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根据2017-2020年各年春季(4月)与秋季(11月)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浙北近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浙北近岸海域的渔业资源综合承载力为可载.与近年来省内外其他海域的评价结果相比,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综合承载力较强.另外,基于鱼卵密度年间波动大、渔获经济种类比例下降的现状,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浙江近岸海域10个产卵场保护区的建设,进一步开展渔业资源的养护与修复,继续推进浙江渔场的修复振兴.
【机 构】
: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 316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17-2020年各年春季(4月)与秋季(11月)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浙北近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浙北近岸海域的渔业资源综合承载力为可载.与近年来省内外其他海域的评价结果相比,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综合承载力较强.另外,基于鱼卵密度年间波动大、渔获经济种类比例下降的现状,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浙江近岸海域10个产卵场保护区的建设,进一步开展渔业资源的养护与修复,继续推进浙江渔场的修复振兴.
其他文献
“瓦拉亚窟”洞穴系统地处怒江峡谷,岩溶发育动力条件优越,在滇西北及青藏高原南延区域约4 km2的狭小范围发育了垂向分布超过五、六百米,洞系总长达27 km以上,洞体巨大,岩溶发育演化地史形迹丰富,是滇西北及青藏高原南延区域规模巨大的迷宫式溶洞系统.具有空间上分层、分支及形变复杂多样,溶蚀、沉淀、侵蚀、搬运、沉积形态和物质丰富多彩的景源特征,对“三江并流”区喜山运动以来的地质演化、岩溶作用与水文地质研究等皆有重要的价值.笔者根据前人探洞考察资料,结合新的区域地质、环境地质和旅游地质调查等资料,以及现状考察了
中国天坑研究学者通过系统调查,确立“tiankeng”作为标准地貌术语,并规范其形态特征,提出塌陷型天坑和侵蚀型天坑两种成因类型.文章以重庆武隆箐口天坑、陕西汉中伯牛天坑、马达加斯加安卡拉那高原的曼格里(Mangily)天坑、巴布亚新几内亚穆勒高原的阿底(Atea)天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4个天坑(群)发育的地层结构、地貌演化和水文地质特征等,论述侵蚀型天坑系统演化的共性特征,即三元或二元地层结构、深厚包气带和巨大地势差异、覆盖型岩溶分布、覆盖层对雨水的汇聚或夹层对地下水的汇聚等.基于侵蚀型天坑的成因
贵州双河洞是亚洲第一长洞,该洞先后分辨出近30多具大熊猫个体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完整大熊猫化石最多的洞穴.其中一支洞中竖井下方至少聚集了10余具个体化石.以此为研究对象,结合洞道发育形态特征及化石埋藏学特征,初步推测出这些大熊猫深入该支洞内经由竖井跌落并死亡的过程,表明喀斯特洞穴可以为大熊猫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及化石保存环境.选取一例化石表面沉积的碳酸钙样品进行了铀系法测年,表明该个体至少生活在5.1万年前;对另一例个体的牙齿化石进行AMS14C测年,发现其生活在距今2.5万年左右,推断该洞道中大熊猫主要
当天然洞穴开发为旅游洞穴,人为活动输入到洞穴的能量与物质影响了洞穴本体环境.文章以桂林市代表性旅游洞穴芦笛岩为例,以2020年9月1日至10月8日洞穴温度、湿度、CO2以及游客人数作为重点参数,定时、定位观测洞穴环境关键要素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而探究疫情防控背景下洞穴空气环境特征及影响因素、旅游活动对洞穴环境的影响以及洞穴自净能力.观测结果表明:(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观测期内游客人数较往年明显减少,游客活动对洞穴温度和湿度影响并不明显,洞穴内外温度和湿度曲线变化趋于一致,主要受洞外空气环境的影响;(2)
文章总结了中国洞穴驼螽的种类、分布及适应进化.中国记录洞穴驼螽3属26种,其中疾灶螽属(Tachycines)(24种)物种最丰富;洞穴驼螽分布范围窄,96%(25种)的物种仅分布于模式产地,或模式产地所在的县(市),而贵州省物种最丰富,有记录15种;喜洞穴和偶洞穴驼螽的外部形态与地表种相似,真洞穴驼螽具有适应洞穴生活的典型特征,如体色浅,复眼不同程度退化(甚至消失),触角和尾须较长且感器类型丰富等.对洞穴生物的保护,除了保护天然洞穴外,还需进一步保护洞穴周围的环境.
为了解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鱼类早期资源状况,于2018年4月、5月、11月,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在该海域对鱼卵、仔稚鱼展开了3个航次的调查,分析了保护区内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优势种、群聚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调查共采集到鱼卵1336粒,仔稚鱼213尾,鉴定出鱼卵和仔稚鱼共25种,隶属于7目18科.其中,鱼卵优势种为鲹科、龙头鱼等;仔稚鱼优势种为矛尾虾虎鱼、龙头鱼和七星底灯鱼等.鱼卵和仔稚鱼的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为4、5月均大于11月;仔稚鱼的均匀度指数(
尼泡马陆属(Nepalella)是泡马陆目(Chordeumatida)中多样性较丰富的属,全世界已记录27种,其中中国已知12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且该属多数种类为穴居类型.该文记述采自中国四川省彭州市洞穴内的真穴居尼泡马陆一新种,即何力尼泡马陆(N.helii sp.nov.),这是四川省记录的第四个尼泡马陆属物种.该新种与其近缘种类巨尼泡马陆(N.grandoides Golovatch,Geoffroy&Mauriés,2006)(四川省北川县)的区别在于:(1)体型较小,体长27
中国洞穴步甲分类研究起步较晚,最早记录的洞穴步甲是于1991年发现并被描述的奇华盲步甲(Sinaphaenops mirabilissimus Uéno&Wang,1991).经过国内外步甲分类学者三十年的不断努力,已记录中国洞穴步甲8族71属202种,其中以行步甲族最为丰富,共61属172种.目前,在属级水平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洞穴步甲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
泰国岩溶分布面积约占其国土面积的20%,发育典型的热带岩溶地貌,是热带岩溶的典范.文章通过系统收集分析泰国的地质、水文地质、地貌、洞穴等信息资料,重点研究泰国岩溶作用的地质、水文气候背景,概括泰国主要发育的岩溶地貌类型,总结出泰国岩溶分布规律、岩溶区的资源现状及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建立“全球岩溶信息平台”提供基础支撑.
龙虱是一类水生甲虫,营捕食性生活.真洞穴龙虱种类不多,在中国仅记录2种.本文基于采自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文雅村岩律洞(干燥岩洞)一个雌性标本,描述了龙虱科一新属种——田氏华龙虱(Sinoporus tianmingyii gen.&sp.nov.).新属具有地下龙虱类特征:成虫浅色,相对柔软,无复眼和后翅.新属与已知龙虱区别如下:(1)身体侧缘近平行;(2)鞘翅缘折近基部具明显斜脊;(3)鞘翅具缘缝;(4)前足和中足腿节具长刚毛;(5)各跗节无游泳毛.田氏华龙虱(Sinoporus 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