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价格延续去年以来的偏弱走势,粮食价格涨幅进一步趋缓,棉花、油料、食糖价格持续下跌,生猪等畜禽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大宗农产品进口明显增加。展望后市,国内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主要农产品库存充足,加之国际农产品供求关系偏松、进口仍将继续增长,预计下半年我国种植业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应谨防“卖粮难”、“卖棉难”再现,畜禽产品有望波动回升,但涨幅不会太大。
上半年农产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粮食价格涨幅继续趋缓。由于粮食连年增产、市场供给充裕,今年上半年,粮价延续去年以来的涨幅趋缓走势。据农业部监测,6月三种粮食(稻谷、小麦、玉米)集贸市场均价129.5元,同比涨1.6%,涨幅比去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比前5年同期平均低6个百分点。去年下半年以来,粮食市场出现了3个近年少见的新特征,表明粮价偏弱运行的压力较大:一是从去年7月到今年6月,粮价同比涨幅连续12个月低于CPI涨幅,平均低1.1个百分点;二是自去年秋粮上市后,尽管有临储政策支撑,但玉米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到今年4月累计跌幅约4%;三是去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2009年之后首次启动,湖南、江西等地出现了多年未遇的农民排长队卖粮现象。
(二)棉花、油料、食糖价格持续下跌。棉油糖市场都面临库存水平高、供大于求、国际价格下行等不利形势,上半年价格均以跌为主。今年棉花临储政策取消,加之4月1日起国家将储备棉竞拍底价由每吨18000元调整为17250元,棉价下跌预期增强,6月3128B级棉花均价每吨17371元,比去年底跌11.0%,同比跌10.1%。油脂油料在国际市场拉动下涨少跌多,6月国产大豆、油菜籽、豆油、菜籽油价格分别为每斤2.39元、2.51元、3.23元和3.70元,比去年底分别跌1.2%、涨0.4%、跌10.8%和跌12.9%,同比分别涨0.2%、涨0.3%、跌11.6%和跌25.9%。食糖价格自去年下半年大幅下跌后,今年基本在每吨4600元左右低位运行,6月为4619元,比去年底跌8.2%,同比跌13.5%。
(三)生猪等畜禽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大。受需求偏弱影响,今年元旦过后,生猪价格不涨反跌,春节后持续下跌,截至4月底累计跌幅达 30%以上,养殖户亏损严重。“五一”后猪价又快速反弹,4周累计回升约20%,之后又持续小幅回落。6月全国生猪集贸市场价每公斤13.06元,环比涨2.1%,同比跌7.4%。禽肉、禽蛋价格在经历去年的持续低迷后,今年4月以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反弹。6月活鸡、鸡蛋价格分别为每斤17.93元、10.57元,比去年底分别涨3.3%、6.4%,同比涨16.4%、13.5%。
(四)大宗农产品进口明显增加。由于国际农产品供需趋松、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大宗农产品进口规模扩大,呈种植业、畜牧业产品进口“双增”局面。1-5月,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202.8亿美元,同比扩大34.5%;谷物进口849万吨,同比增76.3%,其中小麦同比增约1.1倍;大豆、油菜籽、食糖同比分别增35.3%、41.7%、6.7%;畜禽产品中,牛肉、羊肉、猪肉进口分别增30.8%、50.6%、13.3%,奶粉进口增幅高达86.7%。传统出口优势品种中,除蔬菜出口有所增加外,水产品顺差同比减10.5%,水果出口减、进口增,由顺差转为逆差,贸易形势不容乐观。
此外,蔬菜价格3月份以来季节性跌幅比常年偏大,个别品种出现了滞销卖难现象,6月28种蔬菜批发价每公斤3.27元,环比跌4.3%,同比涨3.1%(剔除涨幅较大的生姜后,蔬菜均价同比跌8.0%);牛羊肉、原料奶虽然同比涨幅较大,但从3月份开始,环比已连续4个月回落。
下半年走势预测
下半年,我国农产品市场形势更加复杂,来自农业外部和内部、国际和国内、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从国际看,大宗农产品供求关系总体趋松,价格总体震荡下行的可能性较大。从国内看,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经济增速放缓抑制粮食加工等需求,进口增加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断显现,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品种存在波动下行风险。总的看,种植业产品价格可能偏弱运行,而畜禽产品受前期市场持续低迷、产能调整影响,价格有望在波动中小幅回升。
