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动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兴趣绝不是架空地强调语文重要,空道理要少讲,因为空道理是苍白无力的。重要的在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知识本身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由于认识了以前未知的东西而感到高兴与满足,能舒心的遨游在语文知识的殿堂中。
  一、抓住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
  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控究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为此,设计各种体裁课文的教学,要以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学习课文的愿望和现有语文能力的情况出发,采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内容,使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阅读有新意,有新鲜感。使学生迷恋。为了使学生咀嚼到阅读课文的甘甜,可采用直观演示、开拓想像、抓点拎线、开成悬念、展现意境、激发感情、讨论答辩、运用学生逆反心理等等方法作为阅读的直接诱因,也可充分调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光、电、声、像作用于学生的耳目,与文字相互映衬,入目入耳,最终达到入心的目的。教师语言要有趣味,干瘪无味、苍白无力,只能使学生乏味,因而要鲜明、生动,有较强的形象性,能贴住学生注意力,开启心窍。
  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在授新课前要求学生先自学课文,独立阅读,发现问题。学生初步自学课文,要求做到三看一查一提问。三看就是看课文、看注释、看课文前后编者的引导与设计的思考与练习;一查就是查字典、词典与有关的工具书;一提问就是提出自己阅读时不清楚的、有疑问的、不会解答的问题。学生自学前教师可提些思考的问题加以启发。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会提问题,尤其是有质量的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开始学生生疑往往只在文章字词的表面,这个字怎么读,那个词什么意思,教师要指导他们深入到篇章之中,把文章的前前后后,段落与段落之间联系起来思考。当学生生疑有所进展时,教师再拓开他们的思路,要求他们把阅读的课文与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步步诱导,持之以恒地培养,对有质量的问题加以鼓励、表扬,或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就能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几乎每篇课文学生都会提出几个有质量的问题,包括对思考与练习的异议;有些课文乍看似乎没有问题,但经过独立思考,学生会提出一连串的令人思索的问题。
  三、鼓励学生创新精神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1、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要大胆走出课文,让课内长骨、课内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2、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教师授课一直拥有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有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有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3、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
  四、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要发生变化,师生共同成长
  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是积极地旁观者,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甚至可以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教师走入学生中,与他们一起研究、学习、成长,加强双向融合,使知识得以提升。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学习的参与者,在参与中获得兴趣、获得知识。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一节课不可能是教师一个人展示的舞台,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体,教师必须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教师应当通过科学的设计,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让他们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当然也可以给他们更多机会,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做老师来讲课。把课堂勇敢、科学地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舞台。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语文学科的内涵丰富,仅凭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重要,让学生在兴趣中主动去探究,涉猎,才能达到我们语文学科的目的。
其他文献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实验能使学生受到从形象思维跨越到逻辑思维的训练,实现发散思维到统摄思维的统一。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如何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作用,努力优化实验教学课堂,从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思维?笔者从教学一线工作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看法。  §1、努力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尽量让学
期刊
期刊
期刊
《传感器与压电器件———信息装备的特种元件》一书由电子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 ,国防工业出版社最新出版发行《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 ,介绍现代传感器与压电器件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来看,年龄越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越为重要。学习习惯一经形成就变成了个体的一种需要,然后推动人的学习活动。学习习惯也是条件反射的长期积累。因此,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经过长期的、持续的行为过程而形成的。良好的习惯的培养也需
期刊
写作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写作教学在外语整体教学中严重滞后,以至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头痛”的现象。新课标与以往教材相比,在写作的形式、内容到作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更加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二是写作题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感很强。三是写作内容更加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选择性,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近年来,英语教学已经由传统的知识型正迅速地向语言综合运用型
期刊
大家都知道,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的道理,我们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德才兼备,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振兴中华的需要。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并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现代的课程论也越来越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以增强各门类知识间的综合运用。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是传授新知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歌唱艺术,这些专业的,业余的歌唱者激情之余却因方法不科学和保护不当造成声带小结、水肿、息肉等嗓音疾病,而导致声音嘶哑、暗淡、无光泽,严重的甚至无法开口。如果我们注意保护嗓音,做到科学用嗓,大多数情况下嗓音疾病是可以避免的。  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多多重视嗓音的保健。嗓音的保健应该树立整体、系统的观念,从生理、环境、心理、行为等因素去寻求疾病防治规律,为求
期刊
王阳明这位以天下为己任,面对当时社会政治的动荡、学术的颓势以及人心的不古,力图另辟蹊径,学凡三变,最后终于扬起“圣人之学(心学)”大旗的哲学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以书院为主阵地,德育为中心,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王氏”德育思想。该德育思想体系完整,运行高效,是“阳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就“良知”结合教师工作来谈谈。  “良知”一说,最早语出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学生感到既新鲜又陌生。但是通过几年的教学,我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心里想得挺不错,一要口头表达,就抓耳扰腮,表达不清;还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等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打开学生嘴上的这把锁,让学生从被动地开口过渡到主动大胆地说呢?针对上述现象,我认真分析了学生英语表达不佳的种种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