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女性盆腔炎症指的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周边组织发生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有输卵管炎症、卵巢炎症、子宫内膜炎症等[1]。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一般有月经、性活跃期女性患者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而初潮期及绝经后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发病率较低[2]。对于所出现的盆腔炎性疾病若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可引起输卵管妊娠、不孕、慢性盆腔痛等不良症状,炎性疾病可反复发作,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威胁。
关键词: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临床防治;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盆腔炎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美国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50%左右为淋病奈瑟菌诱发的,10%~40%患者可分离得到沙眼衣原体[3]。研究分析还发现女性人权感染生殖道性传染疾病后,宫颈炎症发生率明显升高。而阑尾炎、腹膜炎等其他位置的炎症感染也会直接诱发宫腔感染。还有部分女性患者因过早进行性交、性生活不清洁、经期性交等原因导致阴道细菌入侵盆腔,引发盆腔炎性疾病[4]。另外,不可忽视临床妇科手术、刮宫术、输卵管造影、节育器等感染因素引起的盆腔炎性疾病。目前,临床对于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仍以广谱抗生素治疗为主,最近几年中医治疗盆腔炎症也取得了较大进步[5]。本文针对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的高发因素及特点,总结其最新的临床防治研究成果。
1.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概述
盆腔炎性病变包括微生物感染、免疫系统激活、抗感染因子释放等3个发展过程[6]。疾病发生的最初阶段就是微生物感染,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过程诱发疾病进入发展阶段。机体依赖免疫系统来对抗感染,机体受病原菌刺激而激活免疫系统,经信号传导释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扼杀病原微生物。过度分泌的细胞因子会损伤组织,进一步加速炎性因子的释放,导致炎性疾病迁延不愈,时间久了还可能引起慢性炎症相关并发症及后遗症。生殖系统中先天性免疫系统(Toll 样受体)首先被激活,而Toll 样受体是模式识别受体的一种,能使细胞表面分子标志,通过免疫调节发挥抗感染作用,这也是感染、炎症、损伤等关键[7]。
研究发现盆腔炎性疾病不仅与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有关,还与阴道加德纳菌、厌氧菌、棒状杆菌、生殖支原体以及无乳链球菌等因素有关。对盆腔炎症致病菌分析发现,盆腔炎性疾病主要又因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8]。分析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高危因素,可为临床诊断及防治提供有效指导。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包括几点:① 性伴侣:研究发现性伴侣是妇科感染、炎症复发的重要起源,男性无明显临床症状并不能证明其不携带致病菌,在临床诊断时有必要分析其性伴侣致病菌携带情况,提高诊断结果准确性。同时,在炎性疾病治疗的同时也要治疗男性伴侣,降低复发率;② 年龄:在盆腔炎性疾病当中年龄因素的影响非常突出,年轻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年龄大者,我国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发病高峰年龄在25~30岁,可能与该年龄阶段性生活最旺盛有关;③ 既往盆腔炎症病史:既往有盆腔炎症病史的女性极易复发盆腔炎症,其发病率是无盆腔炎症病史者的20倍以上。25%的盆腔炎症患者治疗后会复发,这可能是慢性炎症急性发作或输卵管上皮受损后致病菌敏感性更强而导致;④ 宫内节育器:研究调查发现宫内放置节育器的女性人群盆腔炎性疾病发生率是正常女性的2~4倍,还与宫内所放置节育器类型有关,如带避孕环诱发盆腔炎性疾病的风险高于其他类型的节育器[9]。
2.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预防及临床诊断进展
2.1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预防 根据上述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因素及高危因素特点,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来降低严重发生率对提高我国女性生殖健康非常重要[10]。首先,性生活卫生非常关键,讲究卫生可降低传播性疾病发生率;其次,对于生殖道已经感染的患者及其性伴侣,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注意避免感染期性交,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感染。此外,有关卫生部门要做好公共卫生教育指导工作,对婚龄女性宣导生殖道感染的相关知识,指导大家如何积极预防生殖道感染。医院临床所进行的妇科手术要严格把握其手术指征,全面消毒、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患者发生微生物感染。最后,对于已经存在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最大程度降低复发率,避免遗留后遗症。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宣传教育是近几年研究成果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范围等有了突破性进展,女性安全健康被更多的人所关注[11]。女性患者也从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参与疾病预防,大大降低了妇科疾病的发生率。另外,早期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ease,PFD)对预防盆腔炎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PFD是中老年女性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OP)等,在人口的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的情况下,PFD的发病率和就诊率逐年增高,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PFD可以及时阻止病情进展,预防盆腔进一步感染炎症,对女性生殖健康非常重要。
