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護理是指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原理的方法针对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使之有利于疾病康复的过程[1]。许多资料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导致各种肿瘤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而人们对肿瘤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及以往对肿瘤传统的认识,都会导致患者及家属对肿瘤产生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以来收治各种肿瘤患者623例,其中男343例,女280例;年龄11~76岁。本组患者在来院就诊时,均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在为这组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我科以新的医学模式为指导,从心理护理-疾病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着手,做好肿瘤患者的心理调适工作,使得600余例患者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生存率,改善了生存质量,那么在护理过程中如何做好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护 理
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①怀疑与否认:因肿瘤患者大多在早期无明显症状,所以在确诊后都存在强烈的怀疑与否认心理。②焦虑与恐惧:当患者接受诊断结果后,心理的恐惧感非同其他患者,担心手术及预后,担心化疗的不良反应。③要求尽快治疗的心理:肿瘤患者在接受了诊断结果后往往会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希望通过及时的治疗与护理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命。④放弃治疗的心理:对于恶性肿瘤而言,不论是手术治疗还是化疗,都要使患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感受躯体和精神的损伤,大部分患者在这个过程中会失去生存的信念,拒绝治疗。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①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作出正确评估,并及时疏导。②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和不同的生活背景制定科学的心理护理计划。③掌握沟通技巧,给予患者治疗上的心理支持,在护理过程中,尽可能地让患者从护理表达性行为中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④帮助患者建立心理及家庭经济支持链,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2]。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手术及化疗所需要的昂贵费用以及长期的生活被动依赖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护士在做好患者治疗护理的同时,必须和家属有效交流沟通,家属要给予患者最大限度的关怀和体贴以及经济上的支持,患者才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⑤对已经知道病情的患者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肿瘤,设法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避免患者产生静养卧诊的惰性,鼓励其根据病情及体力适当锻炼。
做好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因文化层次和社会背景的不同,使得患者对肿瘤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心理调适方面,不同的患者对肿瘤的感觉、关切和恐惧程度各有不同,情绪能影响免疫功能。心理上的严重冲突、抑郁可引起心理功能的紊乱,进而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和障碍。消极情绪可使患者已经存在的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进一步加剧,导致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下降,促进肿瘤的迅速发展[3]。所以,医护人员必须做好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才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①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护士一定要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②心理护理涉及到医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多种学科,所以要做好心理护理护士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③护士的态度温和、善良、周到,对患者的尊重、理解以及护理技术的娴熟都会影响到心理护理的效果,所以护士不但要有耐心、同情心,更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治疗准时。只有以上这些表达性行为和工具性行为统一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心理护理效果。④谨慎对待患者的诊断,理解和包容患者的发泄。压抑或其他一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影响癌症的愈后。所以耐心倾听,表示理解及支持都能影响到心理护理效果。⑤做好间接心理护理: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心理状态互为影响,家属的理解、关怀、支持,以及对疾病康复的信心严重影响患者对手术及化疗的信心,所以,心理护理的对象也包括患者家属。
讨 论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具备了现代护理理念,重视了护理服务对象,充分体现护理关怀,对心理护理的评价和患者保持一致,就会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戴晓阳,佟术艳.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唐钊猷.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以来收治各种肿瘤患者623例,其中男343例,女280例;年龄11~76岁。本组患者在来院就诊时,均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在为这组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我科以新的医学模式为指导,从心理护理-疾病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着手,做好肿瘤患者的心理调适工作,使得600余例患者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生存率,改善了生存质量,那么在护理过程中如何做好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护 理
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①怀疑与否认:因肿瘤患者大多在早期无明显症状,所以在确诊后都存在强烈的怀疑与否认心理。②焦虑与恐惧:当患者接受诊断结果后,心理的恐惧感非同其他患者,担心手术及预后,担心化疗的不良反应。③要求尽快治疗的心理:肿瘤患者在接受了诊断结果后往往会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希望通过及时的治疗与护理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命。④放弃治疗的心理:对于恶性肿瘤而言,不论是手术治疗还是化疗,都要使患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感受躯体和精神的损伤,大部分患者在这个过程中会失去生存的信念,拒绝治疗。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①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作出正确评估,并及时疏导。②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和不同的生活背景制定科学的心理护理计划。③掌握沟通技巧,给予患者治疗上的心理支持,在护理过程中,尽可能地让患者从护理表达性行为中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④帮助患者建立心理及家庭经济支持链,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2]。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手术及化疗所需要的昂贵费用以及长期的生活被动依赖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护士在做好患者治疗护理的同时,必须和家属有效交流沟通,家属要给予患者最大限度的关怀和体贴以及经济上的支持,患者才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⑤对已经知道病情的患者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肿瘤,设法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避免患者产生静养卧诊的惰性,鼓励其根据病情及体力适当锻炼。
做好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因文化层次和社会背景的不同,使得患者对肿瘤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心理调适方面,不同的患者对肿瘤的感觉、关切和恐惧程度各有不同,情绪能影响免疫功能。心理上的严重冲突、抑郁可引起心理功能的紊乱,进而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和障碍。消极情绪可使患者已经存在的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进一步加剧,导致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下降,促进肿瘤的迅速发展[3]。所以,医护人员必须做好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才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①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护士一定要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②心理护理涉及到医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多种学科,所以要做好心理护理护士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③护士的态度温和、善良、周到,对患者的尊重、理解以及护理技术的娴熟都会影响到心理护理的效果,所以护士不但要有耐心、同情心,更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治疗准时。只有以上这些表达性行为和工具性行为统一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心理护理效果。④谨慎对待患者的诊断,理解和包容患者的发泄。压抑或其他一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影响癌症的愈后。所以耐心倾听,表示理解及支持都能影响到心理护理效果。⑤做好间接心理护理: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心理状态互为影响,家属的理解、关怀、支持,以及对疾病康复的信心严重影响患者对手术及化疗的信心,所以,心理护理的对象也包括患者家属。
讨 论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具备了现代护理理念,重视了护理服务对象,充分体现护理关怀,对心理护理的评价和患者保持一致,就会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戴晓阳,佟术艳.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唐钊猷.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