(一)粮食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从农业部农情调度和前期调研情况看,夏粮丰收已成定局,早稻面积稳定、长势正常,春播粮食面积稳中有增,出苗长势总体较好,为秋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当前国家粮食库存水平高、短期市场需求难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下半年粮食市场价格无上涨动力、有下行压力。受最低收购价提高的支撑,稻谷、小麦价格有望保持稳中有涨;由于市场粮源偏紧,玉米价格近期有望小幅反弹,但受深加工和饲料需求疲软影响,新粮上市后玉米价格可能会明显下跌,后期国家临储玉米的拍卖和新玉米的临储价格水平将是主导市场运行的关键因素。
(二)棉花价格将持续下跌。决定后期国内棉花价格走势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当前1200多万吨的历史最高库存和超过150%的库存消费比,预计去库存需要2年以上时间,期间下跌将是市场主线;二是纺织行业的景气程度,取决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增速;三是国际棉花生产形势,尽管2014/15年度棉花产量下降,但仍然产大于销,库存同比增4.9%;四是我国棉花价格形成机制的重大变化,即开展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全面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将对国内生产和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综合判断,下半年棉花价格走势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新棉上市前,由于国产棉花绝大部分进了国库,市场流通量少,国储棉有序投放将主导市场,棉价将呈稳中有跌走势;新棉上市后,尽管产量继续下滑,但由于缺乏临储支撑,预计棉价将在供大于求预期下,跌至每吨15000元左右的水平,波动幅度也将明显加大。
(三)油脂油料与国际市场同步性进一步增强。由于开放程度和贸易依存度高,我国油脂油料价格变化与国际市场基本同步。今年国家在东北三省一区开展大豆目标价格试点、取消临时收储,国产大豆价格由市场决定,国内外市场联动将更加紧密。在全球生产形势乐观、供大于求的基本面下,我国油脂油料进口受价差驱动,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大豆进口有望创历史新高。预计国内油脂油料价格跟随国际市场震荡下跌将是主基调,加之食用植物油的历史高库存,部分品种跌幅可能还会大于国际市场。由于油菜籽继续实行临时收储政策,价格将稳定在每斤2.55元的临储价附近。 (四)食糖价格有望弱中趋稳。从国际看,尽管预计2014/2015榨季巴西干旱和印度减产将使全球食糖产需基本平衡,但国际糖市已经连续四年供大于求,食糖库存持续增加至7800万吨左右,库存消费比升至44%的历史高位,对中短期国际糖价形成不小的下行压力。从国内看,由于糖价持续低迷,糖料收购价连续下调,蔗农种植积极性受挫,预计今年糖料面积减幅在2%以上,加之主产区广西今年2-4月长期阴雨寡照天气,甘蔗出苗数减少近5%,平均株高下降31%,为4年来最低,预计2014/15榨季食糖减产至1200万吨左右,比上榨季减130万吨。虽然食糖减产对长期低迷的糖价是利好消息,但由于大量进口和库存高企,国内食糖市场供大于求局面仍将持续。随着国家财政贴息支持制糖企业临时存储政策的实施,下半年食糖价格有望在每吨4500-5000元之间波动,与国际糖价每磅17-20美分的进口配额内关税(15%)到岸完税价基本一致。
(五)猪价回落后将步入回升通道。受猪价持续低迷影响,生猪产能明显调减。据农业部对4000个养猪村的定点监测,6月末生猪总存栏同比下降4.8%;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8.2%,环比连续10个月下降,最近4个月的降幅均超过5%的波动预警值。下半年逐渐进入猪肉消费旺季,预计猪价在近期回落后将步入震荡回升通道。但由于生猪和能繁母猪产能仍处于正常水平,猪价暴涨暴跌的可能性不大。肉鸡存栏同比降幅较大,预计禽肉价格将震荡上涨,随着养殖企业盈利水平向好、养殖信心恢复,肉鸡存栏和出栏将逐步增加,价格涨幅不会太大。预计鸡蛋供给量短期仍将维持偏紧状态,价格有一定的上涨压力,后期随着供应量增加,将呈正常的季节性波动走势,中秋、国庆前后受需求拉动可能会出现一轮上涨行情。
此外,蔬菜价格仍将季节性波动。1-5月580个蔬菜生产重点县蔬菜在田面积持续增长,6月份月底为137万余亩,环比有所下跌,同比持平,下半年蔬菜供应总体有保障,预计全年价格涨幅将明显低于常年平均7%的水平,个别地区、部分品种仍可能出现上半年的滞销现象。
需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一)粮食收储矛盾突出,应谨防出现“卖粮难”。东北地区和江西、湖南仓容不足,是今年我国粮食购销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生产形势好和市场需求弱双碰头的形势下,政策性收储仍将是粮食购销的主渠道,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仓容紧张问题,早稻、秋粮集中上市期极有可能再现“卖粮难”,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应抓紧采取销售腾仓、跨省移库腾仓、新建仓储设施、充实地方储备、严格控制进口等措施,尽早做好收储的准备工作,在粮食上市期切实做到敞开收购、应收尽收。同时,应尽快建立健全粮食储备制度,鼓励多元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支持主产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带有烘干设备的储粮设施。