2.2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诊断进展 临床将盆腔炎性疾病分为急性炎症、慢性炎症两种[12]。① 对于急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要综合询问其发病高危因素、妇科疾病史、性生活习惯、阴道保洁、性伴侣情况等,高风险者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诊断。一般急性炎症者临床表现为乏力、高热、寒颤、下腹痛、反跳痛、肌肉紧张等,同时妇科检查是否阴道充血、白带脓性情况、后穹窿情况等,判断是否存在盆腔脓肿,还要注意观察宫颈是否充血、活动受限等情况。研究发现辅助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可辅助诊断中毒颗粒的存在与否。还有人在尿道旁腺、宫颈管、前庭大腺等位置采集分泌物涂片检查,分析其病原微生物种类。在盆腔炎诊断中B超扫描也被大家所认可,其对盆腔脓肿具有极高诊断价值。近几年,腹腔镜的应用使得盆腔病变诊断准确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② 对于慢性盆腔炎症的临床诊断同样要在了解既往病史后进行,一般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表现为低热、易疲劳、慢性盆腔痛等。一般慢性盆腔炎症多是因急需盆腔炎症粘连导致的。临床需要进行妇科检查来确诊慢性盆腔炎症,检查可发现子宫后位、活动受限,输卵管炎症者可触及条索状输卵管、有压痛,触及囊肿者要警惕输卵管卵巢炎或输卵管囊肿的可能,若触及片状增厚、压痛则可能为结缔组织炎症。 3. 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进展
3.1 急性盆腔炎症的治疗 对于急性盆腔炎症临床治疗的目标是避免慢性炎症残留、预防不孕症和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治疗者预后更佳[13]。① 抗生素治疗:可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效果更佳,但因药敏试验所需时间较长,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也非常重要。虽然急性盆腔炎症预后良好,但为了预防演变为慢性炎症,不少研究者致力于抗生素联合应用方案的研究。抗生素应用剂量及疗程要足够;② 辅助治疗:炎症患者自身条件对治疗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在药物治疗期间还要注意全面调理患者的身体素质,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来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炎症扩散。女性患者性伴侣的治疗要同步进行,能有效避免复发。③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复杂、脓肿类患者药物治疗3天无效时或病情反复时或腹痛剧烈、脓肿破裂时有必要进行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是妇科炎症手术治疗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不仅疗效可靠,而且微创、术后恢复快,能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生育能力。
3.2 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 慢性盆腔炎症是急性炎症后遗症,临床治疗难度大,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治疗方案[14]。通常从整体入手给予全身性治疗和调整、物理性治疗,如温热局部刺激改善局部代谢、短波及离子诱导促进炎症消退等。目前,对于无生育需求、严重性疼痛、久病不愈者可选择手术治疗,如附件切除术及子宫切除术等,以求彻底治愈[15]。对于慢性盆腔炎症治疗的研究中中医治疗研究偏多。中医治疗常用的是口服、灌肠等方法,中医将盆腔炎性疾病分为肾阳虚衰型、湿热郁结型、气滞血瘀型、血虚失荣型、寒湿凝滞型等进行辨证治疗,并以中药材加减配伍治疗,常用的有温胞饮、清热调血汤、当归建中汤、牡丹少腹逐瘀汤等加减治疗。最近几年中药灌肠联合理疗的研究也较多,研究表明湿热郁结型患者中药灌肠可显著改善腹痛症状,中药灌肠后可直达炎症病灶,促进局部吸收,有助于快速消除疼痛和改善血液循环。研究还发现中药灌肠可促进炎症增生组织吸收转化[16]。常用的中药材包括败酱草、丹参、黄柏、红藤、当归、赤芍、三棱、穿山甲等。中医研究发现针灸治疗盆腔炎症也具有一定疗效,可有效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多选择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脾经及远部穴位等进行针灸。研究还发现穴位注射治疗对盆腔炎症有效,以其穴位和药物双重作用,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势。有人研究交替应用中极、关元等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后,盆腔炎性要腹痛明显缓解[17]。
4. 小结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多是急性病变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盆腔炎症患者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月经前后加剧,可有月经增多和白带增多症状,卵巢功能损害时还有月经失调症状,可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性不孕。全社会都要关注女性健康发展,积极参与盆腔炎性疾病预防及其宣教[18]。女性人群生活中尤其要注意会阴卫生及性生活卫生情况,注重保护生殖系统不被微生物感染。对于已经存在盆腔炎性疾病的女性患者要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抗感染治疗,还可根据病情选择中医治疗,以期达到标本兼治、内外同治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有效治疗方案的研究是今后盆腔炎性疾病治疗的研究热点,两者结合取长补短,能提高抗生素消炎效果,又能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结合直肠灌药、理疗、针灸等多途径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副反应,经济有效。
参考文献:
[1] 梁 成,刘维维,康金旺.补肾清湿热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 2008,19(6): 1481-1482.
