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使学生兼具显性学力、思维能力与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师应革新教育理念、优化授课方式,使学生在独立探思、协作互助与深入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相关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166
语文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社会化能力,即在听说读写实践方面作出更积极的尝试,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保持多元思考,促使传统理论教学的短板得到补齐。在助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教师还需重视教学渗透,使学生在文化浸润与熏陶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道德品质及自我修养,进而促使初中语文教学升级,让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好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意义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教师既应具有“生本”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又需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避免单向地进行“知识灌溉”。唯有如此,才能使不同理解能力、学习特点的学生均能够产生探究学习兴趣,掌握语文学科特点。进而,使其了解多种文体,能够走进文本,感受母语文化的滋养,具有对文字、语言的运用能力,优秀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及文化自信。让学生逐渐加深对汉语言文化的理解,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密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形成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应当为学生构建生动而充满活力的课堂,能调动他们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其洞察力与感知能力,使学生在创新、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从不同视角思考,具有知识迁移能力;拥有应用意识,增强语文实践力;能够真正理解事物发展的本质与规律,区别共性与个性;实现温故而知新,不断充实自身的语文知识体系等。从而,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有创造力、深刻而全面地思考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其具有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重要知识技能、语文素养。此外,聚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施教策略,有助于初中语文教改工作的纵深、持续推进。
二、注重引导方法,阶段引导思考
在常规课堂上,部分教师因为自我思考觉悟与深度有限,所以会影响学生的思维与学习。加之思维教学并没有系统有效的训练方法,学生只停留在单一地对课文进行的背诵与朗读中,并不会深度思考为什么学习这篇课文。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有阶段性、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常态化的思维素养。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这首古诗时,教师应首先把白居易写此诗时的背景描述出来,引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联想与感受白居易写此诗时所看到的农夫秋忙割麦时的场景。如“丁壮在南岗”“童稚携壶浆”“妇姑荷箪食”等场景。随即使学生联想到农家的忙碌,农民的辛劳。在描写税收使农民“家田输税尽”时,白居易转想到自己“岁晏有余粮”,这是白居易身为父母官的同理心与共情思维。诗尾“念此私自愧”,是白居易的羞耻心,表现了身为父母官又感情丰富的诗人白居易的深度思考,深度思考继而引发自我的深度反省,再由深度反省到践行安国安民的改革惠民政策。通过这一系列的诗词表达,诗人白居易形象而真切地表现了自己的思考过程、反省过程。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诗人强大的知识思维基础上的思考活动。对《观刈麦》进行分析后,教师应通过阶段性、有步骤性的分析,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进行思考学习,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将知识融入现代实际应用中,联想自己的实际生活。如,小白同学就由此举手示意,向同学们表达自己联想到了“彼时诗人忧国忧民,报国安家的伟大抱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小红同学在思考“童稚携壶浆”诗句时,就深深联想到父母生活的不易与艰辛,我们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考试中按部就班地开展语言问答。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大胆提出自身的观点和想法,使课堂教学维持相对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学生应该已经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习惯上入手。这里就需要从预习和课后巩固开始练习。预习是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一个主要时期,教师要通过使用微课等手段提高学生预习能力,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之后,教师还要利用课后巩固阶段,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布置作业是一种巩固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对单元知识进行汇总和概括,绘制思维导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回顾课堂内容,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而且可以让其更加深入,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对语言的逻辑和科学性进行论述
在语言表达中学生具有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保持对现实生活的尊重,避免学生自我中心心理和观念的蔓延。现在很多学生因在家庭教育中得到的溺爱,发展出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这种个性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在这样的个性下面,思維会变得狭隘,难以接受他人意见,有时会完全忽略客观事实,一味地以自己的想法为主,这样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此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扭转学生这种不健康的个性,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局限,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受到很好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的培养仍处于初始阶段。教师要深入研究并切实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素养,在以学习者为本的教育观指导下,更好地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运用。
参考文献
[1]林艺清.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6).
