对着泥土转
  搜集饱含泥香的素材,翻山越岭吃尽苦;追寻原生真实的画面,顶风冒雪十几里;收录贴近生活的镜头,起早贪黑好几天……在佟玉民的制片思维里,只有在最基层的土壤里,才会长出好片子!他的镜头,永远向下聚焦;他的摄像机,对着这片生他养他的沃土转个不停,要转上个有生几十年,转出来无数好片子!
  大年三十夜里,鞭炮声此起彼伏,一般人早就守着热炕头准备吃年夜饭了,可在新村里,却活动着一个黑影。这人是谁啊?带着警惕走近一看,原来正是佟老转儿!只见他一边向几乎冻僵了的手哈着气,一边聚精会神地拍摄着农民欢度大年夜的美好画面……原来,这是他为了拍摄一部洪灾后新村群众奋力重建家园的专题片,在大年夜放弃了和家人团聚,专程来拍摄反映群众洋溢着幸福和感激的画面。其实在最开始拍摄这片子时,有人建议:应主要围绕领导来拍摄,以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云云。可一贯坚持“镜头向下“的老佟却认为:把群众作为主体来拍摄,去记录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是如何斗志昂扬、重建家园的,反而更能达到宣传效果。于是,在他的坚持下,这部片子定位为以村民为拍摄主体。最终,《刘胡众乡亲》成片播出后,获得各方好评无数,都称赞这片子是“带着露珠”!
  这句赞语绝对是有道理的。要说老佟的每部片子,那都是“带着露珠”的!因为他的制片理念就是“镜头对准泥土”。他的镜头,不聚焦领导,不对准上面,有的只是18年如一日扎根山村的党务工作者、把全部家底捐献出来修村路的村官、年过八旬仍在发挥余热的老党员……那一名名看似普通的典型,却被他演绎成了昌图大地上一个个真情展露的感人形象。“最基层中往往有最感动”也成为了支撑佟老转儿总在下边转的最好理由。
  心眼围着百姓转
  眼中饱含的,是对家乡的真挚眷恋;心中永系的,是对群众的深情关怀。百姓是天,他要用奉献撑起为民这片天;百姓是地,他要用付出灌溉爱民这块地。百姓是佟玉民永远不舍的牵挂,他的心思,始终围绕着如何让远教为基层党员群众谋福祉这盘棋,殚精竭虑、抛洒心血。
  这一天,平安堡镇十里村十分热闹,全村几乎所有的男女老少都聚在了一起,正与一位“贵客”谈笑风生呢。这位“贵客”,就是佟玉民,而说他是“贵客”,不如说是“常客”更为贴切。只见老佟兴致勃勃地一会给大家传授如何开展网络销售,一会又忙着记录十里村的胡萝卜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准备回去好好向农技专家反映呢。这么一通忙活下来,他的衬衫早就被汗水浸透,但脸上由衷的笑意却更浓了。原来,这十里村是个有名的穷村,穷名声都传遍了全县。老佟在下基层调研时,了解了这个事,心一下就沉了起来:“有些人总爱说远程教育太虚乎。那怎么才能实在?能让它帮咱农民致富就是实在。”他把帮十里村脱贫这个事摆上了日程,只要有机会,就和村支书马春利凑到一起,合计如何让十里村打翻身仗;最终,种植大棚胡萝卜成了两人的共识。没技术,老佟让村站点重点放映相关课件,并督促认真组织村民学习;少保障,老佟协调来的农技专家随叫随到;缺销路,老佟立马办起了网络直销培训班……这一件件实事办下来,十里村靠胡萝卜奇迹般地翻了身!现在,村里光小轿车就二百多辆,村民的日子富得流油!大家都夸:“佟主任和他的远教,净帮俺们办实事!”
