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活质量的改善离不开环境质量的改善,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环境质量与污染现状的发展及时准确的反映出来,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给环境管理,给环境规划与环境污染防治。
【关键词】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发展对策
引言: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要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积极开展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保证活动,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监测人才培训,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提供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
其负责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其采集各种环境数据为环保执法与控制提供必要的支持,其检测结果直接影响环保工作的执行与决策方向。因此监测机构量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环保工作的权威性,所以环境监测的过程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与流程规范,并以此建立适应自身工作特征的工作体系,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具备代表性、整完整性、准确性。因此,其含义可界定为质量控制工作是整个环境检测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的所有的活动与相关措施,是环境监测工作中最重要的管理内容。
二、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1、质量体系文件与实际工作不相符合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与实际工作情况不相结合,存在照搬照抄、仿造他人的现象,对实际工作的开展不起作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日常环境监测活动起着一种很好的自我监督作用,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的过程,而它执行起来的过程却费时费力,某些基层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往往是工作一套,文件又是另一套,失去了体系文件本身所在的意义。
2、人员综合素质不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受限制
由于基层站工作环境的落后、地方经济不发达,无法吸引相关专业高学历的人才。而现有工作人员大部分专业底子薄弱,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已经跟不上正在不断提高的环境监测技术。另一方面质量管理的人员存在严重不足,质量监测人员和技术负责人员往往由行政领导兼职,这又难以适应监测质量的发展需要。
3、全程质量管理意识不够,控制措施方法单一
部分基层站质量管理工作较为松懈,缺乏主动管理的自觉性,不能积极主动发现解决问题。有些工作人员、甚至高级管理层人员没有树立“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的质量意识,忽视质量管理,致使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持续改进和完善。对于室内质量控制措施仅仅采用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现场采样和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也存在着漏洞和缺陷,这样就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
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对策
1、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
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环境监测体系之上。为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应组建环保部环境监测司,研究并出台《全国环境监测条例》,从法律上将环境监测进行定位,明确环境监测统一监督管理,制定要求统一环境监测数据与信息发布标准,完善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建立环境监测仪器适用性检验与准入标准,建立环境监督技术认证制度等。通过法律形式,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规定的权威性,确定统一标准,能够有效避免对标准理解差异,提高环境质量管理效率及质量。
2、强化质量意识
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意识,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前提。要通过培训、宣传以及实际工作等多种渠道来提升质量管理意识,推进质量管理工作。首先,提高管理层质量管理意识、理顺监测工作和质量管理的关系,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在各种质量体系中都明确规定了最高管理者的责任,并将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作为必要工作程序,其目的就在于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保证人、财、物各方面资源的配备,切实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其次,要强化全员参与意识,树立体系化和制度化管理理念。质量管理工作与监测设计、规划、资源配备以及布点、采样、检测、数据处理、审核、综合分析、评价等各个监测环节相关,需要全体监测人员的共同努力。第三,要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且要保证质量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工作经验,并根据监测领域的拓展和需要,不断加强质量管理理念、管理技能和方法的培训,增加工作交流机会,为抓好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3、促进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质量管理工作涉及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是对环境监测全程序实施监督和质量评价的系统工程。质量体系是包含了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基层员工、涉及整个监测工作全程序的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的机制,并且通过例行监督评审、复审不断得到持续改进。促进体系的有效运行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级环境监测站,无论级别如何、现有设备水平和人员条件如何,都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手段,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和效能,将与监测技术和监测质量相关的所有制度、要求以及领导的管理理念和意愿,融入到质量体系文件之中,并通过体系的监督机制,全面提升监测站的整体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4、加强实验室规范化建设
4.1规范实验室的环境
实验室环境要满足工作任务的要求,工作间的分布必须合理,并严格避免出现交叉污染。实验室内的水、电、气等管道布置务必要整齐。对于要求比较高的监测空间,应当建立环境条件记录。监测所用到的各类器皿与试剂要分类存放,备用试剂则应当有专门的存储仓库,剧毒试剂必须存储在保险柜中,并交由两个人分别保管。待测样品必须存放在专用的样品存储室中,以防止其受到各类污染。实验室内一定要保持整洁、封闭,同时加强通风、防火,预防化学试剂爆炸等事故的防患工作。
4.2强化仪器设备管理
科技的进步,使监测设备越来越先进,仪器的灵敏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監测工作的质量也依赖于监测仪器的状况。因此要将仪器设备管理作为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验室应当配备实施监测项目所需要的所有仪器设备,以确保达到监测工作的规定要求。每台仪器还必须分别建立档案,并由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及管理工作。凡国家强制检定的,或者需要自行校准的仪器设备,均应贴上统一的格式标志,也就是合格、准用或停用。各类标志的内容主要是仪器编号、检定日期、检定结论和下次检定日期等内容。
仪器的配置,除了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外,为随时保持仪器的准确性,也应配置相应的校准仪器,如噪声分析仪应配置声级校准器,仪器进行自检自校,并且要有相应的记录。要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记录。
四、结束语
总之,只有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高监测水平,提供准确数据,才能适应环境保护工作新的需要,使环境监测工作真正成为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真正实现环境监测事业的新发展。全面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环境监测工作才能的到良好的发展,因此,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淑霞,曹杨.环境监测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13(4):8-9.
[2]张继泽,沈柏.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提高监测总体水平.中国环境管理,2012,(4):26-27.