[2]卢德海.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2019(10).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166
语文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社会化能力,即在听说读写实践方面作出更积极的尝试,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保持多元思考,促使传统理论教学的短板得到补齐。在助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教师还需重视教学渗透,使学生在文化浸润与熏陶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道德品质及自我修养,进而促使初中语文教学升级,让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好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意义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教师既应具有“生本”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又需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避免单向地进行“知识灌溉”。唯有如此,才能使不同理解能力、学习特点的学生均能够产生探究学习兴趣,掌握语文学科特点。进而,使其了解多种文体,能够走进文本,感受母语文化的滋养,具有对文字、语言的运用能力,优秀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及文化自信。让学生逐渐加深对汉语言文化的理解,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密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形成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应当为学生构建生动而充满活力的课堂,能调动他们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其洞察力与感知能力,使学生在创新、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从不同视角思考,具有知识迁移能力;拥有应用意识,增强语文实践力;能够真正理解事物发展的本质与规律,区别共性与个性;实现温故而知新,不断充实自身的语文知识体系等。从而,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有创造力、深刻而全面地思考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其具有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重要知识技能、语文素养。此外,聚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施教策略,有助于初中语文教改工作的纵深、持续推进。
二、注重引导方法,阶段引导思考
在常规课堂上,部分教师因为自我思考觉悟与深度有限,所以会影响学生的思维与学习。加之思维教学并没有系统有效的训练方法,学生只停留在单一地对课文进行的背诵与朗读中,并不会深度思考为什么学习这篇课文。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有阶段性、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常态化的思维素养。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这首古诗时,教师应首先把白居易写此诗时的背景描述出来,引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联想与感受白居易写此诗时所看到的农夫秋忙割麦时的场景。如“丁壮在南岗”“童稚携壶浆”“妇姑荷箪食”等场景。随即使学生联想到农家的忙碌,农民的辛劳。在描写税收使农民“家田输税尽”时,白居易转想到自己“岁晏有余粮”,这是白居易身为父母官的同理心与共情思维。诗尾“念此私自愧”,是白居易的羞耻心,表现了身为父母官又感情丰富的诗人白居易的深度思考,深度思考继而引发自我的深度反省,再由深度反省到践行安国安民的改革惠民政策。通过这一系列的诗词表达,诗人白居易形象而真切地表现了自己的思考过程、反省过程。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诗人强大的知识思维基础上的思考活动。对《观刈麦》进行分析后,教师应通过阶段性、有步骤性的分析,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进行思考学习,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将知识融入现代实际应用中,联想自己的实际生活。如,小白同学就由此举手示意,向同学们表达自己联想到了“彼时诗人忧国忧民,报国安家的伟大抱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小红同学在思考“童稚携壶浆”诗句时,就深深联想到父母生活的不易与艰辛,我们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考试中按部就班地开展语言问答。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大胆提出自身的观点和想法,使课堂教学维持相对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学生应该已经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习惯上入手。这里就需要从预习和课后巩固开始练习。预习是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一个主要时期,教师要通过使用微课等手段提高学生预习能力,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之后,教师还要利用课后巩固阶段,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布置作业是一种巩固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对单元知识进行汇总和概括,绘制思维导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回顾课堂内容,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而且可以让其更加深入,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对语言的逻辑和科学性进行论述
在语言表达中学生具有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保持对现实生活的尊重,避免学生自我中心心理和观念的蔓延。现在很多学生因在家庭教育中得到的溺爱,发展出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这种个性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在这样的个性下面,思維会变得狭隘,难以接受他人意见,有时会完全忽略客观事实,一味地以自己的想法为主,这样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此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扭转学生这种不健康的个性,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局限,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受到很好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的培养仍处于初始阶段。教师要深入研究并切实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素养,在以学习者为本的教育观指导下,更好地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运用。
参考文献
[1]林艺清.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6).
[2]卢德海.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