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是企业治理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2012年正好是英国《凯德伯瑞报告》发布20周年和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颁布10周年。两起事件都体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
《凯德伯瑞报告》指导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尤其是股东之间的相互交往,是这一领域首次出版发行的重要法则。报告的推动力在于一个叫做“遵从或解释”的措施,这个措施给了公司一些灵活性,让公司可以选择是否赞同指导方针的建议。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则体现了更为坚定的立场,那就是通过作用于上市公司的一组强制规定来对职责和任务立法。那么,经过若干年的政策干预,我们的公司是否已变得更好?企业进程是否更加健全,投资人是否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绩效更佳 世界各地许多企业丑闻不断,在这纷扰之中,企业治理的作用显得混杂不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或许是:更强大的企业治理是否带来了更好的公司绩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一直对企业治理的绩效之谜紧抓不放。他们发布了各个国家混杂不同且极不确定的各种结果,而其中很多国家拥有严格的企业治理法则和强大的公司。有几种可能的原因:
第一,模型与方法的问题。许多治理措施的信息在向公众披露时已经延迟了,比如通过年度报告这种形式。金融从业人员知道,在一个有效的股票市场上,从公共信息那里是赚不到股票收益的。因此,企业治理信息将很难导致绩效研究中显现出来的异常股票收益。
第二,会计报表可能被用来体现绩效。我们知道,董事会尤其是他们的审计委员会,通常在财务状况的呈现方面有着强大的话语权。作风严格的董事会可能更趋保守,而我们甚至会遇到较强的治理导致较弱的账面利润这种情况。
第三,有可能是因为较高的合规成本,治理要求实际上导致了较差的绩效表现。很多公司都有这种情况。比如,《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在美国推广后便是如此。
假如企业治理因此没有作用或只起到负面作用,那么公司是不是应该忽视它?为什么股东们还要捶胸顿足地迫切要求多一些治理保障措施呢?
消极面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某些公司的其他活动,这些活动和价值之间关系模糊而且时常引起争议。其中之一就是良好的会计和审计工作,这一工作本身就和企业治理有着紧密联系。这些工作是创造财富的活动吗?很难说清楚,但如果没有这些活动,就会有明显的消极影响。
或者考虑品牌化。市场营销人员马上会提出,品牌化会增添一个产品或服务的内在价值。然而,这个增添的价值是无形的,很难衡量。但从另一面来看,尽管它的影响不那么确定,无视品牌建设却很可能导致销售损失。
另一个几乎已成咒语的因素就是质量。对于几乎任何产品和服务而言,质量保证都是经营策略的基石。这一保证对绩效的直接贡献也不明确,但它在顾客做出购买决定时肯定起到了增长信心的作用。
预期 这些和企业治理的应用有什么联系呢?实际上是,企业治理本身看起来似乎只增加了微乎其微的有形回报,但如果没有企业治理,那将会产生天壤之别。这就像守法——遵守法律是一种预期或给定的情形,但不遵守法律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同样的观点还可以延伸到企业战略。由于企业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作用尚不明确,我们可以说,这种治理可能不会带来竞争优势。要产生这一竞争优势,企业治理必须允许公司获取其经营行业的超额利润。由于情况未必如此,我们只能说它最多只是带来了竞争均势。由于企业治理尚未确定和公司业绩挂钩,我们就需要正确地去实行它。我们对董事会和其他相关治理机制的预期必须有所调整。
管治者应慎重地发布新规定,有些新规定就像当日头版丑闻那样能引起人们不由自主的“膝跳反应”。同时,股东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辨别公司交易,而不要一味把企业治理当成可依靠的东西。管理的职责同时也是从根本上争取提升公司的价值,要超越在表面上对流程和程序的遵守。同样地,董事会应和管理层合作,朝着这一共同目标努力。阐明企业治理绩效问题的科学研究还将继续,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找到答案。
《凯德伯瑞报告》指导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尤其是股东之间的相互交往,是这一领域首次出版发行的重要法则。报告的推动力在于一个叫做“遵从或解释”的措施,这个措施给了公司一些灵活性,让公司可以选择是否赞同指导方针的建议。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则体现了更为坚定的立场,那就是通过作用于上市公司的一组强制规定来对职责和任务立法。那么,经过若干年的政策干预,我们的公司是否已变得更好?企业进程是否更加健全,投资人是否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绩效更佳 世界各地许多企业丑闻不断,在这纷扰之中,企业治理的作用显得混杂不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或许是:更强大的企业治理是否带来了更好的公司绩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一直对企业治理的绩效之谜紧抓不放。他们发布了各个国家混杂不同且极不确定的各种结果,而其中很多国家拥有严格的企业治理法则和强大的公司。有几种可能的原因:
第一,模型与方法的问题。许多治理措施的信息在向公众披露时已经延迟了,比如通过年度报告这种形式。金融从业人员知道,在一个有效的股票市场上,从公共信息那里是赚不到股票收益的。因此,企业治理信息将很难导致绩效研究中显现出来的异常股票收益。
第二,会计报表可能被用来体现绩效。我们知道,董事会尤其是他们的审计委员会,通常在财务状况的呈现方面有着强大的话语权。作风严格的董事会可能更趋保守,而我们甚至会遇到较强的治理导致较弱的账面利润这种情况。
第三,有可能是因为较高的合规成本,治理要求实际上导致了较差的绩效表现。很多公司都有这种情况。比如,《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在美国推广后便是如此。
假如企业治理因此没有作用或只起到负面作用,那么公司是不是应该忽视它?为什么股东们还要捶胸顿足地迫切要求多一些治理保障措施呢?
消极面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某些公司的其他活动,这些活动和价值之间关系模糊而且时常引起争议。其中之一就是良好的会计和审计工作,这一工作本身就和企业治理有着紧密联系。这些工作是创造财富的活动吗?很难说清楚,但如果没有这些活动,就会有明显的消极影响。
或者考虑品牌化。市场营销人员马上会提出,品牌化会增添一个产品或服务的内在价值。然而,这个增添的价值是无形的,很难衡量。但从另一面来看,尽管它的影响不那么确定,无视品牌建设却很可能导致销售损失。
另一个几乎已成咒语的因素就是质量。对于几乎任何产品和服务而言,质量保证都是经营策略的基石。这一保证对绩效的直接贡献也不明确,但它在顾客做出购买决定时肯定起到了增长信心的作用。
预期 这些和企业治理的应用有什么联系呢?实际上是,企业治理本身看起来似乎只增加了微乎其微的有形回报,但如果没有企业治理,那将会产生天壤之别。这就像守法——遵守法律是一种预期或给定的情形,但不遵守法律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同样的观点还可以延伸到企业战略。由于企业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作用尚不明确,我们可以说,这种治理可能不会带来竞争优势。要产生这一竞争优势,企业治理必须允许公司获取其经营行业的超额利润。由于情况未必如此,我们只能说它最多只是带来了竞争均势。由于企业治理尚未确定和公司业绩挂钩,我们就需要正确地去实行它。我们对董事会和其他相关治理机制的预期必须有所调整。
管治者应慎重地发布新规定,有些新规定就像当日头版丑闻那样能引起人们不由自主的“膝跳反应”。同时,股东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辨别公司交易,而不要一味把企业治理当成可依靠的东西。管理的职责同时也是从根本上争取提升公司的价值,要超越在表面上对流程和程序的遵守。同样地,董事会应和管理层合作,朝着这一共同目标努力。阐明企业治理绩效问题的科学研究还将继续,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