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以“对每一个学生微笑,对每一个学生保持关注,对每一个学生充满期待,对每一个学生给予智慧”为标准,用爱培养学生,使其成为最好的自己。大班的课堂变成了30个学生的小班课堂,在此环境下,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改变传统方式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小班化”教学符合当今教育公平的原则与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对学生进行有效点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之处,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得到发展,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进步,让每个学生都发展”。
关键词:“小班化”;被動学习;主动学习;发展
真正的“小班化”教学,要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学生人数的减少,也意味着教师在课堂内外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因材施教,激发每一个学生最大的潜力。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课堂交流中,展示自我,在活动展示中提升锻炼自己。
真正的“关注”,是需要每位教师真正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班的缩小使“关注”每一个学生成了可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关注”每一个学生转化为自觉自主行为,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一、在教学预设中实现“关注”
教师的教学预设,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符合班情、学情的教学方案。
例如: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招牌与广告》,笔者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首先,设计《招牌与广告》的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并利用网络,了解招牌与广告的含义,搜集最喜欢与最不喜欢的广告,上课时进行展示。其次,上课时,组内讨论交流搜集的广告,并推选两条最喜欢的广告,向全班同学分享。接着,通过同学的分享,总结出招牌与广告的特点。最后结合学习到的知识点小组合作创作广告词。整个教学设计,难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课堂的开展轻松有趣。我在整节课中,并不是什么都不干,笔者起了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倾听他们的发言,当学生的答案错误或不完整的时候,加以鼓励并组织其他学生补充答案,最后由同学或教师点评总结。在这一节课中,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了,并且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关注”学生,既要关注优生,也要关注中等生与边缘生,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信心与兴趣。
二、在小组合作中实现“关注”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主角,在讲台上不停地讲解,沉醉于其中,殊不知讲台下的学生可能已经“神游太虚”,这样的教学,其实效果并不好。而“小班化”却能把每一个学生当成一个班级来教,使学生能真正融入这样的课堂。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小组活动是关键,师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产生共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语文教学中的小组活动,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巡视+倾听
小组活动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一种模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招牌与广告》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讨论环节:说说你最喜欢的广告语,并简述理由。在接到这个任务后,组长开始组织组员进行讨论,每个同学参与其中,纷纷发言,而每个成员在发言时,其他成员都在倾听记录,这样的讨论效果很好。因此,小组活动,“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被倾听者的好的见解可能成为倾听者的见解,倾听者的认识水平因为思考倾听得到了提高,反之,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自我,他的认识水平的提高会慢许多。
(二)讨论+争论
小组活动是以讨论为主的,在小组进行讨论时,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应该参与到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不应只把目光停留在优生身上,而应更加关注不愿发言的学生以及中等生、边缘生,鼓励他们。如果在小组活动中出现了观点不一致、争论不休,教师一定要及时协调,必要时,可以把争论的问题抛给全班同学。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之间要互相鼓励,让关注实现在同学合作学习之中。
(三)汇报+补充
小组活动后,小组会以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展现。在汇报中,各小组一般会选择表达能力强、表现积极的组员代表小组进行汇报,有时候教师为了能使课程顺利进行,也不愿意让学生进行汇报,这样,教师就无法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小班化”的课堂,教师更应该让学生大胆发言。笔者在《招牌与广告》一课中,鼓励学生发言,小组组长在安排组员进行汇报时,都会以“让每个组员展现自己”为准则,让不同的同学上台汇报。不仅如此,当组员汇报不完整或有补充时,小组的其他成员会进行补充,这样,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展现了自己。这也体现了小班化百分百激励,百分百展示的原则。
三、课后辅导“关注”的实现
“小班化”教学因为人数的优势,而使“因材施教”成为了可能。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课后辅导。有的给他一个铺垫,有的给他一种方法,有的给他一点暗示,有的给他一条思路,有的给他一些力量,这是小班老师为之努力的目标。
(一)课堂反馈及时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班上学生的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课程节奏与课堂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在最好的状态中收获最多的知识;在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在巡视中,获取学生的答题信息,更好地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可以更迅速地批改完作业,并且可以采用面批的形式。
(二)课后辅导及时