[2] 夏金韬,金全英.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4例[J].现代中医药,2009,29(3): 30.
[3] 陈 磊,王晓莉,廖秦平,等.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分析及治疗[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7,8( 3) : 177-180.
[4] 荆文华,郭秀君,康小前,等.不同时辰中药保留灌肠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影响的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 4) : 298-300.
[5] 易 蕾,黄 梅,农夏欣,等.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75例[J].江西中医药,2009,40(9): 40-42.
[6] 王萍萍,周忠明.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5): 46-47.
[7] 成 娟,张 宇,李小毛,等.阿奇霉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19) : 2592-2593.
[8] 崔 宇.康妇炎胶囊口服与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 (12) : 59,62.
[9] 王刘英.康妇炎胶囊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 60 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 (4) : 27-28.
[10] 金锦兰.温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7): 1205-1206.
[11] 方 震.温针治疗慢性盆腔炎65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2): 107-108.
[12] 涂燕妮.康妇炎胶囊配合甲硝唑灌肠治疗盆腔炎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 (1) : 62-63.
[13] 张彩虹,杜 艳.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48例[J].现代中医药,2009,29(5): 19.
[14] 于田华.自拟利湿止痛汤治疗慢性盆腔炎7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3): 267.
[15] 李所平.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38例[J].河北中医,2009,31(2): 190-191.
[16] 罗 梅,何 霞,魏友胜,等.重庆市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病因及诊治现状调查[J].重庆医学,2012,41(3) : 281-282.
[17] 韩庆玺,李金凤,李金平,等.易黄汤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105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1): 36-37.
[18] 黄 丽,孙培文,李新中,等.慢性盆腔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中南药学,2010,8(6) : 469-472.
关键词: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临床防治;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盆腔炎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美国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50%左右为淋病奈瑟菌诱发的,10%~40%患者可分离得到沙眼衣原体[3]。研究分析还发现女性人权感染生殖道性传染疾病后,宫颈炎症发生率明显升高。而阑尾炎、腹膜炎等其他位置的炎症感染也会直接诱发宫腔感染。还有部分女性患者因过早进行性交、性生活不清洁、经期性交等原因导致阴道细菌入侵盆腔,引发盆腔炎性疾病[4]。另外,不可忽视临床妇科手术、刮宫术、输卵管造影、节育器等感染因素引起的盆腔炎性疾病。目前,临床对于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仍以广谱抗生素治疗为主,最近几年中医治疗盆腔炎症也取得了较大进步[5]。本文针对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的高发因素及特点,总结其最新的临床防治研究成果。
1.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概述
盆腔炎性病变包括微生物感染、免疫系统激活、抗感染因子释放等3个发展过程[6]。疾病发生的最初阶段就是微生物感染,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过程诱发疾病进入发展阶段。机体依赖免疫系统来对抗感染,机体受病原菌刺激而激活免疫系统,经信号传导释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扼杀病原微生物。过度分泌的细胞因子会损伤组织,进一步加速炎性因子的释放,导致炎性疾病迁延不愈,时间久了还可能引起慢性炎症相关并发症及后遗症。生殖系统中先天性免疫系统(Toll 样受体)首先被激活,而Toll 样受体是模式识别受体的一种,能使细胞表面分子标志,通过免疫调节发挥抗感染作用,这也是感染、炎症、损伤等关键[7]。
研究发现盆腔炎性疾病不仅与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有关,还与阴道加德纳菌、厌氧菌、棒状杆菌、生殖支原体以及无乳链球菌等因素有关。对盆腔炎症致病菌分析发现,盆腔炎性疾病主要又因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8]。分析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高危因素,可为临床诊断及防治提供有效指导。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包括几点:① 性伴侣:研究发现性伴侣是妇科感染、炎症复发的重要起源,男性无明显临床症状并不能证明其不携带致病菌,在临床诊断时有必要分析其性伴侣致病菌携带情况,提高诊断结果准确性。同时,在炎性疾病治疗的同时也要治疗男性伴侣,降低复发率;② 年龄:在盆腔炎性疾病当中年龄因素的影响非常突出,年轻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年龄大者,我国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发病高峰年龄在25~30岁,可能与该年龄阶段性生活最旺盛有关;③ 既往盆腔炎症病史:既往有盆腔炎症病史的女性极易复发盆腔炎症,其发病率是无盆腔炎症病史者的20倍以上。25%的盆腔炎症患者治疗后会复发,这可能是慢性炎症急性发作或输卵管上皮受损后致病菌敏感性更强而导致;④ 宫内节育器:研究调查发现宫内放置节育器的女性人群盆腔炎性疾病发生率是正常女性的2~4倍,还与宫内所放置节育器类型有关,如带避孕环诱发盆腔炎性疾病的风险高于其他类型的节育器[9]。
