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6月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了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共鸣场景?笔者认为:李校长把准时代脉搏,巧立学生渴求创新这个“支点”,全篇演讲稿摆脱了官方“八股文”格式,顺应新潮流,实现了“撑竿跳”的效应。同样,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如此,教师需要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工作方法。英语既是一门基础语言学科,又是一门极易发挥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那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教师如何巧立更多的“支点”呢?
“支点”一:兴趣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竭之源。需要教师营造创新氛围
教无趣,则必不乐学。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入门的向导。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兴趣,会使他们感到从学习过程本身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兴趣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竭之源。
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及地理环境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通过充满情感的语言、表情,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产生一种感染力、吸引力。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尽可能多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学有所用,从而增强学习兴趣。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学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在实践中创新。手脑并用是发展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多想想,从中发现问题,探究知识,从而点燃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个自由、和谐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兴趣就油然而生。学生在与他人的接触中希望得到注意与关爱。在学校里,学生对教师和同学的喜爱几乎成了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且和谐的集体最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必须由居高临下的“家长式”角色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并且教师还要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才会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学生群体才会群情激动、跃跃欲试,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发,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智慧和情调。
“支点”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需要教师采用创新的方法
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训练上,教师应着重从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灵活性人手,尽量为学生提供进行创新思维的机会,安排一些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情境,使他们掌握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1.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以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需建立在一定的语言基础之上,只有在对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句型极为熟悉之后,他们才能应用自如,也才能联想丰富、举一反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只有经过大量的训练,学生思维流畅性才能得到良好的锻炼,为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暴风骤雨”联想法。所谓的“暴风骤雨”联想法,就是通过一种极快速的联想作用,引出新颖而又具有创造性的观念。在进行这种联想时,只需思维飞转,将涌现出来的任何观念,一律即刻记下来,有关的评价放在联想结束后进行。例如当教师提到“water”这个单词时,学生马上联想相关的内容:sea,salt,seagull,river,swim-ming……将所有能够联想到的东西全部呈现出来,既锻炼了思维的流畅性,又复习巩固了有关的词汇。
2.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即一问多思的习惯。一问多思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学生有较大的思维广度,不满足对问题已有的一个答案,而是通过多思做到一问多答、一题多解,善于进行广泛的联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然后进行比较,真正掌握语言知识;二是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对问题的思考不能浅尝辄止,不要满足于目前对这一问题的思维结果,而应反复思考,使认识日益深入,并找出不同方案的异同点。经过这样深入的思考,不仅可以真正掌握知识,也能克服思维的惰性,锻炼思维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谈到“问路和指路”的话题时,学生接触到问路句型:Where is thenearest station?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先思考问路句型,得出类似的表达:1.Is there a station nearhere?2.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tation?3.How can I get to the station?4.Could you tell me wherethe station is?5.Which is the way to the station?同时引导学生指路时采用多种句式:1.Walk down thestreet,turn left at the second crossing……2.Walk alongthe road,turn left at the second crossing……
3.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思维的独特性就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问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对于学生任何一点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思维火花都要热情赞扬、细心爱护。思维的独特性为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尽自己所能畅所欲言。例如,在教牛津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时,事先让学生做个社会调查,了解10年前家乡社会状况,与现在比较有哪些变化,让学生遐想:再过10或20年,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让他们展开讨论,大胆地假设,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地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所谓的思维定式,是指过去的思维活动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往往使我们用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识或做出反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 生考虑除了常规方法之外还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可以事先让学生有克服定式的思想准备,解题之前提醒学生,不要限于老框框、老办法。这样持之以恒地训练他们,可以大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因为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大胆的想象是创新的起点,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在人的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概念性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新思维顺利展开。
“支点”三: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根本要求。需要教师遵循创新规律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谈到教育创新时曾深有感触地说:“教育创新不是到处挖坑,不是到处贴标签。不能这里翻翻、那里挖挖。教育创新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教育要创新也要继承。”可见,教育教学是科学,科学就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无视规律的“翻新”和“挖坑”是不行的。英语教学有其规律性、科学性。遵循规律、讲究科学就是要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认知能力,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任务。
1.培养创新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在创新思维形成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心理学研究揭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要和培养与创新思维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这里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求知欲、独立性、灵活性、坚韧性、强烈的动机、热情、自信心等等。创新是每个人都有的内在潜能,要有效地开发出这些潜能,需要个体有从事创新活动的驱动力。个体的兴趣和动机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内驱力,非智力因素减弱以至降到很低水平,是创新思维不活跃的关键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激发、强化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有创新能力,有能力受到他人的尊重,有能力独立地解决各种问题。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想像力,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永远保持好奇、质疑、探索的自觉意识。最后,要形成一种商讨气氛,允许不同意见存在,这应成为每个集体成员的共识。
2.创新能力培养的层次问题。从指导预习到复述改写,从讨论、演讲到写作,无一不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更多地动脑动手。由于学生所处年级不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差异,创新也有层次性,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创新就是低层次的、初级阶段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创新教育的评价问题。评价的作用有激励、导向和制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影响着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创新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但要注意评价标准不应求统一,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位学生,否则就违背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应作硬性统一要求,标准应因人而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另外,形式要灵活。英语教学中的评价可采取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这样不仅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悟能力。同时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说出自己有创造性的意见,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大有好处。