(二)仓容紧张并不等于粮食过多,应继续发挥好最低收购价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国粮食需求增速总体快于生产增速,粮食供求呈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紧平衡”特征。虽然去年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粮食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但主要是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消费减少,口粮需求稳定,而且一旦养殖行业和淀粉、酒精等下游产品需求回暖,粮食总需求的恢复也会很快。目前国家政策性库存大量增加,既有加工企业需求不旺、市场库存减少的原因,也有近年来农户储粮数量明显下降的原因。全社会粮食库存结构“两少一多”的重大变化,让我国粮食供给表面上显得“多”了,但实际上并没有过剩,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应看到今后保障粮食安全的难度和压力,高度重视近两年农民种粮收益下滑的趋势,继续发挥好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政策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价格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稳步提高价格支持水平,谨防粮食生产出现滑坡。
(三)充分估计目标价格改革的难度,有序推进大豆、棉花目标价格试点。今年开展目标价格试点、取消临储政策后,大豆、棉花市场波动幅度将加大,在当前供大于求形势下,秋季新豆、新棉上市后价格下跌预期增强,价格很有可能跌到农户成本线以下(湖南等地反映新棉上市后籽棉价格将跌到每斤3元以下),在加工企业观望、收购资金紧张、农户惜售等因素交织下,可能会出现多年不遇的“卖豆难”、“卖棉难”。同时,在大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公布后,市场价格采集、补贴依据确定、补贴资金发放等操作层面的问题已摆上日程。应尽快出台目标价格补贴实施细则,加强目标价格改革的政策宣传,研究针对主产区的托底预案,防止出现大范围、长时间“卖难”,尤其是今年是试点第一年,目标价格政策公布较晚,非试点棉区不少棉农来不及调整生产结构,应给予适度补贴,保障农民基本收益。
上半年农产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粮食价格涨幅继续趋缓。由于粮食连年增产、市场供给充裕,今年上半年,粮价延续去年以来的涨幅趋缓走势。据农业部监测,6月三种粮食(稻谷、小麦、玉米)集贸市场均价129.5元,同比涨1.6%,涨幅比去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比前5年同期平均低6个百分点。去年下半年以来,粮食市场出现了3个近年少见的新特征,表明粮价偏弱运行的压力较大:一是从去年7月到今年6月,粮价同比涨幅连续12个月低于CPI涨幅,平均低1.1个百分点;二是自去年秋粮上市后,尽管有临储政策支撑,但玉米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到今年4月累计跌幅约4%;三是去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2009年之后首次启动,湖南、江西等地出现了多年未遇的农民排长队卖粮现象。
(二)棉花、油料、食糖价格持续下跌。棉油糖市场都面临库存水平高、供大于求、国际价格下行等不利形势,上半年价格均以跌为主。今年棉花临储政策取消,加之4月1日起国家将储备棉竞拍底价由每吨18000元调整为17250元,棉价下跌预期增强,6月3128B级棉花均价每吨17371元,比去年底跌11.0%,同比跌10.1%。油脂油料在国际市场拉动下涨少跌多,6月国产大豆、油菜籽、豆油、菜籽油价格分别为每斤2.39元、2.51元、3.23元和3.70元,比去年底分别跌1.2%、涨0.4%、跌10.8%和跌12.9%,同比分别涨0.2%、涨0.3%、跌11.6%和跌25.9%。食糖价格自去年下半年大幅下跌后,今年基本在每吨4600元左右低位运行,6月为4619元,比去年底跌8.2%,同比跌13.5%。
(三)生猪等畜禽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大。受需求偏弱影响,今年元旦过后,生猪价格不涨反跌,春节后持续下跌,截至4月底累计跌幅达 30%以上,养殖户亏损严重。“五一”后猪价又快速反弹,4周累计回升约20%,之后又持续小幅回落。6月全国生猪集贸市场价每公斤13.06元,环比涨2.1%,同比跌7.4%。禽肉、禽蛋价格在经历去年的持续低迷后,今年4月以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反弹。6月活鸡、鸡蛋价格分别为每斤17.93元、10.57元,比去年底分别涨3.3%、6.4%,同比涨16.4%、13.5%。