2.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预防及临床诊断进展
2.1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预防 根据上述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因素及高危因素特点,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来降低严重发生率对提高我国女性生殖健康非常重要[10]。首先,性生活卫生非常关键,讲究卫生可降低传播性疾病发生率;其次,对于生殖道已经感染的患者及其性伴侣,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注意避免感染期性交,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感染。此外,有关卫生部门要做好公共卫生教育指导工作,对婚龄女性宣导生殖道感染的相关知识,指导大家如何积极预防生殖道感染。医院临床所进行的妇科手术要严格把握其手术指征,全面消毒、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患者发生微生物感染。最后,对于已经存在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最大程度降低复发率,避免遗留后遗症。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宣传教育是近几年研究成果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范围等有了突破性进展,女性安全健康被更多的人所关注[11]。女性患者也从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参与疾病预防,大大降低了妇科疾病的发生率。另外,早期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ease,PFD)对预防盆腔炎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PFD是中老年女性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OP)等,在人口的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的情况下,PFD的发病率和就诊率逐年增高,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PFD可以及时阻止病情进展,预防盆腔进一步感染炎症,对女性生殖健康非常重要。
2.2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诊断进展 临床将盆腔炎性疾病分为急性炎症、慢性炎症两种[12]。① 对于急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要综合询问其发病高危因素、妇科疾病史、性生活习惯、阴道保洁、性伴侣情况等,高风险者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诊断。一般急性炎症者临床表现为乏力、高热、寒颤、下腹痛、反跳痛、肌肉紧张等,同时妇科检查是否阴道充血、白带脓性情况、后穹窿情况等,判断是否存在盆腔脓肿,还要注意观察宫颈是否充血、活动受限等情况。研究发现辅助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可辅助诊断中毒颗粒的存在与否。还有人在尿道旁腺、宫颈管、前庭大腺等位置采集分泌物涂片检查,分析其病原微生物种类。在盆腔炎诊断中B超扫描也被大家所认可,其对盆腔脓肿具有极高诊断价值。近几年,腹腔镜的应用使得盆腔病变诊断准确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② 对于慢性盆腔炎症的临床诊断同样要在了解既往病史后进行,一般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表现为低热、易疲劳、慢性盆腔痛等。一般慢性盆腔炎症多是因急需盆腔炎症粘连导致的。临床需要进行妇科检查来确诊慢性盆腔炎症,检查可发现子宫后位、活动受限,输卵管炎症者可触及条索状输卵管、有压痛,触及囊肿者要警惕输卵管卵巢炎或输卵管囊肿的可能,若触及片状增厚、压痛则可能为结缔组织炎症。 3. 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进展
3.1 急性盆腔炎症的治疗 对于急性盆腔炎症临床治疗的目标是避免慢性炎症残留、预防不孕症和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治疗者预后更佳[13]。① 抗生素治疗:可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效果更佳,但因药敏试验所需时间较长,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也非常重要。虽然急性盆腔炎症预后良好,但为了预防演变为慢性炎症,不少研究者致力于抗生素联合应用方案的研究。抗生素应用剂量及疗程要足够;② 辅助治疗:炎症患者自身条件对治疗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在药物治疗期间还要注意全面调理患者的身体素质,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来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炎症扩散。女性患者性伴侣的治疗要同步进行,能有效避免复发。③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复杂、脓肿类患者药物治疗3天无效时或病情反复时或腹痛剧烈、脓肿破裂时有必要进行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是妇科炎症手术治疗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不仅疗效可靠,而且微创、术后恢复快,能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生育能力。
