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董天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如要问《同舟共进》2016年6至8期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相信每位读者都会有自己的回答。在我看来,似乎可以这样说:关注“冷点”,深耕史论。
自然,“冷点”是相对于“热点”而言的,是较少有人注意的事物或问题。说《同舟共进》关注“冷点”,主要体现在刊物的“专题策划”上。第6期是“乡村,路在何方”,第7期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以色列”,第8期是“历史圆桌上的汤公与莎翁”,相对于当前的社会热点,称这些问题为“冷点”,大概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少有人注意并非不值得注意。在当前剧烈的社会转型中,“三农”问题日益严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舆论却关注不够。乡村是否真的在“沦陷”,人们肯定会有各自的看法,“专题策划”的文章也没有给出统一的答案,但把“乡村的出路”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本身就很有价值。“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以色列”专题,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以色列的历史、制度与创新,告诉我们“正是懂得把握机遇,善于在矛盾中生存,勇于在危机中前行,成就了今日的以色列”,于国于民均有借鉴意义。至于“历史圆桌上的汤公与莎翁”,将笔触伸向400年前同时代的中英两国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探讨其生活的时代与作品的魅力,揭示其不朽杰作所折射出的文明曙光,也是别有天地。
所谓深耕史论,其实包含了文史内容与时事论说两个方面。对于文史内容,《同舟共进》力求深度耕耘,因而常有耐人寻味的好文章。《林彪秘书亲述“九一三”事件》通过于运深的口述,还原了秘书眼中林彪在“九一三”事件前夕的举动,提供了不少宝贵的历史细节。《宋子文:中国抗战国际军运的幕后推手》指出,在当时,国际军事运输对坚持抗战至关重要,宋子文不仅参与及影响了军运全程,而且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深化了我们对抗战的认识。《苏联的“在册权贵”》揭示了自斯大林以来苏联权贵集团的历史发展与腐败特权,读来触目惊心。《晚清三次改革失败原因再探》指出,洋务运动片面改革,维新变法急于求成,清末新政双重失误,写出了作者的独到见解。《宋代缘何出现规模空前的文人群体》从社会结构的视角阐明宋代以来的一个极大变化:文人群体规模空前,以及由此而来的“文武分途”及文人出路,对于研究宋代文化乃至宋代以来的文化都很有认识价值。
在时事论说方面,有不少文章提出了真知灼见。袁南生《国家越强大越要韬光养晦》从中国千年外交谈起,从正反两面的例证阐述了文章的论题。确如作者所说,中国崛起的目标与任务的艰巨性和所面临的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必须坚持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周虎城《“深圳模式”:向前走,无退路》把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概括为:改革是灵魂,创新是驱动,转型靠实干。而“深圳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市场为导向,政府做引导”,这对于今日中国的改革开放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北京金春明(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贵刊2016年第2期刊发的《张闻天的波折浮沉》,是一篇较为客观地分析张闻天一生的好文章。美中不足的是有两处小的史实差错:一是说“1936年王明从苏联归来”不确。王明是1937年11月底由苏联飞回延安的。二是说,日本投降后,张闻天要求去东北,“只担任了一个地委书记”,这里有一点历史误会。当时张闻天工作的地点是佳木斯市,今天是一个地级市,当时却是合江省的省会,张闻天担任的是中共合江省委书记,而且是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所以似不应该说“与他的身份很不相称”。
东北的行政区划是有过很大变化的,伪满洲国是14个省;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改划为9省,合江省即其中之一;建国后改划为6省,后又回归为三省。所以,不应把合江省委书记视为地委书记。(2016年7月5日)
自然,“冷点”是相对于“热点”而言的,是较少有人注意的事物或问题。说《同舟共进》关注“冷点”,主要体现在刊物的“专题策划”上。第6期是“乡村,路在何方”,第7期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以色列”,第8期是“历史圆桌上的汤公与莎翁”,相对于当前的社会热点,称这些问题为“冷点”,大概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少有人注意并非不值得注意。在当前剧烈的社会转型中,“三农”问题日益严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舆论却关注不够。乡村是否真的在“沦陷”,人们肯定会有各自的看法,“专题策划”的文章也没有给出统一的答案,但把“乡村的出路”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本身就很有价值。“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以色列”专题,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以色列的历史、制度与创新,告诉我们“正是懂得把握机遇,善于在矛盾中生存,勇于在危机中前行,成就了今日的以色列”,于国于民均有借鉴意义。至于“历史圆桌上的汤公与莎翁”,将笔触伸向400年前同时代的中英两国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探讨其生活的时代与作品的魅力,揭示其不朽杰作所折射出的文明曙光,也是别有天地。
所谓深耕史论,其实包含了文史内容与时事论说两个方面。对于文史内容,《同舟共进》力求深度耕耘,因而常有耐人寻味的好文章。《林彪秘书亲述“九一三”事件》通过于运深的口述,还原了秘书眼中林彪在“九一三”事件前夕的举动,提供了不少宝贵的历史细节。《宋子文:中国抗战国际军运的幕后推手》指出,在当时,国际军事运输对坚持抗战至关重要,宋子文不仅参与及影响了军运全程,而且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深化了我们对抗战的认识。《苏联的“在册权贵”》揭示了自斯大林以来苏联权贵集团的历史发展与腐败特权,读来触目惊心。《晚清三次改革失败原因再探》指出,洋务运动片面改革,维新变法急于求成,清末新政双重失误,写出了作者的独到见解。《宋代缘何出现规模空前的文人群体》从社会结构的视角阐明宋代以来的一个极大变化:文人群体规模空前,以及由此而来的“文武分途”及文人出路,对于研究宋代文化乃至宋代以来的文化都很有认识价值。
在时事论说方面,有不少文章提出了真知灼见。袁南生《国家越强大越要韬光养晦》从中国千年外交谈起,从正反两面的例证阐述了文章的论题。确如作者所说,中国崛起的目标与任务的艰巨性和所面临的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必须坚持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周虎城《“深圳模式”:向前走,无退路》把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概括为:改革是灵魂,创新是驱动,转型靠实干。而“深圳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市场为导向,政府做引导”,这对于今日中国的改革开放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北京金春明(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贵刊2016年第2期刊发的《张闻天的波折浮沉》,是一篇较为客观地分析张闻天一生的好文章。美中不足的是有两处小的史实差错:一是说“1936年王明从苏联归来”不确。王明是1937年11月底由苏联飞回延安的。二是说,日本投降后,张闻天要求去东北,“只担任了一个地委书记”,这里有一点历史误会。当时张闻天工作的地点是佳木斯市,今天是一个地级市,当时却是合江省的省会,张闻天担任的是中共合江省委书记,而且是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所以似不应该说“与他的身份很不相称”。
东北的行政区划是有过很大变化的,伪满洲国是14个省;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改划为9省,合江省即其中之一;建国后改划为6省,后又回归为三省。所以,不应把合江省委书记视为地委书记。(2016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