[3]林淑珠.加强基层监测站的质量管理工作,2012,(2)
【关键词】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发展对策
引言: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要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积极开展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保证活动,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监测人才培训,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提供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
其负责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其采集各种环境数据为环保执法与控制提供必要的支持,其检测结果直接影响环保工作的执行与决策方向。因此监测机构量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环保工作的权威性,所以环境监测的过程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与流程规范,并以此建立适应自身工作特征的工作体系,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具备代表性、整完整性、准确性。因此,其含义可界定为质量控制工作是整个环境检测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的所有的活动与相关措施,是环境监测工作中最重要的管理内容。
二、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1、质量体系文件与实际工作不相符合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与实际工作情况不相结合,存在照搬照抄、仿造他人的现象,对实际工作的开展不起作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日常环境监测活动起着一种很好的自我监督作用,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的过程,而它执行起来的过程却费时费力,某些基层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往往是工作一套,文件又是另一套,失去了体系文件本身所在的意义。
2、人员综合素质不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受限制
由于基层站工作环境的落后、地方经济不发达,无法吸引相关专业高学历的人才。而现有工作人员大部分专业底子薄弱,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已经跟不上正在不断提高的环境监测技术。另一方面质量管理的人员存在严重不足,质量监测人员和技术负责人员往往由行政领导兼职,这又难以适应监测质量的发展需要。
3、全程质量管理意识不够,控制措施方法单一
部分基层站质量管理工作较为松懈,缺乏主动管理的自觉性,不能积极主动发现解决问题。有些工作人员、甚至高级管理层人员没有树立“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的质量意识,忽视质量管理,致使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持续改进和完善。对于室内质量控制措施仅仅采用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现场采样和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也存在着漏洞和缺陷,这样就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
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对策
1、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
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环境监测体系之上。为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应组建环保部环境监测司,研究并出台《全国环境监测条例》,从法律上将环境监测进行定位,明确环境监测统一监督管理,制定要求统一环境监测数据与信息发布标准,完善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建立环境监测仪器适用性检验与准入标准,建立环境监督技术认证制度等。通过法律形式,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规定的权威性,确定统一标准,能够有效避免对标准理解差异,提高环境质量管理效率及质量。
2、强化质量意识
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意识,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前提。要通过培训、宣传以及实际工作等多种渠道来提升质量管理意识,推进质量管理工作。首先,提高管理层质量管理意识、理顺监测工作和质量管理的关系,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在各种质量体系中都明确规定了最高管理者的责任,并将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作为必要工作程序,其目的就在于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保证人、财、物各方面资源的配备,切实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其次,要强化全员参与意识,树立体系化和制度化管理理念。质量管理工作与监测设计、规划、资源配备以及布点、采样、检测、数据处理、审核、综合分析、评价等各个监测环节相关,需要全体监测人员的共同努力。第三,要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且要保证质量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工作经验,并根据监测领域的拓展和需要,不断加强质量管理理念、管理技能和方法的培训,增加工作交流机会,为抓好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3、促进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质量管理工作涉及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是对环境监测全程序实施监督和质量评价的系统工程。质量体系是包含了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基层员工、涉及整个监测工作全程序的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的机制,并且通过例行监督评审、复审不断得到持续改进。促进体系的有效运行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级环境监测站,无论级别如何、现有设备水平和人员条件如何,都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手段,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和效能,将与监测技术和监测质量相关的所有制度、要求以及领导的管理理念和意愿,融入到质量体系文件之中,并通过体系的监督机制,全面提升监测站的整体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4、加强实验室规范化建设
4.1规范实验室的环境
实验室环境要满足工作任务的要求,工作间的分布必须合理,并严格避免出现交叉污染。实验室内的水、电、气等管道布置务必要整齐。对于要求比较高的监测空间,应当建立环境条件记录。监测所用到的各类器皿与试剂要分类存放,备用试剂则应当有专门的存储仓库,剧毒试剂必须存储在保险柜中,并交由两个人分别保管。待测样品必须存放在专用的样品存储室中,以防止其受到各类污染。实验室内一定要保持整洁、封闭,同时加强通风、防火,预防化学试剂爆炸等事故的防患工作。
4.2强化仪器设备管理
科技的进步,使监测设备越来越先进,仪器的灵敏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監测工作的质量也依赖于监测仪器的状况。因此要将仪器设备管理作为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验室应当配备实施监测项目所需要的所有仪器设备,以确保达到监测工作的规定要求。每台仪器还必须分别建立档案,并由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及管理工作。凡国家强制检定的,或者需要自行校准的仪器设备,均应贴上统一的格式标志,也就是合格、准用或停用。各类标志的内容主要是仪器编号、检定日期、检定结论和下次检定日期等内容。
仪器的配置,除了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外,为随时保持仪器的准确性,也应配置相应的校准仪器,如噪声分析仪应配置声级校准器,仪器进行自检自校,并且要有相应的记录。要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记录。
四、结束语
总之,只有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高监测水平,提供准确数据,才能适应环境保护工作新的需要,使环境监测工作真正成为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真正实现环境监测事业的新发展。全面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环境监测工作才能的到良好的发展,因此,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淑霞,曹杨.环境监测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13(4):8-9.
[2]张继泽,沈柏.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提高监测总体水平.中国环境管理,2012,(4):26-27.
[3]林淑珠.加强基层监测站的质量管理工作,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