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是其中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新课导入
一、新课导入的要求
新课导入怎样是成功的呢?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趣味性。导入新课要注意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计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
2、新颖性。导入新课的材料要新颖。老生常谈的材料固然有用,如麦哲伦航海等,但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人入胜。
3、直观性。新课导入时要注意直观性。教学时用直观教具或打比方的方法来讲解,把抽象的、远离身边的事物,不易理解的地理事物用模型或示意的教具或通过音像教学表现出来。如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拿出三球低仪,学生们立即被吸引住了,老师简单介绍后,就开始操作并说,这节课就要观察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动的,搞清楚地球上的五带能及它们的成因……学生们异常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活动进入高潮。
二、新课导入的方法
新课导入因人因进因地,方法不拘一格。这时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方法:
1、故事法。讲传说听故事喜闻乐道。因为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2、图像图表法。图像图表法是利用讲解课本上的图像图表导入新课。图像、图表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利用。
3、引述法。引用讲述的方法是教师或学生把有关材料(有关地理内容的诗词、散文、解说词等)在一上课时,直接引用或讲述或朗诵,如果运用得当,效果很好。如在教学“中国的疆域”时,先朗颂一段: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广大的肥田沃土,给我们以衣食之利;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茂密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给我们以运输和灌溉之利;有辽阔的海疆,给我们以交通世界各民族的方便”(引自《毛泽东选集》),然后展开“中国地形图”,激情满怀地赞颂“这就是我们可爱的祖国”,为新课的学习创造了气氛,酝酿了情绪。
4、复习法。《教学论》中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坍的建筑物,而是添建一层新的楼房。”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的已经学过的知识,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十分自然。
5、地图法。利用地图教学是地理课的突出特点。传授地理知识、讲授地理事实,分析地理现象,说明地理原理等,都须依靠地图。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利用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旧有的知识,为获得新的知识开启大门。如:“讲亚洲”,上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亚洲大陆图”或“两半球图”。教师问:“亚洲的全称是什么?”“亚细亚洲。”“全称的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它的由来吗?”学生寂然。老师边指图边讲道:“亚细亚洲的名称由来已久,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古时腓尼基人生活在地中海沿岸(指图上位置),他们善于航海,航海定方向时就把‘太阳升起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洲。这个古老的名字沿用至今。现在我们知道亚洲的位置就是在亚欧大陆的中部和东部(指图)。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亚洲的概况。”利用地图解释题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点出了本课的中心内容。
6、横向联系法。横向联系法,是指联系运用学生已学过的其它学科(语文数学历史生物物理等)的知识,有效地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迁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的影响,较快地转移注意力,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如在讲“平原和山区”时,教师一上课提问:你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一篇文章《为学》,谁会背?学生争先恐后,站起来的学生琅琅成诵:“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蜀这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停!文中的南海指的是什么地方?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对!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还有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我国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名山大川,雄奇的五岳,秀丽的黄山等,这些都是可贵的旅游资源,今天我们就一起邀游神州,领略祖国山川的奇光异彩。运用横向联系需要特别注意了解学生已学与正在学习的知识,使其能积极地配合地理教学。
7、电教法。电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现代化手段。尤其是录像有其立体感强、声图并茂的特点。如讲“中国人口”时,开始上课,教师就放映《别挤了》(中央电视台的“广而告之”节目),学生们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众多的乘客你推我攮地挤上公共汽车的场面时,情不自禁地说:人太多了。此时点拨:大家看到了我国人口特点之一就是多。1990年统计数字是11亿6千万。这么多人在全国是怎样分布的,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这都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很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课学习重点上来。
三、应注意的点滴问题
1、新课导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准备。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不限于以上所述,重要的是各种方法的目的是一致的:想方设法让学生迅速投入,使其快速集中注意力,提起强烈的求知兴趣,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要其善乐学。
2、较沉稳的班和较活越的班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一个班来讲,新课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学生处于这种精神状态中,无疑是良好的学习情绪。如果形成了“虎头、蛇草、草包肚皮”那就令人深感遗憾,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力求避免出现的现象。所以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就要抓住这个“黄金时刻”,形成教学高潮,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部分。
地理课堂教学运用了导入法,为课堂教学开了个好头,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进对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杞县大同中学)
