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论述了导电纤维的种类以及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分析各种传感器的灵敏度、精确度、穿着舒适性及其在人体可穿戴中应用的优势,总结了近年来柔性传感器在柔性化、弹性化、可拉伸性、快速响应、轻量化和多功能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由导电纤维或织物制备的柔性传感器灵敏度、精确度高,在人体脉搏监测、运动监测、生物力学能量收集等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为可穿戴智能纺织品的进一步研发提供更大的空间。
【机 构】
:
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潍坊佳诚数码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省迪盛织造整理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2141),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2019JZZY010340,2019JZZY010335),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201903a0502002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述了导电纤维的种类以及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分析各种传感器的灵敏度、精确度、穿着舒适性及其在人体可穿戴中应用的优势,总结了近年来柔性传感器在柔性化、弹性化、可拉伸性、快速响应、轻量化和多功能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由导电纤维或织物制备的柔性传感器灵敏度、精确度高,在人体脉搏监测、运动监测、生物力学能量收集等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为可穿戴智能纺织品的进一步研发提供更大的空间。
其他文献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引发了制造业的大变革,其中基于人机物协同的人机混合增强智能展现出越来越大的潜力.针对这一背景,文中分析了智能制造系统中人机协同的相关研究,从人机建模、人机交互模式、人机界面设计和人机共享控制等几个方面回顾了面向集群自主系统的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的关键理论和方法,总结了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启发和参考.
荧光检测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常用的检测器之一。该文研制了一款基于共聚焦光学构型的多波长发光二极管(LED)诱导荧光检测器,可实现多种物质的检测。通过电机多重校准定位与光源滑动定位技术实现多光源的精准定位,使用共用发射光路简化仪器结构并降低了仪器成本。针对LED光源切换机构进行3万个周期连续切换的可靠性测试,测得激光器的靶点位置误差在±0.2 mm以内,实现了LED光源定位的准确性和良好重复性,解决了传统荧光检测器结构复杂、价格高,以及发光二极管(LED)单波长诱导荧
为进一步提高挤干辊用针刺非织造布的强力和吸液性能,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浸渍工艺进行优化。以黏合剂固含量、烘燥温度和烘燥时间为自变量,以湿态断裂强力和吸水倍率为响应值,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方案并建立回归方程模型;用该模型预测浸渍处理后的非织造材料湿态断裂强力和吸水倍率,效果较好。预测结果表明:影响浸渍处理后非织造材料湿态强力的因素主次顺序为黏合剂固含量、烘燥时间、烘燥温度;影响浸渍处理后非织造材料吸水倍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黏合剂固含量、烘燥温度、烘燥时间;最佳的浸渍处理工艺参数为黏合剂固含量
为开发非织造布辊用基布材料,以高强度聚丙烯(PP)纤维和聚酰亚胺(PI)纤维为原料,通过干法非织造布工艺制得样品。以纤维比例、针刺密度、针刺深度为因素,样品的面密度、厚度、拉伸强力、撕破强力、顶破强力、吸水倍率、孔径为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究影响非织造布辊用基布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影响产品撕破强力、顶破强力、吸液性、透气性的因素依次为针刺深度、纤维比例、针刺密度;影响产品拉伸强力的因素依次为纤维比例、针刺深度、针刺密度。最优工艺参数为高强度聚丙烯/聚酰亚胺(80/20),针刺密度80
为研究食饵对捕食者的恐惧、捕食者之间的合作狩猎以及环境因素对物种数量的影响,建立一个具有恐惧效应和合作狩猎行为的Leslie-Gower捕食者-食饵模型。利用微分方程比较原理证明了解的有界性,使用重合度理论的方法分析了周期解存在的条件,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分析了周期解的全局吸引性。利用Matlab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
收集到我国跨径不小于100 m的混凝土拱桥共计313座(截至2020年11月).对混凝土拱桥的应用概况、桥型、结构参数和施工方法等进行分析,并与2007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007年以来,我国混凝土拱桥的修建数量不断增多,跨径不断增大;西南地区应用较多;以公路桥应用为主,铁路桥的应用不断增加;上承式无铰拱所占比重增大,轻型拱已无修建;主拱混凝土强度持续增高;施工方法增多,但仍以悬臂拼装法为主,跨径大于250 m以上时,则以埋置拱架法(Melan法)为主.今后在混凝土拱桥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上
太赫兹作为一个大多数有机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振动和转动频率所在位置,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随着太赫兹源和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使得获取稳定的宽带太赫兹脉冲源成为一种常规技术.然而,相比于太赫兹波波长,由于分子的吸收截面非常小,导致微弱的相互作用,很难根据太赫兹特征光谱的变化对物质进行种类判定或定量分析的传感检测.如何增强太赫兹光谱技术的传感灵敏度,快速便捷地实现微量样品的检测,是太赫兹传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电磁超表面凭借其独特的共振电场增强效应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太赫兹等离子体
针对隧道小回线瞬变电磁超前探测互感严重的问题,本文提出共轴偶极的瞬变电磁装置方法进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首先,对该装置的施工方法和原理进行了阐述,并采用三维有限元正演方法,建立了全空间隧道不良地水体病害模型,计算了掌子面前方测量时中心点的感应电动势和视电阻率,计算结果与所建模型的反映一致,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接着,通过对比共轴偶极装置瞬变电磁法与TSP法、地质雷达法在超前地质预报的应用效果,以及用实际开挖揭示情况对共轴偶极瞬变法探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共轴偶极瞬变电磁法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建立了植物源性食品中总氟吡禾灵的测定方法。样品经碱性乙腈提取,用无水MgSO4、十八烷基硅烷(C18)和石墨化炭黑(GCB)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0.1%甲酸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分离,在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氟吡禾灵在2.5~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
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推动汽车产品的智能化与网联化,以革命性的变化推动未来人们交通出行的变革.当前,在技术发展和产业探索实践的综合推动下,汽车自动驾驶成为现阶段汽车技术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基于此,重点围绕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与轨迹跟踪等汽车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为今后的自动驾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