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新液与利巴韦林气雾剂联用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o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联合采用康复新液和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按照患儿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康复新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主要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中治疗总有效率(85.4%)明显高于对照组(65.9%),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5.4%)显著高于对照组(65.9%),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皮疹消失时间、热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联合采用康复新液和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而且可有效缩短患兒主要临床症状消退的时间,帮助患儿尽早出院,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康复新液;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应用;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34-02
  小儿手足口病是当前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一般4岁以下儿童比较常见,而且夏季的发病率比较高[1]。一般小儿手足口病主要是由于肠道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感染等导致的,患儿一般会表现出发热、皮疹、口腔疱疹以及手足部位疱疹等症状,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常规综合对症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虽然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临床疗效不一[2]。为了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8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分别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以及联合采用康复新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同时将颅内病变、风疹、水痘以及肺炎等患者均排除。现将我院82例患儿按照患儿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患儿年龄最大7岁,最小1岁,平均(2.3±1.6)岁。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患儿年龄最大8岁,最小11个月,平均(2.2±1.7)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并没有明显差异(P >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仅仅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主要在皮疹、口腔部位局部喷适量利巴韦林气雾剂,每次0.5mg。第一天第1h内用4次药,然后每个小时用1次药;第二天每隔2h用一次药,然后每天用4次药,连续治疗5d为一个疗程。
  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康复新液口服治疗,tid。如果患儿6-12个月,每天给予3ml;如果患儿1-5岁,每次给予5ml。而且在口腔破溃处、皮疹处应该外涂康复新液,每天1-3次,连续治疗3-5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统计两组患儿皮疹消失时间、热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患儿治疗1-2d内体温下降到正常范围,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得到很大改善,患儿的食欲也明显增加。有效:患儿治疗2-3d内体温下降至正常范围,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得到一定改善。无效:患儿治疗3d内体温、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临床症状并没有明显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SPSS13.0,两组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X2或者t检验两组组间差异,两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结 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患儿中治疗显效20例,有效15例,治疗无效6例;对照组中治疗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5.4%)明显高于对照组(65.9%),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5.4%)显著高于对照组(65.9%),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所示。
  2.2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对比。实验组患儿皮疹消失时间、热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2。
  3.讨 论
  小儿手足口病往往起病较急,而且病情进展比较快,传染性也非常强。患儿刚开始只是出现斑丘疹,后来会慢慢转化成疱疹,常常发生在手部、足部。有的患儿甚至可能会由于咽喉疼痛而不能进食,出现流涎、发热等症状。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临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关键,应该积极控制患儿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当前,临床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利巴韦林是一种强效广谱抗病毒药物,对于多种病毒都具有抑制作用,该种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药物进入到被病毒感染细胞后,药物会快速出现磷酸化,可能会竞争性抑制病毒合成酶,使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含量减少,抑制病毒核酸合成,进而阻碍病毒复制以及传播过程。本次对照组患儿仅仅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结果表明大概70%利巴韦林溶液可能会附着在呼吸道表层,这样有利于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尽可能减少用药剂量,相应的不良反应也相对比较少。气雾剂给药的方式可避免因为注射给药带来的疼痛,使患儿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3]。
  小儿手足口病组织损伤机制基本上是病毒复制生成抑制因子,细胞内蛋白质、核酸等合成量,进而破坏细胞。康复新液属于一种成药药剂,主要是提取于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有效成分新制的一种药物溶液,具有黏糖酸、肽类以及多元醇类等多种有利于细胞增殖生长的成分。该种药物可对溃疡面产生直接作用,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患者炎性水肿,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溃疡创面修复。其次,该种药物具有抗感染、抗过敏等诸多作用,可刺激溃疡面免疫活性细胞促进活性物质,有效调节组织再生能力以及炎症反应,达到良好的抗病毒效果。本次研究表明,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联合采用康复新液和利巴韦林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9.5%,而且实验组患儿皮疹消失时间、热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这和以往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相符[4]。
  综上所述,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联合采用康复新液和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而且可有效缩短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退的时间,帮助患儿尽早出院,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保强. 手足口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1064-1065.
  [2] 李淑君,周丽娅,李嵩. 利巴韦林小柴胡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0,5(34):76.
  [3] 唐华. 小儿豉翘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75-176.
  [4] 段志娟. 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1):92-9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26-01  1.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75例中男性  33例,女性42例,年龄17-42岁,平均26歲,为陈旧性肛裂,病史0.5-3年,均有反复发作的大便时疼痛性出血,多数病例经过通便坐浴等疗法未愈。  1.2手术方法  1.2.1 肛门消毒用1:2000洁尔灭溶液及0.5%甲硝唑洗消三次。  1.2
期刊
【摘要】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较多,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且研究认为,与脑梗死是正相关。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降低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B12、叶酸(FA)。在脑梗死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也取得积极进展,本研究主要分析总结了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从而为高危人群筛选,以及脑梗死病情检测、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脑梗死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HPLC方法测定二甲双胍在盐酸二甲双胍片剂中的含量。方法:在色谱条件:选择Hypersil CN(20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至pH=3.5)(32∶78),检测波长:234 nm, 进样量10μl,1.0 mL/min流速,柱温为室温(30℃)条件下进行检测。结果:二甲双胍在2.56ug·mL-1-6
期刊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剖腹产的分娩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产妇所选择,但是剖腹产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便是其一,而且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引起患者的月经失调、痛经、不孕等症状,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探索剖腹产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方法势在必行。当前,针对剖腹产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也出现许多探索,结果比较显著。  【关
期刊
【摘要】心律失常是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心率过快、过慢或心跳节律不同步都会减少心输出量,因此对某些心律失常,需要采用药物治疗。但是抗心律失常药对某些患者可能引起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即所谓的致(促)心律失常作用,以及负性肌力和其他毒性等。因此是否采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对不同患者需要认真斟酌其利弊。建议对无症状和症状轻微的心律失常,应避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关键词】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分析  【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辅助治疗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組,各2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红外线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治疗应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恶性淋巴瘤并发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诊疗以及效果;方法:选取三例以急性胆囊炎入院,后确诊急性淋巴癌的患者,分析其诊疗,以避免误诊;结果:胆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高 ,在我国占消化道肿瘤第 5~ 6位 ,胆囊肿瘤以腺癌多见 ,胆囊恶性淋巴瘤非常罕见 ,一般转移较早[1]。胆囊原发性淋巴瘤大多为高度恶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胆囊 MALT-ML(CCL 细胞型)较罕见[2]。以急性胆囊炎入
期刊
【摘要】目的 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 患者血清中 MMP-3 水平,并分析其与骨破坏的关系。方法 选择就诊我院的RA 患者 20 例,其中进一步分为有骨破坏组和非骨破坏组,各10例,采用 ELISA 法检测 20 例初诊的RA 患者和 10 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 MMP-3 水平。 结果RA 患者骨破坏组与RA 患者非骨破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A 患者非骨破坏组与健康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分别给予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和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9%)高于对照组(73.8%),Hp阳性转阴率(78.3%)高于对照组(37.5%),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给
期刊
【摘要】目的:应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分析其治疗效果以及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6例患有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匹多莫德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患儿IgA、IgM、IgG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CD3+、CD4+、CD8+T淋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