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接二(3)班,还未正式上任就听闻了班上有一名“传奇”学生,叫小方(化名)。据说一年级上学期还挺好,但是下学期“画风”一转,似乎突然之间由一个名不经传的小男孩变成人人见而避之不及的“大麻烦”。短短几个月他变得易怒、易躁、自律性差、破坏力强:会在安静的课堂上突然爆发“歇斯底里”般的大叫、搞怪;会和同学突然翻脸,摔东西、推桌子;会不接受老师批评,在地上打滚、哭闹……其中有两件事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一次是小方在教室里乱扔木棍,被任课老师批评教育时,他“自残式”的连续抽打自己的嘴巴十多下;另一次是在体育课上,因不守纪律被老师制止,他竟然用沙坑里的沙子连续泼洒老师!如此举动,让我一度以为他是“特殊”的孩子。
通过与小方家人的深度沟通之后,我逐渐理出些头绪,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家里奶奶很强势,对小方倍加宠爱,使他凡事以己为中心,导致在校期间,稍有不如意就发作,不顾他人,不分场合;第二,父母因工作忙而陪伴孩子少,奶奶一般都是把小方关在家里,不允许他私自在小区和伙伴玩,也不许他玩游戏,除此之外的要求基本都是开绿灯。这样一来,奶奶限制了他行动“自由”的同时却补偿了他脾气的“放纵”,导致小方缺乏朋友,缺乏与同伴相处、交往的经验,和同学玩时掌握不好分寸容易生错,所以矛盾、焦虑、压抑、失控;第三,小方的妹妹(二宝)此刻诞生,家里人的关注点和重心一下转移到二宝身上,让小方有“失宠”“失爱”的失衡感,所以小方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发生了行为大反转;第四,家里对小方的学习期望值比较高,对小方成绩不突出,惹事突出的现状不愿接受,所以小方的一點小成就常被打压,得不到认可,慢慢滋生出“自暴自弃”的心理;第五,因为与同学交往不善,遭到同学疏远,被老师不信任,有被边缘化倾向,遇事便易走极端。
找到问题的根结所在,我便尝试“对症下药”。第一剂药方是“四重疗法”,即重盯、重听、重行、重夸。
1.“重盯”就是超时空关注。无论在课堂还是课间随时关注小方的言行举止,发现有问题端倪便及时干预,防患于未然,并与所有任课老师达成统一观念,保持行动一致。
2.“重听”就是全方位倾听。在处理与他相关的事务时,耐心听完整他的陈述(包含语言和情绪的表达),了解事情的整个面貌,然后再思考处理办法采取应对措施,以防止情绪压力激起他的极端行为。下课时,我不急着回办公室,把小方拉到身边跟他“拉家常”,问一些他和哪位同学关系好、家里小宝好不好玩等无关紧要的“琐事”,就为了他能顺带着透露一些自己遭遇的烦恼事,如此可以释放一下他内心的焦虑情绪,也能在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互信的朋友关系。
3.“重行”就是搭建“专属舞台”。平时创造机会多给他与同学交往的机会和自我表现的行动平台,比如让他做我的学科课代表,主持课本的收、发工作,赋予他一种使命感与荣誉感;班上有同学身体不适需要帮助,我会当场交给小方一个重要“任务”,领那位同学去休息或是联系家长,创造一些情感“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小方在“任务”中学会文明友好的与同学相处,在同学的“回报”中领略自己的价值。
4.“重夸”就是给他“主角光环”。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被肯定的、被表扬的需要。所以我仔细去发现他的亮点,捕捉他的优点,并通过班会课、家校群、集体晨会等渠道宣扬和放大他的优点,让他感觉到被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内心充满自信、喜悦和满足。
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难免会出现一头抓一头放的事倍功半效能。我的第二剂药方是“三心疗法”,即耐心、巧心、细心,这剂药需要家长“喂”。
“耐心”是从时间的角度出发,多给些小方时间,不管是学习还是游玩,陪伴在他左右,让他有存在感、安全感、温暖感。“巧心”是从方法的角度出发,指导他的作业也好、行为习惯也好,要讲究方法,多讲道理、多示范,有时候一个问题需要反复巩固好多遍,切不可以粗言粗行。心灵是柔软的,何况是亲人之间,一旦家长心思巧妙,小方自然会以慧心回馈。“细心”是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小方心理发展处于童年期,心智水平较低,谨慎在小方面前流露出对二宝的“偏爱”言行,保护小方敏感而不平衡的心,慢慢引导他懂得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照顾方式、大宝和二宝都是爸爸妈妈的宝等道理,从根本上解除他的隐虑和担心。
第三剂药方则是寻求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即“团队疗法”,这剂药方由小伙伴们来“喂”。
如果你是一朵浪花,班集体就是那面湖水;如果你是一株小草,班集体就是那片绿野。“团队疗法”就是让小方在团队情境里同舟共济、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养成集体荣誉感,借集体的力量“感化”他。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小方编在相对优秀的小组里,采取“个人”+“团队”捆绑的方式积分,用团队的约束力给他的行为施压,让他在一致行动中与队友“同频共振”,逐渐融入这个集体,不再滋生疏远和嫌隙。小方在集体力量的感召下行为逐渐自律起来,而且开始对其他同学的言行“品头论足”,主动“干预”不良行为和现象,俨然由一个“边缘人”向“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慢慢地,他在主题班会、团队心理辅导等活动中,表现得越来越积极,言行里带着更多的是一股股正能量。