  一句“办实事”,其实还不足以完全形容老佟。 “心思就得围着老百姓转,否则还叫啥党的干部?!就要让远教能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造福。”佟老转儿振振有词。朴实的话语,折射出了他一心用远教为百姓造福的事业观。就说三道林子村吧,原来也是个穷村,就是在远教的助力下,如今成了烤烟专业村。而每次看到远教真帮上百姓了,老佟都能乐开花,他的心思啊,围着百姓转得也更来劲了。
  脚步黏着基层转
  三九天的鹅毛大雪中,他坚实的手掌敲响了村站点的大门,敲击声声回荡起“工作要重在第一线”的朴实旋律;大伏天的烈日直射下,他坚毅的步伐走遍了一个又一个远教实践基地,汗水滴滴凝聚着“成绩要出在最基层”的事业感悟;告别了办公室这个温柔乡,将脚步黏在了最基层,拔都拔不动,因为他长了 “接地气”的双腿。
  酷日当空,柳叶都热得打蔫儿了,村民们也都躲起来睡着舒服的午觉。正在这时,曙光村站点的门被推开了,管理员小刘疑惑地抬起头来:“这么热的天……”只见来人满脸疲惫的笑容,不时用手擦着汗。“佟主任!您怎么来了?”“上次来你这儿,觉得有些制度还是没落实,你这儿还得巩固下……”随后,两个人就着凉白开,你一言我一语地研究起怎么摸准曙光村村民到底需要啥课件、怎样保障学习更扎实以及借助远教平台助农产品销售等等。聊得差不多了,老佟站起身来:“聊完了,我也歇够啦,还得到下个村去!”行色匆匆的他,就这样拖着劳累的身体又踏上了各村转儿的征程……
  这不是个例,而是佟玉民工作的一个常态。除了必须,他总是告别办公室,把精力放在了最基层,因为他坚信,“最基层的才是最真实的”“想要工作接地气,首先双腿得迈下去”……他的脚步,用同事的话说,“最爱黏在基层”了。全县所有的乡镇,他是常来常往;全县544个村,每个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个村站点管理员都熟悉他的笑容。管理员们都有些怕他,因为他总轻车简从地“杀上门来”;却又都佩服他,因为对终端站点的任何门道,他都在“转”中掌握得一清二楚;而且更喜欢他,无论哪个基层站点有啥困难了,找他,好使!他的转,真是转出了昌图大好的基层远教格局。   头脑绕着创新转
  求新的工作思维,已经深深融入了他的血液中;“善变”的进取精神,早就牢牢铸进了他的骨子里。无数个新点子,诞生于他在基层调研的跋山涉水之中;众多的新思路,脱胎于他加班加点的思考策划里。虽然年龄不饶人,却始终保持一颗与时俱进的心;尽管荣誉已等身,但干事创业的激情指引着他时刻追求创新。
  2014年4月,时值初春,昌图县亮中桥镇远教广场上人潮涌动,农业、司法、农机、民政、医疗、教育等各单位的工作人员们正满面笑容地为四面八方涌来的群众做远教现场服务,连中央电视台都派记者来报道啦。人群里时不时传来赞叹声:“远教服务都送到家门口了,真贴俺们农民的心啊。”原来这是昌图县第三届远教大篷车走进千家万户活动的启动仪式现场,这一“把服务送到农民家门口”的创举的策划人,就是佟玉民。这种场合,他怎么闲得着?只见他时而协调工作人员更周到地为百姓服务,时而用相机记录下现场火热的一幕幕……满场转个不停的他,可真真正正成了“佟老转儿”。
  这大篷车的创意,其实来源于老佟的一次调研——在农户家里,老农直言不讳:“总觉得远教离俺们远!”一席话触动了他的思绪:是啊,时代在进步,还抱着以往的那种远教服务方式,太被动了。必须得创新!于是,经过细致调研和紧密论证,四辆大篷车直接“拉上”了远程教育,开到了农民的家门口!这一全新的服务方式还赢得了省委组织部相关领导的高度赞誉并亲自参与。老佟的创新获得了成功。不仅如此,老佟的创新招数多了去了,像把远教授学由网络模式改成了电视模式、实行远教平台助销农产品、自办《远程教育》杂志……都出自他的头脑。别看老佟的岁数大,可脑子总是围着“创新”二字转,在事业上总爱追求个“时尚”,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一个又一个新鲜点子不断出炉,为昌图远教不断添砖加瓦。
  这就是佟玉民这个“佟老转儿的单出头儿”,转得实实在在,转得收获满满。请看:老佟曾在中组部全国远程教育学用典型经验大会上做典型发言,所拍专题片获得过全省专题片一等奖、政府社教片一等奖,连续五年在《党建研究》杂志上发表文章,在《中国组织人事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一千多篇,连续五年被铁岭市委组织部评为先进个人、获得县委组织部金笔奖,连续九年在全省组织系统党报党刊登稿量第一名……这充分说明了佟老转儿转出了事业的精彩。让我们期待着,他的“单出头”,能唱出昌图远教更美丽的未来!
