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论文是在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或试验的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颁布,语用在语文教学不断被重视,笔者试着在语用指向下,以《蝙蝠和雷达》为例,对小论文教学进行“复位”探索,从小论文文本的语用解读切入,确定相对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为目标,实施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论文 语用 教学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 后简称《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读关于语文课程学习的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二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学习运用语言文字两者的有机结合,正是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具体体现。
而小论文是在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或试验的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阅读、写小论文的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由于小论文没有记叙文那样优美的词句、曲折的情节和动人的情境,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关注文本介绍的科学知识,却忽略了语言规律的习得;第二,没有文体意识,不管是小论文还是其他叙述、描写类的文本,都采用相同的教法、学法。
那么,如何从语用的角度切入文本,确立较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为目标,实施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呢?笔者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为例,探讨如何以语用为导向进行小论文教学。
一、指向语用的小论文文本解读策略
(1)关注行文脉络——揣摩谋篇布局的匠心。小论文语言较为平实简洁,仔细解读,就会发现内容条理井然,结构清晰缜密。《蝙蝠和雷达》这篇文章层次清晰,共分7段,分成五大部分。课文一开始,向我们介绍了飞机在夜空中飞行的情景,接着用设问句的形式向人们揭示飞机在夜空中安全飞行的原因,顺势导入人们利用蝙蝠身上的形体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发明了雷达。这部分的内容作者采用了“提出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揭开秘密——仿生发明”这思路展现出来的,内容步步相扣,层层递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其实,小论文短小精悍,选词考究,表意准确,细细品读会发现有着独特的魅力。
(2) 关注语言温度——体会遣词造句的情味。应该说,所有的课文都有美的属性,要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性文章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精神享受,必须牢牢抓住文本语言。如果我们缺失了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就丢掉了语文的真味。如第三自然段: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这段描写甚是引人入胜,摒弃了说明文记叙生硬、沉闷的“恶名”。这一段语言相当有趣、活泼:还能;而且、无论……从来……即使……也……难道……?关联词的连续使用,使文本语言生动化、形象化,本段之描写层次清晰,足见语言功底,但此处虽有分号、句号、问号等标点层次分离,在学生读来,似乎存在着些许的层次模糊,有了这样的矛盾,我们就可以重锤敲出,凭借关联词来对复句进行划层分析,更能利用此处的关联词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炼与明了,从而感悟出蝙蝠飞行的本领高超,描写中不乏趣味,最后一句的“难道……吗?”重要设疑,令人情不自禁地往下读文,可谓行云流水。
二、小论文文本语用教学方法的使用策略
(1)朗读中,培养逻辑能力。读是语文的根本,小论文也不例外。尽管小论文的语言不如文学性作品那样有感染力,但作为一篇文章,哪怕叙述再客观,文字再严谨科学,也会包含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应着力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朗读传递作者透过文字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朗读虽然是一种最常用的教学策略,在运用中仍然需要掌握分寸,准确使用。
(2)对比中,训练思维能力。在小论文的所有语言特点中,小学生最难以领会的是语言的逻辑性。但语言和思维的逻辑性是慢慢培养起来的,并且思维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因此从语用的角度看,我们更需要把握小论文学习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思”的指导。
(3)说话中,内化教学难点。说,是当下很多语文课堂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频率最高,而实际效率却最低的一种方式。其实,“说”的效率取决于其是否在语用指向下、目的明确地“说”。在《蝙蝠和雷达》一文中,教学难点是弄清楚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雷达的发布会的场景,要求每位同学以雷达的身份,回答记者的提问:“请具体介绍您和蝙蝠有什么联系?”通过这个问题的备答,学生对文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再度自学,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和整合;而在指名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扮演“记者”的角色,针对学生理解和表述中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追问,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逐步到位。
(4)练写中,提高语言表达。长期以来,在小论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于科学内容的灌输,但对揣摩写法有所淡化,造成学生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这实际上已经成了阻碍学生语文写作能力。语用指向下的小论文教学,“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表达,才能更好地把握语用规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找到合适的说写训练点,提高孩子的写作实践能力。小论文虽然难教,但只要我们立足学生和文本实际,找准语用的起点,夯实语用的基础,习得语用的方法,提升语用的能力,就一定能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效,使语言文字运用真正成为语文课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实现语文课堂的真正回归。
参考文献:
[1]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小龙,小学语文课本中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
[3]罗蓉,让说明文教学充满语文味[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8
[4]羅才军,智慧的趣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备课思考[J],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2008
[5]张奎,《蝙蝠和雷达》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2011