编辑 张华利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新课导入
一、新课导入的要求
新课导入怎样是成功的呢?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趣味性。导入新课要注意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计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
2、新颖性。导入新课的材料要新颖。老生常谈的材料固然有用,如麦哲伦航海等,但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人入胜。
3、直观性。新课导入时要注意直观性。教学时用直观教具或打比方的方法来讲解,把抽象的、远离身边的事物,不易理解的地理事物用模型或示意的教具或通过音像教学表现出来。如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拿出三球低仪,学生们立即被吸引住了,老师简单介绍后,就开始操作并说,这节课就要观察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动的,搞清楚地球上的五带能及它们的成因……学生们异常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活动进入高潮。
二、新课导入的方法
新课导入因人因进因地,方法不拘一格。这时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方法:
1、故事法。讲传说听故事喜闻乐道。因为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2、图像图表法。图像图表法是利用讲解课本上的图像图表导入新课。图像、图表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利用。
3、引述法。引用讲述的方法是教师或学生把有关材料(有关地理内容的诗词、散文、解说词等)在一上课时,直接引用或讲述或朗诵,如果运用得当,效果很好。如在教学“中国的疆域”时,先朗颂一段: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广大的肥田沃土,给我们以衣食之利;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茂密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给我们以运输和灌溉之利;有辽阔的海疆,给我们以交通世界各民族的方便”(引自《毛泽东选集》),然后展开“中国地形图”,激情满怀地赞颂“这就是我们可爱的祖国”,为新课的学习创造了气氛,酝酿了情绪。
4、复习法。《教学论》中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坍的建筑物,而是添建一层新的楼房。”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的已经学过的知识,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十分自然。
5、地图法。利用地图教学是地理课的突出特点。传授地理知识、讲授地理事实,分析地理现象,说明地理原理等,都须依靠地图。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利用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旧有的知识,为获得新的知识开启大门。如:“讲亚洲”,上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亚洲大陆图”或“两半球图”。教师问:“亚洲的全称是什么?”“亚细亚洲。”“全称的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它的由来吗?”学生寂然。老师边指图边讲道:“亚细亚洲的名称由来已久,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古时腓尼基人生活在地中海沿岸(指图上位置),他们善于航海,航海定方向时就把‘太阳升起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洲。这个古老的名字沿用至今。现在我们知道亚洲的位置就是在亚欧大陆的中部和东部(指图)。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亚洲的概况。”利用地图解释题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点出了本课的中心内容。
6、横向联系法。横向联系法,是指联系运用学生已学过的其它学科(语文数学历史生物物理等)的知识,有效地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迁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的影响,较快地转移注意力,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如在讲“平原和山区”时,教师一上课提问:你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一篇文章《为学》,谁会背?学生争先恐后,站起来的学生琅琅成诵:“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蜀这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停!文中的南海指的是什么地方?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对!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还有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我国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名山大川,雄奇的五岳,秀丽的黄山等,这些都是可贵的旅游资源,今天我们就一起邀游神州,领略祖国山川的奇光异彩。运用横向联系需要特别注意了解学生已学与正在学习的知识,使其能积极地配合地理教学。
7、电教法。电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现代化手段。尤其是录像有其立体感强、声图并茂的特点。如讲“中国人口”时,开始上课,教师就放映《别挤了》(中央电视台的“广而告之”节目),学生们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众多的乘客你推我攮地挤上公共汽车的场面时,情不自禁地说:人太多了。此时点拨:大家看到了我国人口特点之一就是多。1990年统计数字是11亿6千万。这么多人在全国是怎样分布的,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这都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很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课学习重点上来。
三、应注意的点滴问题
1、新课导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准备。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不限于以上所述,重要的是各种方法的目的是一致的:想方设法让学生迅速投入,使其快速集中注意力,提起强烈的求知兴趣,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要其善乐学。
2、较沉稳的班和较活越的班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一个班来讲,新课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学生处于这种精神状态中,无疑是良好的学习情绪。如果形成了“虎头、蛇草、草包肚皮”那就令人深感遗憾,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力求避免出现的现象。所以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就要抓住这个“黄金时刻”,形成教学高潮,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部分。
地理课堂教学运用了导入法,为课堂教学开了个好头,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进对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杞县大同中学)
编辑 张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