其他文献
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这是大连市旅顺口区海上日复一日的风景。而海上船群扬帆竞渡的这种精神头儿,在旅顺口区远程办的身上也不鲜见。这些年来,旅顺口区的远程教育工作一直保持着创新实干、力争上游的劲头儿。如今,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全民创业概念的冲击,旅顺口区远程办也迎头赶上,推出了朝气蓬勃的远程教育“创客e站”。  帮您把创意变成现实  “有时候,成功源于一个创意。但并不是有创意就会成功,还要看怎么实现这
期刊
我叫布音图,在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当远教管理员已经四年了。平时我喜欢哼唱一首歌——《达坂城的姑娘》,而这“达坂”,在我们蒙语里是“山岭”的意思。我觉得,自己当管理员这些年,就是翻越了一个又一个“达坂”,将远程教育的福祉送到草原牧民的毡包里。  骑马去送学  刚当上远教管理员时,我是万分地高兴,早就听说这个远程教育能帮助我们牧民过上富日子,如今能有机会亲手给嘎查的乡亲们送去致富的福音,我感到自豪得很。
期刊
作为教育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手段和服务基层党员群众的有效载体,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瞄准新任务,从内容、形式、效果上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服务基层党建、服务基层群众,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农村党员群众方便学、乐意学,有效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提升致富能力,从而实现由“虚”到“实”的转变,真正让基层受益。  一是内容上要瞄准“从群众中来”。目前,远程教育课件内容上以传统政治理论
期刊
他是农家子弟,从小喝着山泉水、踩着泥巴路长大,农村的贫穷落后在他的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是有志青年,大学毕业后本可在城里安家立业,却选择报考大学生村官,只为那份“改变家乡面貌”的不变情结。他,就是甘肃省庄浪县大庄乡连王村党支部书记、远教站点管理员马健红。  当选书记因“远程”  初到连王村,马健红一心想为村子发展尽一份力量。可对他这个初出校门的学生,村民们却并不太看好:“就一个娃娃,能干成啥事?
期刊
如何顺应信息时代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快速发展变化,进一步扩大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的覆盖面?辽宁省建平县委组织部勇于探索,积极作为,不断推进党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将党建工作与微信这一全新的现代移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开通了“建平党建”微信公众平台,积极打造党员干部指尖上的“党建阵地”。  细化分工,确保权威性  推广党建类微信,必须严格遵循真实性和权威性的总体原则。建平县坚持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
期刊
自媒体平台使每一位用户既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又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它的传播速度及覆盖面令许多传统媒体都自愧弗如。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利用好自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对任何一个单位或个体都是一门必修课,党建工作者也不例外。如今,一些看到了这一趋势的地市级党委部门已早早动手,建立了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但更多的党委部门还不知道如何入手。其实,建立党建自媒体平台的门槛并不高,只要稍加学习,我们就可以掌握其应用技术。
期刊
守望着准噶尔盆地悠长的岁月,聆听着额尔齐斯河奔腾的旋律,新疆吉木乃县散发出浓郁的边域风情。这里活跃着一个年轻的“家庭”,他们亲如兄弟姐妹,携手共同演绎着边城远教一家人的奋进与拼搏。  “爱新鲜”的带头大姐  她是全县远教蓝图的绘制者,新点子如同喷涌不尽的泉水,滋润着这片土地;她是边城远教队伍的领军人,创新精神仿佛永不衰竭的发动机,鼓舞着这支队伍与时俱进。她就是远程办主任李敏。  熟悉李敏的人,都说
期刊
纪录片是一种独特的影视艺术形式、它以现实生活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社会生活。为了再现真实的世界,声音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从纪录片的发展历史来看,它的创作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声音在纪录片中的介入与电影的整体发展一样,是从无到有,最终使声音成为重要的艺术 元素、叙事元素、审美要素。  一、纪录片中声音对真实性与表达的影响  “纪录片是以现实生活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真实记录人类社
期刊
正如著名音乐理论家廖尚果所说,“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它可以轻易地拂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的情感轻松撤防,从而敞开自我的内心世界。对专题片这门声画艺术,音乐同样居功至伟,一曲优美的旋律可以让观众卸下观看的包袱,沉浸在乐音所带来的感动之中,从而也被专题片所感动。甘肃省的专题片《板凳上敲出的维也纳之邀》(以下简称《维也纳》),讲述的正是音乐的故事,因此理所当然的,片中便采用了大段的配乐,音符的海洋跳
期刊
1. 采访声的内容必须紧贴主题  采访声是为党员教育电视片的主题思想服务的。处理和运用采访声要从整部片子的内容需要出发,符合主题需要,把真实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考虑,仔细选择,切忌杂乱。对采录的人物采访声要去粗取精,合理安排。一是保留有效采访声,删掉无效采访声。如,在摄制连续两届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人物片——《爱心妈妈》中,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部采访班主任艾巧珍询问田秀英儿子——蔡振国的情况时,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