如今,小方作为我的“专属助手”常常出没于我的办公室,同事惊讶道:哟!小方成为你的得力干将了嘛!是的,小方的转变可谓是华丽丽的“逆袭”,他已然是班里的“带头大哥”,正逐渐发挥他的表率作用。
通过与小方家人的深度沟通之后,我逐渐理出些头绪,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家里奶奶很强势,对小方倍加宠爱,使他凡事以己为中心,导致在校期间,稍有不如意就发作,不顾他人,不分场合;第二,父母因工作忙而陪伴孩子少,奶奶一般都是把小方关在家里,不允许他私自在小区和伙伴玩,也不许他玩游戏,除此之外的要求基本都是开绿灯。这样一来,奶奶限制了他行动“自由”的同时却补偿了他脾气的“放纵”,导致小方缺乏朋友,缺乏与同伴相处、交往的经验,和同学玩时掌握不好分寸容易生错,所以矛盾、焦虑、压抑、失控;第三,小方的妹妹(二宝)此刻诞生,家里人的关注点和重心一下转移到二宝身上,让小方有“失宠”“失爱”的失衡感,所以小方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发生了行为大反转;第四,家里对小方的学习期望值比较高,对小方成绩不突出,惹事突出的现状不愿接受,所以小方的一點小成就常被打压,得不到认可,慢慢滋生出“自暴自弃”的心理;第五,因为与同学交往不善,遭到同学疏远,被老师不信任,有被边缘化倾向,遇事便易走极端。
找到问题的根结所在,我便尝试“对症下药”。第一剂药方是“四重疗法”,即重盯、重听、重行、重夸。
1.“重盯”就是超时空关注。无论在课堂还是课间随时关注小方的言行举止,发现有问题端倪便及时干预,防患于未然,并与所有任课老师达成统一观念,保持行动一致。
2.“重听”就是全方位倾听。在处理与他相关的事务时,耐心听完整他的陈述(包含语言和情绪的表达),了解事情的整个面貌,然后再思考处理办法采取应对措施,以防止情绪压力激起他的极端行为。下课时,我不急着回办公室,把小方拉到身边跟他“拉家常”,问一些他和哪位同学关系好、家里小宝好不好玩等无关紧要的“琐事”,就为了他能顺带着透露一些自己遭遇的烦恼事,如此可以释放一下他内心的焦虑情绪,也能在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互信的朋友关系。
3.“重行”就是搭建“专属舞台”。平时创造机会多给他与同学交往的机会和自我表现的行动平台,比如让他做我的学科课代表,主持课本的收、发工作,赋予他一种使命感与荣誉感;班上有同学身体不适需要帮助,我会当场交给小方一个重要“任务”,领那位同学去休息或是联系家长,创造一些情感“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小方在“任务”中学会文明友好的与同学相处,在同学的“回报”中领略自己的价值。
4.“重夸”就是给他“主角光环”。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被肯定的、被表扬的需要。所以我仔细去发现他的亮点,捕捉他的优点,并通过班会课、家校群、集体晨会等渠道宣扬和放大他的优点,让他感觉到被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内心充满自信、喜悦和满足。
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难免会出现一头抓一头放的事倍功半效能。我的第二剂药方是“三心疗法”,即耐心、巧心、细心,这剂药需要家长“喂”。
“耐心”是从时间的角度出发,多给些小方时间,不管是学习还是游玩,陪伴在他左右,让他有存在感、安全感、温暖感。“巧心”是从方法的角度出发,指导他的作业也好、行为习惯也好,要讲究方法,多讲道理、多示范,有时候一个问题需要反复巩固好多遍,切不可以粗言粗行。心灵是柔软的,何况是亲人之间,一旦家长心思巧妙,小方自然会以慧心回馈。“细心”是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小方心理发展处于童年期,心智水平较低,谨慎在小方面前流露出对二宝的“偏爱”言行,保护小方敏感而不平衡的心,慢慢引导他懂得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照顾方式、大宝和二宝都是爸爸妈妈的宝等道理,从根本上解除他的隐虑和担心。
第三剂药方则是寻求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即“团队疗法”,这剂药方由小伙伴们来“喂”。
如果你是一朵浪花,班集体就是那面湖水;如果你是一株小草,班集体就是那片绿野。“团队疗法”就是让小方在团队情境里同舟共济、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养成集体荣誉感,借集体的力量“感化”他。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小方编在相对优秀的小组里,采取“个人”+“团队”捆绑的方式积分,用团队的约束力给他的行为施压,让他在一致行动中与队友“同频共振”,逐渐融入这个集体,不再滋生疏远和嫌隙。小方在集体力量的感召下行为逐渐自律起来,而且开始对其他同学的言行“品头论足”,主动“干预”不良行为和现象,俨然由一个“边缘人”向“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慢慢地,他在主题班会、团队心理辅导等活动中,表现得越来越积极,言行里带着更多的是一股股正能量。
如今,小方作为我的“专属助手”常常出没于我的办公室,同事惊讶道:哟!小方成为你的得力干将了嘛!是的,小方的转变可谓是华丽丽的“逆袭”,他已然是班里的“带头大哥”,正逐渐发挥他的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