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双重定位下肌间沟臂神经丛阻滞在肩关节术后康复中的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l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在肩关节手术中经超声、神经刺激仪双重定位下开展肌腱沟臂神经丛阻滞对术后康复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于本院就诊且接受肩关节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30例),均在术中采取肌间沟臂神经丛阻滞麻醉方案,观察组联用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分析两组麻醉及康复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阻滞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缩短于对照组,术后UCLA评分、Constan-Murle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术前(P<0.05)。结论:在肩关节手术中经超声、神经刺激仪双重定位下开展肌腱沟臂神经丛阻滞的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超声;神经刺激仪;肌间沟臂神经丛阻滞麻醉;肩关节手术;术后康复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072-01
  肩关节手术多适用于肩袖撕裂、肩关节骨折及肩关节脱位[1]等,在术中可使用肌间沟臂神经丛阻滞麻醉等局麻等麻醉方案,而传统操作方案多依靠盲探操作,若麻醉效果不佳,则需追加麻药,或予以其他麻醉药物[2],虽然麻醉效果得以保证,但尤其引发的副作用发生风险也因此增加,故需探求麻醉新方案或辅助措施,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继而降低副作用发生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本文以肩关节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实验样本,探究常规肌间沟臂神经丛阻滞麻醉方案与联用超声、神经刺激仪方案对术后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择接受肩关节手术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2018年6月为观察时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0-74岁,年龄平均(35.15±11.56)岁;肩袖撕裂7例,肩关节骨折8例,肩关节脱位10例,其他5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1-75岁,年龄平均(36.45±12.20)岁;肩袖撕裂8例,肩关节骨折6例,肩关节脱位12例,其他4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为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年龄均在20-75岁,无意识障碍及精神系统疾病,无肩颈皮肤损伤,无药物过敏,能够耐受手术治疗,无传染性疾病,无凝血障碍,无肿瘤及免疫性疾病,依从性均较好;所有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
  1.2方法
  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肌间沟臂神经丛阻滞麻醉方案与联用超声、神经刺激仪方案;肌间沟臂神经丛阻滞麻醉方案中神经刺激频率及电流强度分别为1Hz及0.1-2.0mA,当刺激电流从2.0mA减少至≤0.5mA时,若发现神经丛支配肌肉仍存在收缩运动,则表明麻醉穿刺针已经抵达预定部位。观察组将床旁超声与神经刺激仪连接后,在超声扫描下观察前、中斜角肌与肩胛舌骨肌中的肌间沟及附近组织,启动神经刺激仪,待麻醉穿刺针抵达预定位置后,置入存在刺激功能的肌间沟神经导管,术后使用电子镇痛泵缓解疼痛,并逐步开展康复性训练。
  1.3观察指标
  两组术中阻滞麻醉起效时间,术前、术后UCLA评分、Constan-Murley评分差异:(1)阻滞麻醉起效時间,即向患者体内注入麻醉药物后至麻醉完全起效时间;(2)术前及术后3个月UCLA评分、Constan-Murley评分,前者满分35分,后者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均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经由()表示阻滞麻醉起效时间等计量资料,开展t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阻滞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缩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UCLA评分、Constan-Murle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术前(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广泛用于上肢手术及部分颈肩部手术中,但单纯使用该麻醉方案往往是利用电流刺激后局部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收缩及易感定位麻醉针是否抵达预定位置,该方案的优势及缺陷均比较明显,比如其优势在于与臂丛神经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有助于规避神经损伤风险,其缺陷在于该方案属于盲探穿刺操作,存在其他组织及系统损伤风险,或引发误伤血管等不良后果[3]。
  本次研究将超声与神经刺激仪连接后开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一方面通过超声扫描的可视效果,使麻醉医师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局部结构之间的解剖关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可减少不必要的麻醉药量。结果显示,观察组阻滞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缩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超声与神经刺激仪连接后定位肌间沟,并开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助于提高麻醉效率,从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观察组术后UCLA及Constan-Murley肩关节功能评估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及术前;证实该方案有助于提升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而缩短恢复时间,改善预后。
  总之,肩关节手术在临床上应用率较高,而在术中经超声、神经刺激仪双重定位下开展肌腱沟臂神经丛阻滞有助于缩短阻滞麻醉起效时间,提升术后肩关节功能水平,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潘昭勋,钟彬,孙超,等.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全关节镜下与切开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6):515-520.
  [2]郑宏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经肌间沟臂丛阻滞在冻结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价[D].青岛:青岛大学,2016.
  [3]梁志鹏,蒋劲,熊东林,等.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2):913-915.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阿立哌唑以及利培酮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所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根据用药类型的不同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各为46例。阿立哌唑组服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利培酮组服用利培酮进行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结果:阿哌利唑组的治疗效果41例(89.13%)与利培酮组39例(8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中心2018年1月到2018年10月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118例受试者纳入本研究,按照药学干预措施的不同,将118例受试者分为药学干预组(n=59)与对照组(n=59)。对于对照组患者,不进行任何干预,对于药学干预组,在常规的干预基础上应用全面的药学干预措施。结果:药学干预组用药率、不合理用药率、药剂师知晓率、耐药率显著优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在我院就医的4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对比组两组各24例,给予对比组对症支持,研究组则增加低分子肝素、依达拉奉,观察患者NIHSS评分变化,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研究组NIHSS为(10.05±1.21)分,对比组为(10.07±1.16)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目前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根管治疗,决定根管治疗成败的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根管预备。机用镍钛器械由于其良好的柔韧性、成形能力、独特的记忆性能、工作效率高等显著优点已取代不锈钢器械,成为根管预备的主要工具。在广泛阅读了解国内外关于本文提到的三种镍钛器械相关的各种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在其设计特点、中心定位能力及抗疲劳性和预备后牙本质裂纹的产生四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临床临床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直肠癌采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直肠癌患者98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9例,分别采取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治疗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效率为91.84%,与对照组的75.51%相比优势明显;对照组
期刊
【摘 要】目的:彩超监测药物流产及不同给药方法临床分析。方法:对180例早期宫内孕进行彩超监测,协助临床医师及时处药物流产及流产后常规彩超检查,确诊完全流产或不全流产临床及时处理及刮宫。结果:180例宫内妊娠者完全流产164例,占91.4%;不全流产11例,占6.0%;完全流产后宫腔感染者3例,占1.6%;药流失败者2例,占1.0%。结论:彩超诊断早孕及监测药物流产简便安全,是有效首选检查方法,对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核苷(酸)类药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单位调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的是核苷酸类药物单独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核苷酸类药物联合进行治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肝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注射用头孢酮舒巴坦用药治疗的不良反应,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1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药情况、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170例患者中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者11例,不良反应率为6.47%,其中多见过敏反应。结论:临床应用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时多见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可降低不良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右美对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后苏醒期的躁动预防作用。方法:从本院于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众多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其分别分为普通组与观察组进行不同治疗。予以普通组患者常规麻醉(瑞芬太尼),对观察组患者则在前组患者的基础上添加右美托咪定进行联合治疗,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Riker与Ramsay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2017.01到2019.01时间段内诊疗的78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以1:1比例分为参照组39例、实验组39例。即参照组使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钢板固定治疗,实验组使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患者总有效率、术中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31%,参照组则为74.36%,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