(四)大宗农产品进口明显增加。由于国际农产品供需趋松、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大宗农产品进口规模扩大,呈种植业、畜牧业产品进口“双增”局面。1-5月,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202.8亿美元,同比扩大34.5%;谷物进口849万吨,同比增76.3%,其中小麦同比增约1.1倍;大豆、油菜籽、食糖同比分别增35.3%、41.7%、6.7%;畜禽产品中,牛肉、羊肉、猪肉进口分别增30.8%、50.6%、13.3%,奶粉进口增幅高达86.7%。传统出口优势品种中,除蔬菜出口有所增加外,水产品顺差同比减10.5%,水果出口减、进口增,由顺差转为逆差,贸易形势不容乐观。
此外,蔬菜价格3月份以来季节性跌幅比常年偏大,个别品种出现了滞销卖难现象,6月28种蔬菜批发价每公斤3.27元,环比跌4.3%,同比涨3.1%(剔除涨幅较大的生姜后,蔬菜均价同比跌8.0%);牛羊肉、原料奶虽然同比涨幅较大,但从3月份开始,环比已连续4个月回落。
下半年走势预测
下半年,我国农产品市场形势更加复杂,来自农业外部和内部、国际和国内、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从国际看,大宗农产品供求关系总体趋松,价格总体震荡下行的可能性较大。从国内看,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经济增速放缓抑制粮食加工等需求,进口增加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断显现,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品种存在波动下行风险。总的看,种植业产品价格可能偏弱运行,而畜禽产品受前期市场持续低迷、产能调整影响,价格有望在波动中小幅回升。
(一)粮食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从农业部农情调度和前期调研情况看,夏粮丰收已成定局,早稻面积稳定、长势正常,春播粮食面积稳中有增,出苗长势总体较好,为秋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当前国家粮食库存水平高、短期市场需求难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下半年粮食市场价格无上涨动力、有下行压力。受最低收购价提高的支撑,稻谷、小麦价格有望保持稳中有涨;由于市场粮源偏紧,玉米价格近期有望小幅反弹,但受深加工和饲料需求疲软影响,新粮上市后玉米价格可能会明显下跌,后期国家临储玉米的拍卖和新玉米的临储价格水平将是主导市场运行的关键因素。
(二)棉花价格将持续下跌。决定后期国内棉花价格走势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当前1200多万吨的历史最高库存和超过150%的库存消费比,预计去库存需要2年以上时间,期间下跌将是市场主线;二是纺织行业的景气程度,取决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增速;三是国际棉花生产形势,尽管2014/15年度棉花产量下降,但仍然产大于销,库存同比增4.9%;四是我国棉花价格形成机制的重大变化,即开展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全面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将对国内生产和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综合判断,下半年棉花价格走势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新棉上市前,由于国产棉花绝大部分进了国库,市场流通量少,国储棉有序投放将主导市场,棉价将呈稳中有跌走势;新棉上市后,尽管产量继续下滑,但由于缺乏临储支撑,预计棉价将在供大于求预期下,跌至每吨15000元左右的水平,波动幅度也将明显加大。
(三)油脂油料与国际市场同步性进一步增强。由于开放程度和贸易依存度高,我国油脂油料价格变化与国际市场基本同步。今年国家在东北三省一区开展大豆目标价格试点、取消临时收储,国产大豆价格由市场决定,国内外市场联动将更加紧密。在全球生产形势乐观、供大于求的基本面下,我国油脂油料进口受价差驱动,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大豆进口有望创历史新高。预计国内油脂油料价格跟随国际市场震荡下跌将是主基调,加之食用植物油的历史高库存,部分品种跌幅可能还会大于国际市场。由于油菜籽继续实行临时收储政策,价格将稳定在每斤2.55元的临储价附近。 (四)食糖价格有望弱中趋稳。从国际看,尽管预计2014/2015榨季巴西干旱和印度减产将使全球食糖产需基本平衡,但国际糖市已经连续四年供大于求,食糖库存持续增加至7800万吨左右,库存消费比升至44%的历史高位,对中短期国际糖价形成不小的下行压力。从国内看,由于糖价持续低迷,糖料收购价连续下调,蔗农种植积极性受挫,预计今年糖料面积减幅在2%以上,加之主产区广西今年2-4月长期阴雨寡照天气,甘蔗出苗数减少近5%,平均株高下降31%,为4年来最低,预计2014/15榨季食糖减产至1200万吨左右,比上榨季减130万吨。虽然食糖减产对长期低迷的糖价是利好消息,但由于大量进口和库存高企,国内食糖市场供大于求局面仍将持续。随着国家财政贴息支持制糖企业临时存储政策的实施,下半年食糖价格有望在每吨4500-5000元之间波动,与国际糖价每磅17-20美分的进口配额内关税(15%)到岸完税价基本一致。
