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家乡的蟛蜞酱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__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家乡广东省雷州半岛的大海边,每逢海水退潮时,人们发现在海边的沟渠、滩涂及石块的周边,爬满了一只只大大小小的蟛蜞。
  这些小家伙,宛若一个个小精灵,在沙滩上时而走动,时而停歇,一旦见到赶海人的影子,便迅速地爬入洞中,躲藏起来。
  生活在雷州半岛大海边的渔民,于上个世纪的70 至80 年代,家家戶户都有捉蟛蜞腌渍磨蟛蜞酱的习惯。那时,渔民们每当出海捉到蟛蜞,回来就及时用清水洗干净,用盐腌上个把星期,然后用小型的手工石磨,加工磨成蟛蜞酱,储藏在陶罐中,平时慢慢地食用。有些渔民平时磨制的蟛蜞酱较多,吃不完,于是拿出一部分到当地的圩镇集市上去卖。用手工磨制出来的蟛蜞酱,一下子便抢购而光。
  母亲每逢圩日赶集时,都买回一瓶一斤装的蟛蜞酱,供我们每天的三餐当菜食用。用餐时,母亲就用一只白色的小瓷碗,盛上小半碗的蟛蜞酱,放在饭桌上,让我们兄妹六人用筷子蘸着吃,从不允许用汤匙打着吃,每次吃上这些香味可口的蟛蜞酱,心里觉得美滋滋的。
  后来,母亲为了节省日常的伙食开支,又能让我们平时吃上蟛蜞酱,干脆抽空去赶海,到附近的海边去捉蟛蜞,自己动手制作蟛蜞酱。
  周末,遇上海水退潮期,母亲就叫我和她一同去海边捉蟛蜞。那会儿,我觉得和母亲去捉蟛蜞很好玩,很有乐趣,每次当她叫我,随叫随到,匆匆忙忙地带上一只用竹篾织的竹筐子,上面加了一个盖子的那种,再拿上一把小铲子,兴冲冲地跟着母亲去赶海。
  每次去赶海收获颇丰,捉来满满的一小竹筐子蟛蜞,大约有2 至3 公斤之多。我们母子俩十分高兴。回到家,母亲连忙把捉回来的蟛蜞,用清水洗干净,撒上食盐腌渍,放入陶罐中十多天,然后才把腌好的蟛蜞拿来磨制蟛蜞酱。
  秋冬季节,正是蟛蜞最肥美的时候,这个时段磨成的蟛蜞酱,香喷喷的!
其他文献
印象里,黄荆是老家门前一棵棵不起眼的小树,绿叶繁茂,四季常青。  小时候,我们没少折腾黄荆。孩子们之间的打闹,没少折了它的枝丫,也没少让它去亲近小伙伴们的手臂、腿和屁股。每次闯祸后,大人总会随手折下一根黄荆枝条,冲着我们狂魔乱舞,打得我们鬼哭狼嚎。这样的黄荆,既是大人眼里的戒尺,也是孩子们眼里爱恨皆有的东西。古人冲冠一怒为红颜,而我们為逃避惩罚,没少毁掉门前的黄荆树,待春风再起,它又萌发出新的枝叶
期刊
那是1998 年,我刚参加工作还没多久,每个月二三百块钱的工资捉襟见肘,因此,心里就常常冒出想挣个外快的想法。  仗着自家有几亩水田,上大专时读的又是和园艺相搭的农牧专业,觉着只要肯下力气,经营个菜园啥的还算得上轻车熟路。没承想,话一出口,妻竟欣然应允。  说干就干。种植一大茬越冬黄瓜,虽然技术难度大,但管好了,一园抵几园,特来劲儿。从选址、扣棚,到育苗、管理,都学着书上说的,一样也不落下。育苗也
期刊
几天前,一位朋友发来在草地上野餐的照片,看到他那快乐的情景,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个关于野餐的故事,想起那快乐而难忘的时光。  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乡亲们是经常在大山里野餐的,当然,乡亲们的野餐,不像今天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去大山里野餐,为了放松,为了休闲,为了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乡亲们是为了干活,为了不耽误时间。儿时大山里的野餐,虽然很简单,却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  儿
