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走进自然,是农村作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大自然以其独特的博大、恬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放飞思维、释放天性、展现自我魅力的广阔空间。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这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体察大自然中万物之微,领略自然风光。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滋养了浩然之气,培养了写作兴趣,顿悟了人生哲理,积淀了人生经验。
【关键词】作文 自然 个性魅力 养人之气 哲理
一提作文,老师愁教不会学生,学生亦愁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尤其在农村,学生视野狭窄,信息封闭,阅历简单,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笔者终于找到了一条切合农村作文教学的路径——走进自然。自然是神,他能让无话可说的学生有话可谈,能让无情可表的学生有情可抒。
一、大自然是展示学生个性魅力的课堂
作文有真情实感方能动人。真情实感发端于自然才会在笔下抒写自然。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总是被“囚禁”在教室—宿舍—食堂的三点一线中,本来就单调的生活更加乏味,这不免会抑制学生的天性,其天真、纯朴,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就会慢慢被扼杀。而写作本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自然宣泄感情的活动。让学生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后,要说自己想说的话时,感情自然会流于笔端。而大自然恰恰以其独具的博大、恬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天性的领地。有一次,我教学生写有关活动的文章,先选两个学生在教室表演了预先设计好的活动,场面可谓热闹,可是作文时,大部分学生仍然无话可说。我绞尽脑汁,第二天便把他们带到山野,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野炊活动。这次活动似乎点亮了学生长久以来受到压抑将要熄灭的心灯,孩子们似乎找到了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场所,用自己笨拙的双手创造出虽不太丰盛但很有意义的午餐。回来的当天晚上就有不少学生主动交来作文。同学们记叙了活动的过程,抒写了投身于自然的真情实感,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这次活动促使我对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老师们辅导作文大都流于出题、析题、写作三步模式,尽管也强调学生要写出真情实感,可是全然忘却了学生思想意志的自主性。
所以,教师更应该更新观念,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多方面给予学生展现自己独特个性魅力的空间。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奇妙多彩的自然社会无疑是最好的大课堂。
二、大自然是一幅养人之气的山水画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养气,可是见识较少、信息闭塞的农村学生,读书本来就少,再加上忙于应试,也没时间去读书,偶有“读书”还被家长误认为“读闲书”,学生能够读到的书简直是寥若星辰。鉴于农村学生这一现状,我觉得除了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外,教师还应该多带学生到大自然这幅山水画中,养其浩气。是的,大自然的确是丰富多彩的无页码大书,里面有高山也有小丘,有大海也有细流,有树木也有小草,有太阳也有星辰;水在流,云在飘,鸟在唱,树叶在跳舞,这个鲜活生动的世界无不会养学生之豪气、灵气、豁气、朝气、刚劲之气、平和之气……这些浩然之气,无形地会渗透到文章中去。有了这样的底蕴,学生作文时,也许不会做到文从字顺,但至少会让人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三、大自然是一本富有人生哲理的大书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厚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农村学生的生活不像城里孩子那样多姿多彩,其视野受到了局限,思想受到了压抑,因而对生活缺少必要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这个多姿多彩的大课堂,在大自然这块坚实而富有哲理的土地上感悟做人之理,触摸作文之趣,开掘作文之源,更是提高农村学生作文质地的一条有效途径。譬如:引导学生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细节,教师就不必再向他们不厌其烦地强调当今社会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观看涓涓细流,学生自然会懂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内涵;引导学生跋山涉水,学生自然会领略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趣……总之,我们应该多带学生走进自然这个富有生命力的大课堂,引导他们用心体察一切无语的事物,他们自然就会解读蕴含其中的哲理,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月星辰、风霜雪雨,面对如此有趣而富有动感的世界,何愁学生写不出富有深刻内涵的文章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美妙的大自然能给人心灵以滋润、浸染。走进自然,就感到轻松慰藉,感到怡悦超脱,感到赏心悦目的澄明。是的,自然是神,他可以让学生在游山玩水中领略大千世界,展现独特个性,滋养人间正气;自然是神,他可以让学生在谈天说地中培养写作兴趣,解读人间真情,顿悟人生哲理。如此,学生就不再会“谈文色变”,老师也不再会“看文色倦”,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山西孝义市铝矿学校;032300)
