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较薄弱的现状,笔者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探讨如何巧妙地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以读促写,将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分析、筛选、优化组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小学阶段英语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关系到语言的输入,有了充分且有意义的语言输入,语言的输出才会水到渠成。写作是语言输出的一种重要呈现形式,但反观我们的课堂,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薄弱,写作无从入手,写出来的内容词不成句、内容空泛,许多学生甚至怕写作。针对这一学习现状,笔者以“小学英语高年级以读促写教学实践”为课题参与了研究,有针对性地对阅读中现存的问题采取改进的行为,探索有效的阅读策略,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从而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以读促写”就是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带读,通过阅读培养语感、通过语篇分析培养建构篇章的能力、通过写作层次训练培养写作能力。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乐趣,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训练了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文本信息,通过阅读任务建构语言支架,从而获取写作技巧,进而通过写作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见解。阅读到写作的过程,促进了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培养了思维能力,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二、课题实施的主要策略
(一)课题研究与学习相结合
依托课题的研究,笔者大量地阅读相关的书籍,为促进个人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固的理论基础。 同时定期参与科组组织课题沙龙活动,直面存在的真实问题,请科组成员进行解疑和指导。通过与科组老师的思维碰撞,博采众长,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基本的解决。
(二)课题研究与课例研究结合
俗话说:上课是临床性研究,听课是比较性研究,评课是诊断性研究。为了检验课题的实施成效,笔者科组组建了听课团和备课组并有序开展各阶段的课例研究。听课团和备课组定期深入笔者的课堂对课题进行把脉,采用打磨精品课、专题联教、同课异构等研究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研究的有效性。
(三)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小课题研究的宗旨就是通过小问题引领教师进行研究、反思、总结,积极进行改进实践,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了课题的引领,笔者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为了更好地推进小课题研究,笔者带领科组教师不断探索。课题伊始,笔者也曾受到部分教师的质疑,他们觉得:一堂课学生能理解文章已经不简单,写作还能否开展。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深入研究,不仅改变了他们对于阅读教学的策略理解与运用,更促进他们对“以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新模式的理解。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不仅解决了教学问题问题,也转变了教育观念,并自觉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
(一)准备阶段
在研究初期中,笔者对所任教的92名六年级的学生作为样本,对他们的课外英语阅读情况与写作兴趣进行了问卷调查。
从表1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阅读英语故事或短文兴趣比较浓,但写作方面很大部分学生不感兴趣,甚至在心理上有一定的畏惧感,总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写。调查现状引起笔者的反思,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不长,词汇、句型、语法的学习经验有限和写作技能培养的缺失等,使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甚至怕写,感受不到写作所带来的乐趣。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能否借阅读的助力,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呢?
带着问题,笔者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Read for fun. Read for information.
Read for language. Read for basic skills.等多种阅读学习策略。明白要改变写作现状,可从阅读下手。一是扩大阅读量。大量阅读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对学生熟悉词汇和句子结构有一定的作用。二是尝试仿写作文。小学阶段是英语语感形成的起始阶段,语感没形成将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因此可以尝试通过仿写帮助学生由浅入深进行训练,期待通过“以读促写”的研究,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写作的技能。
(二)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研究
课题第一阶段研究,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部分进行阅读策略的培养探索,并做了以下的尝试:
(1)阅读前:通过阅读前活动激活学生原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的语言知识,让学生的思维进入话题的空间,预测预读材料的主题,为后面的阅读做好准备,了解故事的封面信息等。同时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
(2) 阅读中:以问题驱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脉络,通过“三读”在阅读中品悟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
①初读:创设问题,初步感知文章的大体内容。
②细读: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感知、预测、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搜索和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在阅读中搭建语言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
③ 再读:再次让学生整体感受语篇、内化知识,形成流畅、完整的记忆,为接下来的复述课文、模仿表演课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结合文本初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阅读后:为了巩固和强化文本中所获得的信息和语言能力,笔者设置了细致的活动,如复述、续写等,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文本,感知材料,学会提取相关的信息构建篇章的语义图式,活动强化了所学的信息,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