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_g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研究的精神力量。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或认识过程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音乐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美好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音乐学科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就不太重视,就会出现课堂纪律松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学任务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我对音乐教学进行合理的创新,激发兴趣,拓宽学生音乐学习的渠道,改狭隘、封闭式课堂教学为广阔、开放式的音乐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初中音乐课的导入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入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他们所需要的、所喜欢的去设计。如,教学歌曲《猎人合唱》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先让学生听歌剧《自由射手》的故事,把学生引入童话情境之中,然后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引到歌曲《猎人合唱》上来。这时,学生对学唱《猎人合唱》已经迫不急待了。可见,用音乐故事导入,集中了学生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再如,我在教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前,了解到学生们最想知道的是瑶族人的服饰、有什么美食、及这个民族的民歌什么味儿,想看看真正的瑶族舞蹈,想知道他们每年都有什么节日,而并非想先知道《瑶族舞曲》描绘出什么音乐形象,音乐表现出怎样的情绪及音乐由几段体构成,每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以往先分析曲目再教学的过程,而是从学生最想了解的瑶族风情导入,由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积极性特别高涨。
  二、注重音乐情感培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例如:《拥军秧歌》这首歌曲,是一首近代民歌,表现了人们在新年给八路军拜年的情景。在教学时,我并没有提前向学生过多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意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结果,学生被歌曲中那欢快、热烈的情绪深深的打动了,禁不住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起来。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也强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学习效果明显的有了提高。
  再如,民歌《彩云追月》,它是一首典型的探戈节奏与我国的民族化的旋律相结合的乐曲。在教学时,我首先播放影片让学生欣赏,学生在听赏过程中,都让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染了,纷纷在下面轻轻的模仿着、视唱着。接下来我便不失时机的带领同学们分析这首曲子的特点以及演唱风格等,同学们积极地发言、大胆地讨论,不到一节课,大家都能够准确、生动地演唱歌曲了。
  三、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唱歌是音乐教学中最为学生喜爱并接受的一种形式。他们的兴趣往往取决于对歌曲的理解和熟悉的程度。所以要想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激发唱歌的兴趣,關键在于老师的分析讲解。分析的越形象生动,学生就越爱唱。歌曲的分析包括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意义,还要注意对歌词作简短、生动的描绘和解释,说明大意,再加上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更能唤起学生对歌曲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领会词与曲的艺术内涵。
  在音乐教学中,我还避免教唱歌曲的单一性,我一般是先弹旋律让学生听记,然后译成简谱试唱。使他们在听力、节奏等各方面都得到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演唱兴趣,还可分组演唱,比赛哪组唱得最好,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表演意识。
  除了学唱课本中的歌曲外,学生还需要欣赏大量的中外名曲,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欣赏并不是单纯的去听,而且还要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写作意图。可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如:作者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你是否能唱出作品的片断等一系列问题,加深他们的印象。在音乐欣赏课中,给学生讲述音乐家的一些趣闻轶事,所处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一些重大事件,象讲故事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既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又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无形中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另外,分析音乐家的性格形成及特点,往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爱屋及乌,从而喜欢音乐家的作品。音乐家的性格的形成原因复杂,生活条件、时代影响、社会地位及实践活动方面的差别,形成了每个人的鲜明个性。例如:贝多芬长期生活贫困,并为失恋所困扰,32岁听觉失聪,他深受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倾向“自由、平等、博爱”,鄙视权势,具有强烈的斗争精神,他以坚韧的毅力,去战胜命运。贝多芬坚韧不拔的个性给人一种勇敢向上的力量,从个性形成上就有了“暴怒的贝多芬”,“儿女情长的贝多芬”,“敢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这样学生就能对作曲家有了较完整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对作曲家有了鲜明的印象,也就渴望在作品中得到感受,心理上便产生聆听的欲望。
  在教学中,我坚持让每位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教室,让他们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情感,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成为其心灵中美好的东西。 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们对音乐课有了较大的兴趣,思想上也比以前重视,在音乐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与发展。
  
其他文献
从教近二十年来,我深感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那样的艰难,尽管每次批改作文是那么精细,每个学生的作文本上既有分数,又有评语,红线线、红圈圈布满本子,但大多数学生对我这呕心沥血的“精批细改”并不大注意,只粗略看看分数和评语,一瞥而置之,只有极少的学生能去好好领会和揣摩评语,能总结经验教训的真是寥寥无几了。叶圣陶先生曾痛心地说过:“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这可以说是对传统作文
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思说:“教育要培育一代人的精神,必须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事业中都不能没有历史学科,因为它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包容或代替的功能和作用。历史可以启迪人们借鉴人类祖先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成败得失,帮助人们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如何和谐共处的真谛,所谓“见贤思齐,见不屑而自省”,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可
在新課程改革中,将低年级的说话、听话改为口语交际,注重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科学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对小学生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   我是一位年轻的小学教师,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的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所以不能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仅就我的工作经历,和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和大家介绍一下我在实践中关于提高低年级口语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口语
【摘 要】創新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永远追求的主题,也是老师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在课堂上,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必须通过学生这个主体来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过程,其实就是思维活动,因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怎样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