期刊
清晨,空气中飘着一层薄雾。  母亲说带着清亮雨水的枫球最得自然日月的气息,她舍不得将枫球用竹竿打下来,许是怕伤了树木的元气。她蹲在地上,欢欢喜喜地捡,欢欢喜喜地放在竹篮子里,不一会儿,篮子底便装满了。  那些黑乎乎的东西,母亲当成宝贝一般,叠在瓦罐里,再放七八只鸡蛋,加上大半罐子的水,慢慢熬煮。  通常,母亲为省柴火,就直接放在锅洞里煨,明火已经熄灭,但炽热的火星还旺着呢!一般要熬上四五个小时,蛋
期刊
女儿需要一副乒乓板,她像下命令一样干脆:“老爸,明天中午前一定要送到学校传达室,下午上课要用的。”我正在拖着地,背上都已经汗涔涔了,虽然心里想着这丫头怎么不早点说,因为次日上午我还要开会,这来回的时间会很紧。可我一转头看到她那认真背书的样子,心里不忍发作,连忙温柔地说:“知道啦,肯定按时送到。”  一早送到女儿学校门口,不少学生从我身边穿过,他们叽叽喳喳像一群快乐的鸟儿,青春的气息从每一个毛孔里钻
期刊
“大毛”是我养的一只猫的名字。  女儿在外地工作。一天,她在工作回来的路上,看见路边一只流浪小猫,觉得可怜,便带到公寓饲养,取名“甜甜”。前年春节前,她工作有变,把甜甜送回家来养。初见它满身浓密且又长又白的毛发,我索性给它改了个名字叫“大毛”。  父辈们常说:“狗不嫌家贫”,是说狗不因主人家境贫寒而失去对主人的忠诚,但说起猫来却是“没有不沾腥”的,意思是谁家的生活好它就跑去谁家。受此影响,我对猫就
期刊
米,雪白雪白,经打磨抛光,确有晶莹之美。米粒有如婴幼儿的乳牙,匀称好看,闻而有香,捧在手心,有如童话王国里的小人儿,粒粒起舞,美若天使。  小时候关于米的记忆,委实不怎么美,贯穿了我营养不良的童年。自己家种的谷自己去打成米,简易的打米机,米粒参差,粗细不均,糠粉包裹,灰头粉脸。一担谷进去,变成大米、碎米、米糠出来,风车摇过之后,米中还有零星漏网的谷,细看,也有小颗粒的稗子混杂其中。米糠也是要干干净
期刊
在湘西南马头桥,这个巴掌大的地方,人们是最讲礼数的。  礼数不到、礼数不周或者失礼的人是不被大伙尊重的。会被别人骂“死不通道理”,是无知的表现。接下来的日子,在一簇簇游离过来的目光里,他们的岁月如一池死水,受乡人唾弃……  在乡间,礼数也叫礼性。它们在乡人的共同努力经营下,四季葱茏,世代葳蕤。当时,村里的人们没有多少文化,大字识不得几个,呷墨水最多的人也不过上了个高中,在乡民们的眼中,是太学了!是
期刊
一次月光行动,记忆深刻。  月光下,我们几个孩子正聚精会神地把捋好的麦头放在火堆上燎,微黄的麦粒瞬间变成了嫩黄香甜的美食,阵阵清香飘荡在田野,馋得我们饥不择食,谁也没注意到看坡护麦的孟大爷,顺着火光悄悄地来到我们身旁。“孩子们,千万要注意安全防火啊!千万不要烧了麦田,烧了麦田可是大事!吃了赶快回家吧。”冷不丁把我们吓了一大跳。大家心想:坏了,这次要闯祸了!吓得一个个溜之大吉,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
期刊
猪獾是鼬科,哺乳动物,长得非常像猪,喜欢吃蚯蚓、蜥蜴、蝼蛄等,也盗食玉米、红薯、花生等农作物,生性胆小,平时很少见到。我在乡村长大,也只是在小时候见过两次。前不久,母亲在电话里说烦透了。我问:“么事?”母亲说:“咱家的瓜园今年被猪獾给糟蹋惨了。”  母亲每年都会种西瓜和甜瓜。一到瓜成熟的时候,便打电话让孩子们回家拿。瓜果虽随处可买,但母亲总觉得自家种的瓜更香甜,不打农药,孩子们吃得更安心。当然,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