[6]郑兴利,关于语用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学刊,2006
[7]程黎君,“语用”教学为何不易——浅谈小学高年段语用教学目标的落实[J],小学教学研究,2013
关键词:小论文 语用 教学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 后简称《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读关于语文课程学习的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二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学习运用语言文字两者的有机结合,正是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具体体现。
而小论文是在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或试验的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阅读、写小论文的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由于小论文没有记叙文那样优美的词句、曲折的情节和动人的情境,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关注文本介绍的科学知识,却忽略了语言规律的习得;第二,没有文体意识,不管是小论文还是其他叙述、描写类的文本,都采用相同的教法、学法。
那么,如何从语用的角度切入文本,确立较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为目标,实施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呢?笔者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为例,探讨如何以语用为导向进行小论文教学。
一、指向语用的小论文文本解读策略
(1)关注行文脉络——揣摩谋篇布局的匠心。小论文语言较为平实简洁,仔细解读,就会发现内容条理井然,结构清晰缜密。《蝙蝠和雷达》这篇文章层次清晰,共分7段,分成五大部分。课文一开始,向我们介绍了飞机在夜空中飞行的情景,接着用设问句的形式向人们揭示飞机在夜空中安全飞行的原因,顺势导入人们利用蝙蝠身上的形体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发明了雷达。这部分的内容作者采用了“提出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揭开秘密——仿生发明”这思路展现出来的,内容步步相扣,层层递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其实,小论文短小精悍,选词考究,表意准确,细细品读会发现有着独特的魅力。
(2) 关注语言温度——体会遣词造句的情味。应该说,所有的课文都有美的属性,要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性文章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精神享受,必须牢牢抓住文本语言。如果我们缺失了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就丢掉了语文的真味。如第三自然段: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这段描写甚是引人入胜,摒弃了说明文记叙生硬、沉闷的“恶名”。这一段语言相当有趣、活泼:还能;而且、无论……从来……即使……也……难道……?关联词的连续使用,使文本语言生动化、形象化,本段之描写层次清晰,足见语言功底,但此处虽有分号、句号、问号等标点层次分离,在学生读来,似乎存在着些许的层次模糊,有了这样的矛盾,我们就可以重锤敲出,凭借关联词来对复句进行划层分析,更能利用此处的关联词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炼与明了,从而感悟出蝙蝠飞行的本领高超,描写中不乏趣味,最后一句的“难道……吗?”重要设疑,令人情不自禁地往下读文,可谓行云流水。
二、小论文文本语用教学方法的使用策略
(1)朗读中,培养逻辑能力。读是语文的根本,小论文也不例外。尽管小论文的语言不如文学性作品那样有感染力,但作为一篇文章,哪怕叙述再客观,文字再严谨科学,也会包含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应着力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朗读传递作者透过文字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朗读虽然是一种最常用的教学策略,在运用中仍然需要掌握分寸,准确使用。
(2)对比中,训练思维能力。在小论文的所有语言特点中,小学生最难以领会的是语言的逻辑性。但语言和思维的逻辑性是慢慢培养起来的,并且思维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因此从语用的角度看,我们更需要把握小论文学习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思”的指导。
(3)说话中,内化教学难点。说,是当下很多语文课堂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频率最高,而实际效率却最低的一种方式。其实,“说”的效率取决于其是否在语用指向下、目的明确地“说”。在《蝙蝠和雷达》一文中,教学难点是弄清楚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雷达的发布会的场景,要求每位同学以雷达的身份,回答记者的提问:“请具体介绍您和蝙蝠有什么联系?”通过这个问题的备答,学生对文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再度自学,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和整合;而在指名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扮演“记者”的角色,针对学生理解和表述中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追问,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逐步到位。
(4)练写中,提高语言表达。长期以来,在小论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于科学内容的灌输,但对揣摩写法有所淡化,造成学生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这实际上已经成了阻碍学生语文写作能力。语用指向下的小论文教学,“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表达,才能更好地把握语用规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找到合适的说写训练点,提高孩子的写作实践能力。小论文虽然难教,但只要我们立足学生和文本实际,找准语用的起点,夯实语用的基础,习得语用的方法,提升语用的能力,就一定能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效,使语言文字运用真正成为语文课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实现语文课堂的真正回归。
参考文献:
[1]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小龙,小学语文课本中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
[3]罗蓉,让说明文教学充满语文味[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8
[4]羅才军,智慧的趣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备课思考[J],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2008
[5]张奎,《蝙蝠和雷达》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2011
[6]郑兴利,关于语用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学刊,2006
[7]程黎君,“语用”教学为何不易——浅谈小学高年段语用教学目标的落实[J],小学教学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