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桂滇黔地区是我国“十四五”乡村振兴主战场和少数民族传统工艺资源富集区.文章选取桂滇黔国家级与省(区)级少数民族传统工艺,采用空间分析方法,揭示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以“文化空间”视角,探讨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文化空间演化.结果显示: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类型多样,以织染工艺类、传统饮食加工技艺类为主;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分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交界处、柳州市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交界处以及百色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主要集聚区,其他
【机 构】
:
南宁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广西财经学院 商务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滇黔地区是我国“十四五”乡村振兴主战场和少数民族传统工艺资源富集区.文章选取桂滇黔国家级与省(区)级少数民族传统工艺,采用空间分析方法,揭示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以“文化空间”视角,探讨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文化空间演化.结果显示: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类型多样,以织染工艺类、传统饮食加工技艺类为主;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分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交界处、柳州市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交界处以及百色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主要集聚区,其他地区分布较为分散.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文化空间演化经历了初期介入、探索起步、自主成长、稳定发展等四个阶段,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文化空间在形态上表现为文化节点—文化丛—文化场—文化域面等基本空间形态的形成与演化;在主体意识上,表现为由文化迷茫—文化自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转变.最后,基于空间分布和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文化空间演化特征,提出文化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空间融合共生、文化空间保护主体多元协同系统性保护模式.
其他文献
近年来描写农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长篇小说极为鲜见,而报告文学却有不少涉猎,但出彩的不多,给人以不尽如人意之憾,沦为一种图解、表象、表扬的主体模式.究其原因是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缺少深刻的哲学认知和全新的历史思辨.我们认为农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可说是中国的一场天翻地覆的革命,不仅需要流汗,有时还需要流血.
李天航(以下简称“李”):产业学院在产教融合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rn卢坤建(以下简称“卢”):首先,顾名思义,产业学院是职业院校落实校企合作,依托产业办专 业、建课程的基础性平台,离开了产业学院这个平台的支撑,校企合作就缺乏价值引领.
一、从小说到话剧rn读广西籍著名海外华人作家白先勇的小说,你总会情不自禁地因他那种借人事沧桑,写历史兴亡的笔法,受到极大的心灵震撼.今年恰逢他那本名闻遐迩的小说集《台北人》发表五十周年,笔者感到其中写得最动人情怀和寓意深刻的是那篇《游园惊梦》.
当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繁华落尽之后,邱华栋以其具有深度现代性的精神透视、复杂多样的文学样态,以及文本形体的开拓性实验,成为新生代作家以及新写实作家中更具先锋性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自己持续的写作,与其他许多优秀小说家一起,凭借在小说创作诸多方面的进一步开掘,使得先锋文学的余韵甚至是黄金时代的荣光一直持续至今.
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指引,以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引导大学生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在将理论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专题、教学议题与教学问题,形成以教学问题为切入点,以教学议题为主干,并将教学问题串联起来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要探索构建以“问题链”为基础的情境化教学方式,把握教学的着力点,突出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既要讲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也要讲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职业教育现代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现代化,体现为人的现代性精神.职业教育要通过“以人为本”的哲学观照,回归职业教育合乎价值理性“育人”的初心.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演变、教育评价转变到重视“具体的人”以及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尺度,都体现了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在制度设计、体系建设、教育评价、内部治理和教育教学等方面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主张,不断探索“以人为本”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改革的新路径.
2019年1月公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20条职教改革举措,其中“1+X”证书制度是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广西在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过程中,探索实施了多项举措,包括设立广西“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秘书处、为每个证书设立对应的牵头院校等.文章旨在以广西“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为例,结合调研资料分析,探索广西“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对试点院校中牵头院校的精准管理,发挥证书牵头院校作为联接试点院校、培训评价组织的纽带作用,发挥证书牵头院校的靶向效应,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
品牌化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必然路径.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核心,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呈现出营销种类日渐丰富、营销渠道多样、营销策划创新、营销规模扩大等良好的发展态势.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影响因素,主要可归结为标识认证下的产品名气、商品交流下的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下的营销水平、产品市场下的供需情况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提升路径:强化标志品牌塑造,提升产品知名度;开拓商品交流途径,提升物流速度;优化
青海民族饮食文化独具浓郁高原特色和多元民族特性,作为地区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其他文化相比,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并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近年来,青海民族饮食作为地方文化品牌和文化遗产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游客,也逐步成为营销青海形象的重要方面.在文化品牌学的视角下,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研究青海民族饮食文化品牌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不仅可以塑造和发展青海民族饮食品牌,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及附属产业效能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地区优秀传统民族饮食文化,将其延续、传承和创新.
作家传记文献的搜集往往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经年累月地工作,终能掌握大量的文献,构设比较完整的作家传记形象,但仍然可能面对无法解决的难题.即以穆旦(1918-1977)研究为例,虽然近年来时有新材料出现,但应该说,相关传记文献的总体格局已经基本确定——也并非穆旦的传记形象已经非常完整,而是基于穆旦较早离世、个人自述类文献较少、传记文献总量偏小这一既定事实,各时段所能发掘的文献已经比较充分,一些时段可能很难再出现大的文献突破,将不得不存在较多的空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