3.2 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 慢性盆腔炎症是急性炎症后遗症,临床治疗难度大,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治疗方案[14]。通常从整体入手给予全身性治疗和调整、物理性治疗,如温热局部刺激改善局部代谢、短波及离子诱导促进炎症消退等。目前,对于无生育需求、严重性疼痛、久病不愈者可选择手术治疗,如附件切除术及子宫切除术等,以求彻底治愈[15]。对于慢性盆腔炎症治疗的研究中中医治疗研究偏多。中医治疗常用的是口服、灌肠等方法,中医将盆腔炎性疾病分为肾阳虚衰型、湿热郁结型、气滞血瘀型、血虚失荣型、寒湿凝滞型等进行辨证治疗,并以中药材加减配伍治疗,常用的有温胞饮、清热调血汤、当归建中汤、牡丹少腹逐瘀汤等加减治疗。最近几年中药灌肠联合理疗的研究也较多,研究表明湿热郁结型患者中药灌肠可显著改善腹痛症状,中药灌肠后可直达炎症病灶,促进局部吸收,有助于快速消除疼痛和改善血液循环。研究还发现中药灌肠可促进炎症增生组织吸收转化[16]。常用的中药材包括败酱草、丹参、黄柏、红藤、当归、赤芍、三棱、穿山甲等。中医研究发现针灸治疗盆腔炎症也具有一定疗效,可有效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多选择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脾经及远部穴位等进行针灸。研究还发现穴位注射治疗对盆腔炎症有效,以其穴位和药物双重作用,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势。有人研究交替应用中极、关元等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后,盆腔炎性要腹痛明显缓解[17]。
4. 小结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多是急性病变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盆腔炎症患者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月经前后加剧,可有月经增多和白带增多症状,卵巢功能损害时还有月经失调症状,可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性不孕。全社会都要关注女性健康发展,积极参与盆腔炎性疾病预防及其宣教[18]。女性人群生活中尤其要注意会阴卫生及性生活卫生情况,注重保护生殖系统不被微生物感染。对于已经存在盆腔炎性疾病的女性患者要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抗感染治疗,还可根据病情选择中医治疗,以期达到标本兼治、内外同治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有效治疗方案的研究是今后盆腔炎性疾病治疗的研究热点,两者结合取长补短,能提高抗生素消炎效果,又能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结合直肠灌药、理疗、针灸等多途径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副反应,经济有效。
参考文献:
[1] 梁 成,刘维维,康金旺.补肾清湿热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 2008,19(6): 1481-1482.
[2] 夏金韬,金全英.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4例[J].现代中医药,2009,29(3): 30.
[3] 陈 磊,王晓莉,廖秦平,等.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分析及治疗[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7,8( 3) : 177-180.
[4] 荆文华,郭秀君,康小前,等.不同时辰中药保留灌肠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影响的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 4) : 298-300.
[5] 易 蕾,黄 梅,农夏欣,等.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75例[J].江西中医药,2009,40(9): 40-42.
[6] 王萍萍,周忠明.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5): 46-47.
[7] 成 娟,张 宇,李小毛,等.阿奇霉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19) : 2592-2593.
[8] 崔 宇.康妇炎胶囊口服与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 (12) : 59,62.
[9] 王刘英.康妇炎胶囊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 60 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 (4) : 27-28.
[10] 金锦兰.温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7): 1205-1206.
[11] 方 震.温针治疗慢性盆腔炎65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2): 107-108.
[12] 涂燕妮.康妇炎胶囊配合甲硝唑灌肠治疗盆腔炎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 (1) : 62-63.
[13] 张彩虹,杜 艳.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48例[J].现代中医药,2009,29(5): 19.
[14] 于田华.自拟利湿止痛汤治疗慢性盆腔炎7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3): 267.
[15] 李所平.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38例[J].河北中医,2009,31(2): 190-191.
[16] 罗 梅,何 霞,魏友胜,等.重庆市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病因及诊治现状调查[J].重庆医学,2012,41(3) : 281-282.
[17] 韩庆玺,李金凤,李金平,等.易黄汤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105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1): 36-37.
[18] 黄 丽,孙培文,李新中,等.慢性盆腔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中南药学,2010,8(6) : 469-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