(五)猪价回落后将步入回升通道。受猪价持续低迷影响,生猪产能明显调减。据农业部对4000个养猪村的定点监测,6月末生猪总存栏同比下降4.8%;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8.2%,环比连续10个月下降,最近4个月的降幅均超过5%的波动预警值。下半年逐渐进入猪肉消费旺季,预计猪价在近期回落后将步入震荡回升通道。但由于生猪和能繁母猪产能仍处于正常水平,猪价暴涨暴跌的可能性不大。肉鸡存栏同比降幅较大,预计禽肉价格将震荡上涨,随着养殖企业盈利水平向好、养殖信心恢复,肉鸡存栏和出栏将逐步增加,价格涨幅不会太大。预计鸡蛋供给量短期仍将维持偏紧状态,价格有一定的上涨压力,后期随着供应量增加,将呈正常的季节性波动走势,中秋、国庆前后受需求拉动可能会出现一轮上涨行情。
此外,蔬菜价格仍将季节性波动。1-5月580个蔬菜生产重点县蔬菜在田面积持续增长,6月份月底为137万余亩,环比有所下跌,同比持平,下半年蔬菜供应总体有保障,预计全年价格涨幅将明显低于常年平均7%的水平,个别地区、部分品种仍可能出现上半年的滞销现象。
需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一)粮食收储矛盾突出,应谨防出现“卖粮难”。东北地区和江西、湖南仓容不足,是今年我国粮食购销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生产形势好和市场需求弱双碰头的形势下,政策性收储仍将是粮食购销的主渠道,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仓容紧张问题,早稻、秋粮集中上市期极有可能再现“卖粮难”,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应抓紧采取销售腾仓、跨省移库腾仓、新建仓储设施、充实地方储备、严格控制进口等措施,尽早做好收储的准备工作,在粮食上市期切实做到敞开收购、应收尽收。同时,应尽快建立健全粮食储备制度,鼓励多元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支持主产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带有烘干设备的储粮设施。
(二)仓容紧张并不等于粮食过多,应继续发挥好最低收购价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国粮食需求增速总体快于生产增速,粮食供求呈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紧平衡”特征。虽然去年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粮食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但主要是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消费减少,口粮需求稳定,而且一旦养殖行业和淀粉、酒精等下游产品需求回暖,粮食总需求的恢复也会很快。目前国家政策性库存大量增加,既有加工企业需求不旺、市场库存减少的原因,也有近年来农户储粮数量明显下降的原因。全社会粮食库存结构“两少一多”的重大变化,让我国粮食供给表面上显得“多”了,但实际上并没有过剩,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应看到今后保障粮食安全的难度和压力,高度重视近两年农民种粮收益下滑的趋势,继续发挥好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政策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价格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稳步提高价格支持水平,谨防粮食生产出现滑坡。
(三)充分估计目标价格改革的难度,有序推进大豆、棉花目标价格试点。今年开展目标价格试点、取消临储政策后,大豆、棉花市场波动幅度将加大,在当前供大于求形势下,秋季新豆、新棉上市后价格下跌预期增强,价格很有可能跌到农户成本线以下(湖南等地反映新棉上市后籽棉价格将跌到每斤3元以下),在加工企业观望、收购资金紧张、农户惜售等因素交织下,可能会出现多年不遇的“卖豆难”、“卖棉难”。同时,在大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公布后,市场价格采集、补贴依据确定、补贴资金发放等操作层面的问题已摆上日程。应尽快出台目标价格补贴实施细则,加强目标价格改革的政策宣传,研究针对主产区的托底预案,防止出现大范围、长时间“卖难”,尤其是今年是试点第一年,目标价格政策公布较晚,非试点棉区不少棉农来不及调整生产结构,应给予适度补贴,保障农民基本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