总而言之,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长期积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够撬动地球。”教师需要创新地开展工作,对学生进行潜心启迪和培养,有意识地巧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支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的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并与各种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放大“撑竿跳”的效应。
“支点”一:兴趣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竭之源。需要教师营造创新氛围
教无趣,则必不乐学。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入门的向导。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兴趣,会使他们感到从学习过程本身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兴趣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竭之源。
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及地理环境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通过充满情感的语言、表情,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产生一种感染力、吸引力。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尽可能多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学有所用,从而增强学习兴趣。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学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在实践中创新。手脑并用是发展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多想想,从中发现问题,探究知识,从而点燃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个自由、和谐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兴趣就油然而生。学生在与他人的接触中希望得到注意与关爱。在学校里,学生对教师和同学的喜爱几乎成了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且和谐的集体最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必须由居高临下的“家长式”角色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并且教师还要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才会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学生群体才会群情激动、跃跃欲试,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发,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智慧和情调。
“支点”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需要教师采用创新的方法
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训练上,教师应着重从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灵活性人手,尽量为学生提供进行创新思维的机会,安排一些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情境,使他们掌握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1.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以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需建立在一定的语言基础之上,只有在对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句型极为熟悉之后,他们才能应用自如,也才能联想丰富、举一反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只有经过大量的训练,学生思维流畅性才能得到良好的锻炼,为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暴风骤雨”联想法。所谓的“暴风骤雨”联想法,就是通过一种极快速的联想作用,引出新颖而又具有创造性的观念。在进行这种联想时,只需思维飞转,将涌现出来的任何观念,一律即刻记下来,有关的评价放在联想结束后进行。例如当教师提到“water”这个单词时,学生马上联想相关的内容:sea,salt,seagull,river,swim-ming……将所有能够联想到的东西全部呈现出来,既锻炼了思维的流畅性,又复习巩固了有关的词汇。
2.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即一问多思的习惯。一问多思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学生有较大的思维广度,不满足对问题已有的一个答案,而是通过多思做到一问多答、一题多解,善于进行广泛的联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然后进行比较,真正掌握语言知识;二是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对问题的思考不能浅尝辄止,不要满足于目前对这一问题的思维结果,而应反复思考,使认识日益深入,并找出不同方案的异同点。经过这样深入的思考,不仅可以真正掌握知识,也能克服思维的惰性,锻炼思维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谈到“问路和指路”的话题时,学生接触到问路句型:Where is thenearest station?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先思考问路句型,得出类似的表达:1.Is there a station nearhere?2.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tation?3.How can I get to the station?4.Could you tell me wherethe station is?5.Which is the way to the station?同时引导学生指路时采用多种句式:1.Walk down thestreet,turn left at the second crossing……2.Walk alongthe road,turn left at the second crossing……
3.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思维的独特性就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问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对于学生任何一点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思维火花都要热情赞扬、细心爱护。思维的独特性为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尽自己所能畅所欲言。例如,在教牛津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时,事先让学生做个社会调查,了解10年前家乡社会状况,与现在比较有哪些变化,让学生遐想:再过10或20年,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让他们展开讨论,大胆地假设,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地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所谓的思维定式,是指过去的思维活动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往往使我们用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识或做出反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 生考虑除了常规方法之外还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可以事先让学生有克服定式的思想准备,解题之前提醒学生,不要限于老框框、老办法。这样持之以恒地训练他们,可以大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因为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大胆的想象是创新的起点,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在人的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概念性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新思维顺利展开。
“支点”三: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根本要求。需要教师遵循创新规律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谈到教育创新时曾深有感触地说:“教育创新不是到处挖坑,不是到处贴标签。不能这里翻翻、那里挖挖。教育创新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教育要创新也要继承。”可见,教育教学是科学,科学就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无视规律的“翻新”和“挖坑”是不行的。英语教学有其规律性、科学性。遵循规律、讲究科学就是要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认知能力,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任务。
1.培养创新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在创新思维形成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心理学研究揭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要和培养与创新思维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这里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求知欲、独立性、灵活性、坚韧性、强烈的动机、热情、自信心等等。创新是每个人都有的内在潜能,要有效地开发出这些潜能,需要个体有从事创新活动的驱动力。个体的兴趣和动机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内驱力,非智力因素减弱以至降到很低水平,是创新思维不活跃的关键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激发、强化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有创新能力,有能力受到他人的尊重,有能力独立地解决各种问题。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想像力,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永远保持好奇、质疑、探索的自觉意识。最后,要形成一种商讨气氛,允许不同意见存在,这应成为每个集体成员的共识。
2.创新能力培养的层次问题。从指导预习到复述改写,从讨论、演讲到写作,无一不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更多地动脑动手。由于学生所处年级不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差异,创新也有层次性,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创新就是低层次的、初级阶段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创新教育的评价问题。评价的作用有激励、导向和制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影响着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创新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但要注意评价标准不应求统一,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位学生,否则就违背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应作硬性统一要求,标准应因人而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另外,形式要灵活。英语教学中的评价可采取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这样不仅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悟能力。同时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说出自己有创造性的意见,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大有好处。
总而言之,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长期积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够撬动地球。”教师需要创新地开展工作,对学生进行潜心启迪和培养,有意识地巧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支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的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并与各种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放大“撑竿跳”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