一个班级的学生不可能只有优生,学生之间会有差异。有的学生基础扎实,课堂接受能力强,每次考试成绩都很优异。但是有的学生基础较薄弱,课堂接受能力较弱,这样的孩子,就需要在课后进行补习,查漏补缺,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教师必须做的。
“关注”每一个学生,不忽视班上任何一个孩子,给予他们爱与信任。我们应该把爱感化学生,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得到真正的“关注”。
关键词:“小班化”;被動学习;主动学习;发展
真正的“小班化”教学,要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学生人数的减少,也意味着教师在课堂内外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因材施教,激发每一个学生最大的潜力。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课堂交流中,展示自我,在活动展示中提升锻炼自己。
真正的“关注”,是需要每位教师真正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班的缩小使“关注”每一个学生成了可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关注”每一个学生转化为自觉自主行为,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一、在教学预设中实现“关注”
教师的教学预设,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符合班情、学情的教学方案。
例如: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招牌与广告》,笔者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首先,设计《招牌与广告》的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并利用网络,了解招牌与广告的含义,搜集最喜欢与最不喜欢的广告,上课时进行展示。其次,上课时,组内讨论交流搜集的广告,并推选两条最喜欢的广告,向全班同学分享。接着,通过同学的分享,总结出招牌与广告的特点。最后结合学习到的知识点小组合作创作广告词。整个教学设计,难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课堂的开展轻松有趣。我在整节课中,并不是什么都不干,笔者起了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倾听他们的发言,当学生的答案错误或不完整的时候,加以鼓励并组织其他学生补充答案,最后由同学或教师点评总结。在这一节课中,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了,并且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关注”学生,既要关注优生,也要关注中等生与边缘生,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信心与兴趣。
二、在小组合作中实现“关注”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主角,在讲台上不停地讲解,沉醉于其中,殊不知讲台下的学生可能已经“神游太虚”,这样的教学,其实效果并不好。而“小班化”却能把每一个学生当成一个班级来教,使学生能真正融入这样的课堂。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小组活动是关键,师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产生共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语文教学中的小组活动,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巡视+倾听
小组活动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一种模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招牌与广告》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讨论环节:说说你最喜欢的广告语,并简述理由。在接到这个任务后,组长开始组织组员进行讨论,每个同学参与其中,纷纷发言,而每个成员在发言时,其他成员都在倾听记录,这样的讨论效果很好。因此,小组活动,“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被倾听者的好的见解可能成为倾听者的见解,倾听者的认识水平因为思考倾听得到了提高,反之,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自我,他的认识水平的提高会慢许多。
(二)讨论+争论
小组活动是以讨论为主的,在小组进行讨论时,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应该参与到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不应只把目光停留在优生身上,而应更加关注不愿发言的学生以及中等生、边缘生,鼓励他们。如果在小组活动中出现了观点不一致、争论不休,教师一定要及时协调,必要时,可以把争论的问题抛给全班同学。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之间要互相鼓励,让关注实现在同学合作学习之中。
(三)汇报+补充
小组活动后,小组会以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展现。在汇报中,各小组一般会选择表达能力强、表现积极的组员代表小组进行汇报,有时候教师为了能使课程顺利进行,也不愿意让学生进行汇报,这样,教师就无法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小班化”的课堂,教师更应该让学生大胆发言。笔者在《招牌与广告》一课中,鼓励学生发言,小组组长在安排组员进行汇报时,都会以“让每个组员展现自己”为准则,让不同的同学上台汇报。不仅如此,当组员汇报不完整或有补充时,小组的其他成员会进行补充,这样,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展现了自己。这也体现了小班化百分百激励,百分百展示的原则。
三、课后辅导“关注”的实现
“小班化”教学因为人数的优势,而使“因材施教”成为了可能。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课后辅导。有的给他一个铺垫,有的给他一种方法,有的给他一点暗示,有的给他一条思路,有的给他一些力量,这是小班老师为之努力的目标。
(一)课堂反馈及时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班上学生的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课程节奏与课堂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在最好的状态中收获最多的知识;在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在巡视中,获取学生的答题信息,更好地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可以更迅速地批改完作业,并且可以采用面批的形式。
(二)课后辅导及时
一个班级的学生不可能只有优生,学生之间会有差异。有的学生基础扎实,课堂接受能力强,每次考试成绩都很优异。但是有的学生基础较薄弱,课堂接受能力较弱,这样的孩子,就需要在课后进行补习,查漏补缺,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教师必须做的。
“关注”每一个学生,不忽视班上任何一个孩子,给予他们爱与信任。我们应该把爱感化学生,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得到真正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