【关键词】作文 自然 个性魅力 养人之气 哲理
一提作文,老师愁教不会学生,学生亦愁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尤其在农村,学生视野狭窄,信息封闭,阅历简单,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笔者终于找到了一条切合农村作文教学的路径——走进自然。自然是神,他能让无话可说的学生有话可谈,能让无情可表的学生有情可抒。
一、大自然是展示学生个性魅力的课堂
作文有真情实感方能动人。真情实感发端于自然才会在笔下抒写自然。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总是被“囚禁”在教室—宿舍—食堂的三点一线中,本来就单调的生活更加乏味,这不免会抑制学生的天性,其天真、纯朴,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就会慢慢被扼杀。而写作本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自然宣泄感情的活动。让学生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后,要说自己想说的话时,感情自然会流于笔端。而大自然恰恰以其独具的博大、恬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天性的领地。有一次,我教学生写有关活动的文章,先选两个学生在教室表演了预先设计好的活动,场面可谓热闹,可是作文时,大部分学生仍然无话可说。我绞尽脑汁,第二天便把他们带到山野,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野炊活动。这次活动似乎点亮了学生长久以来受到压抑将要熄灭的心灯,孩子们似乎找到了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场所,用自己笨拙的双手创造出虽不太丰盛但很有意义的午餐。回来的当天晚上就有不少学生主动交来作文。同学们记叙了活动的过程,抒写了投身于自然的真情实感,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这次活动促使我对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老师们辅导作文大都流于出题、析题、写作三步模式,尽管也强调学生要写出真情实感,可是全然忘却了学生思想意志的自主性。
所以,教师更应该更新观念,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多方面给予学生展现自己独特个性魅力的空间。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奇妙多彩的自然社会无疑是最好的大课堂。
二、大自然是一幅养人之气的山水画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养气,可是见识较少、信息闭塞的农村学生,读书本来就少,再加上忙于应试,也没时间去读书,偶有“读书”还被家长误认为“读闲书”,学生能够读到的书简直是寥若星辰。鉴于农村学生这一现状,我觉得除了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外,教师还应该多带学生到大自然这幅山水画中,养其浩气。是的,大自然的确是丰富多彩的无页码大书,里面有高山也有小丘,有大海也有细流,有树木也有小草,有太阳也有星辰;水在流,云在飘,鸟在唱,树叶在跳舞,这个鲜活生动的世界无不会养学生之豪气、灵气、豁气、朝气、刚劲之气、平和之气……这些浩然之气,无形地会渗透到文章中去。有了这样的底蕴,学生作文时,也许不会做到文从字顺,但至少会让人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三、大自然是一本富有人生哲理的大书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厚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农村学生的生活不像城里孩子那样多姿多彩,其视野受到了局限,思想受到了压抑,因而对生活缺少必要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这个多姿多彩的大课堂,在大自然这块坚实而富有哲理的土地上感悟做人之理,触摸作文之趣,开掘作文之源,更是提高农村学生作文质地的一条有效途径。譬如:引导学生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细节,教师就不必再向他们不厌其烦地强调当今社会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观看涓涓细流,学生自然会懂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内涵;引导学生跋山涉水,学生自然会领略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趣……总之,我们应该多带学生走进自然这个富有生命力的大课堂,引导他们用心体察一切无语的事物,他们自然就会解读蕴含其中的哲理,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月星辰、风霜雪雨,面对如此有趣而富有动感的世界,何愁学生写不出富有深刻内涵的文章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美妙的大自然能给人心灵以滋润、浸染。走进自然,就感到轻松慰藉,感到怡悦超脱,感到赏心悦目的澄明。是的,自然是神,他可以让学生在游山玩水中领略大千世界,展现独特个性,滋养人间正气;自然是神,他可以让学生在谈天说地中培养写作兴趣,解读人间真情,顿悟人生哲理。如此,学生就不再会“谈文色变”,老师也不再会“看文色倦”,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山西孝义市铝矿学校;03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